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剪枝的学问》评课

时间:2021-04-06 08:49:29 三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剪枝的学问》评课四篇

  《剪枝的学问》评课1

  徐老师在教学《剪枝的学问》这一课,我认为抓好两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咬住课眼,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设计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着眼点,这个“点”我们姑且称为“课眼”。这一课的行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中用了这样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教学时,先把这四个词语板书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内化感悟,在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共鸣共振,使之懂得学问学问,一学二问的道理,在学文中加厚生活的积累,增强了解生活的情趣。

  二、点拨文眼,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课文结尾写道: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是这么个道理!”这句话中,是什么道理?要引导学生理解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便是课文的文眼,它在课文中常常起着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的作用。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顿悟,我们可以让孩子回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讨论这样四个问题:

  1.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王大伯家桃园的?

  2.王大伯家桃子长得好吗?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3.人们为什么称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4.假如不剪掉那些闲枝,王大伯家桃子还会长得好吗?要求学生反复咀嚼从中悟出“只有去除闲枝废叶,才能留住精华;只有卸去沉重的负担,才能快捷行走”的内涵。

  《剪枝的学问》评课2

  一、抓主线,释疑解惑。

  《剪枝的学问》从标题中看出本文写的是关于“剪枝”方面的学问,但作为小语教材,课文并非纯粹介绍所谓“学问”,而是伴着生动有趣的故事,渗入科学知识,让儿童乐学易懂。课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中用了这样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抓好情感主线,逐层深入探究。教学时,吴老师紧紧抓住这条线索,引领整堂课的教学。如先让同学们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学生读词句,在我第一次进桃园时出示关键句: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满怀好奇的原因,进而转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遵循文脉,吴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引导王大伯的桃园里有什么“秘密”呀?满怀好奇的“我”进入桃园后,怎么又“一脸疑惑”呢?在感受夏季的桃园时,吴老师巧妙设问小作者的愿望实现了吗?他“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在随“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学生“入境始亲”,层层深入,与文本自然对话,内化感悟,共鸣共振。

  二、品词句,真情妙悟。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中,吴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咀嚼和回味,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找准文本的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捕抓住知识的生成点。如出示“我”的问话:“王大伯,……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对这位种桃能手,“我”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抓住“挥舞”“一根根”等词句体会王大伯慧眼识枝;抓住“我”的问句中“怎么啦?”“干吗”“好好的枝条剪掉”来理解“我”的焦急和对王大伯剪枝做法的疑惑不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吴老师先指名读,然后亲切地评价:“你读得不紧不慢的,不像在着急嘛!同学们会心地笑了起来;再找人读,吴老师说有点急了;再读,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得越来越好,着急的语气自然流露出来,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王大伯回答的那段话,让学生反复读后讨论:什么叫“疯长”?“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这里教者巧用课文插图,有效突破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王大伯手握的是一根粗壮的枝条,图文结合,相得益彰。在媒体课件广泛运用的今天,课文插图似乎被冷落了,吴老师的课件源于课本,有返朴归真之感。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扣准了“疯长”这个词,学生对“剪枝的学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词一句中,在吴老师的`提示引导下,同学们不断领会和感悟剪枝的学问到底在哪儿。“谁有兴趣来扮演经验丰富的王大伯,读一读他的话”指名读,评价:“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这句话说得真有信心!谁再来充满信心地读一读。追问:王大伯怎么这么有信心的呢?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注意他说话的动作了吗?示范动作,大家从“抚摸”这个词体会出什么?在吴老师关于品读作者心情的语句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疯长”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剪枝,剪枝又是为了什么等,让学生在品读中、在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中,顺其自然的感悟和领会小作者的心情。

  《剪枝的学问》评课3

  听了何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这课,感受颇深。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抓住作者的心理变化,何老师从复习导入,到引领“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半信半疑——又惊又喜”的变化线索,由浅入深理解王大伯的话,从而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各环节衔接上的设计显得很自然紧密,讲课流畅。 在赏析课文过程中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同义词的换词,举例子深化,想象性描写,做表情动作,进行感情的体会,朗读的训练……都能做到扎实有效。朗读形式也丰富多样,充实了课堂朗读的氛围,提供了学生不断锻炼的机会。教学中特别重视重点词语的理解,能抓住细节进行细致分析,训练比较到位,有时候还通过老师的表现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奠定了理解课文的基础,做法不错。在训练的点上,何老师能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意的感悟,适当渗透了学习习惯的熏陶。但在引导学生从文中悟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时,花费的时间太多,引导不当,学生交流的内容有失偏颇,缺少了引导学生从文中明白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的道理这一环节。如果课堂上老师能将道理的懂得与实际生活中环境问题巧妙的结合,促进了方法的迁移,达到了知识点的进一步延伸的要求,就会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中蕴涵道理的深刻理解,对学生明白生活中蕴涵的道理有很大帮助。

  《剪枝的学问》评课4

  是一位年轻的老师,能够从容的面对众多听课老师,顺畅地上完一节阅读课是不容易的,课上老师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教态自然,在板书、多媒体和学生之间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的切换操作和指导。整个环节的设计可以看出教师是花了心思,认真备课,对教材有进行认真的研究的。郑教师在这堂课中比较注重朗读的训练,学生思维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多媒体课件也做得比较丰富多彩,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这堂课中也体现出几方面不成熟的地方,教师忽视了的一些不可忽视的东西。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达成不够理想,过程性的引导做得不有效和深入,呈现出学生是被动随着老师鹦鹉学舌,而不是真正的领悟体会到,也就没有看到学生独特的体验的朗读和语言表达。

  1、朗读训练的过程性引导缺乏方法,教师有把朗读指导的教学过程分阶段呈现出来,教师意在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文句、步步深入体会情感,进而越来越好的朗读片段,但是由于教师的前置导读平淡,渲染情感的过程不明显,所以针对同一句话进行的连续三次的训练却是未收到如期的效果,学生的三次朗读几乎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2、“笑”你体会到什么?学生不知道,老师也难以在课堂听出来,所以在这个环节教师颇费时间和心思,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这个“笑”的内涵。为什么?问题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有好的方法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了。

  3、整节课学生没有动过笔。语文的任务是什么?不管是过去提的语文具有工具性,还是现在新课标提到的实践性,总之听说读写的写是必不可少的。语文阅读不能光是老师讲,学生读,不多学生的课堂发言组合起来,“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千古佳训,我们语文课堂一定要注意做好。

  课上完了,后续的反思和总结,是提升我们教学能力的关键,要把从中获得的启发用于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如此循序渐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就很快了。

  从这节课堂,我们可以进行思考改进的。

  1、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提高朗读的基本功,把自己的基本功练扎实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如何巧妙回避自己的弱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巧妙利用资源、整合资源来达成教学目标也是需要我们教师思考的,课上有的孩子的朗读声情并茂,甚至胜过了老师,是不是可以借助优秀学生的领读来得以解决,还可以借助多媒体, 现在多媒体的音像资料很多,只要我们花些时间去收索就会有收获。

  2、教师一定要注意把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拉近。如何拉近?我觉得比较容易达成的一个做法就是唤起学生自己的的生活情感体验,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备课文,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生活体验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自如地进行调去和利用。许多文章都谈到这一点了,但是我们的老师具体怎么做,要如何在课堂上做好,却是一直成问题的事。

  3、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少数学生的表现。怎么让全班学生互动起来,让大多数学生跟上来?需要我们教师积极思考、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写到这里我想到,在贫旧的中国社会里教师地位不高,人称“教书匠”。我们十分反对这种说法,但是教书匠也好,剃头匠也罢,卖油翁的技能总是我们要学习的。上完一节课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步,慢慢的时间久了,累积就多,也就熟能生巧的,就能在平时的常规课堂上获得较好的效果了。

【《剪枝的学问》评课】相关文章:

《剪枝的学问》的教学心得12-30

《剪枝的学问》教后反思04-12

《剪枝的学问》语文教学反思01-16

《剪枝的学问》优秀教案设计03-26

《剪枝的学问》教学实录+教学感03-13

听剪枝的学问有感作文范文03-27

《剪枝的学问》的语文教学反思范文02-03

《剪枝的学问》教后记两篇03-20

《剪枝的学问》语文教学反思4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