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与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7-12-09  编辑:林仪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的意思。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竖起小耳朵听听——(是什么声音?)

  风呼呼地刮着,天上飘着鹅毛般的大雪,这时一条铺满白雪的山路上走着一个人,显得十分疲惫,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他望望四周,隐隐约约看见离他不远处有一户人家,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诗中。 诗的题目叫:------ 全班齐读课题。

  1、理解课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说:“那谁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例:哪个词是遇到的意思?

  (对,从诗的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出门遇到下雪投宿在芙蓉山下主人的家里。)

  师:这首诗是谁写? ( 唐 刘长卿 )

  过渡:同学们预习得真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刘长卿。

  2、(出示课件)介绍作者背景

  刘长卿生平坎坷,不被皇帝重用,两次被皇帝发放到又贫穷又偏远的地方,还曾经被人诬陷而进了监狱。他所写的诗往往和他自己不被重用的失意心情融合在一起。因一生不得志,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就是他当时心境的写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好了,咱们对诗人刘长卿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从他的诗中你们一定也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请欣赏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听的时候,注意诗中生字的读音。

  1、听范读。(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刚才听得可认真啦,现在请你们打开课本119页,大声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师巡视。(课件出示古诗)

  3、同学们的读书声真好听,看看大屏幕,红色的字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看看放在古诗当中,大家是否还认得的它,谁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指名读,评议(主要是字音)

  预设1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谁还想来读?这两位同学表现得真不错,现在请全班像他们那样读一读,能做得到吗?齐读古诗

  预设2 师:谁来读?(点评:读得非常认真,但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她有一个字读错了,谁来帮他读正确。)真不愧是个小老师。指名读:谁再来读一读?

  师:全班齐读(参照预设1)

  【第一层次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三、抓住诗眼“贫”“寒”,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图)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幅图,想一想,你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 生:我觉得很冷—“寒” (诗中的哪个句子或哪个字表达了这个意思呢?)

  (师板书:寒 请同学们看老师怎么写“寒”字的)

  师:除了寒冷,你还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看看这屋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2 生:我觉得这户人家很穷。—“贫(师:诗中的哪个字表达了这个意思)

  (师板书:贫 ) 从哪儿看出这户人家很贫穷?

  (学生可能回答:从“白屋、柴门、风雪夜归人”看出贫穷。)

  预设3:学生结合“白屋”“柴门”谈自己的理解。

  ① 师:为什么从白屋、柴门看出这户人家很贫穷?(引导想象:在我们的想象中“白屋”是什么样的呢?用什么搭建成的?)

  生:因为白屋是简陋的屋子,柴门是用木头做的门,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不好。

  ② 师:没错,在古时候白屋指的就是茅草屋,再看看插图,贫苦人家的门都是用树枝做的门。 (看图理解“柴门”。树枝做的门。)

  ③ 指名读,齐读“天寒白屋贫”。

  师:可想而知,由于天气的寒冷这间茅草屋显得更加的贫穷,谁来读读这句诗?

  生…..师点评:嗯,我感觉到了一些寒冷,谁再来?(师:我是真的太冷了。全班一起感受这种刺骨的寒冷,读…….) 或: 你真了解诗人的内心。

  师:全班齐读,带上你的理解,读出寒冷、贫穷的感觉。

  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第一句“日暮苍山远”

  过渡:再看看插图,诗人是什么时间投宿到芙蓉山主人家的?学生回答后接着问:“你是从哪句诗知道的?”你能读读这句吗?

  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