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江西中考语文作文

时间:2024-01-16 11:38:01 中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江西中考语文作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西中考语文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西中考语文作文范文

江西中考语文作文范文1

  这个星期六,因为一场秋游,我仿佛坐着时光机,去到了鲁迅先生的青少年时代。

  我们先来到了鲁迅故居,这是一座有着江南水乡特色的老屋。泛黄的白墙和开裂的窗框都在讲述着一个个悠悠的.故事。

  在这座老屋里,我仿佛看到了鲁迅的长妈妈在卧室里给小鲁迅讲故事,鲁迅正用双手托着下巴,津津有味地听着;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在书房里聚精会神地看书,还在书上划呀写呀;我仿佛还看见了鲁迅拿了一张小板凳,在门口练习毛笔字,一笔一划都是那么工工整整……原来,这么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小时候也和我们一样,要读书、练字,也爱听故事。

  跨过几道门槛,穿过几间小屋,我们来到了大名鼎鼎的“三味书屋”,上了一堂私塾课。在“三味书屋”,我发现在一张桌子上刻有一个字——“早”。我心里寻思着:为什么这张桌子上会刻一个字呢?疑问刚刚冒上心头,我好像听到鲁迅笑着说:“是我刻的哦!”听私塾先生授课,我才知道当时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有一次因为给生病的父亲送药而上学迟到了,被先生责罚,用戒尺打了三下。这个教训让鲁迅刻骨铭心,发誓以后再也不迟到了。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他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看着这个“早”字,我想起了自己在时间管理上的一些不足。我暗暗下定决心,我要好好学习鲁迅先生的知错就改,要做时间的主人,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当然,我不会把“早”刻在我的课桌上,而是把它刻在我的心里。

  这场秋游让我遇见了鲁迅先生,也许会影响我的一生!

  一种深层次了解人的方法和学问,能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及他人内在的本性,进而能把人的真实、深层、较大的内心需求和渴望发掘出来。

江西中考语文作文范文2

  说到鲁迅,我想大概可以用人不知、没人不晓来形容了吧!说到鲁迅,我脑海中便浮现出一张张瘦削的脸、一双锐利的眼睛射出两道闪电、一头平发一根根精神直起,这就是我印象中的鲁迅先生,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在我的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一个真正的大文豪,他的一生写了许许多多的.著作,如《朝花夕拾》、《狂人日记》,再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面》等等,都受到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认可和赞同。其中,好几篇都被列入人教版语文教材,他的作品也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鲁迅先生还被评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在他的好多作品中,都直接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黑暗一面,如果没有尖锐的文笔,那又怎么可以做得到呢?

  在我的心目中,鲁迅先生是非常珍惜时间的。鲁迅的一生可以说是忙碌的一生,他的一生勤勤恳恳,工作得多,休息得少,在工作上他几乎是废寝忘食,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在记日记。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由于可见,鲁迅先生是一位多么珍惜时间的作家。

  在我的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大作家。鲁迅先生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当时的黑暗的社会环境下,他用笔化作剑,他把自己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赤裸裸地表现在作品之上,他一点儿也不畏惧黑暗势力,他经常竭尽所能地帮助劳动人民,他视民如子,在他的作品中,他的忧国忧民也就足可见一斑了。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大文豪鲁迅先生,他虽死犹生,他永远活在人民百姓的心目中,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江西中考语文作文范文3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题记

  李白——一个象征盛唐文化的荡气回肠的名字,一个屹立于中国古代诗歌巅峰之上的不朽传奇,一个千万华夏儿女心中膜拜景仰的民族魂。他的存在意义远不止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以那数不尽的经典篇章傲立于中国诗坛的金字塔之巅,成为了汉文化的一座象征。

  他,是属于大自然的,在他二十四岁那年辞别故土,踏上了一个人的旅途,他踏遍了大唐河山的山山水水,所到之处便留下他气势磅礴的文字:太白巅峰之上,他叹道:“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独饮于敬亭山间,他向敬亭山举杯:“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置身于庐山飞瀑前,他怅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浪漫而奇特大胆的想象,所有的山水便在他诗里灵动起来,甚至那伟岸的山脉都柔和温情起来。

  他,注定融不进尔虞我诈的官场。他曾胸怀壮志,满腔赤诚的报国之志。当皇帝诏他入宫,他壮志凌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那样狂傲而不可一世,他也成为了中国封建史上唯一的受皇帝诏见入宫的诗人。可生性放荡的他怎会适于朝野的`种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心怀理想,胸襟旷达的。在《将进酒》中他高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伫看黄河滔滔之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慨叹光阴,感怀时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晓照铜镜,手握银发,他悲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举杯邀月,他仰天曰:“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他的一生是一场未知的旅程,亦是一段诗的传奇。他将他所感怀的,咏叹的,哀怅的,用文字的方式传承给后世。他已是那般登峰造极,让我们永远铭记。

江西中考语文作文范文4

  "喝了几大碗米酒,吐出的是谁的书画,只有等到最后,才会有人热情买单……”听着《李白》这首歌,我不禁思绪万千。

  他生在中亚,却在大唐的盛况下度了一生,三次进京谋询,三次又离开京城,怨得不到施展,酒是他的催化剂,常在山川湖泊间逗留,自愿选择着清高,又盼能渡着繁华,在矛盾的一生里,创造出了神话般的文化奇迹,被后人颂歌。

  “要是能重来,我要邀李白,几百年前做的好坏没那么多人猜。”世人一直效仿,追求那种李白式的性格和魅力,殊不知,他一定也有苦衷。

  他一向以自己的文笔而豪,有开阔的胸襟,对自然和美的由衷热爱。加上饮酒的豪放劲,文笔一挥,能将山川之美赞到银河之上,把月影楼台举到九霄之外,伸手能摘取星辰,舒展双臂可揽明月,一切景物都被他描绘得极其神话,但又不得不钦佩那对景色的狂热爱。

  然而,他却想用自己的才华为国效忠,大唐已是繁荣平和之缘,怎由得一位笔墨之人的效忠之心呢,他也最多在皇上身边为其写诗,成为皇上的一枝笔罢了。所幸离开,却又没归隐之愿,始终想念着要为国效忠,又因为自己内心的`高孤、清傲之气,屡屡重来,最后在返京的路上,去了他几度梦幻的世界。

  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清高开阔的心境创作无数,诗诗皆经典,也因为自己的清高屡屡罢官,屡屡重来。呵,他却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要走什么路,可正是因为他选错了路,才有了诗坛上首屈

  一指的诗仙,真可谓失败中走出来的成功。

  如今,再读那些令人澎湃的诗句,还是那字字为珠玑的感受,小时就能熟背的句子,又怎能理解那时候他的心境呢,是放酒的狂态还是无人推举的不堪是满腹的自信,还是被贬的垂丧?这些,都已被尘封,烟锁在浩浩的时间中了。

  遥望一轮明月,时间就被划破,今月和那日之月,又有何不一样、李白终究是李白,那位饮了一辈子酒,写了一辈子诗的人。

江西中考语文作文范文5

  “先生!”我在心里轻轻叫了一声,鼻子就有些酸楚。其实,这是我第二次站在周家祠堂的门前。

  那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也是一个初夏,脸上还是红扑扑的我忽然就站在这绍兴城的周家祠堂前。记忆中的我,迈进新台门的脚步是雀跃的,寻找百草园的眼睛是欢喜顾盼的,品尝咸亨酒店的酒是香甜醉人的。在周家祠堂后门外的小运河上,一艘旧旧的乌篷船载着我们三个年轻人,穿过一座座木的、石的小拱桥,驶向了鲁迅儿时的外婆家。

  将近三十年过去,一路的风雨沧桑,当年的小辫姑娘早已无法雀跃,周家祠堂早已不再是从前那般轻松游览的胜地。这些年中,我几乎“怕”谈到鲁迅,甚至怕写下“鲁迅”这两个字,因为觉得自己不配。在中国,谁能说不知道鲁迅呢?只是觉得所谓的“狂人”和“阿Q”,“闰土”和“祥林嫂”却都已走远,鲁迅的声音只属于他的那个历史。其实,鲁迅的笔又何曾离开过我们?他所揭露的'“国民性”依旧在今天的“看客”身上显现,他所抨击的“精神胜利法”无处不在发酵,今天的闰土还会叫一声“老爷”,执著的“读书狂人”还会呐喊着“救救孩子”!鲁迅的身影,从上世纪走来,他还将走进下个世纪去。

  又见三味书屋。轻轻地,我不敢惊醒鲁迅当年上学的小桌,那上面有他亲手刻着的一个“早”字,桌面上有他那小小少年一丝不苟的眼睛。书屋的后面是百草园,当年的草木竟然被换成了一方玉米的青苗,只有那一截矮矮的土墙,还告诉我那里曾留存过少年鲁迅的手印。我不禁仰望苍天,正看见屋檐上密密的野草,它正在风里独自垂看着我等人间“过客”。

江西中考语文作文范文6

  我看着面前的书,不禁头疼起来,心想:现在见到鲁迅先生文章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读了鲁迅先生的现代诗《有的人》,我越发觉得他是一个太过严肃的人。

  在我看过的书里,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都是批评别人或讽刺当时的社会状况,比如《孔乙己》。

  孔乙己本是一个文人,但却因为不能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而堕落。他去偷秀才的书来卖钱,还用卖书的钱去喝酒。他穿着文人的衣服,却只能像粗汉一样站在店门口喝酒。有一次偷书被人打断了腿,他就只能在酒馆门口坐着喝酒。别人都讽刺他是偷书被打断了腿,他却说:“这怎么能说是偷呢?我就是借来瞧瞧。”哼,这一瞧把腿瞧断了。

  说真的',我觉得鲁迅先生是该批评孔乙己。像孔乙己这样迂腐的人,不狠狠批评怕是不行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一面。

  书上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讲的课别有一番风趣,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这件事也许不足以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幽默的人,我又接着往下看。有一次,鲁迅先生为一家报刊写文章。那家报刊只按文字个数给钱,标点符号不算。鲁迅先生也和他们商量过,可他们却说这是规定。于是,鲁迅先生便写了一篇没有标点的文章。主编看了之后对鲁迅说:“您的文章没有标点,我们发表不了。”鲁迅先生回答:“你们只付文字的钱,我就只写文字了。”最后,主编无奈之下,只好给鲁迅先生把标点的钱也付了。

  除此之外,鲁迅先生的轶闻趣事还有很多呢!

  鲁迅先生的文章不知唤醒了多少迷茫的青年,写作就是他的主场。他的故事我了解的多了,也就不惧怕读他的文章了。

江西中考语文作文范文7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一首《静夜思》开始,我一步步地熟悉了李白,也渐渐爱上了他的诗文。无论何时何地,那种自由与浪漫都能让我深深沉醉其中。

  李白善饮酒,爱饮酒;喝到癫狂之境,正是极乐之境,也是写出最好的作品之时!一首《将进酒》,虽是满腹牢骚话,但正是酒,让李白说尽心中无限事,销去了万古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正是这份酒气中的狂傲带给我力量,让我也销去了自己的“愁”。

  李白是狂傲的,豪情万丈的',他的眼界之高、胸襟之广,足以容纳日月、品评乾坤。“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读完这句诗,我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天地是多么神秘莫测,光阴是多么无法预知,万物何其纷杂,百代何其漫长,而在李白的笔下,都被他任意驱使,成为了一句句磅礴大气的诗句。李白的大气,还体现在很多诗句上:“尔来四万八千岁”、“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正是李白超拔尘世的气度、自由自在的意念促使他创作出气势如此宏大的画面。

  而仔细看李白的诗,也能看到少许惆怅,但更多的是豁达。仙人下凡也遇到了挫折,赐金放还后,他一定在出世和入世之间徘徊。但与凡人打交道的挫败不会影响他的心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的决心,“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他的豪放。对人世间的变故,李白早已看开了,“古来万事东流水”,我似乎也懂了。

  李白自由、超然、浪漫、豁达。他的结局似乎与很多文人都不一样,我相信他一定是太想让那明月与他做伴了。下水捞月后,一切归于平寂。而他所留下的诗句,让我在久久仰慕之余,也带给我无限的启迪。

江西中考语文作文范文8

  翻阅课本你会发现,有很多篇课文都出于鲁迅先生的手,我曾经思考过,为什么时代不一样了,课本上总是有鲁迅那样在特定背景下才能读懂的文章呢。很多人和我一样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有的人甚至还说:“鲁迅是被教科书毁掉的作家”,因为他的文章考点最多,需要深入理解的地方也比一般的'文章多,文中不时夹杂着文言词语,所以很多同学抵触鲁迅的文章。

  我可偏偏喜欢鲁迅,因为鲁迅的文章中有太多我们现在缺少的东西,甚至很多中国人缺少的信仰,倘若能够读懂鲁迅,我们一定会成长很多,学会很多不止用于应付考试的东西。

  我最喜欢的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故乡》,一篇蕴含着出门在外的游子与儿时的玩伴变得陌生的凄凉情感,现在我都能记得文末的语句:“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年少的玩伴也渐渐被岁月改变的唯唯诺诺,心里变得卑微麻木。而作者本人也年年流转,辛苦着生活。这样的文字不仅让人思考,成长的路上自己丢失了什么。

  鲁迅的文字还有一部分很有警醒作用,看了《孔乙己》我们知道了人不应该被封建礼数约束着,读了《药》我们学会要分辨正义是非,不做伸着脖子旁观的麻木的路人。鲁迅的文字锋利又有力量,激励我们团结起来,鼓舞着我们坚守中国人的初心。他的文字,任何年代都不会过时。

  我们需要鲁迅,需要他文中的良药,需要他那般正义的文字。

【江西中考语文作文】相关文章:

江西中考优秀作文09-04

江西中考作文(精选34篇)05-28

中考江西满分作文(通用20篇)06-17

江西高考语文作文(通用40篇)06-08

江西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精选51篇)10-17

中考语文作文11-22

中考语文作文11-02

中考作文:语文08-06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12-12

中考语文作文【推荐】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