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设计【原创】

发布时间:2017-01-03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劝学》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讲述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

  【环节一】美文品读

  1.情境导入。由本单元话题导入或由课文作者简介导入。

  如“单元话题” 导入:托尔斯泰说:“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智慧是燧人氏执着不渝而最终敲出的思想之火,智慧是经典美文诵咏百代永不凋落的风情流韵。正是有了对愚昧的逃避和对文明的渴求,人类才从浑沌迷蒙的初始一路走来。以一颗感恩之心去面对先哲们无比鲜活的思想和丰盈的文字,倾听他们洞彻万物的箴言妙语,从而使我们的心灵深处永远闪耀着智慧的熠熠光芒。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创设一个关于“智慧”的场,呼应“单元话题”;也可采用“讨论式”导入,即教师提出“智慧”话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心目中的智慧,这样过渡比较自然;还可从荀子的角度切入,把《劝学》一文形象地描述为循循善诱的荀子给当代中学生的一封信,这种方法是很利于学生接受的。)

  2.朗读文本。先由学生自由朗读一遍《劝学》,然后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字音订正与点评,点评的重点是文章语气和句式节奏的把握,点评之后学生自由朗读,力求达到熟练,为下一个学习活动打好基础。

  3.理解文意。老师先指导学生了解文本注释的体例、内容和使用方法,然后请每位同学自选一段文字,学习运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本大意,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同桌交流。

  4.概括文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写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初读文本后迅速提炼概括文意,是高中生必备的阅读素质,这当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捕捉关键词、中心句,理清段落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还可进行反向训练,即给出话题或观点,引导学生进行阐发论证。这两种方向的训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环节二】背诵比赛

  1.制定规则。课前由同学讨论确定背诵比赛的形式,制定评分标准和比赛规则,由全班同学讨论后明确,并通过民主推荐的形式组成评委会。

  2.赛前准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比赛要求进行赛前准备,如选拔参赛选手、熟悉比赛形式和比赛规则等。

  3.分组比赛。评委会讨论组织比赛的有关事项,进行具体分工。推举一名同学主持比赛,说明比赛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小组为单位参赛,评委根据评分标准为参赛小组打分并进行成绩统计。比赛时可让每组抽取一个段落背诵,同时抽查部分名句的默写情况。

  4.比赛总结。由评委会推荐一名同学宣布比赛结果并对本次比赛活动进行总结,教师可做补充。

  (设计意图:在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我一直重视和实践“经典素读”,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强调记忆、背诵、吸纳,中国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无一不是这方面的优秀践行者;二是训练学生不借助外在的解读背景自行阅读,这也应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像《劝学》这样的名篇,字字珠玑,句句精当,要求学生必须达到熟练背诵和准确默写。)

  【环节三】制作卡片

  1.介绍方法。指导学生以制作卡片的方式对文言知识进行归纳和积累,如示例:

  学习卡片

  类 别:文言实词

词 
例 
解 
君子生非异也
通“性”,资质,禀赋
上食埃土
名词作状语,向上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动词,游水

  2.自主制作。根据上面介绍的文言知识卡片的制作形式,借助文本注释和工具书,从课文乃至《劝学》全篇中中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知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每人制作一张或几张卡片。

  3.成果展示。学生完成文言词语卡片的制作后,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展示并介绍自己制作的文言词语卡片,请其他同学评议,选出优秀的在班内交流;借助实物投影,请部分同学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词语卡片,全班同学共同点评。

  (设计意图:这是一项基于文本而又逐步拓展的学习活动,共有三个小活动组成,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搜集、筛选、整理、编辑和创作等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养成勤于积累和合作探究的习惯。通过“制作文言知识卡片”,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注意事项:(1)制作学习卡片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形式,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进而使学生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2)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制作词语卡片。(3)学生在展示学习卡片时,应让不同形式的卡片都有展示的机会,通过展示活动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环节四】文本仿写

  1.仿写要求。借鉴《劝学》的论证手法、语言特色和句式特点,就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感悟,自选一个切入点,用文言写一段文字,示例如下:

  君子曰:学贵于勤。吾之为学,当勤学不怠。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如登山,博览群书则如临绝顶,见者远矣;读书如游水,博览群书则如潜深潭,感者深矣。勤,则难者亦易矣;惰,则易者亦难矣。岂不闻“熟能生巧”乎?勤学日久,必有所成。

  2.细读课文。根据仿写要求,进一步研读文本,对文章的内容与形式进行细读,借鉴原文,突破原文,形成个性化文字。

  3.自主仿写

  4.成果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以练代读,可促使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激发创作欲望。完成好这一活动的前提是熟练掌握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具体说来包括文章的主旨、分论点、修辞手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等,然后自定话题,尝试写作,可谓“戴着镣铐跳舞”。)

  ※【环节五】 编录格言

  1.编录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格言的基本特点,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

  2.查阅整理。利用图书、网络资源,搜集整理古今中外有关“劝学”的格言警句。

  3.交流评点。可以采用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的形式,相互评点。

  4.成果展示。选出同学编录的优秀学习格言,工整誊抄,在班内张贴展示。

  (设计意图:此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搜集、筛选、整理、编辑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既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又能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同时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渐染。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广泛搜集,认真选择,精心编辑,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环节六】问题探究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

  1.提供资料。给学生提供有关“终身学习”的资料,以便比较阐述。

  [附] 1994年在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所采纳的定义是:“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地愉快地应用它们。”

  2.自主准备。学生交流提炼文章的论点内涵,查阅“终身学习”的资料,加以整合,形成发言提纲。

  3.各抒己见。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位同学在小组内阐发个人观点,归纳本组的基本意见,教师对同学意见进行大致梳理。

  4.教师参与。教师观点阐发: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强调的是学无止境,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而现代人们所倡导的“终身学习”,其立足点是现代社会中人的一种基本生存需要。这两个观点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主要目的等都较大差异。

  (设计意图:本活动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就基础教育阶段现状而言,教师的“学术意识”还比较薄弱,遑论学生意识的培养。教师应鼓励学生仁智各见,自圆其说,而不是人云亦云,同时,不要满足于口头的来言去语,要有发言提纲和要点记录。本课教学流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成果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身就是极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只有从学生、教师、文本和课堂的实际出发,科学有序地呈现学习成果,才能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注:以上教学活动大约需要两课时,部分活动需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加※者可选做。)

  教有所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深入体会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既关注基础知识的落实,又关注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方法的引导,并且是将“静态”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寓于“动态”的活动生成之中。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词句,背诵课文,把握文本,提炼思想,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自己较为满意的是“制作卡片”和“文本仿写”活动,指导得体,生成丰实;探究方面的活动进行得有些欠缺。

  本课教学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反思: 一是“板块式”的课堂结构。“大板块·小层次”的结构确实让课堂显得简捷精致,环环相扣,易于操作,但也影响了教学环节的连贯和教学内容的覆盖。这在“板块式”教学中是一个普遍问题,尤其是在公开教学中,一味追求环节的精巧,甚至不惜以牺牲内容为代价,这是不足取的。二是迫切需要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当教师“占据”着课堂时,这一问题似乎不太突出;当我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时,会发现自己调控点拨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同时也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亟待提高的。在此我提出一个问题——课堂开放了,师生如何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