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7-12-09  编辑:林仪 手机版

  一、关于教材

  这一单元是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继初中《最后一次演讲》之后,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这种实用文体。《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学生本单元学到的第一篇演讲辞。

  本文写于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时,那时的北大,虽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腐朽守旧,了无生气。作者作为一个锐意改革的新任校长,在演讲时开门见山,针对当时社会的污浊和北大的现状,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对现场学子提出了三点事关北大前途和命运的要求,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文章围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话题,正反论证,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用浅易的文言写成,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

  二、关于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二)德育渗透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结合本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大学的内涵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本课是用文言写成的,又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本文层次分明,重心突出。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三、关于教学方法

  教学本文,我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由是:本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演讲辞,又是由文言文写成,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文中的一些观点至今能启发智慧,鼓舞人心,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悟其精髓。本文具有演讲辞文体特点,学习时又涉及到很多背景知识,采用合作探究式较为适宜。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关于教学步骤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的重点有三个:一是理清课文的结构,二是关于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此时,可通过投影或口头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对文中难懂的词句作适当讲解。

  朗读课文先由教师范读,再让学生朗读。

  (二)分析文章思路

  开头——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

  正文展开话题——告诸君者三事

  结尾——所计划者二事;结束话题

  结构特点: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分析文章思路难度不大,由学生讨论完成,教师小结。

  【以上环节用半节课时间,下面是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并向课外延伸。】

  (三)课堂思考与探究

  a.课文提出哪三点具体的要求?蔡元培先生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以上三点要求的?

  b.在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三点要求中,最能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自己的感想。

  以上两个问题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从这篇演讲辞可见怎样的蔡元培先生?

  利用图片资料,介绍蔡元培先生的思想与贡献,明确: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学习先生高尚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道德情操。

  d.请描述一下你理想中的当代大学与大学生。

  此问旨在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并提高对读书、立志、做人等方面的思想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提高高中阶段学习、生活的质量。

  (四)关于作业

  设想一位新校长到我校就职,请你替他写一篇“就任校长之演说”的文稿。要求:针对性强,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有鼓动性和感染力,不少于400字。

  一是学以致用,练习演讲辞的写作,二是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作业在课堂形成要点,课下成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