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时间:2023-01-13 15:28:38 课文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精选15篇)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抗、强、鬼、沟、军、奖、晃、腰、臭、狠”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给”。

  2.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习他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布鲁塞尔的小英雄于连用他的勇敢机智和沉着冷静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

  百姓的性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在我们中国,也出现了许多像于连一样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你们都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呢?(指名说说)

  2.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叫强子的爱国少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带着鬼子捉迷藏》。(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仔细拼读生字,熟读生词。

  3.理解生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作记号。

  4.思考:

  (1)强子是怎样带者鬼子捉迷藏的?

  (2)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说说:强子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印象?

  2.积累词语,学习生字。

  (1)课件演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读生字词。

  (2)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重点指导:“强、奖”“鬼、沟”两组生字可比较认读,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晃”是三拼音节;“臭”字较难读准确,注意声母是翘舌音ch,韵母是ou;“狠”的韵母是前鼻音en,要读准确。

  多音字“给”在文中读jǐ,还有一个音读gěi,在辨别时可让学生组词扩句,加强理解。

  3.找难字,记字形。

  (1)小组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看谁的办法好。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积累识字方法。

  看字形,辨字义:狠—很

  换偏旁:沟—钩

  编儿歌:月—要—腰自—犬—臭

  (3)指名给生字口头组词,并用词语口头说话。

  4.指导书写。

  (1)生观察范字,发现书写规律及特点。

  如:“抗、强、沟、腰、狠”——左右结构,偏旁在左,应根据“左窄右宽”的特点来写。

  “奖、臭”——上下结构,书写时,下面部分的“撇、捺”要舒展开来。

  (2)全班书空“鬼”的笔画顺序。

  5.熟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小组内互相抽读生字,相互正音。

  2.把你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个。

  3.把你读得好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2

  《燕子》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文章记叙了燕子从寒冷的北方回到南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不分昼夜地飞,为了过海,许多燕子献出了生命的情景,赞美了小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的精神。

  通过课文的学习,俺从同学若有所思的神情中,感受到了同学对燕子的敬佩之情,如何使这种敬佩得以升华?俺想到了同学的想像,小同学有丰富的想像力,通过合理的想像,同学会感同身受,同学对小燕子的精神深为敬佩。针对这一点,俺引导同学,以《俺的第一次南飞》为题,让同学把自身想像成为一只在北方长大,今年要跟家长一同过海的小燕子,以小燕子的视角来再现课文中描绘的情景,并适当补充课文中没有的内容,给同学以想像的空间。

  在俺的引导下,因为有话可说,同学很快发生了动笔的欲望,他们个个奋笔疾书。有位同学这样写道:“天气越来越冷了,爸爸、妈妈更严格地督促俺进行飞行训练。俺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有一天,俺问爸爸:‘爸爸,能不能让俺玩一天?’爸爸用翅膀拍了拍俺的头,说:‘天气转凉了,俺们马上要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通往南方的路上有一个大海。假如你现要不努力练习,怎么能飞过去呢?’……”

  在写到飞至半路,偶遇“船只”这一幕,同学又想像燕子竭力前飞的那种不懈努力,通过“燕子”的心理活动表示出来。以及伏在船只上休息之后飞与不飞的矛盾斗争也有同学想像到了,真让俺感叹同学想像力的丰富。

  但是,俺也清醒地看到,这类化物为俺式的写作方法,相对于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难度偏大。因此,俺在布置训练时,让他们选取一个片断来写一写,既不因难度太大而望而却步,也有利于这局部同学习作水平的提高。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3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问路指路》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听说课,也是这一册中最后一次听说训练。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序

  本学期听说训练的要求是能听懂他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内容,并学会简单交际应用中的应对用语。《问路》则是延续《打电话》后第二次进行交际性听说的教材。

  它由三局部组成。为什么要问路、怎样问路指路和结果怎样。因为小兰把写着冬冬家地址的小纸条不知放哪儿去了,小兰到冬冬家玩,于是就要问路。小兰边问,民警叔叔边指,最后小兰找到冬冬的家。教材依照不清楚具体地址——小兰问路、民警指路——找到冬冬的家这样的事情发展顺序写下来,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便于同学述说。

  (2)有物

  这节听说训练的重点则是问路和指路的对话训练。如何让同学较易地掌握应对用语呢?教材图文并茂,插图的适当出现,则可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图上民警叔叔的姿势、脸部的表情和手指的动作来体会他指路时的热情态度。文章则可以引导同学阅读,在民警叔叔指路的那段话里,除了态度热情外,还要注意指清路名、方向、标志等,这是很重要的基本知识。同理,小兰问路时态度该怎样,注意什么,礼貌用语该怎样运用等都可以引导同学——观察、——体会、——掌握。教材有血有肉,声情并茂,变一段枯燥乏味的听说训练为一段连贯生动的对话训练。

  (3)有用

  本节课的问路指路用的日常应对用语,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又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加之教材内容丰富,画面形象,在训练同学的会话能力上又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真正体现了听说训练的广泛性、交际性和实用性。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同学实际情况,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条线,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懂得问路时态度要有礼、问得要得体;指路时态度要热情、指得清楚。

  (2)初步学会问路和指路,能说清一段连贯的对话。

  (3)能把学校到自身家里的路线说清楚。

  3.教学重难点

  本节听说训练的重点内容有三大块:①问路和指路要注意什么?②分角色扮演问路和指路。③能说清学校到自身家的路线。三块中难以掌握的是理解指路时必需注意什么。这必需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去概括。由于指路时关系到实际的方向,可能和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相矛盾,所以说清学校到自身家里的路线也是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由于这是一篇具有生活气息的生动活泼的听说训练教材,于是沿袭保守的“揭题——出示图片——指导观察——小段分说——整篇总说”的听说训练模式,大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融“优美的动画揭题,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读读说说、演演说说、画画说说、评评说说”于一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教师的主导精神,胜利地达成教学目标。

  2.学法

  同学是学习主体,听说技能的掌握也必需通过不时的练习才干熟练。因此这节听说训练以同学的自学和扮演为主。通过自学让同学明白听说训练的要求,懂得问路和指路时须注意的问题,再通过扮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中提高交际会话能力,出色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1.讲述精彩故事,展示生活画面——揭题

  运用故事激发兴趣,是我们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揭题方法。但多媒体计算机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像于一体。它的大容量信息向同学提供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感性素材,为听说训练创设了优美的情境。于是,上课一开始,我就边讲故事《糟糕的大头儿子》,边又为它添上新奇的一笔——动画展现生动画面。如“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正是一年春游的好季节。”马上画面上就出现鸟语花香、桃红柳绿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再如当讲到“当大头儿子来到第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糟了!爸爸给的路线图不见了。”画面上先出现一个十字路口,再出示一个大头儿子摸摸后脑勺的头像,最后音乐提醒,出现字幕:“糟了,路线图不见了。”这样画面清晰,条理清楚,形象生动,其中也蕴含了大头儿子接着为什么问路的原因。同理接下来“大头儿子没礼貌地问路,小白鸽不负责任地指路,以致最后大头儿子仍在十字路口,伤心地流下眼泪”也都出示了一连串的动画,不但让同学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故事,饶有兴趣地走进课堂。同时也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大头儿子在小白鸽的指路下,为什么找不到长城呢?它们到底该怎样问路和指路呢?教师在同学悬念迭起,思维被疑问所激活的时候顺势揭题,导入听说训练。

  2.勇闯三关,扎实训练

  美国蓍名教育家布卢姆曾说:“假如同学对教学目标有明确规范的话,假如同学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协助,所有的同学均能掌握学校所教的大量东西”。于是我就带领同学去闯听说训练三大关。第一关就是内容关。如图所示:

  这三道题其实就是本节听说课的重点,特别是后两道题问路和指路的要求更是本节课的中心。让同学通过自学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

  接着训练听说技能。技能是明确目标、掌握方法后通过不时的变式训练而形成的。紧接着我就出示:

  当同学自由扮演、指中扮演,再议议评评后,已初步具有操作问路和指路的能力时,我就带他们闯进第三关:

  以上三关,从熟悉要求——掌握方法,初步运用——两次迁移,多次运用;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同时勇闯三关,争夺金杯,形式新颖,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为攻克内容关,同学迅速地积极凭借教材,阅读考虑,解决问题。接着分角色扮演,同学在活动中主动探索,掌握方法。为顺利闯过练习关,同学必需动脑、动手、动口来攻克难关。教师则重在指导、点拨、评价,还可以让同学再次借助电脑形象演示行走的路线(包括方向、路名、标志等)协助同学准确地掌握指路的难点。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同学学得主动,整个课堂教学实现优教、优学。

  3.首尾呼应,小结回味

  好的课堂教学结尾,不只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同学坚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当同学闯三关后,我又重新带领他们回到故事中,把故事揭题中留下的问题放在课内将结束之际解决,让同学判断刚才大头儿子糟糕在哪?他该怎样问路呢?小白鸽又该怎样正确指路呢?让同学在辨析明理中再次提高认识,也从同学的信息交流中反馈教学的效果。这样首尾呼应、完整鲜明。最后课在大头儿子经过小白鸽的指点,终于找到长城,师生一起欣赏长城美景的愉悦气氛中结束。同学得到了美的享受,课也得到了美的升华。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5

  课文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嚁嚁”,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你好好好地去听

  ——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一、导入新课

  1、春天有五彩斑斓的鲜花,夏天到处是异常茂盛的绿树,冬天遍地纷纷扬扬的雪花,那么秋天呢?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1:秋天硕果累累;2:秋天瓜果飘香;3:秋天天高云淡;4:秋天庄稼大丰收,农民伯伯可高兴了。)(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2、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去听听秋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

  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

  生:听听,秋的声音。

  师: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生:秋的声音师:听听,谁的声音?生:秋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好重音)三、初读,听秋声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秋的声音吧!打开语文书第46页,

  1.初读。

  要求: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在每一小节前标上序号。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这首诗很美吧,诗人运用的词语也很美。让我们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

  手臂刷刷蟋蟀振动

  歌韵叮咛掠过歌吟

  辽阔大厅绽开匆匆

  3、通过初读课文,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

  (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

  黄叶刷刷

  蟋蟀口瞿口瞿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学生都会说到这四种可以用耳朵听到的声音,而不可闻但可感觉的声音在第5段)

  师:秋的声音只有这些吗?还藏在哪儿了?(引导读第5节)

  板书: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师:前四种声音是我们可以用耳朵具体听见,后面的声音是我们听不到,但可以感受到的,到处都有秋的声音,这是秋天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美好感觉。

  四、品读,说秋景。

  那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声音呢?为什么?

  (预设:1、我喜欢“蛐蛐’的声音,因为蟋蟀的叫声想唱歌一样好听。2、我喜欢刷刷的落叶声,这告诉我们秋天来了。)说得好!

  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或默读课文1至4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说说“你仿佛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象?”

  1.读的很认真,谁先来读第一节?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

  黄叶和大树在道别时,他们说了些什么话?

  (黄叶说:“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大树说:黄叶你不要走,你走了我会想你的。)

  (黄叶说:大树,你不要伤心了,我落到地上,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肥料,到时你会长得更茁壮,我也会更茂盛。)

  瞧!大树听了黄叶的话乐了,大家也乐了。所以咱们读这一小节时,一方面要读出他们道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还要读出对黄叶的赞美之情。

  学生齐读第一节诗。

  2、在黄叶和大树告别的同时,看蟋蟀它在干什么?谁来读第二节。

  学生: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口瞿口瞿”,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你仿佛听到了蟋蟀在说什么?

  学生:我仿佛听见蟋蟀说:再见了,阳台,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你听。

  “歌韵”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1:歌声、歌曲。)

  老师知道大家个个都能歌善舞,其实蟋蟀也是动物界一位非常出名的歌唱家,它的叫声非常动听,好像在唱歌。“歌韵”在这里指的就是蟋蟀的歌声。

  看,秋天多美好,黄叶不想走,蟋蟀也不想走,我们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男女生赛读)要读出它对秋天的留恋,喜爱之情。

  3.这时大雁来了,它又在和谁告别呢?谁来读一读。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大雁对白云说了什么?——

  学生1:白云,再见了,我要去南方过冬。

  她还要“叮咛”几句什么?——

  学生2: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

  这就是“暖暖的叮咛”。白云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

  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谁来读一读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风在歌唱什么?——

  它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

  (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1.“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2、玉米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采收吧。3、大豆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

  这真是一片丰收的美景啊!农民伯伯们乐得嘴都合不住了,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吧!

  生分两组比赛读课文第三节。

  4.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全班朗读。

  五、续写,写秋声

  1.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其实秋的声音还有许多,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苹果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扑嗵”声。小溪流水的“哗哗”声。收割机的“隆隆”声。青蛙的叫声“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哈哈”是农民伯伯收割时的欢声笑语。“哗哗”是秋风和落叶跳舞的声音。)

  2.老师:大家听到这么多声音!老师这里也有几幅秋天的画面,想不想看看啊?看了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3.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模仿诗的1、2、3小节,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每人写一小段。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纷纷落下,

  “呼呼”,

  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听听,秋的声音,

  秋雨落在地上,

  “沙沙”,

  弹奏出动人的琴声。

  听听,秋的声音,

  蜜蜂翩翩起舞,

  “嗡嗡’,

  是它收获甜蜜的欢歌。

  听听,秋的声音,

  石榴露出笑脸,

  “哈哈”,

  美丽的籽儿撒下阵阵欢笑。

  听听,秋的声音,

  小朋友们在郊外游玩,

  “哈哈”

  是他们欢笑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田野里一片金黄,

  “咔嚓”

  这是农民收割稻谷的声音。)

  六、课堂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有感情齐读全文。

  板书:17.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刷刷

  蟋蟀曲曲

  大雁叮咛

  教学建议

  1、学生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老师准备一些与秋声有关的录音带,适合作课文朗诵背景的音乐以及相关课件。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课文前面有一段连接语,课文学习之前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连接语,以明确学习要求。

  3、初读诗歌。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1)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2)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在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后,为了加深对诗歌的感受,还可以引导学生:(1)听秋声。利用录音带和相关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的秋天的声音和相应景物形象化。(2)说秋声。引导同学说自己了解的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体现秋天景物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读的时候还要能同时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读出文中的感情和韵味。如果有音乐作背景来读,效果会更好。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续写诗文。

  5、这首诗歌就是通过秋天的声音来体现秋天的景象,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留意秋天更多事物和景象,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举行赞美秋天的诗歌朗诵会。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6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题解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则寓言,出示图片,指图示意生读课题。

  2、板书课题,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

  (1)伸出小手一起写课题。

  (2)理解词义及题目:株什么意思?指图,这就是树桩子,树被砍去留在地面的部分。

  守株待兔什么意思?大声朗读课题。

  3、了解作者:

  《守株待兔》是谁写的?(韩非子,姓韩名非,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政治家。)

  4、了解学生对故事的掌握情况。

  指课题,在此之前,谁听过、看过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读出韵味

  1、读易错的句子

  师:读好字音断好句是关键,能读好吗?考考大家

  (1)折颈而死指名读红字,大家读,说字意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读好断句

  指名读句

  出示标有断句的句子:这句话应该这样读,自己试试

  指名读,大家读:为什么这样读,一会理解了咱们就明白了。

  学会生字:

  学“耒”:生谈了解,出示图片师介绍,回忆带有耒部的字

  学“冀”:找出与冀易混的字“翼”,说出不同

  师介绍两个字的字源来历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指名读,大家读)

  过渡:把这三句放到文中好好地读一读。

  2、读出韵味

  自由练读

  指名读(到前面读)

  三、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过渡:课文读好了,下面咱们得好好地来了解一下这个小故事。

  1、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交流理解

  交流第一句

  (1)指名说:先读原句,再说意思

  (2)生质疑不理解的词

  (3)巩固走的意思

  出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生说走的意思,回忆含有走的句子

  古文中走是跑,那哪个字是走的意思呢?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4)想象画面

  过渡:一只兔子跑得非常快,砰,撞在树桩上,撞断脖子死了。被谁看到了?(种田人)种田人看到装死的兔子怎么想怎么做的呢?结合图片和提示看谁能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生自由练说

  指名说

  过渡:白白得到一只兔子,还美美地吃一顿,种田人有了这次意外的收获后,第二天他是怎么做的呢?谁能用书上的话来回答

  交流第二句

  说句子意思

  想因的意思:为什么种田人释其耒而守株?

  小结:一个因字不仅说出了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还把一二两句很自然地连接起来了。所以在因后停顿。古人中一个字往往表达一个意思。再读读这句,注意停顿

  导读这一句:

  因为白白捡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因为没费一点力气就得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结合插图想想种田人是怎样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的?

  生自由回答

  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子,满脑子都是兔子来撞死,你能用一个词形容种田人吗?把这个词放到句子试试。出示:他这是:

  教师板书:白日做梦痴心妄想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心存侥幸

  交流第三句

  结果会怎样呢?生自由答,引导读书上句子

  适时板书:一无所获为宋国笑

  看板书小结、过渡:看来,种田人守的不只是树桩子,还守的是自己的白日做梦……(生看板书回答),他等来的不是兔子,反而是一无所获,为宋国笑。你嘲笑他吗?为什么?

  3、感悟道理

  生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格言等引导理解:想到我们平时积累的格言、歇后语之类的话了吗?出示:

  生自由读读,理解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种田人的邻居,你打算怎么劝他?可以用上这些格言。注意称呼。(必要让学生先说说怎样称呼)

  生动笔写劝诫的话

  交流,评价

  小结道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梦……,否则就会……(生看板书接答)。幸福的生活靠劳动来创造。

  四、背诵课文,活学活用

  1、指导背诵:这么简短的小故事能背下来吗?自由背,齐背(别把韵味丢了)

  2、过渡:古人用简短的故事教我们做事、做人,我们今人也在活学活用中展现我们的智慧,你能活学活用这个成语吗?(估计有困难)

  对联提示:出示:笑看人生百态坐等世间闲财生填横批

  还有,课下可以阅读一下资料,可能对打开你的思维有帮助。

  五、总结作业:

  1、阅读资料

  2、猜字谜:守株待兔打一字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7

  1早晨真好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理解图意

  1、仔细看图,说说图画内容。

  2、请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

  3、课文是怎么描述的?(板书:1早晨真好)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读音,再轻声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教学第一小节。

  自由读,说说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早晨真好)

  2、学习第二小节。

  (1)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早晨真好?

  (2)你喜欢课文中的什么事物,请把喜欢的部分读出来。

  (3)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朗读: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美丽的景色。

  3、自由朗读3、4、5节。

  (1)自由读,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我们高高兴兴上学校)

  (2)质疑问难:

  什么是一同?他们在做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4、学生练习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

  2早晨真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捧着鲜艳飘飘奔跑

  闪耀开始小嘴儿红领巾)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字可以用换偏旁法,形近字法进行比较识记)

  2、重点指导

  捧:右边的下面只有两横。

  领:左边是个“令:右边是“页”飘:注意与“漂”进行比较。嘴:右边不要写错了。蹦:“足”字旁,右边是个“朋”闪:第一笔是“点”始:左边是“女”,右边不要写成“合”。

  三、朗读指导

  1、朗读时要读出韵味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读出比喻句子的语调。

  2、第2节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的美丽景色。

  3、第3、4、5节速度要较快,体现出高兴的心情。

  四、做找朋友的.游戏反思

  3难忘的小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来学习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

  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3)结果怎样?

  2、学生自读。

  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

  三、检查识字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难忘、但是、难免、骂人、注视、不甘示弱,朗读

  四、再读课文

  1、要求巩固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注意故事情节是怎么样发展的?

  五、注意结构、整体把握

  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争吵”?

  六、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相应的语气。

  2、指名读、齐读。

  3、小结:

  这两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处理小磨擦自有办法,到两位同学发生争吵,为后面两首小诗的出现打下埋伏。

  七、巩固生字。

  重点提示字形中容易写错的地方。

  4难忘的小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二、读讲课文

  1、学习第3— 6自然段课文

  (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

  (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思考:“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4)指导:这应该怎么读?轻声地、充满高兴的情绪。“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要读出“同学们”对那位同学的赞美和会心的笑声。

  (5)陶行知校长这次没有训斥学生,而是用小诗来教育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6)让我们把这两首小诗再读一遍,你觉得陶行知校长做得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时要怎么样做呢?

  2、学习第7自然段

  (1)这一段课文是总结全文。

  (2)指名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3、现在我们来说几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陶行知校长的敬意吧。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四、课堂练习

  小练笔: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联系学校生活,自编一首小诗。

  反思:

  5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

  2、板书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去读这篇课文,现在大家读得怎么样?

  (1)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2)一个同学读第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2、教学生字。

  (1)这一课有12个生字,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们。

  (2)读读写以下词语。

  独自、笑眯眯、湿润、紧紧、友善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

  四、探究方楠写下自己的愿望时的内心活动

  1、看看方楠的愿望是什么?

  2、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想想方楠的内心感受。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方楠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3)同学讨论: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一个方楠。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8

  教材分析: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第二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第四自然段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准备:

  录音、挂图、小黑板、学生每人准备一串槐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槐花)同学们,这是什么?仔细观察,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实物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对槐花的美、香有个感性认识)你知道槐树几月开花吗?

  2、板书课题

  3、针对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槐乡五月什么样子?那里的槐花什么样子?)

  二、初读课文,解答刚才的疑问。(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交流:从刚才的阅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刚才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了哪些“拦路虎”(生字词)?想办法赶跑它。

  5、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划出生字词,并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选择自己的喜欢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6、(出示卡片)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理解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4)齐读词语

  7、方法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的?

  8、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9、分自然段指名读,及时纠正。

  10、理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1、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哪一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12、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提出来交流。

  三、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生字新词

  2、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听读评价。

  2、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课文第一段的内容产生整体印象,把握主要内容。)

  3、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答,明确:槐花多美

  哪些词语表明槐花多美?

  想不想带我们到槐乡看一看?学生自由读,指名感情朗读。

  4、出示“有的槐花……”句。自由读,思考:

  (1)这句话写了什么?这两句话中有几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成什么?

  (2)读一读,从这比喻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出示:“嗡嗡翁……啪啪啪……”句,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听到小蜜蜂在说什么?从小朋友的脚步声中你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

  谁能读出这种喜悦?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让学生自己认识朗读中的不足,自我纠正,自我提高。)

  齐读。

  6、出示:中午……这时候……在香海中了。

  齐读:你闻到了什么?有几种味道?

  从“浸在香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美读:读出这种香气四溢的感觉。

  7、范读课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从课文生发开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听弦外之音,会言外之意。)

  8、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2、指名读第一层

  (1)这一层是写谁的?理解"傻乎乎"。小朋友为什么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呢?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第二层

  (1)这一层是写谁的?从中你知道槐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自由读一读,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想不想尝尝做槐乡孩子的感觉?男同学扮演小小子儿,女同学扮演小姑娘,试一试。(在表演中实现师生与文本的交流、互动。)

  5、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

  2、说说五月为什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你喜欢槐乡吗?喜欢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

  3、讨论: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六、总结课文

  1、教师小结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作业

  1、练习四,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2、背诵课文。

  3、画一画:把课文中描绘的画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下来。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在交流中,能清楚地告诉对方拿手本领好在哪里?如何做?

  2、能将自己学习本领的过程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会补充短句,体会“的、地、得”与词语搭配的特点。

  4、积累有关读书、治学的四字成语。

  5、看图说成语,积累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等方面的成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从小到大,我们学会了许多本领,说说看,你有什么本领?你最拿手的本领是什么呢?

  总结:小朋友们真棒,听你们说着自己的拿手本领,我的心都痒痒,我也真想学一学。今天,我们就将来说说自己最拿手的本领,教教别人你的拿手本领。

  二、创设情境,示范引路

  1、今天,我们学校的记者团也要举行一个“比一比,谁的本领最拿手”评选活动。来,我们去看看比赛现场吧!

  2、教师扮演记者,请另一个同学接受采访。

  3、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当裁判,你认为刚才同学的表现如何?

  4、在评议中小结并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明确交际时应该注意的地方: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答。

  5、同学们,比赛还在进行,你们想报名参加吗?不过,要想取得好成绩,充分准备很重要哦!让我们来练习一下吧!

  6、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选一个代表来参加比赛(展示),大家评议。

  评出谁的本领最拿手!颁发“能手奖”!

  三、总结谈话

  看来,我们班个个是小能手,而且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只有爱学习,我们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今天,我们又学到了新的本领,回家后可以向父母展示一下,好吗?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10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唤醒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检查反馈

  1、揭题直接导入。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4、默写:“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

  (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说得比较详细。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

  教师引说:

  十年的幸福生活啊!是多么的甜蜜。每一天,妈妈都为小彼得准备好干净舒适的衣服……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浓的牛奶,香甜可口的饭菜……每次,当小彼得生病时,妈妈总是那样辛劳……十年来,妈妈一直是那样慈爱……

  (教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4、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这么多的事例,如果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

  而妈妈却写着“0”芬尼,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2、引导补白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教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情景写具体(放背景音乐《懂你》)

  3、交流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注意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

  6、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五)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四、课后反思:

  1、通过教师的引说,学生很快进入生活情景,“妈妈的账单”补充得很精彩,并且大都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

  2、本节课的亮点是唤起了学生自己生活中的记忆,所以在补白账单和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很有感情,内容形象丰富且具体。

  3、三个默写的词语,为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对孩子有一定难度,以后类似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片段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要注意引导,降低难度。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情况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2、交流。

  3、揭示课题:17 别人的妈妈(齐读)

  过渡语: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2)出示词语:

  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迟疑小心翼翼

  注意:融(翘舌音)、泞(后鼻音)、虔(第二声)、积累“虎字头”的字(虎、虚、虑……)、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赏读课文,品味真情

  1、默读课文1~3节,说说当时老妇人的处境怎样?

  (1)出示1~3节

  (2)指导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①老妇人遇到的困难:老妇人年纪大行走不便、马路泥泞、行人拥挤、车辆穿梭等。

  ②读句子:

  今日的融雪弄得满街泥泞,老妇人的脚步迟疑又停顿。

  她站在十字街头迈不开步,拥挤的行人中她没人照顾。

  (3)出示填空:

  一位()的老妇人,独自走在()的街上,当时(),使她感到非常(),她心想:()。

  2、老妇人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她露出了“求助的目光”,可是马路上人们的表现是怎么的呢?

  (1)朗读4~6节

  人们来来往往穿过她身旁,没有人注意她求助的目光。

  街那头传过来叫声笑声,学校里刚响过放学铃声。

  孩子们欢跳着擦过老妇,一个个喊叫着没人停步。

  (2)出示:

  马路上,大人们,孩子们。

  (3)说说你对马路上的大人或小孩的评价。

  (4)指导朗读。

  3、就在老妇人迟疑无助的时候,人海里冒出个青年。

  (1)默读7~11节,找出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相关动词:冒、走、牵、扶、穿等,重点体会“冒”。

  (2)谈谈读了这几节后的感受。

  (3)隐去句中的动词,试着说一说:

  终于,人海里()出个青年,他快步()到老妇人身边。

  他()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小伙子()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过马路。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学过多首叙事诗了,诗歌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老师以第8节为例,遇到斜线要停顿。

  出示:

  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

  “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学生试读、齐读。

  (5)从青年人和他朋友之间的对话总,你感受到什么?

  4、最后两节是什么意思?

  (1)男女生对读、齐读。

  (2)理解“虔诚、保佑”

  “虔诚”常形容态度恭敬而有诚意。“保佑”指迷信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3)说一说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感谢。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总结课文的写法特点: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

  2、从诗歌中找一找句末押韵的字。

  3、把诗歌改成课本剧。

  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别人的妈妈》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12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 同学们,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能带领大家一同来回忆一下这个小故事呢?(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

  2. 现在你能告诉老师这是一只怎么样兔子,又是一只怎样的小龟呢?

  3. 当年骄傲的小兔子输给了坚持不懈的小乌龟,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海龟的悲剧》,看看在这只海龟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同学们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同书空课题,随着老师的手势一同轻声的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在本文中的海龟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要注意角色的语气,用你的话来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读后先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自由的读文,然后小伙伴们交流.

  孩子们,现在老师也想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内容,谁愿意告诉老师呢?来吧,说吧!(学生汇报.)

  三、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老师刚才看到同学们读课文时,完全的投入到文中的角色当中,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现在老师再给你机会来读文,这次是读你喜欢的语句,注意一定要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先读给伙伴听,再读给大家听,同时不要忘记在你喜欢的语句旁边写来你的感受.

  学生自主的读文,感悟,交流.

  学生汇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语句第一个展示给大家呢?来吧!)

  在读的过程中,适时的指导朗读,并体会角色的特点,并适时的板书.

  四、角色朗读,深入体会.

  同学们,细心的你,注意到文中的海龟和海鸥进行了几次对话呢?(三次)那你们愿意把老师带入它们的对话之中吗?那就请你们准备一下,二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

  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老师进行指导.

  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来展示一下吧!我们也来比试一下,看看哪个组表现的更好,更投入.

  学生进行对话汇报.

  五、角色表演,升华情感.

  刚才我们二组同学表现的都不错,那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呢?

  那你们准备一下,合作完成,还可以根据角色的特点加入自己的话,先演练一下,然后展示给老师看好吗?(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表演)

  学生课本剧表演.

  六、激发情感,创编后序.

  1. 老海龟被渔夫翻了个四脚朝天,后来老海龟将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老海龟的故事编个结局吧!

  2. 学生汇报.

  七、小结

  同学们,我们一同感受了并经历了老海龟的悲剧,我想你此时一定有很多的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吗?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13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一名小学生跟随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大陆企鹅岛上的见闻,文章主要介绍了南极大陆企鹅的大小、种类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小作者对企鹅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力求运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并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般、厘”等生字,会写“企、鹅”等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课文内容,了解企鹅岛上三种企鹅的特征,了解企鹅的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

  3.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南极大陆企鹅的可爱,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企鹅挂图、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名字叫鹅不是鹅,爱在冰天雪地走,

  身上穿着黑大褂,胸前系着白围兜。

  2.投影企鹅图,谁能说说你对企鹅的印象?

  3.在南极大陆,有一个生活着成千上万只企鹅的岛,叫企鹅岛。你们愿意去看看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小作者登上企鹅岛,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在课文中勾画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新词。

  2.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有困难的请同学或老师帮忙。

  3.与同学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企鹅哪些方面的情况。在有关的句子旁边作个记号。

  2.小组合作,读懂课文。

  提示方法:(1)说一说:企鹅的外形、种类等。

  (2)演一演:企鹅走路的样子。

  (3)画一画:画几只自己喜欢的企鹅,然后再作介绍。

  3.“多么有趣的企鹅呀!”你体会到了吗?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交流。

  4.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画下来,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登上企鹅岛》教案》,

  多读几遍,并和大家交流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5.质疑。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认真写好生字。

  2.企鹅是海鸟中种类多、数量庞大的家族。企鹅分布的地区很广,生活适应能力很强,不仅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有企鹅,温暖的亚热带地区也生活着企鹅。除了课文介绍的三种企鹅,企鹅还有哪些种类?它们的名字为什么叫“企鹅”?这些有趣的问题,或者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知识,请大家课后想办法找资料,并带回来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抽读生字词。

  2.回忆上节课你了解到了哪些关于企鹅的知识,和大家说一说。

  3.交流搜集到的图画或文字资料,大家共享。

  二、细读课文,加深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本段有几句话?(一句)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体会语言的简练准确。)

  在地图仪上找到南极大陆的位置。

  2.自荐读第二自然段。

  (1)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

  (2)读懂例句,照样子续写。

  例:尽管南半球正是夏天,可是南极大陆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

  ①读一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感知“尽管……可是……”的句子形式。

  ②照样子续写。

  尽管天气很冷,可是……

  ③有能力的同学再写一句。

  尽管……,可是……

  (3)读句子,体会感情。

  ①啊,原来是企鹅!

  ②我真想早点儿到企鹅岛上去看看。

  结合上下文,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惊喜、迫切的感情,把句子读好。

  4.四人小组合作,阅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填好表格。

  5.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还知道哪些企鹅,填好下面的表格,再与同学交流。

  三、总结全文,课后延伸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把有趣的企鹅介绍给邻居小朋友。

  2.在学习委员的组织下,在班中学习园地上设个“企鹅岛”,把你们画的有趣的企鹅贴上去,大家一起欣赏。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登上企鹅岛》教案》,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14

  知识能力目标:

  1. 会认15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意”、“急匆匆”、“和蔼可亲”、“顺从”、“尊敬”、“深情”等词语;学会用“首先……然后……最后”写句子。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4. 培养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人文教育目标:

  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们尊敬、爱戴哪些人时,你们肯定会说—父母、老师。老师像父母、似朋友,在细心呵护我们成长,倾心培养我们成材。他们的无私赢得了学生衷心的爱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再一次感受师生之间的浓浓情谊。

  板书课题:师生情

  二、引导看图,感知图意。

  1、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看图时,你还注意到什么?

  指导学生看图时,一要有序(可以按照先人后物的观察次序),二要有重点(着眼于人)。(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图上主要画了什么)

  三、自主读书,读通课文。

  1、范读,边欣赏边画出生字。

  2、自由练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做好学习笔记(圈画关键词句,在课文空白处写上读书感受),为交流做准备。

  (1)分辨清楚课文哪些是图上画的内容,哪些是写作者观察图画后联想到的内容。

  (2)通过自读,你明白了什么?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4、填空练习,了解句式。

  用“首先……然后……最后”造句子。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对学生拼读不准确的生字要正音。

  2、指导书写要求学会的字,要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读书。

  学生自由读,自主选读。教师应鼓励不敢表现自己的或读书不够好的学生朗读。

  二、图文对照,读懂内容。

  1、自由练读,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让你感动?

  2、对照插图,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说说原因,并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3、小组探究,怎样读好第四自然段。

  4、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通过文字想象画面。

  5、感情朗读。

  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思考以下问题,学生任选一题讨论交流:

  (1)文中的“心意”指什么?

  (2)“她们还是深情地看着,等着,心里默默地祝愿着。”说说她们在祝愿什么?

  学生自读自悟,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一起讨论,然后推选代表汇报。

  四、拓展活动。

  教师节到了,给老师写几句心里话,以表达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首先……然后……最后”写一句话。

  教后小结:

  在让孩子们用“首先……然后……最后”说话时,我发现两个问题:

  一、意思过于简单。如:“我先放下书包,然后拿出书、文具盒,最后出去玩。”三年级了,说话意思应该更充分一些。于是,我问:“什么时候,你这样做的?”

  学生继而改进:“来到教室,我先放下书包,然后拿出书、文具盒,最后出去玩。”这就好多了。就这样,学生逐渐把意思说充分了。

  二、思路较窄。大多数学生只是说在学校、回到家,内容极其相似,不能在更广泛的生活领域运用这样的词来表达。于是,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上这些词说说怎样浇花?你还能用它说做哪些事?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我想:课堂上,教师有时就是一把钥匙。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15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四、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识?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3、浏览相关的网站。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课文「师说」教案03-31

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文教案01-05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09-29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绝招教案11-25

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咏柳教案03-31

课文《翠鸟》三年级语文教案03-08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08-27

三年级语文课文《赵州桥》的教案05-25

上册语文热门课文教案11-12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