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2-11-05 17:17:07 四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集锦15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教学重点】

  扣住“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人物精神。

  【课前预学】

  了解“非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题中“永远的白衣战士”指的是谁?课文写了她的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1.交流资料关于“非典”:

  补充:“截至2003年6月9日,中国内地5328人感染非典, 340人死亡。全国有935名医护人员遭遇非典;广东省的非典患者中,竟有三分之一的医护人员;为了抢救1个周姓“超级传染者”,60个医护人员被感染……”非典太可怕了,医护人员太伟大了,他们都是在高危险的环境下工作的。

  2.面对这场战争,叶欣是怎么做的?你还读懂了什么?

  A段落“原有冠心病的“非典”患者粱先生……叶欣急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检测心率、血压、呼吸……两个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理解“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的手中夺了回来。”

  为什么说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

  (1)小组,个人

  (2)叶欣为什么要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为什么要做到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

  “娴熟”——精湛的业务,医护技术很熟练。

  “迅速”——对工作高度负责。

  省略号——叶欣做了很多工作,很辛苦,很忙碌。仅用了2个小时,就救活了梁先生。

  B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

  这段话中有一个表示神态的词语:声色俱厉。说话时的声音和态度都很严厉。

  C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斩钉截铁”指说话办事坚决果断。

  面对危险,叶欣总是冲在最前面。

  坚决,果断,叶欣舍己为人、临危不惧、无私奉献的伟大人格魅力。

  从这一段中,选你最受感动的一句话读一读,读出你的情感。

  3.在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工作中,叶欣不幸染上了非典型肺炎,所有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有挽留住她匆匆离去的脚步,叶欣永远的离开了。在她的告别仪式上,是花圈如海,泪如雨下,叶欣留给人们的却是永恒的微笑。所以我们她是永远的白衣战士——再读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受?

  三、检测评学

  假如你是叶欣的病人,你想对她说什么?

  假如你是叶欣的同事,你想对她说什么?

  假如你是叶欣的亲人,你想对她说什么?

  五、作业设计:

  护士长叶欣带着永恒的微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何止她一个英雄呢!读读这两则日记,读后,请你用手中的笔,向这些“白衣战士”们吐露自己心声吧!

  2月16日 星期日

  上午11点,我们终于把病区所需的物品全部备齐。我真不敢想象,这些体重只有40、50多公斤的姑娘们仅用了7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把将近20倍于自己体重的各种物品从不同的仓库,搬回到现在的5楼,并归类有序地摆放好。将近10点钟了,大家才捧着盒饭进晚餐。护士冯秀芳打电话把自己调到临时病区护理非典型肺炎病人的事告诉家人,电话那边妈妈、姐姐、弟弟等人都哭了。小冯对妈妈说:“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不能后退,我还没哭呢,你们更不要哭了,也不用担心。”妈妈只好让她必须每天打个电话报平安。看见小冯这样,其他的姑娘都不敢再向家里通报……

  2月20日 星期四

  今天又转来了一批倒下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工作更忙了,每天加班的时间就更长了。多种输液药物的配制、静脉推注、吸痰、床上擦浴、病情观察记录、床边护理等等使护士姑娘们手脚不停,每个姑娘下班后双腿双脚都肿了。医院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很好,给我们准备的一日三餐十分丰盛。下班后虽然肚子很饿,但我们谁也吃不完一份饭,包括那些平时食欲很好的大个子医生。下班后,惟一希望的就是睡觉,哪怕只有半个小时或10分钟,哪怕就在办公室。吃晚饭的时候,李护士长对我说,护士小康的小孩病了几天了,小康没有说,也没回家去看,刚刚小康在偷偷掉眼泪时她才知道,小康的丈夫要替她到院长那里请假,小康说服了丈夫,坚持上班。 摘自《护士长日记——写在抗非典的日子里》

  【板书设计】

  身先士卒

  永远的白衣战士 临危不惧

  舍己为人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一次体验活动,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条理地描写出来,特别注意写下自己对这次活动独特的感受。

  2、通过阅读例文《“护蛋”》,了解只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把体验写生动。

  3、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学会从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去积累写作的素材。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动笔写作时需要的纸和笔。

  2、开展体验活动时需要的各种材料。(比如:鸡蛋、报纸、杂草等)

  3、学生六人一小组进行活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导语:

  同学们看过《小鬼当家》这部电影吗?平常大人们都喜欢叫你们“小鬼”,可他们不知道,你们“人小鬼大”喜欢体验各种各样的事情, 尝试各种角色,有个小朋友写了他护蛋的经历,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有要求:等会把你觉得最有趣、印象最深的地方描述给大家。(放课件)

  2、学生介绍观看课件“护蛋”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二)例文引路

  1、出示例文

  护 蛋

  本学期一开学,老师布置了一个叫“护蛋行动”的活动。我们听到这消息觉得很好笑。可经历了第一天之后,我就觉得这是一件难做的事。

  第一天早上,我给准备好的鸡蛋足足裹了四个“保护层”。第一层是保鲜袋,第二层是软海绵,第三层是双层纸巾,最后一层是一个小布袋。心想,这样放到口袋里就会万无一失。

  来到学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鸡蛋。送语文本的时候,由于是下课,走廊里走来走去的同学很多,好不容易才走过了“危险区”。下课时,为了鸡蛋的安全,我一直坐在座位上。同学们都笑话我,说我快成一只“小母鸡”了。说话间,一名同学大喊一声:“完了!”我忙上去看个究竟,一位同学正对着地上打碎的鸡蛋难过呢。又有一位同学大叫一声:“我的鸡蛋也报销了!我赶紧退出“包围圈”,乖乖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做起了“小母鸡”。真不知道,明天这只鸡蛋的命运会怎样!

  2、学生自读例文

  (1)教师导语:这个小朋友已经把护蛋经历写成了文章,也就是《习作七》的例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

  (2)谁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大声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例文中小作者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这篇习作之所以写得这么生动有趣,那是因为小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等的描写,不仅把体验的过程写清楚了(板书:过程清楚)而且还能以情动人,写出了他的真实体验。(板书: 体验真实)

  (三)活动激趣,关注内心感受

  1、小作者千方百计地护蛋,但同学们看如果这时老师把手松开,会有什么结果?

  2、怎样才能让它不破呢?听到老师的游戏要求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3、学生畅谈感受。4、学生分小组做活动

  5、请每组的小代表站起来把蛋举起,老师采访: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6、各组开展体验活动。7、学生说活动过程并谈自己的内心体验。

  (四)汇报实验结果,关注多元表达

  1、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话训练

  (1)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成功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2、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表达,并融入自己的感受。

  (五)学生动笔习作

  教师提出本次的习作要求:加上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活动写清楚,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习作点评

  1、巧设关卡: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加上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活动写清楚,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和以你平时的经验说说怎样的作文才算是一篇好作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2、过关斩将:

  第一关,毛遂自荐。学生自读习作,选取自己最满意的片段在小组内交流。

  第二关,慧眼识珠。小组长推荐出最优秀的习作片段,参与全班讨论。

  第三关,群雄鉴宝。投影展示各组推荐的习作片段,师生互评。

  3、学生自改习作,教师巡堂指导。

  4、交流与评价。

  (七)总结并布置作业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观察地点: 操场的东北角 观察对象:榕抱桂

  观察方法: 从远到近 从整体到部分

  观察记录:

  形状:榕抱桂的形状很奇特,远远望去,它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又像森林中一个无比肥大的蘑菇。走近观察,榕抱桂的主干很多,有的粗,有的细。如果你不注意的话,还会误认为有许多棵树长在这里。突然,我发现榕抱桂的叶子有两种:一种呈椭圆形,翠绿色;另一种呈长椭圆形,墨绿色。再仔细一看,中间的几根枝干特别细,但是十分笔直,直直地通到树顶,没有分叉。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长在榕树中间的枝干是桂花树。

  动静变化情况:这棵树不怕风吹也不怕雨打。它每天都伴随着我们。也许从未有人注意它、观察它,而它则默默的守着我们,伴我们读书,伴我们学习。每当我们来到学校的时候,它总是早早地迎接我们,当我们感到疲惫的时候,望一望它,听听阵阵清脆悦耳动听的鸟叫声,顿时觉得充满活力,放学的时候,它总是微笑地送走我们。早晨,榕树沐浴在橘色的晨光中,一些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树上的鸟儿醒了,它们围着大树唱歌、飞舞,欢快极了。阳光透过叶缝直射到草地上,草地上顿时绽开了一朵朵金色的花儿。而榕树那墨绿的叶子则显出锦缎似的光泽,给人以清新、舒服的感觉。树上鸟叫,树下人闹,真是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

  一年四季变化情况: 四季常青

  作用(本身的功能及给予人们的好处等):

  春天,给我们带来绿意;夏天,为我们遮挡烈日。

  观察中的发现:为什么榕树中间会长桂花树呢?桂花树为什么不会死亡呢?

  研究方法:a询问他人 b 查阅资料 c d

  研究记录:

  1、学校的吴老师说:“据说这里先是种着一棵榕树,1997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榕树死了,学校的老师把地面上的榕树枯枝砍了,种上了一棵桂花树,没想到第二年五月榕树又重新长出来了。由于桂花树生长较慢,而榕树的生命力更强,把桂花树给包了起来,所以才形成了今天的‘榕抱桂’。”

  2、 我上网查了桂花树的资料,了解到桂花树的幼树时需要有一定的蔽荫,成年后要求有相对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证桂花的正常生长。 植物观察研究记录表(作业) 四 年级 1班 姓名 得分:

  观察地点: 观察对象:

  观察方法:

  观察记录:

  形状:

  动静变化情况:

  一年四季变化情况:

  作用(本身的功能及给予人们的好处等):

  观察中的发现:

  研究方法:a询问他人 b 查阅资料 c d

  研究记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一、选择读音。

  迪斯尼 漫山遍野 选第一个,其余第二个。

  二、造句

  这种名贵草药是自然生长的。

  只要好好学习,自然会取得好成绩。

  马上要上场表演了,要自然一点,不要紧张。

  三、填空,回答问题。

  1. 40 无数 微不足道 大伤脑筋

  2.50 一次

  对建筑设计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有很强的事业心。

  四、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1.全画去第二个。

  2.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的做法种获得路径的设计。

  3.都体现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道理。

  五、阅读,完成练习。

  1.蜜蜂每次采过一朵花的蜜,就屙一粒屎。

  2.指的是儿童的好奇心和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平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习惯思维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习惯思维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本文教学重在读中感悟,受到启迪,明白打破习惯思维方式的重要。

  教学要求:

  情义目标: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字词。

  第二课时:从小男孩的举措中体会什么叫创造,受到感染,启迪。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想给大家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什么故事呢?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2、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什么?(老师为什么先讲这个故事?)

  4、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板书课题。

  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

  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

  (生自由阅读课文)

  2、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如: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能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问题,才促使我们去解决问题。)

  3、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讨论。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4、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说一说原因。

  三、作业

  1、 练习朗读课文。

  2、 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说说你回家切苹果的情况,你是怎样切的,分别看到了什么?

  四、学文探索,体会何谓创造。

  1、 一般人是怎样切的?理解 循规蹈矩

  2、 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切的?理解拦腰切下去

  (1) 演示一下切法。

  (2) 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图案?理解 横切面 果然

  3、 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你想过没有?(思维定势作用 或是出于方便 出于公平 想不到切苹果还需要创造性思维 )

  4、 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理解 魅力。文中指什么? (小男孩的喜悦,传递秘密的远。)

  4、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所谓创造,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用他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发现新秘密。自己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需要自己提出问题等。)

  5、 出示名言警句

  (1)、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2)、 我最怕/人们睁开眼睛/毫不惊奇/对白昼习以为常/活着/不追求童话的幻想/而出入 (罗日?杰斯特文)

  (3)、健康的好奇心会帮助你消除无知。

  6、 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安排练笔。写一写,再交流。

  7、 把你感悟最深的语句多读几遍(最后一节),建议背一背。

  五、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用下列词语造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 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2)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 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 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

  “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品读对话,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

  2. 学习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3.向萨沙一家人学习,有不甘为弱者,自觉保护弱小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并识写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学会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概括段意。

  【课前预学】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读题,理解“弱小”(对比比较“弱小”)

  检查预习:“我”指谁?

  萨沙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弱小、闷热、蔷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娇嫩、纤弱)

  2.理解词语: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说明萨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沙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4.造句。

  附近……

  芳香扑鼻……

  三、检测评学

  1、朗读课文。

  2、读一读:大雨如注、滂沱大雨。写一写雨中的景象。

  四、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摘录描写森林景色的句子。尝试写一写身边景物。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弱小

  萨沙证明自己不弱小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做事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格罗培斯。

  教学时间:1课时

  一、 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路径》,这节课我们提前进行了预习,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检查学生读生词:格罗培斯 精美的杰作 焦躁 微不足道 任其选择 路径 覆盖 伦敦

  2、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板书:精美的杰作,微不足道)

  3、这篇课文我们提前布置了预习,谁能用书中的语言来介绍一下格罗培斯?迪斯尼乐园就是格罗培斯为我们留下的精美的杰作之一,下面同学们就随着老师的幻灯片一起去迪斯尼乐园来看看。(教师课件)

  同学们是不是大饱眼福了,有什么感受?“精美的杰作”什么意思?“微不足道”什么意思?结合精美的杰作来解释一下微不足道。这些词语中还有不懂得吗?

  二、 精读课文

  1、“路径”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预设:路径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这条路为什么被评为路径?等

  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探究问题的答案。“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是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同学们要边读边勾画,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3、学生读书动笔

  4、全班交流

  (一)路径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学习课文4、5段)

  教师引导:如果你刚好经过这里,你愿意买哪边的葡萄?为什么?

  格罗培斯和你们一样,他也摘了一篮子葡萄,但令他收获的是这种卖葡萄的方法还带给了他灵感,他可能怎样想?

  同样是“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葡萄园主和格罗培斯的出发点相同吗?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格罗培斯的什么精神?

  让我们再读这一段,体会格罗培斯的创新思想。

  (二)为什么被评为路径?

  教师引导:“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什么意思?

  如果是你去参观提前开放的迪斯尼乐园,你会怎样选择?

  游人地选择和你们的选择是一样的,从文中的哪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来?

  “有宽有窄,优雅自然”说明什么?

  从中你感受到格罗培斯这位大师大在何处?

  在读这一部分,体会格罗培斯的人本思想。

  (三)感受格罗培斯的创新精神

  过渡:格罗培斯在葡萄园主的启发下,以“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思想设计出了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成就了有一处精美的杰作。但在此之前,在这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上,他却经历了50多次苦思冥想,之前他是怎样做的?读读!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你想用哪一个?

  用上“精美的杰作”“微不足道”这两个词语来说一句话,来赞美一下格罗培斯这位建筑大师。

  从这位大师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三、 总结升华

  过渡:格罗培斯不愧为世界建筑大师,他用他的创新思维方式,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微不足道的地方精益求精的追求的精神,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处处精美的杰作。

  如果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评委,你会怎样为格罗培斯撰写颁奖词?

  学生创作交流

  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和格罗培斯一样,培养创新思想,做事精益求精的追求,寻找到学习和生活的路径。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一、教材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在部分。其中第

  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四幅插图,第二部分共有五幅插图。第一部分教育学生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第二部分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 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讨论:如何写好作文?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分组讨论。交流。小结。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日记?1, 要持之以恒。2,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3, 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日记的书写及格式讨论交流。

  四、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教学准备:

  教学PPT

  课前学生预_:

  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_课文,思考问题。

  2、查找资料,搜集图片:“晋西北”、“晋西北老人”、“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_课文

  一、 教学引入,初读课文

  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_了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美国的印第安人对他们美丽的故土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要学_的16课《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们中国晋西北的一位老人对自己的故土——家乡的大山的热爱。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地方,什么事?

  (1)分组读词语:△肆虐、盘踞、险恶、

  △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如臂如股、宏伟、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 归宿、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

  说说老师为什么如此分类出示本课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 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三、读课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却创造了什么奇迹。用“【 】”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四、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1、“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

  _先感受老人在家乡的大山上植树造林的大背景

  (1)晋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这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交流资料、图片。

  (2)课文哪个自然段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作了生动的描写?

  (3)学生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重点句子,并有“△”打出句子内的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交流:A、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我句话有哪几个明显对比的地方?(如此险恶的地方——瘦小老头)

  (如此险恶的地方——创造绿洲)

  (瘦小老头——创造绿洲)

  _再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说一说。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根据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说老人在这样小环境中植树了一天疲惫不堪回到这个院子里时的事情。

  五、寻找老人创造奇迹的力量源泉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支撑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用“~”划出重点句子,用“△”打出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1、“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2、“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预设:△“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家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插入“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情况的资料。

  (2)从这位普通老人身上我领悟到什么? 青山是不会老的。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呢喃软语”、“通晓”、“快意”、“犒赏”、“无忧无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文中的语言表达“()鸟儿()地叫,仿佛在告诉人们()。”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由“鸟语”导入,了解“鸟语”

  1、板书:鸟语。谁来读课题。(指名读题目)

  鸟语后面加两个字,组成一个四字词语,叫——鸟语花香。

  又是鸟语,又是花香,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美好的、美丽的、美妙的),总之这样的情景是美的。

  2、课文写了那几只鸟的叫声,分别是怎样的叫声?(布谷鸟——布谷布谷;喜鹊——喳喳喳喳)

  你还会说那些鸟叫的词语:唧唧喳喳、啾啾、咕咕……。

  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这样的鸟叫声叫——呢喃软语。(呢喃——形容像燕子一样的叫声。)说说“呢喃软语”整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板块——学习传说,了解“我”的兴趣

  1、据说,古时候有一个人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很多内容,这个人叫——公冶长。

  谁来读读这个故事,公冶长从燕子的话中听出了什么?

  2、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我”被这个传说深深地吸引住了,它引起了我的兴趣,引起了我想听鸟语的迫切愿望。把这一愿望划下来。

  谁来读句子,注意读好这三个词语:通晓、犒赏、快意,读出迫切的心情。读后交流:“我”想和鸟儿做些什么?

  第三版块——学习和布谷鸟的对话,寻找规律,强化训练

  1、自读4—9节,想象和布谷鸟对话的场景。

  2、来,我们一起读读。

  师生、男女生一起读“我”和布谷鸟的对话,布谷鸟的话告诉我们——

  是啊,听了布谷鸟的话儿,我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在布谷鸟的催促下,去认真学习。

  我和布谷鸟的对话真有意思,思考:布谷鸟的话有意思在哪里?(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看,学生还是能够找出其中的规律的:都是四个字;最后一个字和“谷”押韵;都是催促人们……)

  2、如果农民、学生、工人分别和布谷鸟对话,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对农民说,种田撒谷;

  对学生说,认真读书;

  对工人说,干劲十足。

  这样的对话就称为——无拘无束,词语拓展:

  无()无()无()无()

  有()有()有()有()(这也是课后的练习之一)

  3、从布谷鸟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布谷鸟的叫声,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版块——略读和喜鹊等其他鸟儿的对话,再次组织训练

  1、自己读第10小节,读后思考,从喜鹊的叫声又听出了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喜事:考试第一、竞赛获奖、世博召开、买房搬家、火箭上天、生日快乐……(组织学生分类:家庭的喜事、家乡的喜事、国家的喜事)

  2、指导读课文,读出人们内心的喜悦。读后练习说话:

  喜鹊_______,它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

  3、“我”和百灵鸟、黄莺、画眉又是怎样对话的?理解“知音”这个词语的意思。

  练习:_______,它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

  老师提供一组词语:叽叽喳喳、咕咕、啾啾、引吭高歌、鸣唱……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词语组织说话。

  第五版块——总结课文

  读句子“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从鸟儿那里我还学到什么,是啊,“我”和鸟儿的感情越来越深,我也从鸟儿身上感受到一种精神、一股力量。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乃怪课文最后这样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字4个,会写字6个,理解“喧嚷、震撼”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4、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应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

  1、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师:同学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呀?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生说。

  2、师:同学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

  二、初读感知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师: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你们准备好了吗?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嚷盈”等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认真

  看老师板书。(板书:24、蝴蝶的家)——齐读课题

  二、读文感知,提炼重点。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师:同学们,蝴蝶的家在哪里呢?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的心情

  呢?请大家打开书,用你最喜欢的方式仔细的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汇报预设: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

  难为蝴蝶吗?”)——出示课件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①同学们什么是喧嚷?什么地方是喧嚷的?这些地方怎么样?这里是谁在喧嚷呢?“雨点密集地喧嚷着”作者是把雨点当成什么了?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

  ②震撼:那么什么是震撼呢?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出示视频)看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心里怎样?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心情?(担心、着急)这种担心,着急更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2、体会蝴蝶的柔弱。

  过渡语: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这样糟糕的天气,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

  (1)学生汇报(预设“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出课件

  从这段话,你能体会到蝴蝶怎么样?——相机指导朗读

  (2)这样轻盈、纤巧、柔弱无助的蝴蝶,在风雨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学生自由说)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你们心里着急吗?

  (4)(出课件)指导朗读(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

  3、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呢?

  学生汇报(预设:第三、四自然段)

  (1)作者猜想蝴蝶的家在哪里呢?(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下雨的时候,蝴蝶真是躲在这里吗?(不是)师引读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2)作者一个个猜想,又一次次否定,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作者真为蝴蝶(着急),这也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

  4、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学生汇报:(预设: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2)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引读第5自然段。

  三、点明主旨

  学到这里,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关爱生命)

  师生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四、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的探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生畅谈感受。预设如下:

  (1)我感受到了作者很为雨天的蝴蝶着急的心情。

  (2)我也为蝴蝶着急,下雨的时候,它们要是没有地方避雨,多么危险呀!

  (3)没有找到蝴蝶的家,我感到有些失望。……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也都有一颗关爱之心,也都有着自己美好的想法。课下,请同学们把你们美好的想法写下来。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蝴蝶都能找到美丽而香甜的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 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 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教学重点:

  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三、教学难点:

  学习写“隆中美景”的写法写一处景色。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吗?你能介绍介绍其中的主要人物吗?

  看来,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刘备的得力军事,那么,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事的,他为什么会终于刘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新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顾:拜访;茅庐:草房子

  过渡:谁去拜访?拜访的又是谁?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读全文,补充课题,引导完整、准确地说说题意

  2、再读课文“三顾茅庐”具体是怎样一件事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同时完成几个任务。

  (1)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

  (2)检查自读情况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茅庐诸葛亮茅塞顿开捆来尊重卧龙恭恭敬敬秀丽宜人吩咐讨论,群雄纷争分析半晌时辰辅助潺潺策略疏疏朗朗下榻

  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懂得的词!

  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形容忽然领会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以“不添字减字、不回读、不破词破句”为标准,集体评议)

  3、回到课题,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为的是什么?三顾茅庐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细细地到课文中去看看!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

  2、重点理解“两次”“拜访”“诚心诚意”

  从几个词上你看出了什么?(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3、指导朗读:你能把刘备的急切与虔诚读好吗?

  四、过渡:刘备为了能使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经去了两次了,当他第三次再去茅庐的时候,见到诸葛亮了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1节。

  过渡: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没见着,他没有就此罢休,这第三次,他们见到诸葛亮了吗?

  二、细读第二到四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具体经过)

  其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出发之前、见面之前、见面以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刘备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不请出诸葛亮誓不罢休,冬去春来,他又要朝隆中出发了!可这次关羽和张飞却不同意了,他们认为?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刘备的表现是这样的?从这里看出刘备怎么样?(尊重人才,求才心切)

  谁能用生气的语气读刘备说的话?

  齐读指导读好张飞与刘备的对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路走来一路看,转眼,隆中到了!

  (1)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数数一共有几句话?哪几句写了刘备看到的景象?那几句写刘备的动作?划一划,找一找。

  (2)交流:a、齐读

  一、二句,想象所描写的画面

  出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联系诸葛亮)

  b、过渡:这景正是诸葛亮刚毅高远,不同凡响的写照。刘备有没有顺利见到诸葛亮呢?我们接着看!

  C、指名读3—8句,说说你觉得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尊重人才,求贤诚心)你是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的?(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恭恭敬敬地站、等快步走)

  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3)小结过渡:经过长长的等待,终于见面了!俗话说:“人杰地灵”,隆中这么美,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是不是一位人杰呢?学习第四节。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读,说说诸葛亮才干如何。(分析形势,提出策略)

  2、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想拨开云雾见了青天。

  联系上下文说说理解。

  2、指导读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过渡: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和他相处怎样呢?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谁来当当小记者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的近况?

  2、交流上述问题:(同桌同榻一起)(关系亲密)

  3、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说说理解!

  四、总结:到此为止,我们已经知道刘备终于成功地请出了诸葛亮,也从中领略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刘备的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回去,同学们可以把我们这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临、辅佐”等词语的意思。

  2、能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这样的详略处理能突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理解刘备荒请诸葛亮出山的诚意。

  三、教学难点:

  认识课文对张飞的描写来突出刘备的为人。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点:

  整体了解课文,找出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起迄,并学习这一段落。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刘备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群雄纷争,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揭题《三顾茅庐》并齐读课题。

  (三)、大家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

  2、读通课文。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读后检查: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提问:A、课文记叙了刘备(),()请()出山,()的故事。

  B、解释“顾”C、课文提到了哪些人物。古人很有趣,除了他的姓和名,你还知道他的字吗?

  4、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A、指名回答。B、齐读课文第一句话。

  (五)、再次读课文,课文的哪能几自然段写三顾茅庐。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六)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师:时间过得很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第三次拜访孔明,说明什么?

  2、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用——划出表示刘备有诚意的句子。

  3、学习汇报:

  出示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3)刘备大声自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我一起去。”

  (4)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4、齐读上述几句话。

  5、师:刘备此时就直愣愣地站着呢?当时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生:

  (1)刘备会想,待会儿见面该怎么说呢?

  (2)我怎么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

  (3)他在想,我以第三次来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

  (4)为了诸葛亮,已经连张飞都骂了,我的心真得够诚了。诸葛亮就是一块石头,也地感动了。

  小结: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过渡:刘备站在门外,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醒,他怎么样做?

  出示: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问: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

  (1)大将军

  (2)汉朝的皇叔

  师:对,刘备是皇亲国戚,人称刘皇叔,他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诸葛亮是什么人?

  回答:

  (1)读书人

  (2)普通百姓

  师:用张飞的话说,他是“一个村夫”,现在刘备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足可以感动——天地。

  过渡:刘备冒着春寒,三顾茅庐,还有半夜里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诸葛亮,赶紧下拜……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学生回答:

  (1)刘备对我可是一片诚意!

  (2)刘备对我这么诚心,我在他手下做官,要比我现在有趣。

  提问:

  (1)这个故事中的关键人物是谁?刘备。

  (2)既然写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课文几处写到张飞呢?请把课文写张飞的语句划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反衬出刘备的谦恭态度或诚心)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分角色朗读:刘备、张飞、诸葛亮、作者

  表演:刘备、张飞、诸葛亮

  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诚恳、有毅力、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

  七、作业:

  刘备与诸葛亮边喝茶边谈些什么?把它写出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03-31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24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05-11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3-08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04-29

谁有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08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01-08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7-21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03

四年级语文下册《太阳》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