春节假期看完这5本书,让你蜕变成更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17-01-24  编辑:彩秀 手机版

  春节假期将至,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制定读书计划呢。偷偷告诉你,小编身边那些聪明的朋友们都准备趁着假期发奋读书,通过阅读蜕变成更好的自己啦。

  如果大家不知道要读什么,我今天推荐的五本书也许可以给你一个参考,它们都曾对我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希望你也会喜欢。

  01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

  作者: 徐文兵 梁冬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13-4

  熟悉孙俪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孙俪是娱乐圈里有名的养生达人。不拍戏的生活极其规律,7点起床,10点半左右睡觉。常常健身,练普拉提,走路喜欢塞着耳机听佛教音乐或有声书,比如《黄帝内经》或《基因密码》。除此外,她每天都会用小本子记录下自己吃的食物,以及对身体有何反应。

  前阵子,孙俪在微博上推荐了一套书——梁冬和徐文兵对话《黄帝内经》系列书。

  其实这套书小编三年前就买来读了,而且非常喜欢。这套书其实是梁冬和徐文兵老师音频节目的文字整理(也有可能是视频节目,不过小编听的是音频版),特别适合想研究《黄帝内经》却害怕读不懂的朋友,因为这本书实在太好读太实用啦。

  其中小编最喜欢的两本是《上古天真》和《四气调神》这两本,尤其是《四气调神》,我几乎每年每个节气都会重读。

  它会告诉我们最好的活法是顺应天性。生命的大节奏是天命、天气和天时,天气细分四季、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天时分昼夜、十二时辰。应时当令地生活,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简单自然。

  但是,现在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不仅感受不到四季的变化、昼夜的更替,反而采取对抗、逆反的方法来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最终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衍生出诸多奇奇怪怪的疾病。

  小编的摘录

  春天是发情的季节。健康的人在发情,不健康的人在发疯。级别不一样,性质也不一样。

  春天是老天帮助我们立志的时候,更是我们做事的好时机。

  在春天,我们要鼓励生,鼓励长,要温暖,让身、心、灵在这一刻扩展。不要杀生,要多给予,多行善事。

  新的一年开始了,绝不要跟自己和别人算旧账,否则会违反天地之气。

  02

  《找到人生的好感觉》

  作者: 松浦弥太郎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松浦弥太郎的舒服工作术

  出版年: 2012-7-1

  十点读书的老粉都知道小编很喜欢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他有一套既会工作又会玩的幸福生活哲学,在这本书里都阐述了。小编去年春节假期看完的,假期一结束,工作也跟着顺心很多。

  关于这本书,我不想做过多的介绍,只想甩出目录和金句。喜欢的小伙伴“试完菜”就把书找来好好品尝哦,嘿嘿。

  (看不清的小伙伴可以单击图片放大看哦)

  金句

  1.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重视三个规则:“认真打招呼、保持仪容整洁、面带笑容。”好运就会随之而来,在各方面帮助自己,成为自己的助力,让自己各方面都往好的方向改变。

  2.牺牲睡眠时间来工作,或许可以提升一时的表现,但就累积长年的实绩与信用来说,只会让自己扣分。

  3.只要身体状况调整好,才能具备工作时一定有的专注力。只要生活规律,就可以妥善分配每天的时间,就像切换开关一样。

  4.在工作不顺利、人际关系也出现问题的时候,最好就什么都不要想了。为了让自己重振精神,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

  5.工作的乐趣在于“觉得麻烦”之处。如果我们认为“工作的乐趣=结果”,便会总是一味追求好的结果,但这是不可能的。

  6.或许有些功能做只要达到80%的要求,就不会有人说什么。但专业人士应该要忘记所谓的“及格线”,把做到100%当做工作准则。

  03

  《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者: 渠海霞

  出版年: 2015-3-1

  这是小编近期读到最受触动的一本书。

  副标题是“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显然,内容是关于阿德勒的思想。你或许不认识阿德勒,但你一定听过弗洛伊德和荣格,他们仨并列为心理学的三大巨头。

  听起来好像有点枯燥对吧,觉得这种书自己一定看不下去吧?错了!这是一本特别好读且发人深思的心理学书,你不用知道阿德勒是谁,也不需要有专业知识储备,打开书直接阅读就可以。

  这本书会通过青年和哲人对话的形式,告诉我们如何获得幸福。青年问哲人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困惑。比如,很自卑该怎么办?有个不幸的童年怎么办?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该怎么办?上司蛮不讲理地乱发脾气该怎么办?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等。

  如果有人喜欢弗洛伊德的理论,那么看这本书,你的三观一定会被颠覆,因为阿德勒的一些理论和弗洛伊德恰恰相反。当然如果你只是刚接触心理学,这本书也会给你反常识的感觉,一开始甚至可能不太能接受,但仔细想想,又会觉得其实说得挺有道理的呀。

  小编的书摘

  如果人际关系中有“回报思想”存在,那就会产生“因为我为你做了这些,所以你就应该给予相应的回报”这样的想法。当然,这是一种与课题分离相悖的思想。我们既不可以寻求回报,也不可以受其束缚。

  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会比较轻松,因为那是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了别人。

  “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不想被人讨厌”也许是我的课题,但是“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我,我也不能去干涉。

  04

  《回归身体》

  作者: 云门舞集舞蹈教室 / 杨孟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3-4

  林怀明:传统的文化,让我们回避身体,忘了身体是我们毕生的朋友,是生命的起始也是终结。我们没有倾听身体的习惯,只把它当做机器,用它,操作它,直到它尖叫、罢工、生病。

  蒋勋:身体的记忆太多细节,太真实,太具体,我们抽象的文字语言无法重复叙述。

  杨照:希望给孩子一个饱满、敏锐、健康、好奇的身体,带着这样完整的配备,去接触、去学习,进而去给予、去奉献、去付出。

  这三句话是《回归身体》这本书主要传达的东西,不仅涉及到亲子教育,教大人如何对待孩子,也是教每一个阅读者怎样才是身心都感到舒服和放松的状态,以及如何回归身体,倾听自己,和自己和谐相处。

  本书有八堂身体课,分别谈了拥抱的力量、呼吸的美学、重心的困扰、安静的滋味、专注的迷人、跌倒的启示,也谈亲密与陪伴。

  我记得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部分是拥抱课。我已经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少和家人、朋友拥抱。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多抱抱有好处。

  医学上已发现,当我们拥抱时,身体里所产生的“化学变化”,确实对人是一件好事。丁绮文指出,拥抱会增加脑内两种神经传导物质的增加,一是血清素,这是给予人愉悦、安定感受的化学物质;一是脑内啡,这是给予人欣快感、成就感,增强自我肯定的脑内荷尔蒙。

  再分享一些书摘给大家吧:

  1.我对安静的看法是:充分活动后的安静,才是真正的安静。在自然的宽大天地中奔跑的孩子,是懂得“安静”的;相反地,太拘禁在狭小空间里,静不下来,动也变成了“躁动”。让孩子懂得体会安静的滋味,会是他一生受用的能力。

  2.身体是个内存,蕴藏先人的经验与智慧,那些无法言说的本能。云门希望孩子在被社会制约化之前,在尽情的舞动中,唤起这些本能。长大后,即使受到压制,在苦恼中,仍记得用深呼吸来调整心里的景观,仍可以大方地抱人,也自在地接受拥抱。

  05

  《把时间当作朋友: 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作者: 李笑来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09-6

  七年前还是个学生的时候,看过这本书的电子版,读完受益匪浅。所以今天的最后一本书,小编想推荐给还在读高中或大学的小伙伴们。

  这是一本讲时间管理的书,作者从自身的经历来教我们如何与时间做朋友,让学习和工作更高效。所以语言风格亲切真诚,一点也不枯燥,方法也很实用。

  全书不到250页,春节假期花一天时间就可以读完。读完可以给学生朋友们一点新的思路,避免走一些弯路。如果你看完这本书,觉得喜欢的话,可以再去读读刘未鹏的《暗时间》,这也是小编多年前读过的帮助很大的书,主要关于心智模式、学习方法和时间利用。

  小编的书摘

  1.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我是说,大量的时间投入。

  2.同时做两件事儿的诀窍在于,1)其中一件事儿最好是机械的,少点技术含量的;2)另外一件事儿不是特别需要大量脑力支持的;3)两件事儿都应该是却是有效用而值得时间投资的。…尽管不是所有的时候你都可以同时做两件事情,但是,总是有一些时候你可以同时做两件都很有意义的事情。

  3.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避免那些连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好啦,今天的书单推荐就是这样,都说春节是最好的增值期,希望过了年的你能拥有一个更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