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古代诗文阅读练习卷

发布时间:2017-12-20  编辑:林仪 手机版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B.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C.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D.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如“徙明、毫、沧三州”中的“徙”指“调动官职”,“拜中书舍人”中的“拜”指“授予官职”。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2)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11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注]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灾途中。

  8.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9.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乐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滕王阁序》中写尽九月之景、有色彩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滕王阁序》写云消雨停、艳阳高照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相关文章:

1.2014-2015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2.2014-2015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人教版)

3.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4.高中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

5.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资料

6.高一语文期末考复习笔记(成语部分)

7.高一语文期末复习:语言表达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