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黄纱巾》教学案设计

时间:2021-03-30 08:04:38 七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黄纱巾》教学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黄纱巾》教学案设计

  1、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

  2、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二、学习重点

  1、本文是说明文,写法上很有特色。它在按空间方位的顺序介绍事物的同时,又运用了时间顺序,使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2、大碑座上10幅浮雕的介绍,涉及的历史知识广,初一学生尚未系统学过,如何把握讲解分寸,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学法指导

  1、查阅相关资料,辅助解读课文。运用课本第一页插图“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直观教具。

  2、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表示时间和方位的词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积累知识,学做读书卡片。

  四、学习过程

  第 一 教 时

  (一)预习:

  1.认真读课文。朗读,默读。

  2.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①字音认读。

  ②字形辨识。

  ③词语补注。

  奠基礼 浮雕 镏金 天堑 挺拔 敬仰 践踏

  3.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4.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5.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奠基的。请你查资料后和同学们讨论: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5.作者为了说明纪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数量词列出数字“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 94米 ”外,还说“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 24米 。”加上这两句后,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学习研讨。

  (二)教师导入(看书中的彩图。)

  你们过去看到这幅画时曾想到些什么?为什么要树立这座碑?这座碑的造型怎样?结构如何?怎么建成的?意义何在?今天,让我们怀着对用鲜血和生命缔造新中国的烈士们的崇敬,随着周定舫活动的顺序,仔细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从中接受深刻的教育。(板书课题。)

  (三)介绍作者

  周定舫,生于1931年11月13日,浙江省定海县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

  (四)反馈交流

  1.给划线的字注音。

  镏金 上溯 重幔 庑殿 挑衅 逾越 天堑

  2.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参看单元支配表的要求: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明确:(巍峨、雄伟、庄严。)

  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奠基的。请你查资料后和同学们讨论: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明确:(“三年以来”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这一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由此可以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5.作者为了说明纪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数量词列出数字“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 94米 ”外,还说“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 24米 。”加上这两句后,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两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加上这两句以后,使人们对“37. 94米 ”到底有多高有了一个具体的感觉。10层楼大家都见到过,天安门就在纪念碑的对面,大家都很熟悉,一比较就可以想见纪念碑有多高了。)

  6.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正面的主题以及背面的碑文。

  2.完成练习三,整理课文已经学过部分的说明顺序

  3.找出并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特色,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第 二 教 时

  一、检查作业:抽背碑文

  二、研习新课

  重点研讨第6—10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本部分的说明结构特点是什么?

  ②本部分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①总——分。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提问: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归纳: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

  重点讲析一、二两幅浮雕。

  教师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作者用了四句话,分三层次来介绍: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 1839年6月3日 )、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指导学生分析第三幅浮雕。

  归纳: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大刀、梭镖、锄头、火把”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显示了起义队伍人数众多势不可当。

  借鉴上述方法自读课文,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再现画面,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填好表格后学生交流。(答案见投影或由学生画出来)

  教师抽查完成情况,然后指名口头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爱国运动”的画面。教师适当点拨、启发。

  教师小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三、作业

  1、熟读课文,课后向学生介绍10幅浮雕的内容。

  2、课外阅读《从林则徐到孙中山》、《可爱的中国》、《南昌起义》等中国现代史丛书,了解有关知识。

  四、延伸拓展

  ①给学生一个熟悉的建筑,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行文顺序、以及运用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如介绍我们的校容校貌应用何种顺序。

  ②课文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瞻仰(  ) 旌旗(  ) 天堑(  ) 挑xìn(  ) 上sù(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矗立(     )  崇敬(     )

  践踏(     )  峻峭(     )

  3.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

  A、接近  B、流传  C、挂下  D、低下

  ⑵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

  A、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  B、认真仔细地观看

  C、从近往远观看  D、从低往高观看

  4.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

  A、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B、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

  C、我踏着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5.对本文说明顺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

  B、由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

  C、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D、纪念碑建筑过程顺序

  6.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黄纱巾》教学案设计】相关文章:

飞舞的黄纱巾11-07

改写《黄纱巾》11-07

改写《黄纱巾》11-07

《黄纱巾》续写02-27

课文解读:《黄纱巾》04-02

读《黄纱巾》有感范文04-14

黄纱巾读后感04-03

读《黄纱巾》有感650字05-06

苏教版七下《黄纱巾》赏析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