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路旁的橡树的课文原文

时间:2023-02-06 15:19:16 课文 我要投稿

路旁的橡树的课文原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课文吧,课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课文的出现。那么你有了解过课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路旁的橡树的课文原文,欢迎大家分享。

  路旁的橡树的课文原文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hu4]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课文《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这是人教版第六册教材的课文,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写的。考虑到在一节课里要基本完成教学内容,我为四年级的孩子选择了这篇比较短小浅显的课文。尽管评课的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的话语,但我想起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保留自己的判断!老师们为了鼓励我才尽量说优点,我自己知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一些遗憾。这只能说明,我的临场应变能力还不够强,现场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而思考和实践是走向成熟的捷径。

  我想如果能把自己授课的过程全部摄下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的话,一定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顺学而导。

  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有很多地方都和我原先预料的不一样的。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因人而异的。这就决定教师必须敏锐地察觉他们的思维过程,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提炼最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揣摩、感悟、体验、想象去解决心中的问题,把学和教、预设和生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管“风筝”飞得多远,“线”永远在老师的手中。在教学中,我原想以中心突破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全文,但是,由于疏漏了让学生说感受的环节,自然引不到中心句去。而且从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上来看,学生更迷茫的不是最后一句,而是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在对学生学情的估计和及时调整策略上,我显然缺乏教学机智。我想在探究“工人们和工程师为什么叹气”这个问题前,还是应该先让学生解决“马蹄形”是什么形状,从而对课文意思有一个初步的概括和了解。在引出“有必要让树,还是把树砍了吧?”这个问题,就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争辩思维,更有兴趣地去读书。

  因此,教学是要充分预设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到不同的班级去教,过程也是不一样的,教师最要紧的是现场灵活的调控能力。在细节上,还有很多毛病,比如一开始自己也有些紧张,说明缺少实践锻炼的经验;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不够灵活,导致不小心把后面一张幻灯片提前放了出来;对时间的控制不够完美,导致教学出现了几十秒的多余时间,又让学生提问,使教学又终点回到了起点;对板书的设计虽然比较有新意,但是当时考虑到时间,漏了“和谐画卷”这几个词,我想如果加上,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之,在辛苦的过程里,我们会得到自我的提升,搞课题、上课都是一样。我想起一个朋友的话:做一棵会思考的芦苇吧!在过程里,我们感受着快乐!同时我也要感谢我们这个团结协作的大集体。

  《路旁的橡树》课文习题

  一、读一读,写一写。

  宽阔 平坦 延伸 挺拔

  沉默 不语 不约而同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心灵 轻轻地( )

  ( )的公路 长久地( )

  ( )的橡树 不约而同地( )

  四、认真读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 )的工作压的他喘不过起来。

  2.工人们也( )地叹着气。

  3.工程师( )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4.按照领导的( ),他们很快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

  五、照例子,写句子。

  1.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十五的月亮是那么 ,就像 。

  2.那条沥青公路像箭一样笔直。

  西湖的水面像 一样平。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为了保护 ,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 ,使公路在橡树边 ,既 了大橡树,又 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 ,赞扬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 。

  七、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弯曲成马蹄形,是因为 ( )

  (1)人们觉得弯曲成马蹄形美观一些。

  (2)筑路人爱护路边的树,把路修弯可以不砍树。

  2.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中“高尚的心”是指 ( )

  (1)工人为了树停工不干,有一颗高尚的心。

  (2)工程师和筑路人为了保护橡树,使公路拐一个弯。在修路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八、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几年过去了,一条 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 。但只在一个地方 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 地赞叹道:“住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

  3.“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人们的赞叹说明了什么?

  九、“环保”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公园、广场等地环保标语处处可见。请你搜集整理此类广告语,试着写几句下来 。

  课文《路旁的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用具及课前准备

  1、课件《路旁的橡树》,橡树图片。

  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这么一个小村庄,那里的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毁灭了自己的家园。

  这节课我们学习《路旁的橡树》,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橡树就是栎树,结有果实。)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初读全文,读准字音。

  听课件中的范读部分,正音同时思考下面第2项的内容。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平坦”(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

  (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保证公路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学习五——七自然段。

  (1)你能把“责备”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2)“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4、学习八——九自然段。

  (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四、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五、小练笔

  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

【路旁的橡树的课文原文】相关文章:

课文路旁的橡树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4-08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1-07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11-04

路旁的橡树语文的教材分析05-15

《路旁的橡树》有感-小学作文04-01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及反思08-13

小学语文《路旁的橡树》案例反思01-08

关于《路旁的橡树》的句子分析范文04-07

《路旁的橡树》精品教学设计2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