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30 12:18:00 七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8篇)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习作品抓住特征写景和通过典型景物表现夏的特点的写景方法。

  2. 赏读语言,体悟本文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 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意,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创造之美的情感认识。

  【教学重点】

  读懂文意,理解作品赞美夏天、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赏析本文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抓住特征写景和通过典型景物表现夏的特点的写景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夏”

  一年四季,春有春的妩媚,秋有秋的丰腴,冬有冬的庄严。而夏呢?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喜欢吗?谁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成语来谈谈夏天吗? (学生:七嘴八舌)

  在大多数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他们笔下的夏是"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与众不同,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就跟随他到北方的黄河流域,去感受夏的紧张、热烈、急促!(板书:夏 梁衡)

  二、朗读课文,感受“夏”

  (一)初读课文,小组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词或不理解的问题。

  2、简介作家作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3、师生共同参与朗读课文,整体感受夏天的魅力。

  教师先读每段的第一句,学生一起读余下的文字。(朗读提示: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4、用横线勾出文章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

  (二)细读课文,深入思考

  1、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画出最能体现夏季特点的句子。(紧张、热烈、急促)它们从哪两方面描写夏的?

  2、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夏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三、析读语段,品味“夏”

  1、感受夏的气氛。

  (1)哪些段落是写夏天的热烈的? (第2、3段)

  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

  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

  第二节中哪一个词语紧扣住了第一节中的"热烈"一词? ( "沸腾"一词。)

  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2)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

  (3)“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两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2、欣赏夏的色彩。

  (1)“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比较研读,深刻体会。)

  (2)结合对“希望”、“成熟”等词语的理解,完成填空:

  夏天,正当 之间,正是一个 、 的旺季。(春华秋实、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3)联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

  (4)田间长着哪些庄稼?它们的长势怎样?体现什么特征?

  小结归纳:夏是热烈的。

  3、感悟夏的旋律。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夏的紧张和急促的旋律?用自己的话谈谈人们夏季的繁忙、紧张。

  (3)从哪两方面写人们的辛劳?说说这一段在句式上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小结归纳:夏是紧张急促的。

  4、体悟夏的深意

  作者除了写夏天的景色,还写了什么?(写了对夏天的评价、感受、感想)在哪里?这里表达的是对夏的什么感想?这里又想表达什么?作者喜爱夏天的原因仅仅是夏天的景美吗?(还有勤劳的农民)作者为什么不写春花秋月而写夏呢?为什么要写别人对夏的态度和看法呢?(通过对比议论来突出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作者不仅要赞美夏天,更要赞美在夏天里辛勤耕耘、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人民。)

  文章的结尾是蕴含深意的,为此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出最后一句的韵味?

  朗读指导(重读:我、大声赞美、黄金 停顿:夏和季两字适当停顿和拖长)教师为学生读前一句,同学们齐读最后一句,体会情感。

  5、学习夏的写法

  作者先写景,再议论抒情,在结尾点出对夏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言语中,既有写景的情趣美,又有议论的理趣美, 这种写法其实就是散文写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卒章显志(板书)

  四、诵读佳句,传达“夏”

  读出你喜爱的词句,说说你的理解。(根据时间选择其一)

  (一) 这篇散文选词精致,描写生动细腻,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句子蕴含哲理,既有写景的情趣美,又有议论的理趣美。把你喜欢的语句划下来,给你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理解。比如:①我喜欢第二段对季节的变化的描写,用“一锅水”“泛泡、冒气、沸腾”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过程,很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学生小组交流学习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金黄的麦浪: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 …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蓬勃的作物: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 …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辛勤的农民: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 …快打。

  真挚的赞美: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从中选择一段,深情并茂地朗读给大家听。

  配上图片,全情投入,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

  感情:喜爱、赞美 音量:饱满、洪亮 语速:稳中带快 急缓结合

  (二)谁先一鸣惊人?(把你的发现给我们共享?)学生自由回答。

  (三)语言学用

  仿照第三段句式“你看,那……,那……,那……,无不……”写一段话。

  1、寻找句式特点:这是表达感受句的句子

  句式→描写句╋抒情句

  2、教师范例。比如:你看,一场冬雪过后,那……无不诉说着冬的宁静与祥和。

  3、提供画面场景,学生创作,描绘春(“春江水暖鸭鸭先知”早春田园风光)、秋(秋阳里的一条林荫路)或童趣(战火中手拿鲜花的伊拉克儿童)。

  4、朗读自己的作品。

  评价语:从情境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

  五、赞美自然,写出“夏”

  布置作业: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家乡的景物特征,写一段夏景。(不少于300字)

  附板书:

  暑气蒸腾

  景美 麦浪翻滚

  夏(热烈 紧张 急促) 万物蓬勃生长 对夏天的热爱

  卒章显志

  对劳动者的赞美

  人勤 从白天到夜里

  充满整个夏天

  教学反思:

  《夏》是七上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散文,梁衡给我们展示了乡村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本课语言优美,描写生动,所以教学以读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问题意识。在多层次的诵读体会中,更准确地体悟作品情感,理解作者的用心,习得学法,从而构建起学生心目中真实的、自我的文本意义。

  当然本课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1、学生因为基础薄弱,有部分设计体现不够完美,同时,部分设计课堂未能呈现。

  2、对文中相关精美语句赏析方法的指导显得不足。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简析】

  《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由当代著名作家梁衡所写。文章虽篇幅短小,但自然流畅而富有内涵,语言生动形象又极有表现力。学习这篇文章,要抓住夏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通过描绘夏天金黄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的蓬勃生长景象,来体会作者对夏的喜爱和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思路】

  以读带教,以读促学,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要求学习的内容。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的音乐美。

  2.概括每一段的大意,理清课文思路。

  3.赏析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夏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赏析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夏的赞美之情。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梁静茹的《宁夏》,感受夏夜的宁静、温馨的气氛,引入新课梁衡的《夏感》(解释题目)

  二、展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芊芊细草主宰磅礴挑着七八片绿叶

  2.补全下列四字短语。

  轻飞舞细滋长

  春秋实闲情逸

  教法指导: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点同学上黑板展示,师纠正强调,正确后齐读巩固。

  四、一读课文,读出音乐美

  听音频朗读,感受《夏》语言的音乐美对称(多媒体展示)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

  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教法指导:先让学生自己挑选一小段自由小声朗读感受,师适时引导学生听音频朗读,感受语言的音乐美体现在语句的对称(多媒体展示),师读前半部分,生对后半部分,共同体会语言的音乐美。

  五、再读课文,理出层次美

  第一段:总写夏天的特点。

  第二段:写夏的景色是磅礴的。

  第三段:写夏的色彩是金黄的。

  第四段:写夏的旋律是紧张的。

  第五段:写夏是应该赞美的。

  思路:总——分——总

  教法指导:先分组朗读,再组织学生交流,通过师引导归纳出每段的主要意思,理清思路,感受课文层次美。

  六、三读课文,品出词句美

  品味赏析文中精妙的动词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赏析)。

  举例:

  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赏析:“长成”一词生动的描摹了芊芊细草的形态由短变长,由疏长密的过程。而“凝成”则生动的描写了树木的色彩由浅入深,由淡变浓的过程。两个动词的使用给人以动态的美感。

  技巧:分析这个动词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2.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

  赏析:这句话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通过对春天景物和夏天景物的对比来凸显夏天的特点。让人感受到春的灵秀之气酿成了夏的磅礴之势。流露出作者对夏的喜爱赞美之情。

  技巧:先确定这句话的修辞手法(也可以从句式、五官感受角度等方面入手),然后从内容上分析这样写的妙处(多用描写了……突出……等字眼),最后可以谈谈这句话在情感上的作用(多用表达了……抒发了……这些字眼)。

  教法指导:先组织学生默读课文,静思默想,细细地揣摩品味,师再举例赏析,指导赏析方法,最后小组交流做好批注进行展示。

  七、布置作业

  1.课外比较阅读,课后第三题。

  2.仿写:冬之色为,如,如,。

  3.搜集整理有关写夏的词语、短语、古诗文。

  附:板书设计

  夏

  梁衡

  景美赞美夏天

  (紧张热烈急促)

  人勤赞美辛勤劳作的人民

  谭义专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3

  一、情境导入

  常州三杰之一的母校是觅渡桥小学,著名作家梁衡曾经为他写过一篇文章叫《觅渡、觅渡、渡何处?》。听说梁衡即将来常州参观,我们七3班同学要组成小记者团去采访他。作为小记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我想,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写作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要对被采访者的作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和他有共同语言。恰好梁衡有一篇散文《夏》收入苏教版七上语文课本中,今天老师就用这篇文章来检验下小记者们的能力。

  二、读一读

  作为记者一定要擅长摄影,用手中的相机去捕捉美的瞬间,下面就让我们试着到文中去看一看作者笔下的夏天是怎样的。自由朗读课文,

  1、你捕捉到了什么精彩瞬间?用四字短语概括。

  2、由这些瞬间,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

  明确:万物勃发、蝉儿长鸣、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农人劳作……

  夏季特点:热烈、紧张、急促

  三、品一品

  身为小记者,敏锐的感悟能力不可缺少。梁衡作为《光明日报》记者、《人民日报》副总编,写作功底是很深厚的。他在《我的散文观》中说到:“在散文中风景、事件、知识等只是一种载体,最终它还得落到自己追求的目标——美感和思想上。在同一篇文章中也许这两者兼有,也许各有侧重,或者独居其一。”《夏》正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下面请同学们在书上圈点勾画,感悟、品味作者富有美感的语言。

  参考角度:

  1、动词的使用

  2、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一个“举”字,又让我们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一个“匍匐”,我们同样感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

  请同学品一品、读一读,要求读出紧张、热烈、急促,读出作者对夏的赞美。

  四、议一议

  拜读了梁衡的大作,有的小记者对大作家提出了一些疑问,你能帮助他解决吗?

  我们读过“绿树阴浓夏日长”,“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的颜色有浓绿,有火红,可为什么作者说“夏天的颜色是金黄的”?

  五、说一说

  今天小记者对于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已经很充分了,梁衡从对夏的解读中得出,如果说夏景是美丽的,那么在炎热的夏天中辛勤劳动播种希望的人更美。那么你从自然景物中得出了什么启迪或联想呢?快来和梁衡交流一下吧。

  梁衡爷爷您好,我从____________(景)中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理)

  六、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我们锻炼了小记者应有的各种能力,还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初涉了梁衡的散文观,相信这次采访一定会非常成功。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吧!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2.感受夏天的美,体会作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品味夏天的美景,体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自主探究,多媒体演示

  课时安排:45′×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画面导入,披题入文。

  二、简介作者

  三、学情检查

  1.注音

  磅礴 黛色

  匍匐

  芊芊 澹澹

  迸发

  2.写字

  主宰

  苦涩

  轻飞曼舞

  闲情逸致

  四、走近夏

  大声朗读课文,请思考:

  1.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什么特点?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欣赏夏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景:草、林、蝉、太阳、麦浪、热风

  色彩、棉苗、高粱玉米、瓜秧

  人:农民

  (景美 人勤)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的旋律的夏天?

  用了对比手法。历代文人的写春秋,而极少写夏天,其原因是春秋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文思,而夏天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在作者看来夏天人们的劳动过程更为重要,更是人间最美的风景线。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3.请同学们跳读课文,选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或者句子,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六、亲近夏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夏天雨景。

  七、欣赏夏的图片

  八、小结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修辞、关键词等方法品析文中的语言,能够说出文中夏的独特和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能够抓住“黄金”一词,说出作者所要赞美的夏的具体内涵,深化对夏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夏季的图片。请你用一个字或词或者是一个句子来概括你心目中的夏。例如:我认为夏天是甜的,因为我可以在这个季节吃到我最爱的冰激凌……那夏在作家梁衡的心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品梁衡的《夏》,看他对夏的独特体会。

  二、夏之初体验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完成这一任务:说说作者心中的夏有何独特之处?并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提示:第一条横线上填词语,可以是文中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概括的;第二条横线上填文中的原句。

  梁衡心中的夏是,你看。

  示例:梁衡心中的夏是金黄色的,你看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大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二、夏之再体验

  1、(过渡)如果把同学们的回答归纳一下,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三个词语——紧张、热烈、急促来概括作者笔下的夏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读读、细细品品这些描写景与人的语句。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1、2处语句进行诵读、赏析。(提示:可以从修辞、关键词<如使用的好的动词、形容词>等角度进行赏析)

  示例: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

  赏析:这句话通过描写昆虫的变化,形象的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动词“潜”的意思是隐藏的,这一动词生动的写出了蝉儿静静的伏在树上的状态,同时也暗写夏天树木的枝繁叶茂;

  “一声声的长鸣”更使人觉得天气越来越炎热,唯独蝉儿在享受这炎阳带来的活力,这就表现了夏的热烈的特点。

  (预设)分析“人勤”引导提问:

  (1)文中写“挥镰的农民只是想着快割快割、又想着快打快打”你能否想象一下农民此时劳作的场景?

  (2)“他们早起晚睡已经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在他们听窗纸、看窗外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

  2、(小结)同学刚才无论是赏析还是朗读都很精彩。如果我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写的景和人的状态,你会用哪个词语?

  如紧张热烈、争先恐后等

  小结:自然界的生命呈现出的是一种争先恐后的状态,人们呈现出的也是一种繁忙充实的状态,彼此节奏一致,我想这就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共振,生命与生命的统一,这也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夏之心体验

  1、作者在文章最后一句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你能否结合全文内容谈谈“黄金”的内涵。下面就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享你思考的结果,请书记员做好记录,最后派出一名发言员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预设)引导提问:

  (1)在学生提到夏的色彩时追问:一般人眼中,金黄的色彩总是与收获、秋天相联系的,而作者却用金黄来形容他眼中的夏季,是不是不符合实际呢?

  明确:选择这一颜色不仅仅是从高粱玉米,麦浪翻滚的金黄色上,更体现在这季节的重要性上,这个季节如黄金般珍贵,高粱、玉米、瓜秧等植物在这个季节进行黄金般生命的过程,向最后的秋的成熟冲刺。

  2、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它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其实同学们也正处在这样一个人生的夏季。我们应该怎样去投入这个紧张热烈的人生季节呢?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重点、难点:

  找出夏天的特点,分析写景的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能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吗?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吗?(学生回答)

  嗯,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那作家梁衡又是如何看待夏天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夏》。〔板书:夏〕

  二、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易读错的字词。(读后指名说说哪些字词在读音上应该要注意的)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并且思考:作者笔下的夏有何特点?

  (指名回答,并板书:热烈、紧张、急促)

  3、那么,从文中的哪些词句里能看出:夏的热烈、紧张、急促呢?

  4、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愿意把你此时的感受说出来与我们一起分享吗?请采用这样的形式:

  “我仿佛听见了……;我仿佛看见了……;我感觉到了……。”

  5、是啊,我们从那特有的声音中,那特有的画面中,感受到了夏天的美景。作者就为了表现夏天的景美吗?(指名回答,并归结:其实人也美。)〔板书:景美、人美〕

  三、品味

  1、这样的美,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或者借助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

  2、其实不仅景美、人美、语言也美。如此美的文章真叫人爱不释口啊。愿意把你最喜欢的语段朗诵一下吗?让我们也一饱耳福吧。(读后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拓展

  作者抓住夏天的特点,描绘了夏天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夏的热爱之情,并深情地赞美了辛勤劳作的人们。我想,每个人对夏天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大伙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请以“夏天是……”写一小段话(几句话)

  五、作业

  查找资料,找出描写夏天的名篇名句。

  板书:

  热烈景美

  夏紧张言美

  急促人美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运用比喻修辞、及短句有创意地表达。教学重难点:巧用比喻的修辞和短句有创意地表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

  喜欢夏天吗?说到夏你会想到什么?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全文,找出关键词,体会如何把握情感朗读。

  (要求: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读出磅礴之势,升腾之气,表达出对夏的赞美、语调,读出梁衡散文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订正难字词

  (二)课文品析

  品析一:

  1、在作者眼中夏有什么特点?

  2、在文中勾划出表现夏天“紧张、急促、热烈”特点的语句,并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季景物。

  明确:从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三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景致的,

  3、文中作者表达了对夏怎样的感情?(找原句)

  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品析二:体会本文使用修辞手法有创意地表达。(勾画课文前三段的比喻句。如果说作者使用的高妙的修辞技法,在每一个段落里都用了关键的比喻来表现夏的特点的话,那么这三个比喻在每一段里面的作用都值得我们欣赏。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句。)

  例:——“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强调找出喻体。(创意比喻主要通过喻体的创新来体现,创意喻体来自作者的审美倾向——源自表达的内容。)

  这些比喻与作者表达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品析三:

  (大家齐读第三段,怎样的语速?稍急促。)

  1、给这段文字进行画面命名,要求赋有诗意。

  2、“挑”、“举”、“匍匐”三个词换成“长”好不好?文中还有这样的动词吗?

  “挑”、让读者感受到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举”写出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匍匐”写尽了瓜秧淘气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使用拟人的是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它们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来表现夏天的旺盛活力。它们仿佛都在紧

  1紧抓住这美好的年华大显身手,通过出神入化的描绘让我们从这些夏的宠儿身上感受到了人的风采,人的气度,人的灵秀。

  采用拟人的手法,用夸张的语言生动形象写出了麦浪翻滚的热烈程度和磅礴气势,且很有情趣。文中的其它动词:

  ——两个“扑打”不仅描写了景物的动态,而且描写了场面十分辽阔壮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烘拷”改成“照射”,“涌”改成“拖”好不好?——“照射”指光线射在物体上,不能表现温度高。“烘烤”这个词用得好,能使人感受到太阳的温度特别高。“拖”指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涌”指水或云气冒出来。这里描写田野里麦浪翻滚的一种动态情景,显然用“涌”字准确形象,更给人以美感。

  3、文章最后一段“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能否改为“金黄”?

  明确:含义一,指熟透的麦子的颜色;含义二,突出夏的价值。

  4、读课文第四段,感受句式的特点。明确:短小,体现节奏快。

  ——多用短句,整散结合,“弯着腰,流着汗”句式对偶,“只是想着”和“又想着”句式一致,这样显得节奏整齐,确实使人感到夏天的旋律是急促的。 “……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连用四个“快”,突出了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劳动的紧张。而换成长句就不行了,不能表达出那种紧张的旋律。

  (三)练笔:

  在你心中,夏和冬是什么颜色?请仿照下列句式仿写。

  例句: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冬之色为。

  小结:

  学了本文,体会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表达思想感情,学习如何运用比喻修辞、运用句式有创意地表达。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色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

  古人云:“春游芳草地,夏赏碧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景色美不胜收,从前面我们阅读过的三篇美文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今天,在这金黄的秋季,让我们再次领悟夏日带给我们的独特感受,学习阅读梁衡先生的佳作《夏》。

  或:在朱自清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在老舍的笔下,我们体会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那么从梁衡的笔下,我们可以领略到夏的什么特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当代作家梁衡写的一篇散文《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

  要求:

  1、朗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课件展示)

  2、思考: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你从哪些画面中读出了夏天的这些特点?作者表达了对夏日怎样的感情?

  万物蓬勃生长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暑气蒸腾农民辛勤劳作

  (活动方式:朗读———思考————交流———评价。)

  教师小结:这篇散文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夏日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对夏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板书。

  夏

  景美人勤

  (热爱)(赞美)

  (紧张、热烈、急促)

  三、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喜欢的语段或句子,画出关键字词,写出旁批评点。(可小组合作)在朗读中感悟,深入体会。

  (师生互动,与文本对话,交流展示。)

  2.教师示例。

  作者为什么把夏日比喻成“炉子上的一锅水……沸腾一样”?从那些语句可看出夏的沸腾?(结合课后第一题)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夏天的特征已经非常鲜明。课文第二段里的主要内容就是描写这“沸腾”的景象。有直接描写,有间接描写。

  3.结合语境体会,如“烘烤”、“涌”二词的妙用。

  (学生结合课后二题自主合作分析。)

  明确:“烘烤”能让人感到太阳温度特别高。“涌”是指水或云气冒出来,描写了田野里麦浪翻滚的一种动态情景,准确形象。

  四、拓展延伸

  请学生说出自己对夏日的独特感受

  (生生交流。)

  五、小结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通过认真研读、品味,我们感悟到了作者对夏充满了喜爱和赞美之情。同学们正处在这样的一个人生黄金季节,应激情飞扬,在紧张、热烈、急促的青春旋律中,开创未来美好的明天。

  六、作业

  对本单元“多彩四季”内容进行整合训练。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

  2、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1、品味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句。

  2、能读会写,感受文章的夏与其他作家笔下的夏的不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夏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热爱夏的情感及赞美劳动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品味课文优美的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魅力。

  【教学设想】

  1、诵读(理清思路);探究(生动准确的语言)。

  2、仔细完成预习,扫清字词句障碍,初步了解文意。

  3、搜集文章背景资料,结合自身阅历,了解夏的特点,感受夏的魅力。

  4、插入图片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5、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投影图文,导入新课

  山亭()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人们爱吟诵春花秋月,冬雪的洁白也为人们称道,夏天却极少被提及。

  你能说说你所了解到的夏吗?(学生自由说,师生注意总结)

  一说到夏天,人们总会想到骄阳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季节呢?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并正音,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划出不懂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并进行认真阅读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3、用横线勾出文章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

  三、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一)整体思考:作者笔下的夏有什么特点?课文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齐读第一节“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热烈、紧张、急促)

  引读第五节“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喜爱、赞美)

  (二)细读探究

  1、文章是怎样表现夏天热烈的特点的?探究文本,找出依据。

  【选词填空】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而终于()()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了一堵黛色长墙。”

  “()()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着,()()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着一艘艘舰船。”

  “金色()()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着,()过田野。”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在田野上()(),在天地间()()。”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前进的瓜秧,无不()()出旺盛的生命力。”

  【自主质疑】

  (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2)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使用了什么手法?(对比)

  (3)体会“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4)夏是什么样的色彩?说说为什么。

  (5)“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比较研读,深刻体会。)

  (6)文中写夏天的田间有哪些庄稼?它们的长势特点怎样?

  (7)联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

  (8)齐读这两段文字,读出热烈的气氛。

  【小结】这两段写夏天之景,色彩浓厚,对比鲜明,有力地突出夏的热烈的特点。

  2、文章又是怎样表现夏天紧张、急促的特点的?

  【选词填空】

  “你看那些挥镰的农民,()着腰,()着汗,只是想着()(),()();麦子上场了,又想着()()、()()。”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窗纸,可是起了风;()()窗外,天空可是()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肥、()水。

  【自主质疑】

  (1)夏天的旋律是怎样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请从书本中圈画出体现夏季的繁忙、紧张特点的词语。

  (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4)作者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感?(赞美夏,讴歌劳动者)

  (5)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小结】本段着重写人,可亲可敬的农民,在写夏的生机的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夏的喜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3、作者认为“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

  四、齐读课文,小结方法

  【课外链接“梁衡谈写作”】

  “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写作培训班,教一些写作的技巧,这当然也是必需的,但是要写好文章,还是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大量阅读,才有可能解决孩子们的知识面问题,也只有大量阅读,才有了模仿的范本,可以学习别人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语文学习最基本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背书,要背下来,才能将众多的资源转化成自身的营养。小时候是记忆的黄金期,在这个时候不多背一些东西太可惜了,只会‘失之东隅’,先背下来,不理解的可以慢慢反刍。这是一个‘发酵’的过程。”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对夏及劳动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2、欣赏文章语言的方法:

  (1)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运用了对比、含义深刻的句子

  (4)表现出作者强烈感情的句子

  3、文章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充分展示了夏的特点,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题材。

  五、说写结合、积累运用

  1、在作者的眼里,夏天的色彩是金黄色的。请写写自己心目中的夏。

  2、欣赏语段,看看老舍先生如何写夏天。

  六、作业

  文中有许多句子把夏天的景象写得形象生动,读一读,抄一抄,写一写。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魅力,学习“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特征”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感受文章语言描写的魅力

  2、学习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特征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特征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分组分别讨论法、对比赏析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完朱自清先生的《春》,在他笔下,我们感受到了春天是温暖的、美丽的、温柔的、可爱的、充满生机的,那么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夏天,看看梁衡先生笔下的《夏》,又具有怎样的特征?(板书)

  夏梁衡

  二、在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请喜欢夏季的同学,给大家谈谈自己对夏天的感悟或印象。

  给出句式: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是的,我们可以。

  (三四个同学发言之后,总结在同学们眼里夏天具有怎样的特征。教师继续导入,那么,在作家梁衡先生笔下,他眼中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

  三、朗读课文,思考夏天的特征:

  1、根据课件的字词注音,校正刚才朗读中的读音问题。

  2、请同学在学案上完成,夏天的特征有些什么。

  旋律是紧张、热烈、急促的,色彩是金黄的,是一个蓬蓬勃发的、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的、黄金的季节。

  总结:这些特征和我们刚才同学们提到的特征有了明显的区别,我们只注意到夏日的炎热和浓绿,而作者要描写的却是田间地头、劳作者眼中的夏季。

  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夏天的特征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作者是借助哪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这些特征的呢?我们分成三个大组,分别朗读文章的第二段到第四段,并和周围的同学研究讨论,每个段落通过写了什么事物表现了夏天的什么特征。

  (朗读、讨论、完成学案:我研读了文章第段,这一段通过描写了,表现了夏天的特征)

  三个小组的同学发布自己的研讨成果,教师带领大家具体分析。

  热烈:草木繁盛、蝉儿长鸣、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

  承前启后:收获已有、希望未尽;夏正当春花求实之间

  蓬蓬勃勃:棉苗、玉米、高粱、瓜秧农作物迸发的旺盛活力

  紧张、急促、繁忙:农民割麦、打麦、追肥、浇水;“五月人倍忙”

  课件展示具体的画面

  从板书归结出的夏天的特征:

  热烈、承前启后、蓬蓬勃发、紧张急促繁忙、色彩金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既有作者对夏天的热爱,更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全部齐读全文最后一段!

  五、品读课文,模仿写作。

  课文的第二段,作者运用了典型的景物表现了夏季的特征,而且语言描写优美而有诗意,下面请大家再次阅读,一起学习“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特征的手法!”

  引导学生找出作者描写了几种夏天的典型景物、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除了分析法、换字法,还可以让学生运用对比法,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写这句话,那我的表达和作者表达比较起来,作者的写法好在哪里,语言为什么比我的优美!

  六、拓展:今天我们学习了景物描写要表现出景物的特征,语言描写要优美,那么现在请大家试着写一小段练笔,选取一些典型事物描绘出某个季节的一个特征来。(完成学案的最后一个片段练习)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的思路。

  3.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

  教学难点:目的要求3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不少吟咏四季的古诗。古诗配美景,真美!演示多媒体画面(春、秋、冬)。在每一幅画面后,让学生背属于那个季节的诗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少了哪个季节。

  生:没有夏季。

  师:很好。让我们先背诵一下有关夏的诗吧!(生齐背)。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四)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1.扫清字词障碍。对不识、不懂的字词句,自由发问。

  2.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板书:景美人勤}赞美

  紧张热烈急促}赞美

  (五)精读课文:

  1.齐读第一段:

  ①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

  ②它起什么作用?

  2.指名一生读第二段。学生概括段意。哪些画面突出了夏的特点?

  3.男生读文章第三段:

  ①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②哪个句子呼应第二段。

  4.女生读文章第四段:

  ①农民的辛勤体现在哪里?

  ②请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

  5.全体学生齐读第五段:

  ①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②请同学说说寓于此段中的感情。

  6.作者为什么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六)学生总结全文。(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

  (七)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对比手法,起什么作用?

  2.文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试举例分析。

  (八)师生归纳文章主题: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九)布置作业:

  你心中的夏是怎样的?

  ①学生口述心中的夏。

  ②写成习作《我心中的夏》。

  ③课本136页练习一、二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 阅读中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1、 教前准备

  2、 通过对《春》、《三峡》、《济南的冬天》三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春、秋、冬 这三季特点有了了解,也掌握了一些描绘季节特色的特点,那么,四季之中的夏具有哪些特点呢?

  让学生联系实际用一些词语概一下夏天的一些特点。

  3、 导入新课:

  正因为夏具有这些特点,所以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他们笔下的夏是“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夏》确实能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板书 夏 梁衡)

  4、 交代学习目标

  5、

  1、 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 体会对比、比较的表现作用。

  3、 了解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

  6、 研读课文:

  (1) 初读课文,

  (2) 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

  2、 思考:

  (1) 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2)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3) 再读课文,

  (4) 释疑解难。

  1、 比较、对比。

  (1) 春夏景物比较:突出夏天的特点。

  (2) 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

  (3) 夏天作物生长与春天里得生长情况比较写夏之热烈。

  (4) 用“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进行对比,

  (5) 强调作者写夏天的原因,

  (6) 在于歌颂劳动,

  (7) 歌颂劳动人民。

  2、 描写景物

  (1) 夏景——太阳烘烤

  麦浪翻滚

  热风浮动

  (2) 抽象事物具体化——色彩冷、赤 (抽象)

  用“碧波、嫩竹”具体表现冷

  用“夕阳、红叶”具体表现赤

  (3) 对“旺季”描绘——麦子刚割过

  棉苗(挑)、高粱、玉米(举)、瓜秧(匍匐)

  (4) 用“五月人倍

  (5) 忙”体现紧张、急促的旋律。

  田间挥镰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快割、快打。

  7、 作业:

  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写一段夏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味文章语言特色。

  2、 通过比较阅读,

  3、 体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学习,你有哪一些收获?

  1、 学习到抓住特征写景。

  2、 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特征。

  (可趁机检查一下作业)

  二、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生动、准确、表现力强。

  1、 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偶)

  2、 动词的运用。(结合探究练习二P132页)

  3、 短句的运用。

  4、 叙述、议论、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5、 照应。

  三、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13

  目标:

  1、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老师想做一个调查,了解同学们对于四季的喜欢程度。

  请喜欢春天的同学举手; 请喜欢夏天的同学举手;

  请喜欢秋天的同学举手; 请喜欢冬天的同学举手。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人比较喜欢暖日融融的春天及硕果累累的秋天,极少有人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和烈日炎炎的夏天。

  (请学生说说不喜欢的理由)

  可是有一位作家却惟独喜欢这炎热的夏季。到底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到课本137页,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一起去寻找答案。

  ﹙如出现喜欢夏天的人比较多,则请一些同学谈谈自己喜欢夏天的理由。然后告诉同学们有一位作家也非常喜欢夏天。他喜欢夏天的原因和我们一样吗?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到课本137页,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一起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好的写景散文犹如经历一场情感的旅程。下面请听录音朗读,同学们在听课文的同时思考:作者对夏天有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喜爱、赞美之情把文章大声地朗读一遍,朗读的时候思考:作者笔下的夏天具有怎样的特点? (用文中语句回答)

  3、文中哪些段落是写夏的热烈?哪些段落是写夏的紧张、急促?

  三、再读课文,感受夏之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

  1、默读2、3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夏的热烈?

  2、齐读第4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一类人来表现夏天紧张急促的特点?

  (辛勤劳作的农民)

  3、你从劳动者的哪些表现可以感受到夏天的紧张、急促?

  草——厚发 林带——长墙 蝉——长鸣

  太阳——烘烤 麦浪——翻滚 热风——浮动

  夏 热烈麦子——刚割过 收获之已有 景 美

  (2、3) 棉苗——挑着七八片绿叶

  热 烈 高粱玉米——朝天举着喇叭筒 而希望还未尽

  紧 张 瓜秧——在地上匍匐前进 喜爱赞美

  急 促

  在夏天辛勤 白天——想着快割、快打

  紧张、急促 劳作的农民 夜里——担心天气变化 人更美

  (4) (人勤)整个夏天——忙夏收,忙管理秋收作物

  四、三读课文,感悟语言美:

  文中赞美了夏的景美、人勤,而且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很美。请找出你欣赏的词语或句子,用笔圈起来,并作评点。

  ( 如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比的作用、含义深刻的句子等。只要你谈出感受并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总结: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写景散文很多,却很少有人关注农民这个群体,梁衡的《夏》之所以成为经典的美文,我想不仅在于文笔美,更重要的是文章借景抒情,讴歌赞美了辛勤的劳动者,充满着人文主义的关怀,具有很深的思想内涵。所以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语言美,更要思想美、内涵美。

  夏浸透着苦涩的汗水,映射出劳动者勤劳的身影,这就是作者赞美夏的原因。下面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节,再次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之情。

  五、书写美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夏》,你对夏这个季节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你可摘录课文中的词句或自己创作,完成下面的小诗。

  走进夏天

  走进夏天,

  迎接我的是一个________的季节,

  你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高声赞美你——夏!

  六、结语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它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其实同学们也正处在这样一个人生的夏季。我们应该怎样去投入这个紧张热烈的人生季节呢?让我们在紧张、热烈、急促的青春旋律中去学习、去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吧。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14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夏的旋律。

  2、赏析镜头,品味夏的风采。

  3、积累语句,绘写夏的诗篇。

  一、导入新课

  导语:经历了今夏的酷暑,我们不禁会生出“宁过三冬,不过一夏”的感慨。炎炎夏日,总让人们汗水津津,厚重的热浪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众多人的印象中,夏天是四季中最让人难熬的季节。然而,作家梁衡却要大声赞美这黄金的季节,它会让你对夏天又一个新的认识。现在,我们打开课本,一起学习被称为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的《夏》。

  (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二、预习展示

  1、介绍作者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梁衡: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学情检查

  注音:磅礴黛色匍匐芊芊澹澹迸发

  写字:主宰苦涩轻飞曼舞闲情逸致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感知夏的旋律。(播放朗读视频)

  ★要求听读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听读跟读课文,要注意朗读的语音、语速、语调、节奏、重音与情感)

  1、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2、为了体现夏天的旋律,作者先后写了什么内容?

  3、本文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紧张、热烈、急促

  (2)景:细草、林带、蝉儿、麦浪、太阳、热风、棉苗、高粱、瓜秧(万物勃发)

  人:割麦打麦、追肥浇水(农民辛劳)

  (3)热爱、赞美

  讨论交流后形成板书(出示板书)

  [教师归纳点评]

  这是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万物蓬勃生长,农民辛勤劳作。这是黄土地的夏天。梁衡曾作为《光明日报》记者驻扎山西九年,他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对这“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有着多么独到的感受啊!

  四、品味探究

  1、赏析镜头,品味夏的风采。

  过渡:梁衡作为一名资深记者,他的散文作品中体现了极强的镜头感。下面我们就随着镜头,一起去品味夏的风采。

  这些镜头或是寥寥几个画面,就勾勒出夏景的宏观;或是纵目远眺广袤的原野,呈现出一种磅礴之势;又或是细笔描绘,将一个一个机趣盎然的大特写跃入我们的眼帘;或是用白描点染出劳动者的勤劳质朴。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按照宏观勾勒、纵目远眺、细笔描绘、白描点染这四个镜头的分类,找出相关语段,品味每个镜头抓住那些景象,写出了夏哪方面的风采。

  ★先自由诵读,可只找一处最喜欢的镜头品读,也可找多处或全部品读。朗读文段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接下来,学习小组的同学要通力合作,交流品读的体会。最后在全体同学前展示。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相机补充分析。

  镜头一:宏观勾勒

  ●新鲜的活脱脱的“密密厚发”的拟人,巧妙精当的“黛色长墙”的词汇选择,加上画外音乐——————蝉悠悠溢出树间的声声长鸣,勾勒出夏的热烈厚重。

  镜头二:纵目远眺

  ●太阳烘烤,麦浪翻滚,麦香吹送,色香谐和,无不昭示着夏的丰腴饱满。

  镜头三:细笔描绘

  ●棉苗挑叶,高粱玉米举着喇叭筒,高奏勃发的凯歌,瓜秧匍匐前进,一派活力迸溅的蓬勃。

  镜头四:白描点染

  ●农民挥镰,弯腰,流汗;追肥、浇水;外化的心理镜头:快打、快割;早起晚睡,听风看云的辛劳,律动着夏的紧张急促。

  2、探究疑点,感悟比较之美

  过渡:我们通过赏析镜头,充分领略到了夏的风采——热烈厚重、丰腴饱满、活力蓬勃、紧张急促,那还有必要牵涉到春、秋的景物吗?

  讨论后明确:夏处于“春华秋实”之间,割不断与春秋的联系;为了充分表现夏的个性,多借助比较:2节春夏景物的比较为了突出夏的热烈;3节色彩的比较,让人领会到夏是“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5节的对比,突出夏的紧张、繁忙,让人想起劳动者的辛苦付出。

  五、积累活用

  积累语句,绘写夏的诗篇

  过渡:梁衡的《夏》,全文只有六百六十六字,是一篇短文。他凭借这为数不多的文字,构筑起如此精美的世界。这些精妙、充满画意的文字,一定会激起我们的诗情。让我们一起为夏写诗。

  ★要求从课文中撷取一些词语,加上自己的思考写成一首诗。

  示例:夏,是金黄色的∕你看那火红的太阳∕你瞧那翻滚的麦浪∕你闻那诱人的香味∕承载着收获的希望。

  分析:这首诗第一句先写夏的特点,我们还可以说夏是什么?接下来要具体描写夏景,关键词句要来自课文,景物要与特点相吻合;最后一句总结全诗,点出主旨。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领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利用课上积累的一些美词佳句,练习写诗。(4分钟)

  供参考的小诗:

  夏,是热烈的∕你看那密密的厚发∕你瞧那黛色的长墙∕你听那夏蝉的长鸣∕积蓄成磅礴的气势。

  夏,是蓬勃的∕你看那挑着绿叶的棉苗∕你瞧那匍匐前进的的瓜秧∕你摸那举着喇叭筒的高粱∕托起金秋的臂膀。

  夏,是急促的∕你看那弯腰挥镰的农民∕你瞧那浇水施肥的的身影∕你听那“快打快割”的催促∕换来黄金的季节。

  六、课堂小结

  结语: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同学们也正是金子般的年龄,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季节,激情飞扬,英姿勃发,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辉煌的明天!奏出你们生命的华章!

  七、课堂检测

  1、文中说,“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比较阅读: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参考答案:

  1、夏天的农民是忙碌而辛劳的。他们既要忙于收割,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所以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2、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火热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作业

  以《我眼中的夏》或者《家乡的夏天》为题,写一段100字的片段。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15

  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感情与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二教学方法: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首先用本地夏天的炎热,大家对夏天的反感与梁衡对夏天的感情设疑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赏析课文,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品味本文隽永的语言。

  (2)、采用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在朗读的过程中穿插图片,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使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

  学法:

  (1)主体思维法:

  (2)小组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导入: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不喜欢哪个季节?(学生说,并简述理由)你们知道老师最不喜欢哪个季节吗?夏天!对,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对夏天的气温实在是受不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作者是喜欢夏天还是不喜欢夏天呢?学完课文,我们一定能够了解。不过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要大家很投入很专注地去读去体会才能对作者的感情有所感悟。

  诵读:

  (一)、疏通文意:

  1、过渡: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划出不懂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并反复阅读思考,先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就与同桌讨论交流。等会全班讨论交流。

  2、学生活动:学生按阅读要求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提供支持和帮助。)

  3、全班讨论:提出疑问,对疑问发表见解。【在这个环节穿入生字词教学,由学生自己讲】

  (师:刚才大家的阅读很认真,讨论也很投入。现在我们全班交流、讨论,内容有两个:1、已经解决的疑问,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把你解决的过程和现在认识与大家交流;

  2、还有的疑问不能解决的,提出来,请别人帮助。)

  4、师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价。

  (二)、理清结构:

  1、过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础上,来理清文章的结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问题:本文作者对夏的感情是喜欢还是反感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作者眼中的夏有什么特点?

  2、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阅读。

  (2)五分钟后,小组合作讨论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

  (学生自行选择分组并选出组长。组长负责督促每个组员有顺序地发言,总结组员意见并推出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发言。)

  注:老师巡视、参与、对话。

  3、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参与,理清文章结构。

  板书 赞美 景 美

  人 勤

  紧张 热烈 急促

  品味

  1、过渡:刚才大家对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感情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并选出一句或一段你认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准备在全班发言。(提示:可对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运用了对比的、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仔细品味和揣摩)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师巡视、参与、对话。

  3、学生发言。学生朗读到佳句后可让全班齐读一起来感受一下。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课文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

  质疑:

  1、过渡:同学们对这篇课文都有了一定的理解,不知道大家对文章本身有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地方?(1、作者说“夏天的颜色是金黄的。”难道夏天的颜色只是金黄的吗?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作者认为“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

  拓展

  1、过渡:在这篇文章里,作者 “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他的感情是很热烈,但是不同的人对夏天是有不同的感受的。现在我们另外两位诗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感觉呢?

  山 亭 夏 日

  高 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学生活动:读读、想想、说说(烦躁/闲适/热烈……如说不出来可让学生选择一项)

  【在比较阅读中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渡:不同的人对夏天的感受不同,学习本课之前,我们大家也谈到了对夏天的感受,大部分同学从气温上考虑都不太喜欢夏天,可是梁衡却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他对夏天的喜爱,现在你们是不是还是一味地反感夏天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心目中的夏天是什么样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理想中的。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说。目的是将阅读所得转化为写作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书写并掌握的生字及词语积累。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4、感受夏的美丽,体味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并掌握的生字及词语积累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3、感受夏的美丽,体味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3、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方法:导学互动

  课型:诵读、品味赏析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提纲导学

  1、把生字注音

  芊芊黛色匍匐主宰磅礴澹澹春华苦涩

  2、你积累了那些词语?

  3、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要求读出轻重缓急并与作品的内容相适应,读出感情。

  4、朗读时,你捕捉到了那些画面?这些画面突出了夏的什么特点?

  你的疑问: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导入语: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不同点,像春的和煦温柔,夏的热烈蓬勃,秋的金黄收获,冬的冰清玉洁,韵味各不相同但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多见的是对春秋季节的歌颂,对夏季更多却是埋怨斥责,那么当代作家梁衡又是怎样看待夏的呢?今天一起随当代作家梁衡的《夏》去看看吧。

  2、简介作者

  3、出示导纲

  4、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1、小组讨论

  2、展示

  出示展示分工表

  题号展示组展示方式组

  1、2一书写二

  3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同学

  4二书写三

  5三口述四

  6四口述一

  书写展示标准:书写内容正确、规范、美观、布局合理。

  口述展示标准:站姿端正,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内容正确,语言通顺规范。

  特别是第三题从仪态、情感、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评点朗读。

  3、质疑解难

  导纲的问题解决完了,针对这一课你还有那些疑问吗?

  三、导学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友情提示:可从知识积累、感悟、方法等方面谈)。

  四、拓展训练

  1、拓展运用

  积累《夏》的古诗,体会作者的夏的感情。

  2、编题自练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芊芊(qiānqiān)黛色(dài)主宰(zǎi)

  B磅礴(pó)春华(huá)匍匐(púfú)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轻飞漫舞蓬蓬勃发承前启后

  B春华秋实闲情逸致秋波澹澹

  (3)、作者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附

  板书设计:

  景美人勤

  紧张热烈急促

  热爱夏天、歌颂劳动、赞美劳动者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特定场面所展示的景物特征来感受夏天的特点。

  2.学习课文优美、生动的语言。

  3.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2.体会作者对于夏天的独特感受。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过朱自清先生笔下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天,领略过老舍先生笔下温晴的济南的冬天,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笔下的夏有何特点?

  生机、活力、金色、紧张、热烈、急促等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课文选取了哪几个特定场面来表现夏天的特点,请为每个场面拟小标题,以“……图”的形式。

  板书:草木蓬勃图、太阳烘烤图、麦浪翻滚图、

  热风浮动图、农作物勃发图、农民劳作图

  (二)、请小组合作,选择一到两幅你喜爱的场面,读一读,赏一赏

  提示:赏一赏可以从词语、修辞、色彩、多感官、动静、正侧、虚实等方面进行

  小组讨论

  1.草木蓬勃图

  动词:泛泡、冒气、沸腾、长成、凝成、不见、换来、潜

  (春景色彩:淡淡绿烟——黛色长墙(春到夏,树荫渐浓,颜色渐深)

  与夏景)修辞:比喻,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从春天到夏天的变化过程

  个人读女生读男生读

  齐读:读出春天的柔嫩,夏天的蓬勃浓郁,读出变化的过程

  这个变化的过程体现了夏天的什么特点?(生命的勃发、磅礴的生命力)

  2.太阳烘烤图

  烘烤:温度高、火红、金黄

  3.麦浪翻滚图

  翻滚、扑打;比喻,表现出汽车在翻滚的麦浪中忽隐忽现的优美动人的画面

  4.热风浮动图

  动词:浮动、飘过、吹送;颜色:金色;香:麦子的香味

  色、形、味

  2、3、4连起来读小组读齐读

  以上几幅图展现了夏天什么特点?(生命的力度)

  板书:生命

  5.农民劳作图

  这一段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紧张、急促

  多用短句,读起来节奏快,表现夏天的急促

  反复,读起来有节奏,表现紧张、急促

  动词:挥、弯、流,表现农民劳作的辛苦

  思考:为什么要“快割,快割,快打,快打”?

  因为起风了,乌云要来了,天要下雨了,表现出农民的心理:紧张、担心农作物

  创读(体会农忙的紧张感):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乌云来了),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要下雨了),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提问:农民们如此忙碌,他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呢?

  明确:内心是喜悦的。

  追问:为什么喜悦?

  明确:因为挥镰是在丰收,追肥、浇水是在迎接新的收获,是为了创造美好生活而忙碌,所以是喜悦的。农民作为生命个体,在播种新的生命,创造新的生命。

  板书:创造

  6.农作物勃发图

  棉苗、高粱、玉米、瓜秧

  拟人的修辞手法:挑、举、匍匐(热烈生长,表现热烈的特点)

  换读:如果把这三个动词换一换,有何不同?

  那长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背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生长着的瓜秧。

  在换读中体会到农作物所表现出的精气神。

  这幅图体现夏天什么特点?(旺盛的活力)为什么?(挑、举、匍匐都是力争向上、向前的动作,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板书:活力

  写一写:“挑、举、匍匐”表现出植物怎样的情态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似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交流。

  补白读: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如同举着旗帜高高飘扬;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似乎在田野里放情歌唱;

  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更像日夜兼程的士兵,只朝着明亮前行。

  7.作者以他对夏天的独特感受写了这些特定场面,他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明确:赞美夏天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天?

  补句: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因为这是一个生命勃发的夏季,这是一个活力充沛的夏季,这是一个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夏季。

  四、板书设计

  草木蓬勃图生命

  太阳烘烤图

  麦浪翻滚图

  热风浮动图

  农作物勃发图活力

  农民劳作图创造

  《夏》教学反思

  《夏》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中的一篇散文。作者梁衡以他的独特感受展现了一个别样的夏天。这篇散文通过选取的夏天特定场面的描写来展现夏的特点,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因此,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感知特定场面所展示的景物特征来感受夏天的特点;2.学习课文优美、生动的语言;3.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教学重难点确立为:1.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2.体会作者对于夏天的独特感受。围绕这两点来展开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找一找文中体现出哪些夏天的特点,此时学生回答往往是从课文中找出单一、独立的词语,这一环节注重培养的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接下来采用师徒合作的形式,请同学们归纳概括文中的几个特定场面,对文章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把握。再层层深入,以具体的场面的分析带动学生对于文本的解析和情感的把握,深入理解作者在文中展现的对于夏季的独特感受。同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力求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另一方面,在交流讨论中活跃学生的思维。

  起初我对于夏的特点的体会仍表面地停留在“紧张、热烈、急促”上,没能深入挖掘散文内涵,后来在师父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渐体会到文章通过特定场面所呈现出的对于“生命、活力、创造”的感悟。因此在课堂的主要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在分析场面的过程中,体会到夏天的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的磅礴、力度,旺盛的活力,夏天里的人——生命,又创造出新的生命,如此蓬勃向上,生生不息。同时,以创读、补白读、对比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体会,以发挥想象、造句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在读写之中现出对这篇散文的深层理解。

  遗憾的是,在文本解读方面,第三小节的“挑、举、匍匐”没有讲透,学生对于田间的棉苗、高粱、玉米、瓜秧等农作物是比较陌生的,一时无法体会三个动词所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态,我在分析过程中急于想要让学生了解夏天的“旺盛的活力”,而为什么这些农作物表现的是一种“旺盛的活力”,并没有让学生理解透彻。这里实际上三个动词都表现了夏天里农作物向上、向前、奋力生长的态势,由此体现出活力。再者,在朗读方面,第二小节开头,从春到夏的过程,怎么来读出这种变化,指导学生朗读时没有到位,春天草木的柔嫩仍然体现得不够;第二节麦浪翻滚图几个动词的使用,生动地表现出麦浪翻涌的壮观,表现出生命的力度,在朗读时要注意重音,读出这种力度。最后,在教学语言方面,语言不够简洁,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力求改正的一点。

  通过这节课,在师父和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进一步学习了散文教学的方法,更加领略到了苏氏语文课堂所应该展现的语文味儿。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篇1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朗诵激趣,导入新课

  春的百卉萌发,给人再生的愉悦,春的万象泰和,又能使人的情思得到畅快的释放;秋的收获给人成熟的满足,秋的寂寥又能使人的心绪得到淋漓的宣泄。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板书:夏),这是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

  难道在同学们的心中,都是这么讨厌夏吗?夏天就一点乐趣都没有吗?

  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的《夏》。

  二:检查预习

  芊芊(qiānqiān)黛色(dài)磅礴(pángbó)

  匍匐(púfú)迸发(bèng)澹澹(dàndàn)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带着问题,齐读课文:

  1、作者笔下的夏有何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2、文章第二、三、四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

  (夏天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或夏天的人物活动)

  3、作者喜欢夏天吗?你从文章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

  (喜欢。我却要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四:细读课文,探究学习

  1、男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本段选择了哪些具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写出了夏怎样的特点?

  (选择细草成厚发、绿烟成黛色长墙、蝉、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2、夏天是突然到来还是有一个过程?请找出相关语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

  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夏天缓缓而来的过程。女生朗读第三段,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前”指春天,“后”指秋天,“生命的旺季”是指有的农作物已经收获了,有的还正在茁壮成长,还有的农作物正要播种。也就是说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4、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还应该有人的活动,在第四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读一读,他们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

  (忙着收割,给秋苗追肥、浇水等。)

  5、读了二、三、四段,你能说说作者喜爱夏天的原因吗?

  (景美,人勤)

  五、品味语言

  读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还得细细地品味语言。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感受一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能打动你的心,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联想,让你想起你自己曾经看过或感受过的类似情景。

  学生先默读课文,勾画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独立学习以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例如:

  (1)“烘烤”这个词用得好,能使人感受到太阳的温度特别高。

  (2)“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这句写得好,我们仿佛能闻到麦子的这种香味。

  “热风浮动着”这句让我联想到夏天走在柏油马路上的炽热。

  (3)“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用一锅水逐渐沸腾的比喻,形象的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表现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4)“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挑”字,让我感受到了棉苗均匀有力的呼吸,感受到了它们正在努力生长。“举着”让我们感受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匍匐前进”我们同样感受到了瓜秧的腰肢扭动,蜿蜒蛇形。

  (5)“这时……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运用拟人的修辞,“冲刺”一词看出农作物在紧紧抓住大好时光,大显身手,茁壮成长,显示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

  六、指导朗读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这堂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那么这篇课文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音量上面应该如何控制呢?

  感情:喜爱

  音量:饱满、洪亮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注意重读和节奏等。这篇课文,要读出夏天那种火热、急促的、美好的氛围,并注意文中感情递进的句子及修饰语。

  首先解决重读,给出了三个含修饰语的句子: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C、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

  让学生自由读,找出句子中的重读词语,学生基本能体会到修饰语需要重读,总结规律——突出景物特点的修饰语一般需要重读。

  其次是节奏,我们在第一遍齐读的时候,节奏较慢,且有些拖拉,不适合读这样“火热”的课文。所以要练习朗读情感递进的句子,同样给大家出示这样三个句子:

  A、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B、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C、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自由读,找出需要连读的地方。

  学生在反复练习之后,总结规律:每句最后的部分连读可以读出句子应有的力量和“火热”的情感。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似的词语和句子进行重读及节奏的朗读训练。

  最后老师找了第三、第四段这两个精彩的段落,全班来演读。

  [女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女合]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男合]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男领]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男女领]你看,

  [女合]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男合]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

  [众合]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男领]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男合]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众合]快割,快割;

  [女合]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众合]快打,快打。

  [女合]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

  [男合]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男领]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女合]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众合]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七、结束语: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领略、发现生活中的美。

  八、布置作业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教学反思:

  当代作家梁衡的《夏》,是一篇语言生动形象而内涵丰富的优美散文。我将这篇散文的教学大致思路定为:整体感知——细读探究——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语言和朗读上,这也是散文教学的两大重点。品味文章富有魅力的语言,挖掘本文含蓄隽永的一面。怎样才会品味得透、怎样才会体味得深?只有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或者语段做深入细致的研读,才会领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独运及表情达意的淋漓尽致。但重点赏析不等于不做整体把握。同时还要寻找到这节课的朗读训练点,进行有梯度的朗读指导训练。

  总的来说,这堂公开课还是非常成功的,得到了教研员王金海老师的充分肯定,是他所听到的十几堂《夏》中的上层之作。同时也得到了江阴市兄弟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1、本堂课思路清晰,问题设计由简到难,由整体到局部,丝丝入扣,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的规律。

  2、教态亲切自然,虽是借班上课,但课堂气氛活跃,能在课堂上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侃侃而谈,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习的热情充分被激活。整节课,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同桌、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呈现出合作探究的浓浓学习氛围。

  2、本堂课的高潮和亮点部分是在语言的品味和朗读上。写景抒情散文的授课重点一般在于语言的品味积累。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朗读是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美的重要方法之一。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写景抒情散文正是训练朗读能力的非常适合的文本材料。我们一般会看到这样的模式和惯例:教师范读,提出朗读注意点(停顿、重读、语速、情感),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或个别演示,品味完语言再读。在学生预习非常充分,理解全文内容情感的情况下,这样的朗读训练对一部分朗读基础较好的孩子,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大部分还不会掌握朗读规律及对朗读不感兴趣的孩子,长此以往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因此,在上《夏感》这课时,我尝试从文本出发,寻找这节课的朗读训练点,进行有梯度的朗读指导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课堂有成功之处,但也有遗憾在心。

  1、一堂课只有45分中,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顾此失彼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节约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充分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环节,因时间给的不够充分,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还是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这也跟平时的指导训练不到位也有很大关系。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这些能力。

  2、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语言缺少趣味性和美感。在课堂教学时,我需要多多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当然,锤炼语言应该从日常会话开始,我会在教学时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并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语言表达,便于以后改进。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梁衡经典散文(精选8篇)05-13

《梁衡散文》初中读后感04-21

七年级上册梁衡《夏》课文原文12-17

七年级语文上册梁衡《夏》教案04-29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01-22

《夏》优秀散文欣赏04-13

《夏》教学设计03-16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11-11

散文《夏》教学方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