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民情的日记

时间:2023-02-06 11:02:23 日志日记 我要投稿

民情的日记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情的日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情的日记

民情的日记1

  6月5日上午,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在千佛塔村支部副书记杨礼彬陪同下,本人先后走访了该村子冲组老党员、老村干胡应文和大塘组草莓种植大户方元胜两位同志。在胡应文同志家,我们说明来意后,这位身材高瘦、头发花白的老人显得有些激动,他说,自己现已70岁,从事村级工作38年,全家5人生活,夫妻二人年迈体弱,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儿子和媳妇务工,收入不高。

  他本人患严重支气管扩张,经常咳血,去年至今,除去新农合报销外,个人承担住院治疗费达7000多元。当问及现在的生活状况时,他显出欲言又止之态。之后,这位性情耿直的老同志告诉我们,他去年通过 一卡通 领取了800元离职老村干生活补贴,同时夫妇俩还享受个人养老保险,家庭收入虽略有提高,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簿,夫妻俩体弱多病,家庭生活压力仍然较大,请求镇党委、政府提高离职老村干生活补贴标准,加大对离职老村干的关爱力度。使他们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听了老村干的话,我的心里受到巨大的震动,我说,请你老人家放心,党委、政府始终惦记着你们,将通过各种途径逐步解决老村干的`待遇问题。 离开胡应文同志家,我们步行来到该村大塘组党员示范户方元胜家。通过交谈,我们得知该户现有8人生活,四世同堂,母亲83岁,长子在外务工,次子在镇电管站做临时工,家庭收入较好。本人系致富能手,现已发展草莓6亩、茶叶10亩。

  该同志充分发挥党员示范户作用,积极带领本地及周边8户,种植草莓和茶叶18亩,使之成为当地受益农户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从而大大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现在本组所有农户均建起新居。当我们问及存在的困难和建议时,方元胜同志说,他想合租本组几位农户的水田,修建永久性大棚,扩大种植规模,规范经营,请求镇、村干部帮助做好相关农户的思想工作,同时请求政府能帮助解决一些发展资金的难题。根据该同志要求,我建议杨礼彬书记和村两委对该户发展项目认真进行调研,并答应尽力争取上级专项发展资金予以扶持。 通过上门走访,我深有感触:一是开展机关干部大走访活动,是广大机关干部深入基层 零距离 接触群众,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二是广大干部要牢固树立亲民爱民的思想。

  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的工作宗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心里想着群众、脑子装着群众,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造福百姓,为群众所拥戴。三是开展大走访活动,领导干部要模范带头。要真心实意,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与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他们打成一片。

民情的日记2

  20xx年5月9日上午,天气阴沉沉的,十分闷热,眼看一场暴雨就要袭来,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周余良心里却一直牵挂着在双峰县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帮扶对象赵运清老人的身体。老人住院已经有些日子了,由于这段时间工作忙,所以没顾得上去看他,今天刚好有空,于是我们赶紧驱车去医院看望他。

  赵运清老人今年已经六十了,没有结过婚,更谈不上有儿女了,唯一一个兄弟在二十几年前就过逝了,留下的两个侄子家境并不宽裕,都在外地打工,无法照顾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身体大不如前,不仅患有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还伴随着肺气肿、脑动脉硬化等疾病。

  来到医院病房,老人刚刚从外面进来,花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已经发福的大肚腩,看着他吃力而急促的喘息声,我几乎可以听到他剧烈的心跳。病房在三楼,也许是由于爬楼梯,老人脸胀得通红,在这样的天气还出了点汗,但是他开朗的笑容告诉我,他并不害怕疾病,更不畏惧困难,这让我想到了他的另一个身份——花门镇龙山村村干部。

  我们送上了精心挑选的新鲜水果,仔细地询问了老人的病情和医院食堂的伙食情况以及有什么困难,当了解到老人第二天就可以出院的时候,我们提出要安排车子送送他,因为地上摆着好几个编织袋,里面装着满满的衣服和生活用品,还有一大堆必备的保健药品。我无法想像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要独自一个人背着这么沉重的行囊辗转几趟车,还得步行几里山路才能到家,那将是一个多么孤独无助的背影啊!在周余良的`一再恳请下,老人却还是坚持拒绝了我们的好意,他只说了一句话“感谢领导的关心,这点小事就不给政府添麻烦了,政府也不容易,我能行!”是啊,面对任何困难,不等不拿不靠,自己能行,自己能解决,我的眼睛红了,鼻子也酸了,一句多么实在的话,让我们看到了一颗朴实的心,这让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高大了起来,我似乎觉得我们今天来不是去看望一个五保户老人,而是面对一位身体力行的“老师”。

  临走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他,叮嘱他好好保重身体,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跟我们讲,我们一起想办法,老人家很高兴,和我们握手道别,我看到,老人的眼睛里分明闪烁着泪光!

  赵运清老人作为一个五保户的身份或许有许多无奈、许多不甘,或许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酸楚,苦痛,党和政府是不会忘记需要帮助的人,启动“二对一”帮扶以来,老人家没有等着别人的救济,更不会愤世嫉俗,悲天悯人,感叹老天的不公,他总在做,总在靠自己,高兴也努力地做着他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他心怀感激地说:有人关心,有人嘘寒问暖,有人陪他说说话足矣。

民情的日记3

  今天我在村委会值班,一个人先打扫完值班室、会议室和村委会大院,我坐在值班室里看书学习起来。

  将近十二点有位阿姨居然给我端来了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对于突如其来的这份热情与温馨我内心感动不已。回想起来自从春节值班以来,村里干部和村民时不时给我送来的种种关心和热情,让我真的感觉很温馨和骄傲。虽然有些人认为我们大学生村官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没有可以骄傲的资本和成绩,可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村主任从家里拿着热腾腾的菠菜肉饼开车来村委会给我送饭、感受到监委会主任和她的家人经常跑到村委会热情相邀我去他们家吃饭、感受到村委会周围村民的`嘘寒问暖以及送来热腾腾的米饭我真的很感动,感动而又幸福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了。这七年的村官生涯里我虽然做了一些平凡而又不起眼的工作,帮助了几户贫困人家,参与了村里村外的各项工作,现在能得到干部和村民的高度认可和信任,能得到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是我的骄傲和成绩,也是我今后更加努力奉献基层、服务柏林的坚强后盾。

  回想起在七年里走过的风风雨雨,我迷茫、失落甚至挫败过,可我始终没有放弃,在基层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从刚来的“

  外来户”、“碎女娃”已逐渐融入到了柏林村干部之中、村民之中。从干部和村民的质疑中到现在的认可和信任,我付出了全心全意的热情与干劲,承受了很多委屈和磨练,一步一个脚印地让自己的心智经过锻炼走向成熟,让自己在农村这片舞台上更加得心应手,青春更加多彩和无悔。

  10日星期四晴

  今天危房改造款发下来了,北洞村符合条件的有三户,分别是三组村民郭稳其、三组村民郭占学和四组村民郭卫军,属于自建房,在原址上翻建。

  补助款的发放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先来到四组郭卫军家,郭卫军今年48岁,有一个儿子,现住在改造后的68平米房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当我告诉郭卫军的妻子张红芹补助款发下来时,张红芹激动的说:我现在就去查查看。

  三组郭占学今年53岁,母亲孙小女已89岁高龄,郭占学平时就近打零工,农忙时帮妻子干农活。原来一家四口住在50平的老房子里,现住在80平的房子,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了不少。郭占学告诉我,为了盖房子借了别人不少钱,可以用补助款还上,真是多亏了现在的好政策。

  三组郭稳其今年72岁,和儿子儿媳孙子住在一起,原来一家四口住在55平的老房子,终于在儿子的努力下,新房子盖好了。“儿子今年已经44岁了,现在在外干活也不容易。”老人感叹的说。“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家豪已经长大了,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和老人聊了一会儿,看着老人开心的笑脸,我不禁笑了起来。

  农村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省吃俭用、勤勤恳恳,一辈子为了给孩子娶媳妇盖房,努力打拼着,但他们身上有一股劲,助推着他们一路前行。

民情的日记4

  20××年9月9日星期二多云

  为了给以后开展工作奠定坚定基础,这几天我深入实际,了解村情民意,通过走访调查,我了解到:黄崖村现有住户242户,总人口874人,党员24人,耕地面积730亩,山林面积190亩,果园面积30亩。

  该村农业以传统种植为主,果园较少,多数村民做生意或外出打工。现有翻砂厂5家,砖厂2家,织布厂1家,铸造品零售户8户,养殖户13户,多数村民通过做生意、养殖和打工走上了致富路。

  目前,村内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来源少,主要以村集体自留地的承包费为主;二是村民吃水困难,原来修建的“村村通”自来水吃水工程水源遭到污染,主管道多处毁坏,现早已经停止供水;三是村内与黄崖水库相连的主干道有一部分路尚未硬化;四是新建的村委办公室设施尚不完善,村委大院正在建设当中,由于资金不足,工程进展较慢发现了问题,我就要尽最大努力去帮着解决问题,我期望在两年的任职期内能为黄崖村的新农村建设尽自己的全部所能。

  20××年9月12日星期五晴

  这两天我主要走汸考察了我村的沼气建设情况,发放沼气建设补贴表格,积极向县能源办申请农村沼气建设补贴。

  黄崖村村民在家饲养肉牛的比较多,牛的粪便是很好的沼气原料,有个别农户已经自发建设了沼气池,这大大有利了沼气池建设在我村的推广工作。尽管我村沼气开发前景喜人,然而推广难度同样不小。农户在使用沼气或沼气池运行管理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最常见的问题概括来讲,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用户缺乏沼气池运行管理的知识,无法保证正常、持续地用上并用好沼气;二是用户对灶具等沼气配套设备的自查、保养、维修能力较弱;三是一些农户对沼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认识不足。群众对沼气的认识还停留在早期的那种“质量不高、产气率不稳定、维护不方便、缺乏持久耐用性”的层面。

  为了帮助村民解决沼气使用问题,力卩快沼气在我村的推广,我不能袖手旁观。

  20××年9月18日星期四晴

  为了帮助村民解决沼气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我专程到县远教中心借了多张有关农村沼气建设的科教光盘,带回村后积极组织村民观看学习。此外,我还通过查阅相关农村沼气建设的`书籍,上网下载农村沼气建设及使用的知识和先进经验。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虽然政府对农村沼气池建设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但是多数农户缺乏沼气池运行管理的知识,无法保证正常、持续地用上并用好沼气,对灶具等沼气配套设备的自查、保养、维修能力较弱,所以这大大阻碍了农民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于是,我重点总结归纳了一些沼气池运行管理的知识和沼气配套设备维护技术,然后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村里的沼气用户传授相关知识。

民情的日记5

  “这么早去地里干活儿啊?”“是啊,我去地里割莜麦去。你也这么早出来转转?”早上六点多,太阳刚露出地平线,我在村口遇到了邻居罗大嫂,正拿着镰刀急匆匆的往地里赶。经过了两天的阴雨,今天放晴了。早起散步路上遇到的村民都是或拿着工具或赶着牛车急急地往村外走,秋天到了,地里的庄稼也熟了,大家都在忙着收秋呢。

  王油坊的秋天是美丽的,也是令人鼓舞的!

  我信步来到村外,沿着田间的小路往田野走去,驻村后养的两只小狗:小黑和阿花一路跳跃的陪伴着我。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幅丰收的画卷:蓝的天、白的云,金色的麦田、绿油油的蔬菜,还有在这田野里三三两两忙碌的农民。遇到村里人,就停下来热情的聊几句,打个招呼,聊聊今年的收成,聊聊村里的事情。一切都是那么的紧张而又祥和,忙碌而又喜悦。今年夏天的雨水多,自然灾害也不来侵扰,庄稼和蔬菜的收成都不错,市场也基本稳定,全村的收入比去年又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的脸上都流露出丰收后的欢乐。

  在一块儿萝卜地里,正在打工收萝卜的孙占国告诉我:他有一辆运输车,专门给收菜的老板从地里往镇上拉蔬菜,平均一天下来能挣四、五百块钱,这前后收菜的三个月能挣四五万,收入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他问起了正在建设的蔬菜大棚的情况,说明年也打算种点儿大棚菜。我告诉他今年一定能建好,等到明年开春就可以用上了。种菜让农民致了富,也让他们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回来的路上,我回想起这半年多驻村的点点滴滴。冬天,我们来到这里开始走访调查;春天,我们和村、镇干部一起谋划帮扶方案;夏天,我们和村民一起筹划施工;现在秋天到了,各项工程都基本完工,效果也初步显现:水泥路修通了,村庄变得整洁了,晚上路灯也亮起来了,村委大院也修葺一新,健身小广场也建成了,许多危房得到了改造……,尤其是今年实施的20xx多亩膜下滴灌节水工程,让村民的蔬菜获得了丰收,大幅提高了全村人均收入。村里人见到我们总会说一些感激的话,其实我心里明白:自己只不过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这些成就都是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依靠的是群众的勤劳和支持。接下来我们还有好多工作要做,蔬菜大棚正在施工,村里有几段砂石路要修,四清四化还要继续完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今年活动的经验总结好,让今年的建设成果保持住并继续发扬,让村子今后有更大的发展,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太阳渐渐升高了,一台大的联合收割机也“突突突”的加入到收割莜麦的行列,让这秋收畅想曲变得更加响亮。

民情的日记6

  按照县委的要求,我们县委办把开展“二对一”帮扶作为开展“作风建设巩固年”活动,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来抓。在我们的扶贫点杏子铺镇泥溪村,办公室每个干部和镇村干部结对帮扶一户人家。

  诚心初访。四月上旬的一天,春光明媚,办公室全体同仁怀着一样赤诚的心情来到泥溪村,分赴各自帮扶的'家庭进行初访。我帮扶的家庭户主叫曾买秀,当我和村支书来到他家门前时,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高兴地迎了上来,热情把我们迎进了家门。通过详细了解,原来曾买秀老人一家是几年前遭受山洪灾害房屋财产全部冲毁后移民到泥溪村的,在政府的帮助下才建起了现在的新家,老人现在已年过八十,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另立门户家庭并不宽裕,小儿子身体有病早年娶妻生有一女取名肖丽丽。肖丽丽还只有三岁时其母亲便出走了,父亲时常拖病在外务工,全靠奶奶曾买秀将其抚养成人 ,现已在读高三。我一边听着老人含泪诉说着抚养孙女的艰辛,一边心想这个家庭也太特殊了,既有空巢老人,又有留守小孩,更是贫病灾难交加。临走时我不好意思地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小的红包交到老人手上,并留下联系电话叮嘱她保重身体,有什么困难和我联系。回来的路上我和村支书商量着,这个家庭的希望就在肖丽丽身上了,只有把肖丽丽培养好才能使这个家庭走出困境。

  真情助学。高考前,我一直掂记着肖丽丽,得知她在七中234班读理科,成绩处于中上水平,想去鼓励鼓励她,又怕冒然打搅她学习,就没去。高考后不久,我便和泥溪村支书再次来到曾买秀家。肖丽丽刚好在家,她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小女孩,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内疚地说高考没发挥好,只上了二本分数线,想复读考重本,却又担心父亲不会支持。我鼓励、安慰她,帮她分析了各种利弊,并说不管她做出哪种选择我都会支持帮助她。临走时留下慰问金,答应帮她联系到树人学校复读。过了十多天,肖丽丽发来短信,说她父亲果然不同意她去复读,要她等录取通知书。我回短信说支持她自己的最后选择,并为她申请了一份关工助学金。同时,为了解决她可能到县城求学的后顾之忧,我还和家人商量,准备让她吃住在家里,安心读书。

  感慨颇多。“二对一”帮扶活动是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基层实情,体会百姓疾苦,提升思想境界的良好机会。对于肖丽丽这样的家庭,给予多少帮扶都不为过,我目前所做的还很少,我真心想长期帮扶下去,但又担心自己力量有限。肖丽丽今后读书、就业、挑起家庭重担的路还很长。不管如何我决心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多为这个家庭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祝福这个家庭幸福平安。

民情的日记7

  今天一早,村委会驻地来了一辆小卡车,车上装着两幅字画,车停稳后,大家纷纷上前观赏字画,镇级驻村工作队员李永泽老师把字画的内容读了一遍,字画的内容是这样的:国策英明百姓乐、公路修通暖万家,新寨梦想得实现、千年花朵开不败;人无诗书不成气、山无名树不成阴,若如山开地灵时、山谷也会开好花。

  仔细一看,原来是专门为新寨村民小组提的,我好奇的问“是谁这么有心”,大家告诉我是村委会副主任张扬发的父亲张庚虞老人用心提并自己出钱做成字画送给新寨新建活动室。这一说,让我们在场的驻村人员都对张庚虞老人敬佩不已,并决定和张副主任他们一起前往新寨活动室挂字画,感受一下群众文化生活的氛围。

  现在水泥路全通,我们驱车绕过几个弯便到了新寨村民小组,整个寨子平房占多数,寨子脚下烤烟长势喜人,村口边上一口刚打出的地下水井建设完毕。我们的车停在活动室边的水泥地面广场上,旁边一棵大青树用它的大树枝“拥抱”着这个寨子,仿佛一个母亲守护着她的.孩子。一辆满载着各种蔬菜、水果、家庭日常用品的小卡车也停在那里,围着三五群众在购买着自己所需,一位大姐告诉我们,寨子距小卖铺还有一段距离,这里水泥路修通后,隔三差五的就会有商贩开着小卡车来卖这些东西,小喇叭一喊,我们就可以出门来这里选购自己所需的用品,很是方便。那边,工人们开始在活动室的墙面上悬挂字画,活动室门前摆着几盆漂亮的小花,为活动室增添了几分生气。张副主任告诉我,这几盆小花也是他的父亲自己栽的,说摆在这里很合适,正说着,一个老人从边上路过,他朝我们看了看,腼腆的笑了笑便往卖东西的小卡车方向走去,张副主任告诉我这个老人就是他的父亲。我看着老人,虽然头发花白,但是精神抖擞,老人买了香蕉和豆子再返回时,满脸慈祥的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坐坐。

  活动室整理完毕,我们跟随张副主任到老人家里,一进门,老人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刚买回的香蕉和豆子已经摆上桌面,热茶也给我们倒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瞬间明白了老人为什么能够提出那么有意境的两首诗。老人话不多,但句句朴实而真诚,眼前这些已经充分说明老人对生活的感恩、热爱、积极、乐观。在他看来,字画写的是他的心声,同时也是新寨村民小组群众的心声。

  我想,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帮助农村改善基础设施,也要在宣传新的思想观念和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在不断提高群众物质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身心健康、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共筑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

民情的日记8

  20××年4月2日星期一晴

  今天是我任城北乡东洲疃村民情联络员的第一天,一大早,我骑车来到了村里。

  我和鞠俊生书记谈起了村里的基本情况,东洲疃村现有村民200户,总人口783人,耕地面积xxxx亩。群众收入主要来源有两项:一是黄烟,全村黄烟面积近300亩;二是进城务工。鞠书记又说起了村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村容村貌不整洁,村里的主要街道都没有硬化,一到阴天下雨就无法出门;二是村办公室年久失修,房屋又少,现在是人口学校、远教播放室、查访室共用一间屋,打算重新修建办公室。我又走访了几户村民,他们都反映村道路泥抒,出行不便。有的妇女反映村人口学校太小,培训学习时都站不开。听了这些,我知道了作为本村的民情联络员,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同时心里有了初步打算:一是根据村里存在的问题,写出书面报告,制定出解决方案,协助村书记召开村两委会,解决村民反映的问题。二是按照上级关于新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硬化村里主要街道,改变村容村貌。看着村民期盼的眼神,作为一名民情联络员,我有信心通过努力改变东洲疃村的现状。

  20××年6月12日星期二晴

  今天,在县委组织部的帮扶下,东洲疃村办公室建设及街道硬化工程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开工了。

  顶着炎炎烈日,我和往常一样来到村里,看到工地上的人们干得特别卖力,他们有的抬、有的扛……每个人都在挥汗如雨地忙碌着,“不能只图怏,质量一定要把严啊!”我大声地提醒正在施工的人们。“放心吧,咱自己的工程,想干孬都难啊!”正在推石子的周生福,擦把脸上的汗水,开玩笑似的对我说道。

  看着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我想:有县领导的关心支持,有团结的村两委班子,还有这样纯朴的村民,东洲疃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20××年11月16日星期五多云

  纵横交错的五条崭新的水泥路,14间整齐划一的'村委办公室,摆满图书的农家书屋,高标准的警务室……这就是今天的东洲疃村。

  我走进办公室,看见在农家书屋,东洲疃村计生专职主任侯荣莲正在组织村育龄妇女读书学报。我找了一本书坐下来,边看书边和她们拉起了家常,妇女王玲说:“以前侯主任组织我们学习,我们就犯愁,老办公室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还又黑又暗,现在好了,宽敞明亮,桌椅齐全,还有那么多好看的书,坐下就不想起来了……”王玲话音未落,又有人搭上了话:

  “以前一下雨就没法出门了,到处都是泥,如今好了,在县里领导的帮助下,村里各个街道都铺上了水泥路,到哪里都干净,人人都觉得舒服。”又有人说:“现在别说侯主任组织我们学习,就是不让来,俺们也要争着朝这边跑呢!”一句话大家都笑了,爽朗的笑声在周围飘荡。

民情的日记9

  走访完元林组其它五户贫困户,夜幕已开始降临,我来到了元林组最后一家潘秀德家。潘秀德家只剩母子俩了,母亲杨治英已经86岁高龄了,他本人也已经64岁,属于无劳动力的人家。这是我第三次来到旧州镇XX村元林组潘秀德家了。说实话,来一次我的心就痛一次。潘秀德的家距离寨子主干道20米,靠这条宽度不足1米,坡度有40度左右的路与寨里的主干道相连。这短短20米的路,几乎可说是一条天路,基本上隔绝了潘秀德母子俩与外界的往来。这条道,虽然距离不长,可又陡又滑,逢到雨天简直无法通行。特别是这段时间,秋雨绵绵,小道上长满青苔,像我这样身强力壮的人几乎都是手脚并用才爬上了他的家,我实在难以想像他们母子俩如何从这条道上进出。与其说这是一条路,倒不如说是一条夺命通道,稍有不慎跌倒的话,轻则伤筋动骨,重则有可能危及生命。

  精准扶贫永远在路上

  眼前这座屋檐低矮、光线阴暗、四壁透风,60平方米的木房就是他的家,门前没有院坝,墙壁用普通的木工板、几颗大铁钉简单订上去。虽然村里去年安排了危房改造项目,有几千块钱,但是他也没有推倒重修的能力,只能购买木工板简单修缮一下应急。潘秀德没有邀请我进屋坐坐。明白我的来意后,他像前两次一样,拿了两根板凳和我坐在了大门口。我用余光瞟了一眼屋内,由于光线太弱,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见堂屋里好像有一张木桌和几根小板凳。他的双手在胸前来回搓动,喃喃地说,不好意思哈,家头太黑,看不倒,只能让你坐在外面了。我按照工作要求详细询问一年来他家的收入支出情况。虽然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面对我的询问,他竟有些腼腆和羞涩。通过了解才知道,他和母亲均已经高龄,身体健康状况差,没有劳动力,平日里天气好的时候他就做点简单的农活,母子俩相依为命,主要依靠国家养老保险和低保勉强度日,真的让人心酸!交谈中,不知什么时候,潘秀德的母亲也来到我们身边,靠在大门口认真地听我们交谈。这位皱纹爬满脸庞、已是耄耋高龄的苗族老妈妈显然也想和我们搭搭话,但她年纪实在太大了,只看见她嘴角开合,却无法听清她在说什么。看着她眯缝的双眼流露出的孤独和渴望,我想,也许是因为门前这条天路,使她与世相隔了太长的时间;也许她上一次走出这个家门,还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吧;也许,她除了每天跟儿子交流外,就再无他人了吧!

  从他家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了,开着车,我思绪万千,既心酸又欣慰。心酸的是我完全未曾想到竟然还有这么贫困、生存条件这么恶劣的人家。欣慰的是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正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明天,我该好好地把他家情况向村里、镇里反映反映,像这样的贫困户真的需要国家长期实施兜底政策,需要国家终身帮助!

民情的日记10

  即使历史的车轮辗转到将近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1921年在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的代表共产党成立的会议。在动荡的年代,不到百人胸怀着寻求自由民主理想,为着内忧外患的民族在摸索出路。共产主义,一个共同的信念把这些人组合在了一起,也正是这个真理带领着中华中华民族走到了今天。 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批为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共产党员慢慢变老。但是他们的功绩,他们的奉献,一直被政府和人民记在了心里。七一后,花都区、镇政府就连续下文《关于认真做好20xx年农村困难老党员安居工程的通知》。根据文件要求困难老党员安居工程需要在今年10月底前竣工,镇里面有8位对象被纳入到拆旧建新范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规划部门也协同国土所与村委一齐办理我镇困难老党员报建的有关手续,以确保如期完成上级任务。 早上十点左右,我们一行五人在义山村委负责同志的引导下,拐过了几个小巷来到了其中之一的困难老党员的旧房子前。老同志得知我们今天会到现场,早早地等着坐在小凳子上。我们一下车他就热情地迎了上来,招呼我们到他家里。窄窄的房子,阴湿的环境,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老人的沧桑写在了脸上,在这个陪伴他的房子里我相信更是有着一番不为人知的故事。村委的同志跟他闲聊了几句,老人显得很高兴,也许是这个孤独的老人家里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也许是上面的关心让他感到了温暖 看到老人家高兴地同时,我也莫名地感到了一丝心酸。可能是我们平时对于他们的关怀不够,老人家在这个简陋的小房子里面不知度过了多少的'日日月月。 简单了解了老同志的情况后,我们就跟他讲了一些报建需要的材料,跟政府这边的一些政策。村委同志介绍,本次困难党员的安居工程区委跟镇政府总共可以拨款六万左右,老同志这边只要拿出少部分钱就可以住上新房了。老同志听完后非常高兴,嘴里也不断地感谢着我们。简单交待完程序及上面所需要的材料后,我们也跟老同志道别。从汽车后视镜上,我清晰地看见站在那里目送我们离开的那个瘦小的身影越来越小。想想即使挂职的短短一年时间,能为这些老同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时间会慢慢地流逝,也许以后我们变老的时候,党跟政府的关心能普及到每个曾经为社会做过奉献的人。当养老、社保、教育等社会问题逐渐充斥每天新闻的时候,我也一直坚信我们党肯定可以正视这些问题,解决好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让我们也能像那位老同志一样,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关爱。

民情的日记11

  今天是11月25日, “节到小雪天下雪”,刚过小雪就有寒流来袭,不经意间落了一地的雪花。一大早,我们从县城出发,冒着凛冽的寒风,踏着皑皑的积雪,陪同省市县地税系统的干部去河屲村,这是双联行动以来他们第四次进村入户了。

  河屲村是新添堡回族乡的一个汉族村,有6个村民小组,272户,1563人;全村流域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40亩。这几年党的惠民政策不断加大,河屲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种植全膜玉米、马铃薯和劳务经济,群众的日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公路一直是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

  进入新添境内,路边大型的宣传牌上 “深入开展联村联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语十分醒目。田野里玉米收割后的草垛被漫天的雪花渲染成一座座隐隐的小山,一眼望不到边。村子里家家户户门前院内都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一路上,省电视台的王主任不时地停下来拍摄。每一个村庄,每一家院落,每一处场地,他都要不断地变换角度拍摄,雪后农村的景色让他流连忘返,叹为观止,总感觉拍不够。市局的李局长说他们这次来是对一年的联扶工作进行回头看。他们要再走访一些群众,再做一些基础性工作,为来年的工作做个谋划;更重要的是要看看他们捐资修建的公路怎么样,老百姓还满意不满意,哪些地方施工还不到位,还有哪些问题急需要来年解决。的确,年初他们来调研,走走停停,几乎是徒步进村的,因为河屲村只有一条三轮车才能勉强通行的小路,当地的农产品出不去,外面的东西也进不来,严重制约着河屲村的发展。当时,看到这个情况,作为联系单位,他们也很着急,马上联系省厅领导说明情况,经过短时间的协调运作,决定捐资30万元帮助当地群众修通这条公路。

  县局的路局长说,这次虽然天气不好,但大家的热情却很高涨,因为他们是坐着小车来的,总算为联系村的老百姓解决了多年来最迫切的困难。在上李组的李生才家,老汉拉着路局长的手一遍遍说“真的很感激政府,这是我们老百姓多少年都不敢想的事,还是党的政策好”,高兴之情,溢于言表。随行的村干部开玩笑说从开始修路到结束,李老汉每天都在路上视察指导施工。从老汉的眼神里我也看到了欣慰,这条13公里的路,不知承载着山里老百姓多少梦想与希望。当然,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我想的更多的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

  河屲村的干部在村委会生了火炉,准备了瓜子小吃,但是地税系统的.干部们并没有去围着火炉座谈逗留,大家在入户和察看公路的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沟通,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任务。在实地察看了新修的公路,又入了一些农户后,我们在上李组村庄上面一个弯道前的开阔处拍摄留念,身后是绵延的大山,脚下的公路在不远处拐个弯伸向远方……

  省电视台的王主任说,这次走基层他收获不小,得到了非常好的素材。他用自己的镜头真真切切地记录了双联行动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也深刻感受到双联行动确实是锻炼干部,改进作风的务实之举。

民情的日记12

  今天,家家户户沉浸在合家欢乐的节日气氛里。那么,山里的老百姓大年过得怎么样?我想去看一看。

  下午,我约了县委副书记**、县委办主任**,一起到七里坪镇去看一看。

  来到**村,路边有一家正在放鞭炮,我们径直走进一个小院,来到一户人家,一起围坐在院子里,聊了起来。

  交谈中,得知主人家名叫陈国和,家里还有老伴、儿子,一家三口。

  陈国和高兴地说:"我和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在广州做建筑工,1个月能挣上5000元左右,虽然苦点,但高兴。家里老伴种粮收板栗,还有补贴,1年收入七、八万,我家房子就是靠打工挣钱,在20xx年建成的。"坐了一会儿,陈国和的儿子陈勇从舅舅家拜年骑车回来。小伙子憨厚中透出精明,我跟他聊了起来。

  "今年多大了?结婚了吗?""25岁了,还没有结婚呢。"小伙子腼腆地回答。

  "在哪儿打工?1个月能挣多少呢?""在深圳电子厂打工。1个月能挣3500块钱左右,除去房租和生活费,落个20xx块钱左右。""你有回来工作的想法吗?县新型产业园,有100多家企业,需要很多人做事。那里月工资两三千块的员工很多,多的能够达到八千多元。园区还配备了学校、医院、生活公寓,开通了县城至觅儿的专线客车,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县里正在开展‘春风行动’,你可以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事做。""我回来就听说园区招工的事了,正准备去看看呢。说实话,不想往外跑,费用太大,又不方便。我已经约好了几个一起打工的,过两天就去,如果找到合适的事做,今年就不出去了。"

  **村党支部书记陈均儒闻讯赶来。我问陈书记:"你们村外出务工是个什么情况啊?"陈均儒回答说:"我们村有1633人,有400多人在外打工,其中在本县打工的大约有200人,有200多人在外打工,打工收入基本上要占到每家收入的一半以上。"我对方思意和陈敦学说:"全县要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到千家万户,开展民情大调查,摸清外出务工人员、创业成功人士底数,将这些情况和园区招工工作对接起来,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既方便群众,又服务园区,是富民强县的好路子。"

  在回来的`路上,我拨通了七里坪镇党委书记潘新华的电话,要求乡镇将"三万"活动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农户开展大调查,及时发布创业就业信息,为农民群众包括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就业服好务,既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又有利于推动园区发展。这是乡镇今年要抓的一件大事,必须牢牢抓在手上。

民情的日记13

  这些天,我们总支换了个新名称叫“朝阳群众工作站”,而我也成了一名群众工作组的组长。虽然有人说这叫“换汤不换药”,可我总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组织上对我们的要求更高了。我们不再是干部,不再是领导,而应该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贴心人,而应该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民公仆。

  在三塘铺镇朝阳总支工作五六年了,总感觉事情多且杂。一年到头都在忙个不停。刚开始,我还真害怕和群众打交道。我怕“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好多次,都是硬着头皮,由村干部领着,走村串户。慢慢地,我融入了基层工作。走在村上,遇上种地的老乡,种菜的大娘,我会笑着同他们打招呼,而他们也会笑着回应我。轻轻地一声问候,我们成了老熟人,老朋友。一次,我下村时碰上几个留守儿童在马路边玩耍,我耐心地劝告他们,不要在马路上玩,车来车往的,要小心安全。然后还特意打电话给了孩子的爷爷。旁边有群众笑话我:“小戴同志,你管得还真宽。”我立马回答:“安全无小事呢。”这时,他们朝我竖起了大拇指。要是遇上有孩子不会做的题目,我会毫不犹豫地当起他们的老师。很多时候,我在路上碰到一些学生,他们都会礼貌地称我一声“戴老师”,我自己也特别高兴。

  为了便于联系,我们给村上每家每户发放了便民联系卡。有很多人都把这张卡贴在墙上的显眼位置,他们说:“有事就找这些干部,管用。”很多次,我会突然接到村上一些村民的电话,有询问相关政策的,有要调处矛盾的,还有一些反映情况的。每每接到电话,我都会耐心地同他们解释相关政策。如果需要调处矛盾,我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有一次,一位老党员打了我电话,投诉有人乱填池塘的行为。我和同事立马赶到现场,及时制止了这种行为。老党员说:“我看到这,第一件事想到就是打你的电话。我就知道,你们会及时来处理的.。”看到老人信赖的目光,我心里感觉特别踏实和幸福。

  自城乡环境整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常常下村劝导村民自己动手清理房前屋后垃圾,美化自己的家园。刚开始,有个别村民思想上不重视,还说:“我自己家里的卫生干不干净,轮得着你来管吗?”我听了,心里真急,可是我又不能不管,也不能就这样听之任之。便和村干部一道给他家搞起了大扫除。搞到一半的时候,他自己也看不下去了,他也拿着工具和我们一起搞卫生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下回,他家门口也是干干净净的了。

  还有,因为“二对一”帮扶活动的开展,我的帮扶对象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肖彩章,有了自己的新居。当然,这其中有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有总支领导的功劳,也有村干部的无私付出和热心群众的滴滴汗水。我一一记录在民情日记里,群众一一看在眼里。有时,我在村上办事,有些群众会情不自禁地说:“小戴的确是个好同志。”我听了,心中感到无比自豪,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念。

民情的日记14

  早上6点左右,从石家庄送阅览桌椅、会议桌椅、书柜等办公家具的货车司机打电话过来,说车一会儿到,我们定好在虎道桥南接头。随即,我给支书王铁旦打电话,让他召集有关人员卸车。一直忙到7点半,所有家具卸完并验收完毕,共27张桌子、70把椅子、10个柜子,价值15920元。因货车大,不能开进村务中心,先将家具放在60米外的小卖部门前。

  匆匆吃过早饭后,徐行长带领几个人打扫新改造装修的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两委办公室,将办公家具、原农家书屋的书籍搬到相应的房间,并将办公家具摆放整齐,小张安装阅览桌,我和支书到赵庄拉3根安路灯用的电线杆,一直忙到中午12半。

  简单吃过午饭,中午1点半就开始干活了。58岁的老组长,和我们年轻人一样干,甚至比我们还要认真。他对原有和新购图书进行认真的分类、摆放,我则负责对急需安装路灯但无电线杆的两处挖坑、埋杆。挖坑的两个村民一个50多岁、一个30多岁。他们虽然年龄有差距,但挖起坑来都很卖力气,由于地处山区,挖坑过程中不时遇到石头,进度较慢。在挖坑的同时,我也在工作着——砍树枝,砍那些拟埋电线杆周围影响路灯和线路安装的树枝。我到附近的村民家中借来梯子、椅子、砍刀和锯,将部分树枝砍掉、锯掉,虽动作不甚规范,胳膊累得酸疼,手上起了血泡,但也顺利截断了碍事的十几个大树枝。下午4点多,两个1米多深的坑挖好了,村支书叫来了几名村民开始埋杆。有的拴绳、有的抬杆、有的撬杆、有的熟练地将大绳投过大树杈,但由于山村路窄、树多,人手少,开始并不顺利,试了几次没成功。这时村民王建强开着三轮农用车路过,对我们说:“来!我用三轮试试!”,说着,便熟练地将车倒到电线杆附近,人们一起用力将电线杆抬上车斗,王建强加大油门倒车,在三轮车喷出浓浓黑烟的同时,电线杆缓缓地被支起来,最后村民们用大绳从三个方向控制着电线杆笔直地立在坑中……

  快6点的时候,两个电线杆埋好了,人们没有走。干活的.、看热闹的人得有30多人,有些村民互相递上香烟,吧嗒上几口,便议论起来,有的说“工作组干得真不赖!”,有的说“工作组包咱村,是咱们的福气呀!”,还有的说“今年咱村变化太大了,工作组给修了道、安了路灯、打了井、建了广场、建了书屋、学校弄得多好呀”。村民王书祥拉住我的手说“单经理,你们今年别走了!就凭你们的精神和干劲,再在俺虎道包上一、两年,我们村就更好了!” ……

  6点多了,组长打电话让我捎馒头回驻地。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当初部分村民对工作组疑惑的眼神,想起刚才村民对工作组的评价,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老百姓才会把你当成自己家的人。农民是最懂得感恩和最容易满足的群体,只要真心为他们办实事,他们就支持你、感激你,他们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努力和付出的最大回报。

民情的日记15

  按照县委"四群"教育工作要求,结合我局"四群"教育联系群众制度工作实际,按照分批分期分组的方式,深入到挂钩联系点茨芭村村委会开展"四群"教育联户调研工作,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的问题。

  一是分批、分期、分组,驻村方式较为灵活。根据工作实际,先民宗局将全局干部职工分为2个工作组,分批次进入挂钩联系村小组开展"四群"教育工作,确保我局每个月均能进村住户2次,目前共进村住户10余次。二是走访、了解、长谈,工作方式长效明显。一张方桌、几杯清茶,干部群众无拘无束地促膝长谈,就像一家人在拉家常。这是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工作以来,各工作组下乡驻村的主要工作方式,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群众的主要难题。自"四群"教育工作启动3个月以来,全局共9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三是看到、想到、做到,切实为民解决实际难题。在开展"四群"教育工作中,我局"四群"教育工作组充分听取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在走访9个村民小组的过程中发现,全村人畜饮水比较困难。

  由于近年降雨特少,导致茨芭村地下水资源补给不足,地下水位下降,库塘蓄水大幅度减少,茨芭村人畜饮水,农业生产用水面临着极大挑战。我局把抗旱保民生和护林防火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自觉摆正与群众的位置,严格按照"五包一公示"的要求,及时深入一线,深入受灾严重的村组和困难户,协调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扎实有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好抗旱救灾的各项工作,其中走访了9个村民小组、12户特殊户,并对缺水、缺粮户进行张榜公布,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确保农民收入不减少,确保茨芭村社会和谐稳定。自"四群"工作开展以来,我局认真学习、传达关于"四群"教育工作的会议、文件精神,按时完成相关日常工作业务。我局与挂钩联系村群众结对帮扶的干部职工共8人、挂钩联系群众28户、制作民情联系卡28套、建立民情台账28套、撰写发展思路报告1篇、撰写民情日记5篇、帮组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5件、走访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1111户农户,4489人,有汉、白两个民族。召开自然村群众大会5场次,收集意见60余条、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28件。

【民情的日记】相关文章:

驻村干部民情日记范文11-17

双联民情日记四篇02-25

双联民情日记汇总八篇03-26

精选驻村干部民情日记4篇03-27

双联民情日记模板8篇03-27

双联行动民情日记六篇03-30

【实用】双联民情日记三篇04-12

双联民情日记合集八篇03-23

实用的双联民情日记四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