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时间:2021-04-07 12:07:27 五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谈话入题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一课。月光,会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生:宁静的、安详的、美好的,诗意的,柔柔的……

  师:该怎么读呢?(生读题)

  师:多美的月光啊!难怪作者在原作的最后这样深情地写道: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那是一轮怎样的明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课文,用你的眼睛去发现这轮明月。

  二、欣赏明月

  师:谁的眼睛发现了这轮明月?

  生:(读)暑热散去了……篱笆小院。

  师:那是一轮怎样的月?

  生:柔和的月。

  师:明月星光,篱笆小院,安详宁静的月。哪位同学还想读一读?(生读)这就是诗人的语言,很美,很有意境,很有诗意。

  生:(读)此时明月已至中天,……玉石雕像。

  师:这是一轮——

  生:如水的明月。

  三、母爱诗情

  师:就是在这轮明月下,母亲曾经搂着我,为我——

  生:唱歌谣、唱童谣、讲故事、说谜语。

  师:这温馨的一幕,一直让作者觉得——(出示: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生齐读)

  师:就是在这最美的时辰里,母亲为我唱童谣、歌谣,讲故事,猜谜语,每一件往事都令作者难以忘怀,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将这四件事都写得非常详细吗?

  生:四件往事,我觉得唱歌谣、童谣写得详细,猜谜语、讲神话故事写得很简单。

  师:虽然件件往事都难忘,但是作者在写作时精选了这四件事情,并写得有详有略,这样,文章才能主次分明。那无数个夏夜,母亲为我吟唱的无数的歌谣尤其令我难忘。

  师:(出示)这是其中的两首。(指名读)

  师:柔和的月色中,母亲又是怎样为儿子唱歌谣呢?文章写得很清楚,你发现了吗?

  生:(读)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

  师:吹面不寒杨柳风,歌声如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什么感觉?

  生:深情的,温柔的,慈爱的,甜甜的,轻轻的。

  师:轻轻的,像小溪的流水。那是什么感觉?

  生:清澈的,透明的,轻快的、活泼的、欢快的`,清亮的,娓娓而来,娓娓而去。

  师:多么细腻的感觉,能读读吗?(指名读)

  师:小院立即飘满了——(生接读)音韵怎么会是芳香的呢?

  生:母亲的歌声实在太好听了,

  师:这感觉从何而来?说说看!

  生:芳香一般用于花香,说母亲的歌声像花香。其实是说母亲的歌声就像花香般令人陶醉,令人沉迷,很好听。

  师:在美好的感觉中,你看,芳香、音韵,这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词语却在母亲动听的歌声中、作者美好的感觉中共通了,融合了。用词随心灵随感觉就好!

  师:母亲的歌声甜甜的,深情的,轻轻的,与这宁静的月夜合拍,与回忆合拍。谁来就这样为我们读读。(生读)

  师:从母亲动听的歌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我觉得母亲很勤劳。

  师:从哪儿感受到?

  生: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母亲晚上还在洗衣服,她很勤劳。

  师:想想第1自然段中的内容,白天的母亲在干什么?

  生: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

  师:已经感觉——

  生:很累,很疲倦。

  师:可是晚上,还要在月光下洗衣,足见母亲的勤劳。故乡的人们都是这样从白天忙到夜晚,很辛苦,很勤劳,你读读看,你觉得母亲洗衣时的心情怎样?

  生:快乐的、轻快的、乐观的。

  师: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师:劳累,没有影响母亲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师:母亲也向往美好的生活,向往着将来有一天真能盖瓦屋、楼房,让孩子能不像自己这么辛苦。来读读第二首歌谣。

  生:我觉得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要劳动。飞了千里万里路,去寻找幸福,很辛苦。

  师:只有在追求中,我们才能获得幸福。

  师:无论千里万里,只要与儿子在一起,娘就安心,就放心。儿行千里都在娘心里,每一个母亲都希望子女能幸福。

  师:(小结)母亲月下唱月,歌月交融,不但有月,还有美丽的梧桐树、凤凰鸟,有东楼、西楼和南楼,母亲的歌声中有向往,有爱,有勤劳。(指名读,体会)

  师:如此勤劳,为什么作者又说那时的日子是清苦的呢?你能用书中的原句回答吗?

  生: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师:短短的一句话,原因便简洁明了。这句话中的“长”字用了两次,字形一样,读音相同,字义也相同吗?先看第一个“长”的意思。

  生:生产、生长。

  师:为什么不长五谷?这儿是什么土质?预习时,你查过资料吗?

  生:我知道这儿是黄河改道后的土地。这些土地是硬硬的、板结的,土质不好,不适合生长庄稼。

  师:那第二个“长”呢?歌谣也会像庄稼一样生长吗?像你们一样长高吗?

  生:“长”在这里是产生、创造、孕育的意思。

  师:歌谣在不断孕育、不断创造中越来越多,就像你们一样生机勃勃,生生不息,这才是“长歌谣”。“长歌谣”的“长”还可以怎么理解呢?

  生:流传、传诵。

  师:母亲是跟谁学歌谣的?(外婆)现在母亲又将歌谣唱给谁听?(我)外婆唱、母亲听;母亲唱、我来听,就这样一代一代,这叫——

  生:世代相传。

  师:于是歌谣越积越多,再加上不断孕育创作新的歌谣,这家乡的歌谣便生生不息,这就是“长歌谣”。同样的“长”,却有不同的意蕴。

  生:我还从“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这儿体会到,黄河是中华文化的摇篮,是母亲河。被黄河水哺育的人们聪明智慧,黄河也是他们创作诗歌的源泉。

  师:你想得很远,很有文化。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哺育熏陶着两岸的人们,勤劳的人们总是满怀希望地歌唱,这歌声像细细春雨滋润了我的心田。(出示:母亲……豁然开朗,指名读)

  师:豁然开朗的是歌声中那故乡的爱、生活的爱、还有浓浓的母爱。(板书:爱)

  师:伴着月光,母亲还给我唱了许多童谣,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伴着月光,母亲还将什么给了我呢?这些童谣有什么特点呢?

  生:童谣将幽默风趣给了我。

  师:哪里有趣幽默了,你似乎看到了怎样有趣的画面?

  生:急得老鼠啃锅沿。小猫流口水,老鼠团团转,锅沿被啃得吱吱响。

  师:你看,就像他这样边读边想象,你会越读越有趣。试试看!(生读)

  生:抱个狸猫来哄你。我们都知道,猫是老鼠的天敌,抱猫哄老鼠,还不得吓死老鼠。(全场哄笑)

  生:老师,花狗伸着花舌头。花狗怎么会有花舌头呢?

  师:(询问别的同学)你看过花狗的花舌头吗?(生摇头)你看过吗?(生摇头)可是生活中没有,童谣中就是有花狗长着花舌头。有趣吗?(学生笑)

  师:童谣的特点绝不仅仅只有这些,你再读读看。

  生:押韵、好听。

  师:光说不练可不行,我们读读看。你可以打节拍、轻敲桌面,还可以手舞足蹈地读。(生练习)

  师:幽默风趣,音韵和谐。这些童谣让你们浮想联翩,也让童年的孙友田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向了童话的王国,诗歌的王国。

  师:(出示:是母亲……)同学们,当你读着这段文字时,你读出了作者对母亲什么样的感情?

  生:感激、怀念。

  师:同学们,当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后,合上书本,久久留在老师心里的,是那片夏夜朦胧柔和的月光,月光下依偎着的母子。现在,你们也读完了这篇课文,它留在你心里的是什么呢?你记住了那个夏夜的什么呢?

  生:我觉得月光下的母亲很美,歌声很动听。

  生:我觉得作者很幸福。

  生:我觉得童谣很有趣。

  师:确有所获,看来你也受到了风趣、音韵的启蒙。带着感觉,回味课文,现在你知道文章为什么取名为“月光启蒙”了吗?

  生:因为这是月光下的启蒙。

  生:月光让启蒙充满了诗意。

  生:作者感激月光下母亲对他的启蒙。

  生:月光让他时时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在月下对他的启蒙。

  生:母爱如月光一般诗意、美好!

  师:千言万语其实就是一句话:月光启蒙就是爱的启蒙。多年前那无数个美妙的夏夜,那夏夜月下母亲温情的启蒙,为我种下了诗歌的种子,给了我诗意的情怀,让我飞向了诗歌的王国。

  四、拓展阅读

  师:往事如歌,回忆母亲,千言万语最后都被诗人凝结成了一组感人的文章“母爱三部曲”。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一篇《月光母亲》。还有另外两篇是《迎接母亲》和《母爱似水》,我将把它放在班级的网页上,建议同学们都读一读。让我们一起,常常给母亲一个紧紧的拥抱,深情地说一声:妈妈,我爱您!

  【评析】从贾卉执教的《月光启蒙》一课教学中看出:她有着文化的敏感。课堂上师生共同吟诵,共同享受美妙的童谣、歌谣,基于这个传统的特殊文学形式而负载的民族文化在课堂上交流着、传递着。这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1.语言之美,诗性之美。贾老师的教学语言如诗一样,就像她在课上概括的月色般:轻轻的、柔柔的、美美的。她不断把课文音韵之美、意蕴之美传导给学生,如不同风格的歌谣不同的吟唱,节奏、韵味、情趣都各在其中,乐在其中,美在其中。

  2.意境之美,情意之美。贾老师在课堂上扣准“芳香的音韵”这个细节,引领学生悠游在课文情景中,融通在奇妙的感觉中。恬淡、清新、意向融通,那芳香的音韵,那奇幻的感觉消融在孩子们心中,那人生的纯净美好和母性的爱萦绕心头。真情似水,深情似水,柔情似水,亲情似水,和美温馨的画面如水一样淡雅、透明,轻轻荡漾。

  3.结构之美,教学之美。这篇散文,形散神聚,教师在运作时,将文体结构和教学结构环环相扣,举重若轻。用月色串连教路,用亲情营造氛围,关注详略写法,一个“芳香”的通感解读,一个“长”字的精妙剖析,吟歌谣、谈感悟……整个教学过程舒缓、流畅、自然、丝丝入扣,充分彰显着课堂教学的结构之美。

  4.文化之美,哲思之美。贾老师以文化的眼光审视文本,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获得生命成长。如本课教学链接了黄河故道的风土人情,链接了孩子们唱歌谣的幸福喜悦……从歌谣、童谣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精深和劳动人民纯朴勤劳的特质。贾老师正是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文化智慧地与语文生活相处,也智慧地阐释着智慧课堂的理念。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月光启蒙》名师教学实录07-09

《月光启蒙》教学实录附反思07-09

《月光启蒙》教学实录第一课时05-02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01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07-09

《月光启蒙》优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3-16

《月光启蒙》名师课堂实录04-27

五年级下《月光启蒙》教学实录03-30

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教学实录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