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必修二第三单元课文鉴赏

时间:2021-03-14 20:50:09 课文 我要投稿

必修二第三单元课文鉴赏

  一、文本赏读

  1.《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石钟山记》都以其特定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示。请反复朗读体味这三个文本,并背诵《再别康桥》和《石钟山记》。

  2.《听听那冷雨》和《再别康桥》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请选取自己感触最深的语段,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和同学交流。

  《听听那冷雨》第一、三节鉴赏

  《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感觉性的文章,“直接用文字的雨珠,声色光影,密密麻麻,纵横交织而成”(柯灵语),需要读者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同时参与享受。第3节的“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指出雨是冷的,诉诸触觉。冷雨可以“听、看、嗅、舔”,便是诉诸听、视、嗅、味等感觉。第1节“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和第3节“空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句,“空蒙而迷幻”可以诉诸视觉,“薄荷的香味”可以诉诸嗅觉,“料峭”“淋漓”“潮湿”固然是诉诸触觉的描写,但运用叠字“料料峭峭”“淋淋漓漓”“天潮潮地湿湿”便同时录下了风声雨声的声响了。同样的,用“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造成细碎的声音,也极富听觉的刺激力。像这样感觉交通,一语兼摄,既写实境,又描声态,给读者感官以丰富而鲜明的印象。

  《再别康桥》第六节鉴赏

  写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有过的梦想也已幻灭。诗人要在今晚离开康桥,因此情绪异常低落下来,而且消失的梦已无法追回,这种深切的低落已使人无法再去放歌,作者只能悄悄吹奏别离的笙箫,沉默中有种离别的惆怅。草丛中的夏虫也似乎感受到了离别的忧伤,也悄不作声,保持了沉默。康桥往日的欢愉再也看不到,今晚除了沉默还是无尽的沉默,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也由此推向了极致。本小节通过渲染和衬托手法,表现出诗人回到现实,离愁萦绕在心头的.无限眷恋和无可奈何之情,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绪得到了充分体现。

  3.阅读的过程是自我体验的过程,当我们恋恋不舍地从《听听那冷雨》和《再别康桥》的艺术世界里走出的时候,心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冷雨”和“康桥”,请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口头描述“我心中的冷雨”和“我心中的康桥”。

  我心中的冷雨

  古老的钟声带走了远古的文明,在那些木门吱悠作响的年代,茅屋前的青石小路延伸向村前的古井,悠悠扁担声里,和着丁冬而响的古井水,透明的液体从木桶里晃荡而出,溅在曲折的乡间小路上,夹杂着泥土的清气,给人一种春雨的错觉。

  那个年代的雨曾那样细腻、温柔过。那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默默中守护着自己的麦田,母亲般安详。清凉的雨丝划满整个人间,轻飘飘但不混乱,安然地落在大地,落入麦田,落入湖泊。那个只有粗布衣服,只有黑白照片的年代里,春雨是如此静谧,安然地像是一汪静水,沉默寡言。

  那个年代的夏天却是粗犷而猛烈的。倾盆的雨水从天而降,浇在麻木愚昧的灰色人群里,洗去满身的灰色尘土,在混沌中横行的人群不禁打个冷战,在冰冷的雨中彻底清醒。余光中说:“整个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那个年代就是这部黑白片子的一段,于雨中不断迷失又不断清醒。

【必修二第三单元课文鉴赏】相关文章:

高二必修3语文第三单元训练试题10-20

高二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练习题10-31

高二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10-12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题10-18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05-09

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10-24

高三必修五语文第三单元练习卷10-02

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11-25

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作文08-13

高一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题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