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荷花品质+梅花精神”民情日记「走访篇」

时间:2022-05-09 10:39:23 日志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荷花品质+梅花精神”民情日记「走访篇」

  导语:通过走访,可以让党员干部掌握最真实的民情,从而更好地为民办事。为以下是“荷花品质+梅花精神”民情日记【走访篇】,供各位阅读与参考。

“荷花品质+梅花精神”民情日记「走访篇」

  “荷花品质+梅花精神”民情日记之一

  走访困难户

  201*年*月*日 星期* 天气:*

  今天按照计划安排,我们到结对帮扶组,走访几户困难户。西站社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居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我们走访慰问的第一位居民是患有子宫癌的肖春连。踏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六组的肖春连的家,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凌乱的摆了几件破旧的桌椅,一张杂乱的木板床上,肖春连半倚着坐着,见我们进来准备起身。我连忙走过去,示意她躺下就好。肖春连很不幸的患上子宫癌,为给她治病,家里已经欠了一大笔的债务。她看到我们非常激动,招呼我们坐下,眼里饱含着泪水,向我们述说了她的病情和家里的困难,她说面对今后的日子,她们一家都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经过我们的一番开导,肖春连擦干泪水说:“相信政府不会抛弃我们不顾的,现在你们给我们办了低保,我很感激,你们今天来看望我,说明政府是关心我们的,我会打起精神,坚强地面对生活。”

  我把爱心卡掏了出来,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我知道以她的个性不会联系我,但是一旦联系肯定是她处理不了的大事。走的时候她有些激动,一路出门跟着走了好长一段路。到了路口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她依旧在那里张望,顿时心里有股暖流直窜心田,很温馨,很感动。

  曹启华的房子很破旧,苍老的青砖石瓦的有种穿越历史的年代感,除却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电器设备,更不用说家具之类的。只有一个正对着门口的八仙桌,桌面整齐的铺了一层报纸,布置的干干净净。他端正的坐在门边上,眼睛注视着门外。

  曹启华52岁了,离异,高位截瘫,一个女儿在读大学,自已一个人靠父母做饭洗衣,脑筋有些迟钝。我就着他坐在轮椅旁边,他的眼睛却一直注视着门外。

  “也不知道来不来。这都不剩多少天了。”

  我知道他想着在外读书的孩子们,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期盼着自己的'孩子们好好的,念着他们,想着他们。

  我们起身走的时候,他嘴里念叨着依旧是他的孩子。两只眼神依旧那样茫然的张望着,像是看见了希望,但却是那样的不可触及,过于遥远。

  接下来的2户人家境遇都差不多,上午走访完后,还剩一户不在家。

  据了解,段成群夫妇只有一名女孩,年轻时一家三口的日子还算过得有滋有味,后来女儿长大了,嫁到了邻乡,离老人家大概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虽然女儿偶尔会回家看望两位老人,但大多数时间两位老人都是靠自己生活。由于女儿家的家境不好,不能给段老夫妇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所以,两位老人只能靠新农保养老金、种地和养猪维持生活。前几年日子还算勉强可以维持下去,可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段成群老人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二老的生活也过得很艰难。

  得知我们的来意,两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我们问老人最近生活过得怎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我们能帮上忙时,段成群老人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用颤抖的双手夹着一杆旱烟深深的吸了一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许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或许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他用沉默表示他所有的感激。我去帮他的妻子烧火沏茶,并询问他们的近况,她除了一个劲地说现在的政策好之外,让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政策已经很好了,我们每个月能领到百十来块钱,只要不生病,我们老两口能照顾好自己,不给共产党添麻烦。多么简单而又朴实的语言,其实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多点人情的温暖。

  天色已经渐晚,我们离开的时候,两位老人站起来和我们一一握手道别。社区孤寡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关心社区孤寡老人不仅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希望每个人都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关爱身边的农社区孤寡老人,给他们一个安详的晚年。

  今天走访的这几户特困户,社区均给了500元慰问金,我们决定逢年过节都要去看看他们,给予他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我们希望看见,像肖春连那样积极面对人生的笑容,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

  “荷花品质+梅花精神”民情日记之二

  老人和八十七岁锄草的爷爷

  201*年*月*日 星期* 天气:*

  5月17日,天气晴朗,我们驻壶瓶山镇九岭村工作组一行六人,早上六点半起床,吃完早餐,七点钟便开着两个队员自己的私家车从镇里向九岭村进发。九岭村位于石门县西北山区,典型的高海拔高寒贫困山区,由石兰村和九岭村合并而成,村里只有三间简陋的石头房子屹立在山崖上,集体经济为0。全村有168户513人,常住村里的也就200多人,大部分人都出去或打工、或寄居、或外迁。顺着一段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道路,八点钟我们到达了村部,九岭村村支两委的四个工作人员早已等在了村部。

  这一次来九岭村,我们准备对全村168户人家进行一次全面走访,了解情况,为精准扶贫打下一个基础。经过简单的商议,我们六人分成三个组,每一个组由一名村干部当向导,准备趁着天气好把距离最远的几个组都走访完。相约完成各自任务后在马脑集合一起吃午饭。

  出发了,队员闻权纲今天去的是最偏远的石兰村,他和村里的文书敖运国还有区网格办一个小伙子走的另一条线,我和驻村第一书记林钢有一段相同的路要走,在村主任鄢家科和计生专干易先凤的带领下,向着我们的第一户走访人家前进。林钢今天身体不太好,一早上就上吐下泻的,一脸白的可怕,想和他换下走访的地方他也拒绝了,说过一会儿就没事了,真是一个要强而又负责的小伙子!雨后初晴的路面还有点泥泞,小径在山间蜿蜒,好几个队员都是手脚并用,我笑着问他们,你们从小到大走过这样的路没有?大家都纷纷摇头,哈哈,这可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哦!

  走了大约四十多分钟,我们和林钢那组分开了,这时身上也已满是汗水和泥泞,我们到达了九岭村二组的第一户人家,户主叫程家兴,转过一个角走进去一看,断壁残垣,几根枯木加土砖和一些木头搭建的房子,心想要是什么时候风大点,这屋顶能保得住吗?走进屋内,到处残破不全,阴暗的屋内除了挂着的几块腊肉,再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家里靠着程家兴长年在外打工赚点钱过日子,留下老婆独自在家守屋。本想和她交流,可她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村主任鄢家科说她有点智障,没法交流,于是我们打电话给她丈夫程家兴,了解了他家的基本情况。从程家兴家出来,我从村主任那里了解到,他这一家还不是建档立卡的对象,我心想这样都不是,那差的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又走了二十几分钟,我们到了一个叫马鬃岭的地方,看见好大一个水池,村主任介绍说这是村里搞的安饮工程,为二组村民修的水池,走近一看,那水还真清,满满的一池,充满了希望!我想在这重金属超标的大山里能喝到这样的水也是一种幸福啊!往下走,就到了走访的第二家朱用星家里,被大山怀抱,土木结构的房屋。朱用星是正在程家兴屋后给玉米苗施肥的时候被我们叫回来的,一进门又是给我们递烟,又是倒茶,我们连忙拦住他那热情的手,一面说谢谢,一面说明我们的来意。他说好啊,感谢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们老百姓,为我们把水接通了,又来了解我们的生活情况,这山里要是能把路修一修,我们也就知足了……趁着网格员小候了解基本情况的时候,我仔细的看了下屋内,略有些整洁的屋内挂着一些腊肉、几筐玉米、一点土豆,有电视、洗衣机。这就是山里勤劳一点的人家,条件还过得去的。

  一路走过,每一户农家,都是土木结构的房子,里住着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在这一整天走访的二十三户人家中,访到一户最年轻的也有五十六岁了,再年轻的就是智障人士了,房子基本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修的,最老的有近百年历史了,或破或旧,只是收拾得还整洁。这些老人都有着我们父辈一样热情好客、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对党和政府为他们做的事都心存感激,但凡通过安饮工程通了水的家庭都说感谢党和政府为他们接通了安饮水。由于九岭村处于大山之中,人们基本靠种点玉米、土豆来维持家庭生计,再养两头猪、几只鸡,狗基本上每家都有一只。地多一点就种点小籽油菜,交通便利点的就种点烟叶,基本不产大米,买米要一大早赶去壶瓶山镇等地方,出门买一趟米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偏远的地方还要自己驮着走到天黑才能到家。

  走访过的人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五保户程振培老人。他是我走访的第五户人家,在一个山岗上,村主任给我说下一户是一个五保户,要不要叫他回家,我说要,心想到家里才能看清楚真实情况。这时,村主任喊了一声伯伯去家里喝口水,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个身材矮小、满脸沧桑的老人在玉米地里锄野草,村主任告诉我这就是他说的那个五保户,今年八十七岁了,岁月的`沉淀压得他只剩下一米三左右的个头,看着他拄着个拐棍在前面颤微微走着,我心想五保户不是有保障吗?这么大年纪走个路都成问题,还自己种着玉米,还管理得这样到位。想想我们有些年轻人不缺胳膊不少腿,一天到晚不做事,等、靠、要,还父母、骂政府!我问村主任,他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自己做事啊,他说程老没有亲生子女,原来领养了一个女儿,结婚后又举家搬到了东山峰,偶尔有孙儿孙女过来看看他,只有他一个人和另外两个五保户每人一间房子住在一起,山里的老人只要是勤劳的,不管年纪多大,都习惯了自己做点事,不做事就不知道自己还活着!

  好一句“不做事就不知道自己还活着”啊!正如走访中一位老人说的,现在党和政府给了我们低保、五保,又为我们接通了水,给钱给物只能管得了一时,也管不了一世,我们满足了,没有什么要求了!多么纯朴的老百姓呀,他们是知足的,也是勤劳的,他们一辈子都与大山和土地打着交道,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挚爱自己的土地,他们从没有停止过劳作,从没有停下追逐幸福生活的梦……

  下午四点多,另外两组的队员才从走访的目的地返回到相约集合的地方——马脑,一起去吃午饭,望着他们疲惫的身影,站在载我们返回村里吃饭的“爬坡王”上,我眼前总是浮现出八十七岁爷爷颤微微的身影,那身影在我心里一遍遍闪过,越来越大,越来越近……

 

【“荷花品质+梅花精神”民情日记「走访篇」】相关文章:

民情的日记02-06

描写荷花品质的诗句05-15

描写梅花高尚品质的句子09-01

形容精神品质的成语08-04

赞扬梅花精神的句子09-15

体现梅花品质的诗句(精选150句)05-13

关于人物精神品质的成语08-31

写人物精神品质的成语12-27

双联民情日记四篇02-25

赞美梅花精神的优美句子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