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望月课文

时间:2022-09-14 18:25:50 课文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望月课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课文很是熟悉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望月课文,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望月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望月课文

  【课文原文】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战了。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他背:“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回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的比喻使我惊讶。我好奇地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

  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课文理解】

  《望月》是著名的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文章中描写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丽的,介绍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爱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是深远的,语言是隽永的。应该说,这篇文章是一篇高级的文艺作品,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是一篇比较好的课文。我反对把“短、浅、白”的文章,作为课文。

  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都当作记叙文来教。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在弄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有战略的眼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蔡小玉老师选择《望月》,上了一堂研究课。她是有胆量的,上课也是成功的。我揣摩她教学的指导思想,概括为六个字:低起点,巧引导。也就是放低教学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能引则引,逐步提高学习的要求。我认为,她确定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她采取了三条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她安排教学过程: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情节——“我”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与小外甥交谈(对背颂月古诗、讨论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他们先理解内容,再理解内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与小外甥“交谈”什么,再思考:可看出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三是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易到难,先理解一般内容,再提出更较高的学习要求。

  2、努力地创设课文情境。什么是情境?指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人、景、物和当时当场的气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觉亲”。只有亲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在甲板上赏月时的情境,是恬静的,他的心情是愉悦的。小外甥与“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颂月古诗的情境,是紧张而生动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着而自豪的。小外甥叙述“月亮像什么”时的情境,是生动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变为“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远的。她正确地把握了课文中的一个个情境,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分角色朗读、想象和语言描绘等手段,生动地再现了这几个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引导品读体会。文学作品的内含是很丰富的,是通过描写境界、塑造形象来陶冶、感染读者的。阅读文学作品,一定要细细品读语言,领悟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同时要感悟作品所塑像的形象。读者对形象的感悟越深,作品的价值就越大。因此,她在教学中耐心地引导学生品读小外甥与“我”对的诗句时,辨析每次对背诗句的“同”、“异”,理解小外甥出“对”的角度,感悟小外甥的“机灵”。在诵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时,感悟他的胆识——把天空当作人,把月亮当作他的眼睛。在品读我“展开幻想的翅膀……”时,启发学生想象、讨论。这里的引导还不到位,如学生能想到:他希望祖国的下一代,都能像小外甥那样:聪明好学、爱幻想。那么,“我”的形象就高大了,文章的含义也就更大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中,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但瑕不掩瑜。这是我听到的最满意的一堂课。就教学而言,我希望大家多上课,多思考。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智,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减少失误。

  语文课文《望月》片断赏析

  文章最后一部分,小外甥充满童真与幻想的话语,又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世界里,让他们在经历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后,回到天真浪漫的童年时代,去寻找月亮童话之趣。童年的快乐是和月亮婆婆紧密相连的,月亮就是一个童话。童话的意义正是童年特有的精神和幻想的体现。给儿童童话的情境,伴随着迈克·杰克逊《童年时代》的美妙吟唱,让孩子们展现童年特有的创造想象天赋,想象自己飞向神奇的月亮,促发他们的笔尖驰骋在文化的河流中,把满腔的情,深深的爱,悠悠的思向月亮女神倾诉。在一篇篇洋溢自己真情实感的散文、诗歌、童话的即兴创作中,逐步建构起自己的“月亮文化”。这就是智慧的操练!

  师:祝老师想先问问你们,你们不止一次深情地凝望过月亮,在你眼里,月亮像什么?

  生:像圆饼,

  生:像小船。

  生:像香蕉。

  师:小外甥说的和我们都不一样,他说月亮像什么?

  生:像天的眼睛。

  师:舅舅惊讶了,祝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也惊讶了!他把月亮比作了天的眼睛,太美妙了!你觉得月亮怎么就像天的眼睛呢?

  生:月亮就像一只明亮的眼睛,看着大地。

  师:月亮怎么看大地,看我们呢?

  生:它的眼睛会变,有时用大大的眼睛看我们,有时又眯着眼睛看我们。

  师:多么爱幻想的小外甥呀!他深情地看,美美地想,会蹦出这么智慧的火花,这么奇特的语言。谁能像小外甥一样绘声绘色地说这段话?自己先读读。

  生:(自由练读)

  师:小外甥用童话的眼睛去看月亮,用童话的语言去说月亮,用童话的心灵

  去感受月亮。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也张开幻想的翅膀飞向月亮!(音乐起)用我们散文的语言,诗歌的语言,童话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月亮诗篇。

  (孩子们用飞快的速度写下心中的月亮,亮晶晶的瞳子里光彩熠熠,他们一定是在和月亮女神对话,看着她笑,听着她说,想着她的神态、表情、风姿,任想像奔驰在宇宙间。这时笔尖驰骋流淌着的是孩子们的悠悠深情,款款思绪)

  师:同学们,把你们心中涌动的对月亮的'热情抒发出来吧!谁先来?

  生:“我静静地坐在写字台前做着题。无意间,我抬起头,圆圆的月亮正好从我的窗子里探出脑袋,好似一面明晃晃的镜子,镶嵌在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上。月亮,你是在喊我吗?否则你的眼睛为什么那么清澈晶莹?……”

  生:“青黑色的天空中,月亮大如金盘,光华灿烂,像娃娃的脸,稚气十足。忽然,飘来了朵朵淡云轻轻地遮住了月亮,只看见月亮在云层中穿行闪光。她挤啊,使劲想钻出来。一阵凉风吹散了云雾,月亮重新露出了她秀丽的脸蛋,像小姑娘撩去了披在额上的乌发向人们露出笑脸……”

  生:我读的是小诗《会说话的月亮》

  当一轮皎洁的明月升上暗蓝色的夜空,

  你是否想过,

  月亮是会说话的。

  当星星们围在她身边一起游戏时,

  她情不自禁地说:“我真开心!”

  当她睁大圆圆的眼睛,

  用耀眼的光芒将星星们挡住时,

  她唉声叹气地说:“谁来陪我玩。”

  没人陪她玩,

  只好静静地等在天空。

  师:月亮也有孤独的时候呀!

  生:月亮穿一身洁白出现在深蓝色的夜空中,为走夜路的人照明,壮胆。月亮就像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当我们伤心哭泣时,耐心地安慰。月亮如同一个奶油饼,让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月亮,你是我们永远的好朋友!(贾俊杰)

  ……

  我们教学的最高境界,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思如泉涌,想象放飞,灵感不断涌现。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的“把孩子教聪明了”。智慧非知识、技能,靠传授就能解决的。它只有靠启迪,让儿童在活动和情境中,进入教材,走入人物的内心,接触鲜明的形象,产生积极的内部言语。

  课上的多媒体展现的这个神奇的童话世界,把孩子们带入满怀憧憬的情境中向月亮飞去。这就是童年时代!画面所展示的奇幻的景象和神奇的力量,让每一个人为之感动。安排这样的画面与音乐,既是对纯真诗意的童话世界的诠释,更是张开幻想翅膀飞向月亮的象征。孩子们“飞向月亮”的隐喻,象征着孩子们向往美好的希望和未来,象征着对于文化的追寻和探索。

  儿童文学的天职在于塑造民族未来的性格。在《望月》的教学中,我引领儿童在优美的文学意境中漫步,与自然相融,和着月亮文化共呼吸,凝神体验月光的如诗如歌,共同沐浴月光的清丽美妙,共同感悟月亮的顽皮神奇。文学文本,也是文化文本,承载着文化信息,铸造着文化印记。儿童的文学阅读,牵连着社会的各种异己关系,不断地与他者对话,其带有文化的互文性,是无法把文学文本看作纯粹的文学样态的。

  王力先生曾说,中西语言之差异,一为“人治的也”,一为“法治的也”。确乎与英语之重形式建构迥异。汉语情趣盎然,意境遥深,虚实相生,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因之,汉语教育应当有与之相应的取向与策略的采择。用李庆明老师的话说,祝禧执教的《望月》一课,抓住月亮与中国文学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内在联系,营造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步入诗化的阅读境域,流连于月亮文化的神韵之中,在充满情趣的诵读、感受和品味中,悦目赏心,启智怡神,或沉醉于夜幕月色的安详、朦胧,或浸淫于月下咏诗的清幽旷远,或驰骋于月亮童话的神奇美丽,表现了对语文教育别具特色的文化追求。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望月课文】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课文《望月》教学反思?04-06

五年级语文下册《冬不拉》课文12-17

初三语文下册课文课件03-26

求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04-14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课文12-1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早》课文12-17

五年级语文下册《虎口藏宝》课文04-30

五年级语文下册《精读与略读》课文01-05

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课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