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时间:2022-07-18 12:23:15 推荐作文 我要投稿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通用27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到征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征文具有标题醒目,让人一目了然的特点。那么你有了解过征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进中华经典征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通用27篇)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从琅琅上口的三字经,到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再到造福人类的四大发明,都彰显着世界文明礼仪之邦的中国的灿烂文化。我们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灿若星河,不是一时可以学尽的,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让“经典”伴我们成长,伴我们的一生。

  办经典诵读手抄报让我知道:经典其实在我们身边。春天,在刚刚吐出芽的柳树下,吟一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夏天,在外婆家门口的池塘边,吟一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夜晚,站在长江边,看着天空中那轮银色的明月,吟一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冬天,种在墙角的梅花开了,吟一首“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生活画卷,配上生动优美的诗句,真是美不胜收,让人赞叹!

  古诗文朗诵会上,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无穷魅力,也领略到了古文不一样的美。听一首《天净沙。秋思》,一幅艳美的画面: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小桥流水,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伯牙绝弦》中一曲《高山流水》响彻古今,更感动世人无数。曲高和寡无知音,高山流水遇知音,破琴绝弦谢知音。我为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感动,更让我感叹:知音难觅啊!一定要珍惜和好朋友之间的友情。

  书法比赛上,同学们用最规范的正楷字,誊写经典中的古诗文,感受古老汉语言文字横平竖直,铁划银钩中,凝聚的华夏魂魄。

  很幸运!我们生活在这个注重“经典”的时代,让我们有机会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够与经典同行,让经典伴随我们一生吧!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2

  诵读中华经典,感悟当代生活——《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朗朗上口的短句便是国学经典中的《三字经》。它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为了更好的传承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我们学校特地开展了很多有关经典诵读的活动。

  《三字经》是一部经典传世之作,是我们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启蒙之书,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里面讲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令人折服的道理。其中便有这几句让我感触至深,“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区区十二个字却将“孝顺”说的通透,易懂,上至六旬老人,下至三岁小娃都能脱口而出,明白其中的道理。古代的小朋友都能知道孝顺父母,然而,我们这些生活在当代的小朋友还知道孝顺感恩的道理吗?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宠爱孩子,围着一个孩子转,所以造成了孩子们的任性妄为,自私自利。“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虽然能朗朗上口,但是真正能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又有几个呢?新闻里经常报道,有的孩子当爸爸妈妈不能满足他们要求的时候,做出了很过分的事情,有的绝食,有的离家出走,还有的把父母也杀了。这些让爸爸妈妈伤心着急痛苦的孩子对爸爸妈妈有多么的不孝顺和忤逆啊!

  有一次妈妈还给我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他拿了两个苹果,妈妈故意试试孩子孝不孝顺,肯不肯一起分享。于是要求孩子给她吃一个苹果,只见那个小朋友拿起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然后再把手里的苹果递给妈妈。起初妈妈伤心的认为孩子自私不孝顺,要自己吃过了才给妈妈吃。可过后仔细问了孩子,才知道真正的原因。原来这个小朋友各咬一口苹果,是想知道哪个苹果更甜,他把最甜的苹果给了妈妈,妈妈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感动的哭了。这样孝顺的孩子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呢?

  中华国学经典中提到“百善孝为先”“孝于亲,所当执”;古人都懂的道理,难道我们就不明白了吗?同学们让我们在诵读中华经典的同时一起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吧!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3

  “不要玩游戏了,让我带你走进中华经典。”

  在游戏中厮杀的我吃惊地放下手机,寻找着这个突然出现的声音。中华经典?是书吗?那么这个声音的来源是——书架。我看向书架,疑惑地问:“是你要带我走进中华经典吗?”

  刹那间,我发现自己正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个由书构成的世界。一串字跳到了我面前,我定睛一看:中华经典。

  我的眼睛只是忙于看这个奇妙的世界,以至于等我看累了,闭上眼,躺在“草”上后,才闻到一种沁人心脾的香味,我用力感受着。突然,我意识到,这是书香!我的心似乎被拨动了。

  我随手拿过一本书,西游记,这几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使我打开了书。

  合上书,我竟看完了,我不可思议的盯着手上这本《西游记》,或许是被孙悟空的正义,勇敢所激励,又或许是为唐僧一行人取经而担忧,焦虑,《西游记》,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无奈,愤恨,不服……这些我从未品尝的如此透彻。

  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我又拿起了一本书,《红楼梦》,总听到别人说读这本书的感受,今天我也能自己体会了。

  合上书,我看完了,我还是不可思议的看着这本《红楼梦》,摸摸脸颊,竟有泪水,或许是被林黛玉的情绪所感染,或许是因为结局而感到失落,《红楼梦》有着更多的感情,让我发现了埋在心底的感情。

  “是时候让你回去了。”

  我猛地睁开眼睛,是的,这是我的房间,而且我还在流口水,我拿的不是书,而是手机。

  难道我只是做了一个梦吗?我努力回忆着刚刚发生的事。

  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梦,我会继续走进中华经典!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4

  暑假里,爸爸和妈妈都忙着迎接教师综合能力考试。一天,妈妈拿着一份报纸对我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首诗你能背全吗?”我一听乐了,这不是我们小学三年级中华经典诵读上的一首古诗吗?我马上背了出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妈妈说:“真不错,这是2008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目:根据从提供的唐诗中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800字议论文或记叙文。许多高三学生看了这个题目也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我们老师教我们读过,诗歌强调了“润如酥”的春雨和若隐若现的浅草色所组成的早春景色的可爱,带给人们无穷的遐想与美感。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爸妈虽然是老师,可是有些问题还得请教我——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这不,星期二的早上,爸爸又来“考”我:“背几句送别的诗句给我听听?”

  “简单,张口就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爸爸满意而去。

  七月二十四日,爸妈去县高中考试。考试结束,爸爸一进家门就问我::“落霞与孤鹜齐飞,下一句是什么?”我不假思索:“秋水共长天一色。”“唉,我写成了明月共长天一色。看来今后要向儿子学背古诗文了。”“很乐意收你这个学生。哈哈———”

  中华经典古诗文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自信,我能不爱她吗?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5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精神食粮—书籍,《论语》、《孟子》、《三字经》、《弟子规》……都是中华经典著作,然而就这几本“小小”的书,读后却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三字经》、《弟子规》更是让我爱不释手,它增长了我的知识,启迪了我的智慧,成了我最忠实的伙伴。《三字经》这本书由南宋王应麟所著,是传统文化中的奇葩,该书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概括出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变迁。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告诉我们少年时代学习不努力,日日复年年,待白了少年头就一事无成,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读这句话之前,我整天坐在电脑旁玩游戏,学习成绩像老和尚的帽子一样,平不拉塌,成绩总是在70分—80分之间晃荡。但读了这句话后,我感触颇深,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增强,学习成绩也芝麻开花—节节高,看如今,我已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了。《弟子规》这本书由清代李毓秀所著,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弟子规》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出必知,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我们:出门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父母,回来不要忘记通报一声;居住的地方一定要安稳,工作也不能随意变动,免得父母担忧。以前我总是背着妈妈偷偷地出去玩,让她经常为我的安危担惊受怕,但我还是我行我素,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学校做错的事我也经常给妈妈撒谎,就这样,我慢慢地成了一匹摆脱家庭束缚的“野马”,成绩也一落千丈。经过反复诵读理解这句话,我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行动上也变得规矩多了,成绩也提高了一大截,连妈妈都说我变乖了,与原来比真是大不相同了!中华经典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成了我生活的良师益友,它将与我的成长一路同行。我读中华经典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热衷于流行的快餐文化,曾几何时,《水煮三国》《大话西游》等歪解经典的书籍充斥市场。但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若想保持一颗宁静平和的心,则需要潜心经典。这时,世界不再喧嚣,我心不再浮躁,情随书动,宠辱不惊。

  经典是敏锐的目光,善良的心趣,睿智的大脑进行的缜密思维的结晶。民族经典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精髓,无论何时,汲取中华民族的精髓、走近中华经典,我们就能读出那些闪烁邦家之光的精神。

  品三国,我回到千年之前刀光剑影,鼓角铮鸣的战争场面。在汉室衰微,群雄割据,三国鼎立的乱世里,英雄辈出,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孟德,有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有雄姿英发却心胸狭窄的周公瑾……三国合纵联合。孔明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全书为我展示了宏伟的战争场面与明争暗斗的机关权谋,带给我震撼人心的美感。

  读红楼,我目睹庞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历程,认识到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透视整个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我为宝黛爱情悲剧所感伤,为园中儿女的才情所嗟叹。读红楼,不仅读家族的兴衰荣辱,读炉火纯青的绝妙诗句,读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更要领悟其中的写作手法,欣赏准确传神的语言,感受作者反对封建礼教的超前意识。

  ……

  史学的经典是睿智的,她让我用前人的经验透视当今的纷纭,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坐标;文学的经典是唯美的,她让我用前人的审美来捕捉当今的生机,以享受自己的人生乐趣;哲学的经典是深邃的,她让我用前人的智慧诠释当今的信仰,以培养自己的人生操守。

  我读中华经典,沉浸诗词之间。朝可谒太白,暮可访子美,夏可观十里荷花,秋可赏三秋桂子;北可驰骋于塞外草原,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南可踯躅在江南雨巷,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雅致,更可与王摩诘一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我读中华经典,陶醉美文之中。临桌而坐,书页轻翻。叹梁祝身化蝴蝶,喜崔张终成眷属;羡东坡把酒临风,慕易安泛舟荡漾;与老庄逍遥世外,同孔孟顿悟人生;高山流水鸣于耳畔,瘦菊幽兰馨于鼻尖。芳草连天,长亭古道,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我读中华经典,不仅领略大师手笔融于字里行间的文学魅力,而且感受经典带给我们独具特色的美感。经典是永恒的,它穿越漫漫的历史长河,仍旧闪耀光芒。

  品读中华经典吧!她使我丢弃幼稚和浮华,带给我理性和高雅和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乐趣!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6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而古人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曾子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经典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学业是否时常温习?曾子说的很有道理呀,每天反省自己,就是在自我督促,使自己的学业大有进步,也会拥有更多的朋友。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那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事。那时候,我每上完英语课,回到家里是从来不读的,甚至连书也懒得打开,结果到了期末英语考试那天,我一篇课文也读不下来。同学们的嘲笑声此起彼伏,深深地伤透了我的心,当时我很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可人总是要面对现实的。从此以后,我用曾子的“传不习乎”这句话激励自己,到了下半学期,我几乎上完英语课回家,没有一天不跟着磁带一遍遍地读课文,我要证明给同学们看,我能学好英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在讲台上流利地读完几篇课文后,台下的同学的眼睛瞪得比牛眼还大。是的,我最终的成绩从75分直接跳到了99分!如果我当时没有温习功课,那么最终的结果会让那些嘲笑我的同学更看不起我,不是吗?

  其实,古人还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句,如“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像这样的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我也从中受益匪浅,如从“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中我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我懂得了友情的珍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明白了趁我们年少的时候要多努力学习,将来,当我们回首往事之时,就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多读经典,能对身心有益,与古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不是更能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吗?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吧!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7

  经典,不是流传一时,不是庸俗无用,更不是随便一篇文章或一本读物。经典,乃是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遨游在经典的海洋里,我感受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步入经典的圣殿,与诗词相约在芳草萋萋的季节。同白居易聆听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同杜甫感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同李白唱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赞歌;同苏轼体会“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势。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我看到了李清照的轻松淡雅,从“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品味杜甫满腔的爱国热情,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上感受孝子对母亲发自肺腑的爱。

  步入经典的圣殿,与名著携手在“大观园”漫步。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被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打败,被关羽的一诺千金感动。打开吴承恩的《西游记》,我感受到了想象的无穷魅力。轻轻翻开曹雪芹的《红楼梦》,每一个字都飘着神奇的味道,与各型各色的女孩相遇在大观园里品诗论句,让我对那封建的社会恨之入骨,对幸福生活充满希望。我在《水浒传》波澜壮阔的战争中,对英雄敬仰万分。

  步入经典的圣殿,让或清新婉约、或发人深省的文学著作轻轻冲击着我们的心灵。品读《狂人日记》,为人害人,人吃人的中国发出来自最底层的呼喊;细想《繁星·春水》,零碎的思想里透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歌颂和对母亲的高度赞扬;《春》、《背影》让我看到大自然俊秀的风光,感受了无声的父爱。

  读书≠读字,在经典的圣殿中,找个位子,坐下来,享受阅读,接受文学的洗礼,受到心灵的震撼!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8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千百年来的历史、汉字、四大发明等,无不体现出中华儿女的聪慧。而国学更是经典,融入了每一位古人毕生的智慧,直到今天对我们仍然深有启发。孔子作为万世至圣先师,他的语录伴随着我慢慢成长,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没错,每一个人生下来就不可能十全十美,而和我在一起的人中,必有别人懂得的知识可以弥补我的缺陷,同时可以用更多的知识,去培养我、教导我、启发我。这段经典语句,折射促一颗满怀谦虚好学的心,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可以互帮互助,用你的优点来弥补我的缺点,让我的不足渐渐减少。这么经典的道理,又早在数千年前,就被孔子所悟到。若此看来,孔子是多么的才华横溢啊!

  不仅如此,他还教会了我许多道理。让我请教别人时要谦虚,即不失礼节,又可以“补拙”;让我在满怀兴奋中去迎接好友的远道而来;让我明白做事要换位思考,自己都不愿做的事不能强求别人去做;让我认识到做人就要有信誉,对自己的决定要负责任。

  孔子门下弟子众多,很多弟子的品德才华都很出众。没错,“孔融让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清楚地告诉了我“做人要宽容、善良、为他人着想”。这些虽然经常说但又常被忽视的道理,一点一滴触动着我的灵魂,让我在国学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慢慢的影响着我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不仅仅是孔子的语录,还有很多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等,无不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我喜欢国学经典,它给了我想象的空间和快乐,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会继续走进国学经典,因为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它将是我勇敢前行的无限动力。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9

  《中国经典名著》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阅读《中国经典名著》的活动,我阅读了许许多多有关中国经典名著的书,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有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其中,我读了一个最令我深刻难忘的故事————《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是由一位名叫吴承恩的作家写的。 《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不仅帮助了许多贫民百姓消除了妖魔鬼怪,还让他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唐僧的徒弟不怕困难,帮助唐僧西天取经,特别是孙悟空,他非常的机灵,而且也非常的忠心;唐僧也非常的善良、朴实而又显得仁慈;猪八戒傻得可爱;沙和尚则给人一种忠诚而又老实的印象,也是唐僧忠心耿耿的徒弟。

  在《西游记》里共有九九八十一重考验,最后,他们师徒四人共同努力,经历了千辛万苦取得了真经。任何事一开始总是非常艰难的,但只要能树立信心和勇气,经过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西游记》这本书也就验证了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只要坚持住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后,成功一定是归你所有的!而这个这个故事也深刻地告诉我们:正义是一定会战胜邪恶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达目不罢休,绝对不能气馁,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青少年所要学习的。 而且,好吃懒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机智灵敏、英勇果断的头脑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在学习时,或者在生活中不应该遇到一点儿挫折和困难就要放弃,挫折和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动动脑筋,再加努力一把,咬咬牙齿不就过去了吗?一旦战胜了困难和挫折,那胜利还会远吗?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10

  当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再次出击Puma时,我一定会被她的容貌再次震撼,被她的气场再次臣服;被她的内涵所感动,我会骄傲我是个中国人。这就是我深爱的Puma ——中国。

  ——题记

  夸父逐日给我黑珍珠般明亮的双眸,盘古开天给了我大地般黄色的皮肤,我是世界地图上那只破晓东方雄鸡的后代,我是九曲黄河之中龙的传人。

  从古至今,在中国的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为中华复兴而奋斗的忠义之士。在中国人的心中热血石永不停息地在奔腾,在中国人的心中,那一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心永不更改。在中国不仅有“挥师瀛海风雷激,征服荷夷天地红”的郑成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更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和“匹马吴江谁着鞭,惟公攘臂独争先”的岳飞。当郑成功将“海上马车夫”逐出宝岛,当林则徐将鸦片少于一片火海之中,当日本不再有了当年的傲气而举起白旗时,我们以万里长征的英雄气概出现在亚洲草原上。当第一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大炮鸣响了中国的篇章,华夏儿女欢呼雀跃,这是无与伦比的美丽。

  而毛泽东的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句话又把我从回顾历史的思绪中扯了出来,这句话让我意识到了祖国的未来我们正在肩负着,政治风华正茂的我们,也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在五千年来的岁月流金中,为国捐躯的忠义之士们,为我们

  的意志,为我们的思想做了一个无坚不摧的后盾,他们的灵魂幻化成了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的肩上扛着建设国家的神圣使命,我们前进着,我们奋斗者,我们成长着,我们正丰富着自己,使祖国更加美丽。

  雄鹰展翅,因冲破云霄而激昂;梅花傲雪,因坚忍不拔而灿烂;彩虹微笑,因汽水抵达天空而美丽。

  我们还年轻,斗志盈沛。我不能说现在的我能为我亲爱的Puma改变什么,但是我正在积蓄者知识,汇聚着能量,正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待到自己的能力足够时,给我一支笔,我会为祖国的蓝图画上最绚丽的一笔!

  中华的精,中华的神,中华的魂,无不令我震撼。那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清新,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那破茧而出,“化蛹为蝶”的美丽,已悄然成为我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

  我相信在未来,我一定会比现在更加被她的容貌所震撼,被她的气场所臣服,被她的内涵所感动,而我更希望早就这一切的是我们这新一代。

  这一声声挚切的Puma,建设你的信念,我们不曾改变。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1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段悲壮的历史,我们刻骨铭心,永难忘怀!

  一八六零年十月十五日,是个让中国人痛心的日子。因为,那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的圆明园,就毁在了八国联军的手中。无数珠宝被他们夺去,带不走的就随意销毁。他们血红的双眼闪着饿狼般贪婪的目光,疯狂的狞笑着,他们抢,他们烧这座金碧辉煌的神殿,一个浓缩的中国——占地三百四十七万平方米的圆明园,就这样被大火烧了几天几夜,几乎为平地,中国的噩梦也从此开始。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南京成为了人间地狱。可恶的日本兵完全像一群放纵的野兽,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连刚出生的婴儿都不放过。六周时间,足足杀死了30多万中国同胞,一时间南京哀鸿遍野,血流成河可是中华儿女没有就此屈服。为了能够站上世界的顶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中国。对!中华要崛起,要赶走所有侵略者!顽强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的交响曲。时过境迁,沉睡的雄狮早已觉醒。如今,我们中国的科技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了。我们伟大祖国正像腾飞的巨龙,带领着中国人跨入新世纪。让我们大步走在世界的前列,让我们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今天,中华大地上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是未竟使命。同学们,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光荣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们最大的力量。“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铭记历史,爱我中华,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12

  几天前,我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歼-15战机成功在“辽宁”号上实施起降,这件别国用了二至五年才完成的创举,我国只用了短短的两个月。这条消息,让我在开始我的演讲之前,想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祖国,为什么会成为发展如此迅速的国家?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首先,我国有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其次,便是祖国人民对民族强盛、国家富强的热切盼望与不懈奋斗。只有将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中国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而事实证明,中国人民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翻开尘封的史册,时光追溯到77年前的1935年。当时,东三省已经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在这一年的下半年,日本侵略者又发动了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了冀晋等地,对我国丰饶的土地虎视眈眈。而与此同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却依旧坚持不抵抗政策,全心全意的对共产党率领的工农红军进行“围剿”。在这个内忧外患的时刻,一直宣言进入到了中国人的眼帘,那就是《八一宣言》,也可以叫做《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这份宣言,极大地鼓舞了深处北平、离战场最近却无力救国的北平学生。在这年的12月9日,他们爆发了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就是。这次运动大大推动了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为我国的八年抗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可以说,成了推动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走向高涨的起点。

  重回现实,一切都成往事。但是,我们却可以在历史中发现现实中存在的一些东西。就是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民族荣辱观和民族团结感。例如不久前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中,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恶劣态度表示了强烈不满,发起了好几次游行活动。这足以证明,中国人自身就具有一种民族自尊,不容他人玷污。而当这种民族自尊、自强的信念得到正确的引导,便会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让世人为之震惊。

  以来,我经常会在同学中间听到“爱国”、“爱我中华”之类的字眼。但我觉得,与其把爱国停留在口头,不如牢记我国的历史。这些历史,都是值得国人铭记的,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大量的经验,为国家后续的发展做准备。所以,铭记历史,便是爱国的最简单体现。

  老师们、同学们,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发展,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里,在这个7周年的时刻,让我们振臂高呼:“铭记历史,爱我中华!”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13

  我是一个爱读书,爱上网,爱思索的孩子。看到其他同学的参赛作文,让我高兴之时,多少有些不快。我们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我们应有世界的胸怀,追求世界和平的决心,应有建立我中华富强的责任感和策略。

  我爱上网,但绝不是打游戏。我是了解世界各国的孩子们所思,所想。他们像是一头头小狮子,而我们是囚在笼中的小鸟,我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

  历史是一位智慧老人,他会告诉你失败的原因,未来发展的趋势。许多学生在一起要么讨论吃的,要么讨论游戏,要么讨论考试。有多少孩子在讨论历史,在讨论那些鲜为人知的,我们民族失败的历史。历史真的离我们很远,分数才是硬道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是一位农村的孩子,我的父母都是外出打工者。我知道,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争取,都要努力。农村人不容易,他们买张春运火车票都要排几天的队。

  城里有些孩子,他们坐在轿车了整天被父母接送上学的时候,他们想的是什么。他们想过为其他人而努力学习吗?

  建立富强开放的祖国应有的素质,我们都有吗?

  谦虚,是我们的美德。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忧患意识,向我们的对手学习。然而,许多小朋友那里有谦虚呢,认为自己是老大,是一切。因为我们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怎么能担当大任?

  考试是一个魔鬼,不停地缠绕着我,让我放不开想象的风筝。我们所有孩子都想得高分,一部分人得了高分还想得高分,一部人得了低分,永远得低分。我认为考试一定要有趣,一定要我们考出自信,考出真正建设祖国的知识和能力。我们读书一切为了分数。即使读了也不外是,课文全解作文之类。那些杂书学校不买,家长不买。真让人无奈!其实那些杂书,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才是产生智慧的土壤。在班级,我们实行民主管理,集思广益,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我们班管理的就很好。我想,这个世界不是当权派的。然而,清政府的腐败,当权者的无能,才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本源。按理说,他们的失败,要他们负责。可是,他们少数人的失败要那些千千万万的无辜普通人负责。这,公平吗?这个世界不是那些少数人的,而是大多数人的。让他们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真正追求美好的梦想。

  我想班级是这样,一个国家更应该如此。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任,都应该为其献策献力,无私奉献。

  学生,就应该为其努力,为天下大众,为世界和平,为强我中华而奋斗。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14

  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和平的,可谁又想到几十年前的抗日战争呢?我们正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才让日本看上了我们国家,看上了一个能源富足的但科技落后的一块“大肥肉”。让日本的侵略计划才得以实现。日本先是击败水上舰队——北洋水师,并要求清政府赔偿巨额军费。要是现在,我们一定要遏制,一定要反抗,一定要打击!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没有反抗,只是懦弱的与日本政府进行谈判,签署了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不平等的《马关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为侵略战争埋下了伏笔。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后,日本军在中国发下了滔天罪行,如:“731活体实验”“三光政策”“南京大屠杀”等惨无人道的罪恶行径。

  令许多人震惊的是,在南京大屠杀中,有许多未投降的国军也被日本人用机枪活活打死。整整30万人啊!几十万鲜活的生命啊!就在日本人的弹指一挥间消失了,一起与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们消失了,几十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瞬间倒下了

  我们中国抗日了八年,也被侵略了八年,这八年我们国家受尽了耻辱。这也说明科技落后就要挨打挨揍的道理。我们的先辈用一腔斗志昂扬的热血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去堵日本人的枪口,赤手空拳地跟日本人去斗,是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这美好的生活。如今,我们的科技飞速发展,但是我们几十年前的耻辱是忘不掉的,唯独让我们的科技发展的更强大,武器更先进,才能洗刷耻辱保卫我们的国家,以此报效我们的祖国,让我们每个人都对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15

  你们一定知道南京大屠杀吧!当年,日军在南京屠杀了30多万中国人,成千上万的人被枪杀后浇上汽油焚尸,骨灰残骸被江水冲得无影无踪,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秘密活埋地点……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到底有多少南京同胞惨遭日寇杀害,恐怕谁也无法精确地估计。

  国耻象大山一样压在中华民族的头上,压得几亿人民透不过气来,也在我们这些少年人心灵里灌注了铅一样沉重的忧愁和哀伤,中国,我们古老的中国,生我养我的中国,地大物博却遭人欺凌宰割的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挣断身上的屈辱锁链,铁骨铮铮地站起来啊!

  整个八年抗战期间,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蹂躏祖国的胸脯,其中有几年在上海这个“国中之国”中,也看到英国,美国士兵耀武扬威地走在马路上,外国军舰在黄浦江上任意来去。只有尝尽失去自由和被压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国耻”这四个字的含义。现在,每当唱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时就会联想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句古训。

  多少年风雨沧桑,河山巨变,我们的祖国早已摆脱了屈辱和苦难。然而,我们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发面还处在落后地位,落后是现实,安于落后就是可耻了神州大地的一些角落里,权欲观念,愚昧思想,腐败堕落作风,惟利是图,崇洋媚外……种种可鄙的现象,更使正直的人感到可耻。也许这些可以算作新的“国耻”吧,这些有损国格,有损中华民族形象的“历史”,我们一天也不能容忍!

  半个世纪以前,我们中国被许多帝国主义者践踏蹂躏,我们的人民失去自由和生活的权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这些耻辱是我们祖国的伤痛,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有人会说,它已经过去,就让它过去好了,干吗还要“勿忘”呢?这是因为,忘记“耻辱”虽然可以减少伤感,但是记住“耻辱”就是记住祖国的历史创伤,能激起更强烈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记住中华民族的祖先为祖国所做出的牺牲,更能增强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感。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的教训,才能保证世间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最后,让我们高呼:牢记历史,爱我中华!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16

  国家公祭日将地方层面自发的纪念活动提升到国家层面对遇难同胞的祭奠,也正是在唤起整个民族对那段历史的集体记忆。此时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铭记更多真实可感的历史细节,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明天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77年前的这一天,日寇攻破南京城,在接下来的六个星期之内,集体和分散屠杀南京市民及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30万人以上。这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一段不容磨灭的惨痛记忆。

  其实多年以来,每到12月13日,中国很多城市尤其是南京,都会举行相关的纪念活动,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则是将这种纪念提升到了更高的规格。这既是为了祭奠那些被残害的同胞,更是为了警示我们每一个人,铭记那段历史。而所谓铭记,不光是记住这个日子,也不局限于公祭日当天开展纪念活动,它需要人们对那段历史有更深入的认知,尤其通过对历史细节的了解,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说实话,如果不是设立了国家公祭日,如果没有各地在当天开展的纪念活动,恐怕有相当一部分国人连那场屠杀开始于哪天都不清楚。在很多人眼里,这场残害了30多万中国人的惨剧,或许只是历史课本上的一个名词,又或许只是影视作品中的几幅画面。对于距离那场悲剧77年的人而言,很难因此就真正地触动情感,因为无论是概念化的讲述还是艺术化的表达,给人的都只是一种身处局外的感觉。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国家公祭的方式开展纪念活动,实际上是在启发人们思考如何把那段历史铸成民族的集体记忆。

  众所周知,越是细节的东西越是让人难忘,对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的铭记,同样离不开对历史细节的认知。相信去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尽管馆内场景在各种媒体上已看过多次,但直到亲眼看到那满墙的死难者名单,亲耳听到那间隔12秒的滴水声时,才感受到内心的震撼。很多人之所以会对影视剧中的大屠杀场景印象深刻,也是因为对历史细节的真实再现引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

  近些年来,官方的诸多举措就体现了对历史细节的重视。之前,中央档案馆等连续公布了一批日本战犯的自供证言,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已经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我们所说的历史,就是通过这些细节性的内容构建起来,而这些见人见事、可知可感的历史见证,对于当代人以及后代人传承历史记忆而言,无疑是笔宝贵的财富。

  当然,这些纸面上的内容要想变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离不开人们对历史的深入认知。具体到每个普通人,不妨阅读一本记载历史档案的书、观看一部刻画历史细节的纪录片,或者是亲身去探访相关的纪念馆,这些都是深入认知历史的方式。只有了解历史点滴,才能将一些原本概念化的东西转化为内心的情感。每个人对真实历史的感受融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亲历者们接连离世,日本极右势力又在不遗余力地否认曾经犯过的罪行,传承历史记忆的任务可以说是越来越急迫了。此时设立的国家公祭日,将地方层面自发的纪念活动提升到国家层面对遇难同胞的祭奠,也正是在唤起整个民族对那段历史的集体记忆。此时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铭记更多真实可感的历史细节,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17

  阳光还在肆意地穿梭,朦胧的空气中弥漫着早晨的香气,枝叶在微风里上下浮动,早起的鸟儿也正在享受捕捉到的小虫,楼道里,“音乐”此起彼伏,那是妈妈们准备早餐的声音,是爸爸们翻阅报纸的飒飒声,是老人们练习越剧的伴奏,又或者是收音机的广播······

  现在一切都是安详美好的。

  此时的我已经早早的起床收看《翻开这一页》系列爱国主义动画片,这是为了纪念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而特意设立的一档节目,是以真人加动漫的形式还原教科书上有关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及爱国行动。这其中的一幕幕我在学习相关课文时,都曾在脑海中想象过,而此时此刻电视中形象逼真的人物背景,都会使我的内心更加激动,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战争年代。我为朱德的扁担而感动,那是他的担当;为小红军的牛膝骨而震撼那是他的付出;为老班长的鱼钩而心酸,那是他的舍己为人······而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集的小周恩来,那时还在读书的他,偶然一次和小伙伴去了租界,好奇的他到了一处园子前,正想进去,却被拦住,那人指了指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狗与华人不得入内”,恩来感到十分气愤,毫不犹豫的冲上去,与他争论:“这是在中国的土地,你们这样是不是太嚣张了,这样岂不是将中国人与狗相提并论,太过分了!”说着便摘掉了牌子,离开园子。路途中,他们看见路边有个老奶奶躺在地上,却没有人扶,原来是被英国人的车子撞了,可是他不但不道歉,还不屑一顾,更可恶的是,在租界的管理人,还要理直气壮地让老奶奶道歉,说是老奶奶撞了他的车子,还要她赔钱,恩来无法忍耐,指着那个英国人,义正言辞地说到:“虽然我们国家贫弱,难道就没有尊严吗?不管在哪儿,我只知道,我是中国人,在中国的地盘,就得是中国的规矩!”几天后,在课堂上,老师问学生们,为什么读书?有的人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人说为了做官而读书,而周恩来沉思后,郑重严肃的说:“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正是因为我第一次看到了周恩来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才深深地被吸引,心中像是被紧紧地揪住一样,满腔的爱国热血泵涌而出!

  现在的我仅仅是一名初中生,虽然能力有限,但是心中却揣怀着自己的梦想。我热爱写作,喜欢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感受,渴望将来能成为一名作家。我最敬仰的是鲁迅先生,他笔下的字句我都细细端详,对中国的憧憬,对未来的希望,《藤野先生》中他的弃医从文,也使我的梦想更近了一步,我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写出有价值令人难忘的文章。不渴求似他一般的大文豪,只愿在世界的某一角落,能有那么一个身影,默默地倾泻出心中源泉,给人以力量,激发人斗志。因为我深深地铭记,在那段水深火热的年华,无数人用鲜血换来和平,用不屈的尊严捍卫祖国的大好山河,就算是一丝微弱的力量,也未曾放弃,这就是我们,中国人!

  历史,是过去,是回忆,无法抹去,却又振奋人心;现在,要把握,要铭记,当代阳光,正在精彩绽放;未来,有希望,有梦想,追逐圆梦,定当正兴中华!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18

  盛夏八月,翻开历史的画卷,掸去岁月的风尘。

  ——题记

  “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我们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

  一场铁血之战。

  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地板上,翻开太爷爷那本老旧的相册,泛黄的纸业任凭微风吹起,一张张发皱了的黑白相间的照片展露在面前。

  “看什么呢?”转头一望是太爷爷,“没事,我看看旧照片呢!”太爷爷轻轻地在我身旁坐下,“诺,这是阿拉班长,他身手矫健得很呢!可惜啊……”太爷爷没有再说下去,只是默默地低下了头。

  气氛沉重得令人紧张。

  午后,手捧着花,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登上青龙山,来到烈士纪念碑前,我将白色的菊花轻轻放下,望着眼前这座挺立的烈士纪念碑,眼眶陡然湿润。

  恍惚中,我仿佛看到炮台上弥漫的硝烟,日寇铁蹄践踏普陀山时的场景,一声声嘶吼,一阵阵枪声,还有那些不顾一切飞奔向前的背影。我闭上眼,尽量让泪水流回去,脑海里却全是枪林弹雨的场面,睁开眼绕着烈士纪念碑走了一圈,我看到许许多多烈士的名字印刻在上面,太爷爷他们班长的名字也显得格外耀眼!

  “莫忘国耻,兴我中华;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小玙你要明白!”太爷爷微微颤抖的声音从后方传来。

  是啊,我们现在幸福舒适的生活是谁换来的?是他们,是那些不畏生死,誓死捍卫祖国的人们,抛头颅洒热血甚至是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牢记抗战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从历史中得到有益启示,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绝对不能够忘记,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我们绝不能让殷红的鲜血只剩下淡淡的残梦。血已经流了,但不能让他白流,我们虽不能做出像那些烈士那样感天动地的大事,我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铭记历史,替中华圆梦。我们是祖国新一代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的栋梁,更是祖国精神的寄托,我们应当铭记惨痛的历史,不要让那些烈士的鲜血白流,我们应当振作起来,铭记历史的悲惨,发奋苦读,替中华圆梦!

  历史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足就必定要强,靠谁强?我们,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场保卫战已经打响!

  泛黄了的纸业,依旧在风中翻动,夕阳西下,是56个民族的人民坚定的背影:莫忘国耻,兴我中华;铭记历史,圆梦中华。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19

  老兵永不死亡,他只是淡出舞台。——引言

  拨开雾霾灰色的面纱,露出京城本是晴朗蓝的天空;拂去灰尘厚重的覆盖,还原出首都应有的古韵与气息。那一天,庆贺的乐声响彻了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那一天,胜利的纪念赋予了东方雄鸡无上的荣光。

  响亮的踏步声在耳畔响起,整齐划一的方阵和汽车渐入人们的视野。铿锵声中,颤颤巍巍举起手敬礼的老兵们,将全场的目光焦距于斯。满面的皱纹难以消减其岿然之势,花白的头发不能磨灭其凛然之威。阅尽沧桑的眼睛里依然透露着坚毅的目光,一圈圈皱纹、一缕缕白发,凝结着血与泪的挽歌,记录着历史的年轮。

  每一位抗战老兵,都是一部活的历史。70年后的今天,卢沟晓月仍在,石狮弹痕未灭,但是当初"愿拼热血卫吾华"的青年们,如今却已是耄耋之年,近于百岁之寿。历史应该被铭记,但历史不应该仅仅是课堂上的宏大叙事、课本上的抽象概念,更应该包括这些老兵们的悲与欢、血与泪、生与死。历史的河床,本就由这些具体的命运沉积而成。

  然而,历史的汲取来得如此沉重。有的老兵频繁受访、出席纪念活动,却黯然伤怀着不久之后的冷落与无人问津。在战争的废墟上,国家日益崛起,老兵日渐老去,经历了战场的壮丽,也忍受着今日的寂寥,他们只想告诉碾压而过的历史车轮:"我们不怕死亡,我们只怕被遗忘。"

  不可否认,抗战胜利70年来,我们这个社会经历了一个"重新发现抗战老兵"的转变过程:战争结束后,一些抗战老兵解甲归田,悄无声息地从历史的罅隙中落下,被遗忘在时间的角落;而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透过历史的帷幔,打捞那些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从遗忘到重新发现,是一个社会历史意识觉醒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历史共识形成的过程。

  而这份历史温情,也在普罗大众的心里激起涟漪。腾讯新闻推出"寻找身边的抗战老兵"的互动产品,短短两天之内就吸引了300万网友参与;一个为抗战老兵在线捐款的网站,几个月就吸收了700多万元捐款,数字与爱心还在热烈地跳动之中。70年前,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中国人能够超越分歧与限制,凝聚成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70年后,我们更应该有这样求同存异的胸怀。面对带着各种历史印记的抗战老兵,或许我们更应有一种超越历史纷争的宽阔胸怀。无论表彰名单如何设定,公众都已不在意老兵经历中的是非功过,只高扬他们为民族而战的辉煌。这是这个社会更恢宏的气度。

  在美国电影《巴顿将军》的结尾处,战功卓著的巴顿将军踽踽独行,当他的背影在屏幕里渐行渐远,他那句经典台词却直入心魂——所有的荣耀都将随风而去。战争就如同战士的生命,战争的结束,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曾经的战士也将踏上新的人生旅程。诗人说,"一度荣光的任何记忆/都无法补偿之后的漠视",他们曾用鲜血愈合民族的伤口,他们不应被他们拯救的民族遗忘。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20

  开这张真实的古老照片......

  那是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如往常一样,涌动的人群川流不息。在火车站台上,一对夫妻抱着一个大约一周岁的小男孩,在平静地等待着火车的到来。

  突然,天空中传来“嗡嗡”的敌机声,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轰轰”几声巨响,顿时,火车南站的候车厅顶棚一下子被掀掉了,熏黑的墙壁轰然倒塌,焦土和弹片四处飞溅。残留的钢轨横七竖八地卧在地上,被炸飞的肢体散落一地。车站的人们惊慌失措,到处奔跑,就像受了惊的马到处乱窜。又是“砰,砰!”几声,车站硝烟四起,尸横遍野,呻吟、呐喊、哭泣,求救声,所有的声音混作一片,惨不忍睹。

  日军的轰炸机还在上海火车南站上空盘旋着,呼啸着,时不时投下一枚枚罪恶的炸弹。人们不顾一切地逃生,不断又有新的尸体倒下。

  小男孩的爸爸妈妈死死地抓住自已儿子的'手,他们东奔西跑,无处可藏身,在那浓烟和尘埃中他们拼命地跑,想找一个让孩子安全藏身的地方。又是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小男孩的爸爸妈妈倒下了,他们至死都没有松开小男孩的手,用最后的力气把小男孩的身体护住了,而他们自已却倒在了血泊之中。

  当小男孩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已的身上到处是血,他惊恐地望着四周的一片废墟,伏在两具血肉模糊的尸体上拼命地呼喊着:“妈妈,妈妈........"泪水似潮水般地冲出他的眼眶。

  忽然,天空中喷出一条耀眼的火练,紧接着隆隆的轰炸声,淹没了小男孩的哭声。

  一名外国记者照下了这张黑白照片,它记录着1937年8月28日,这个中国历史上的耻辱日子,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废墟中小男孩的哭声.......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21

  暑假期间,妈妈陪着我去钟楼社区参加了一项活动:参观日军细菌战展览馆。一路上,我和其它小伙伴都非常的激动。

  当我们走进日军细菌弹投放遗址时,我的心情一下子沉重了许多,看到了一幅幅悲惨的画面:废墟旁的一堵破墙坑坑洼洼的,那是被日本兵空投炸弹炸毁的。还有被细菌感染的杨春莲老奶奶,她那一只烂的不成样子的腿,血肉模糊伤口坑坑洼洼的,夏天烂脚的水,皮屑都会掉在地上或床上,所以每个夜晚他们都是在煎熬中度过。最终在烂脚60余年,2003年春节前后,为了不让家人为自己医腿再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自杀身亡。看到这里我的心被狠狠的揪了好几下。

  日本兵用尽心机,1940年10月4日成为衢州首次“灾难日”这天上午九时许,日本军队731部队派出飞机在衢州城西水亭街和美俗坊一带投下大量带有鼠疫病菌的麦粒.小米.棉花.跳蚤和传单等物品。这是日军在我国南方地区首次以空投地方式实施大规模无差别的鼠疫细菌战。在此后近五年时间里,伴随着日军长期轰炸及两次攻陷衢州城,日军在衢州地区先后发动包括鼠疫.伤寒.炭疽.疟疾等多项细菌战。1940—1948年衢州地区流行性疾病爆发和大流行,累计发病30余万人,死亡5万余人,成为遭受日军细菌战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听完解说员的耐心解说,我深深地被感动了。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励志将来成为一名优秀解放军,要尽自己一切能力不让祖国再次受到伤害!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22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咿呀学语时外婆时常在我耳边唱起这首《放牛郎王二小》,参加幼儿园故事大王比赛时我讲的题目是《海娃巧送鸡毛信》,现在老师教授的语文课本里的《小英雄雨来》,里边的主人公都是我们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而对我影响最深的要数抗日小英雄小兵张嘎了。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在艰苦卓绝而又漫长持久的八年岁月里,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全面抗战,多少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用青春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期间涌现出的少年英雄的抗日事迹更是可歌可泣,感人肺俯。智勇双全的小兵张嘎就是我和妈妈两代人心中如数家珍的童年英雄。生活在晋察冀白洋淀的虎头虎脑的嘎子年龄比我大不了两岁,却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壮举。他乔装打扮成卖西瓜的小贩,用自己的木头枪缴获了胖翻译的“真家伙”;在敌人的据点里,他和鬼子斗智斗勇,和主力部队里应外合歼灭了敌人,救出了老钟叔……

  嘎子奋不顾身,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肃然起敬。上学期的科技节,我参加了纸车大赛。当我带着精心制作的浙F40524从刚上场时的踌躇满志到比赛后的失意而归,我的心情由阳光灿烂骤然转变成风雨交加。沮丧的我眼前浮现出嘎子在执行艰巨的任务时,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然不顾伤痛毅然追击的画面。嘎子的百折不挠和我的半途而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惭愧不已。放学后,我把纸车进行了改造,在第二次选拔中,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嘎子不畏艰苦,坚强勇敢的意志让我受益匪浅。每到冬季学校为了增强我们的体质和培养我们的毅力都会开展晨间长跑。这对我来说是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次我都跑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总是盼着每天都下雨。可是转念一想:嘎子生活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别说可以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就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面对苦难的生活,他是如此的乐观和勇敢,拥有幸福童年的我,又怎么能这么轻而易举地被这些微不足道的困难打倒呢?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七十年前的九月三日,无数像嘎子一样的英雄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五星红旗,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自古英雄出少年,从小遇事多磨难,立下冲天凌云志,万水千山只等闲。

  饮水思源,勿忘历史。为了我们心中的中国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发奋向上呢?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同学们,为了我们心中的中国梦,让我们都来做一名新时代的嘎子!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23

  只要这面让西方畏惧多年的国旗一天不倒,我们就不会倒下。

  ——题记

  那晚,天空开始飘起细雨,我,静静地,望着不徇丽的天空,任由雨水打在脸上。

  过不久就是抗日战争纪念日了。此刻,心情在冰冷雨珠的渲染下更加糟糕,这场雨会是他们的泪吗?想起那八年抗日中那些不断涌起的爱国战士,无辜被杀的老百姓,那些幸存下来却流离失所的中国人……

  生在那样硝烟四起的年代,他们是不幸的;可他们何尝不是幸运的?虽战争频繁国破人亡,他们却能够深刻感受到人性的美丽,生生不息,蔑视死亡,不畏强敌,遇强则强,更让人心生畏惧的是全国自上而下的团结对敌,没有党派之分,没有贫富之见。试问大家,这些在21世纪又有几人能做到吗?

  日本侵略者一次次惨无人寰的大屠杀,中国一次次陷入危机甚至是绝境,好在那面国旗始终不肯倒下,好在中国人民的尊严不允许自己亲眼看着国家被瓜分,一步步沦陷。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民是可怕的,没错,只能用可怕一词来形容。他们别无选择,这片入地是他们扎根的地方,那面不倒的旗帜是他们的信念。

  七十多年前的那一页是耻辱,但同样也是一种警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闭上眼,用指尖去轻轻触摸雨丝。我忽然开始庆幸出生在和平年代,庆幸每一天醒来,我还能见到我亲爱的家人。有什么事能比无端端就失去生命还可悲呢?

  是啊,中国累了,世界累了,我们早以厌恶了。这世界不能再有战争了,每个人都有他们活下去的权力。“和平”一词,十二个笔画,却让多少人丢弃一切,哪怕是放下生命也要去追求,他们得付出多大的勇气去诠释。

  现在,该轮到我们为这份诠释去坚守,为圆梦中华而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梦是我的梦,即使这些对于现在的我们都太大,但这一切却又不能在空言与大话中消磨,至少我们可以从点滴做起,你可以每天问问自己:你是否认真学习,为建设祖国积累好本领?当升旗仪式时,我们是否唱起庄严的国歌?在异国时,你是否以自己是中国人为傲?是否时时刻刻维护祖国的尊严?

  千年来,从屈原到荆轲到辛弃疾,再到抗日抗法西斯的爱国战士们,他们无不热血沸腾,这份流传千年的选择,就是爱国,那种刻在骨子里的爱国情怀。

  篝火繁星,映射出他们光芒的人生。

  在这穿越时空而永恒不变的选择中,我已心有所悟。

  夜阑人静,苍穹深处,亦有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圆梦中华,我们继承。

  这份选择亘古不变,而我们初心不变,中国永不倒!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24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伟大胜利,永远铭记在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心中。

  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阅兵,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25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国文化灿烂,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骄傲,中国是四大文化古国之一;我们自豪,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可是,中国又有着一段屈辱的历史。

  英国人来了,他们带来了烟土麻痹中国人。英法联军来了,他们烧毁了闻名世界的瑰宝——圆明园。最残暴、最无耻的日本人来了,他们不光要我们的财物,还要我们的土地和粮食,甚至还要我们亡国灭种!日本人给我们带来了最大的伤害和灾难,有多少无辜的人都死在了他们的手下!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26

  七十年了,每当鼓舞人心的红歌响起,每当回忆历史的影片放映,我们便会想起,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先辈们高举着抗战的旗帜,迎着炮火,誓死驱除敌寇。

  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没有燃烧的战火。目光触及的事物,没有染上血色,我们身边的是栋栋楼房,而非重重的封锁线与碉堡。

  我常去回顾,在这平静祥和的年代之前,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上,先辈们是如何浴血奋战,将侵略者驱逐出华夏土地的。在蝉声阵阵的夏夜里,我似乎可以看见,先辈们的双眼眺望着天边,火红的夕阳将云彩染得通红,好像象征着前进不息的炎黄子孙。他们的眼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守护这一片土地的决心。

  不知多少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永远地沉睡了,鲜红的血液染上贫瘠的土地,滋养着后一代抗战着。一代又一代,一代又一代,只为了心中的同一个梦想:守卫中国!

  多少年了,烈士们英勇献身。在祖国需要的危急关头,他们义无反顾,赴汤蹈火。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矢志不渝。

  汉代名将霍去病曾有一言:“凡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直至今日,仍然掷地有声。先辈们一直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及时再艰难,也将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誓死将法西斯驱逐出我国疆域。

  大汉疆域,何容丑虏踏足;卧榻之侧,岂容异族鼾睡!中国,何为中?取义不偏不倚。这是一个中正的国家,人人平等,容不得异族在我们的土地上肆意妄为,杀戮我们的同胞,压迫我们的人民!

  如今的中国站起来了,她的地基由血肉筑成,坚固无比。她的魂魄由梦想凝成,刚毅不屈。纵使千灾百难迎面而来,她也咬紧牙关。天灾人祸让她伤横累累,但她依旧大步往前走。多难兴邦,天佑中华!

  如今的我们,更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刻苦努力,立志成才。没有人有资格瞧不起中华民族,她应该看着我们让她更加富强。

  七十年了,祖辈们传承给我们的精神,我们从未忘记过,而且立志将它发扬光大。它代表的是中国人的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它是一个民族奋勇抗战的动力。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 篇27

  2016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在这次反法西斯战争中,日本对中国发动了猛烈地进攻,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和平的生活,许多抗日英雄英勇奋战,与日本军队斗智斗勇,甚至还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在战争中抱着必胜的决心,终于击败了日本。在诸多抗战英雄中,让我感触最深,最令我敬佩的是杨靖宇。

  杨靖宇是共产党一名优秀的党员。他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他常率领部队与日军作战数百次,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根据地。为抗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杨靖宇带领部队和日军作战的事迹多如牛毛。每次杨靖宇支队在和日军作战时,他都会充分发挥他的作战才能,一次又一次突破了敌人的围攻。尽管他们英勇作战,但对于敌人突如其来的飞机轰炸,机枪扫射,许多战士难逃此劫,就是这样也没有一个战士当逃兵,他们奋力地向前冲,与鬼子激烈地厮杀。因此,许多战士死在了敌人的刺刀和枪口下。而活下来的战士继续奋战。奋战中的战士大多数饿着肚子硬撑,他们饿了就吃地上的草根,树上的树皮,冬衣中的棉花来维持生计。由于我方火力不足,战士饥饿难忍,能硬撑下来的战士寥寥无几。为了保住活下来的战士,杨靖宇下令,自己带7名战士留下,其他人全部撤退。杨靖宇带7名战士又与敌人进行了几次交火。这几名战士死的死,伤的伤。杨靖宇将他们安顿好,就决定独自一人孤军奋战。因为饥饿,他走得十分艰难。这时,敌人发现了他,于是一窝蜂地拥了上来,敌方军官要求杨靖宇投降,还说“快投降吧,有你的大官当!”但回应他的只有一阵枪声。子弹射死了许多敌人,但他自己也身负重伤。最终,一颗子弹射穿了他的胸膛。就这样,年仅35岁的杨靖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了解了杨靖宇的英雄事迹,从中我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为了革命出生入死,他为了保护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为了抗日能取得胜利,和敌人英勇奋战的精神令我敬佩。

  他之所以英勇奋战,勇于献身,是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作为华夏子孙的我,应当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中,杨靖宇是一个突出的代表。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抗战中的英雄,为祖国能有这样的英雄感到骄傲!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相关文章:

最新走进中华经典征文10-28

走进中华经典小学征文11-10

关于走进中华经典的征文04-06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04-18

中华经典诵读征文12-14

中华魂的征文10-24

中华魂征文精选05-06

中华传统美德征文10-22

中华传统美德的征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