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时间:2021-03-14 09:43:48 课文 我要投稿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秋水

  一.文学常识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散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二.重点字词

  1.通假 不辩牛马。 同“辨”,分辨 通假字

  2.活用 轻伯夷之义者 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顺流而东行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3.特殊句式。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应该是“莫若己”。属于宾语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型。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于,见,被。

  状语后置:“于大方之家”后置

  4.成语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三.道理 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 3自大由于无知; 4知耻近乎勇; 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列子,列御寇,战国,道家学派。《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篇寓言。

  二.重点字词

  1.通假 甚矣,汝之不惠 惠-慧 聪明

  始一反焉 反-返 返回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无 没有

  2.特殊句式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

  3.古今词义

  (1)虽我之死(即使)(2)何苦而不平(愁) (4)而山不加增(更加)

  三.写法特色

  神话结尾。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力量。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这同一般的封建迷信是完全不同的。

  愚公反驳。这段话是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移山困难。路途遥远,工具简陋,山大且高,人手不足。

  四.人物形象

  愚公 有远见 有毅力 智叟 鼠目寸光

  五.道理 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

  一. 文学常识 韩非 法家学派《韩非子》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 齐-剂 说-悦 汤-烫 还-旋

  2. 故:特意 索:寻找 属:管,掌管

  3.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成语:讳疾忌医 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三.扁鹊--医术高超,尽职尽责,机警果断;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

  四.道理

  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

  启示:如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不可主观猜忌,切勿拒绝忠告;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

  捕蛇者说

  一. 文学常识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二.重点字词

  实词总结

  为 ①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③为了。“故为之说”。

  岁 ①每年。“岁赋其二”。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 ①很。“貌若甚戚者”。②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③超过。“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 ①好像。“貌若甚戚者”。②你。“若毒之乎?”

  毒 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嘘毒疠”。③ 毒害。“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生 ①活,使--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 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sì,饲。“谨食之”。

  虚词总结

  而 ①表并列。“黑质而白章”。②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③并且。“君将哀而生之乎?”④但是,却。“而吾以捕蛇独存”。⑤连接状语和谓语。“号呼而转徙”。

  以 ①而,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②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③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④根据。“今以蒋氏观之”。⑤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 ①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②之。“时而献焉”。③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

  乎 ①吗。“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呢。“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③(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

  于 ①在。吾祖死于是。②给。余将告于莅事者。③到。“积于今六十岁矣”。④比。“苛政猛于虎也”。

  三。中心思想 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四.写作特色

  一. 使用衬托突出重点。

  本文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二. 使用对比表现主题。

  文章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诗词五首

  一.谋篇立意

  《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难历程,通过描绘塞外奇特、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抑郁孤寂之情。

  《泊秦淮》诗人通过夜泊秦淮河,目睹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无题》这首诗大约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浣溪沙》这首小令,通过惜春表达了作者感伤年华飞逝,好景不长的惆怅思绪。

  《水调歌头》全诗借中秋之夜的月下欢饮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

  二.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此对仗句,对仗工整。既是写诗人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又是写诗人那种苍凉孤寂的情感。

  “商女不知亡国恨”。此句表面上是批评歌女,实际上讽刺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以及沉溺于歌舞升平境界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谐音的方法,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包含着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消逝,但新的事物总是以新的面貌在不断地出现,生活不因消逝而变得虚无的道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和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相关文章:

九上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12-18

九上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10-21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基础的知识梳理06-06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知识归纳12-29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练习汇编05-15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文练习汇编05-15

三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练习题整理01-10

八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试题02-07

语文初三第六单元课件01-04

《月亮上的足迹》的课文赏析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