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年级下册《台阶》说课稿

时间:2021-04-07 12:08:48 九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台阶》说课稿

  一、说教材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台阶》说课稿

  <一>、教学设想

  《台阶》是一篇小说,作者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形象,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因此,本节课紧扣小说的三要素,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二>、教学目标简介

  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重点难点分析

  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的,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劳,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多么艰难!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故事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学法

  《台阶》是一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特别本文蕴涵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反复,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法与手段

  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这节课,教师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的。

  2.“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3. 检查学生的预习这一步必不可少,这是由我校的校情,学情决定的。我校的校情是:学生不住校,不上早晚自习,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我校的学情是:有一部分学生的 学习自觉性极差,教师要加强督促。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多媒体课件:欣赏刘和刚的《父亲》视频PPT1)

  音乐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室激情导入:“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透过歌声和画面,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展示课题:PPT2)。

  设计意图

  画面、音乐创设情境,唤起美感,使学生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具有一种急待接触课文的内趋力,便于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教师传授阅读之境界:读懂人物、读懂作者、读出自己、读出问题。PPT3。)

  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释一些词语。(PPT4)

  2、学生整体把握(PPT5),要求复述故事情节。(PPT6)

  提示:(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PPT7)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PPT8)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PPT8)

  设计意图:

  ①通过复述故事,学生初步把握情节,对人物也有一个初步感知,做到整体的把握。

  ②复述故事,也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法阅读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读懂父亲

  勾画出父亲的模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

  ①请以“台阶是父亲的……”来谈谈。

  台阶是父亲的理想;台阶是父亲的心灵沉重负担;台阶是父亲的催老剂;

  台阶是父亲的自尊……(PPT9)

  ②请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为话题。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为了台阶,父

  亲付出了健康……(PPT10)

  ③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题完成(PPT11)。

  敢想敢做、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朴实厚道、和善谦卑、倔强、渴望得到尊重……(PPT12)

  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筛选信息,掌握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人物赏析的方法。

  ②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整流畅的表达。

  ③让学生自己感悟父亲身上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

  2、读懂作者

  作者在父亲身上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PPT13-14)

  设计意图:文者,情也。文章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再现,设计此问题是让学生通过无声文字的阅读领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

  3、读出自己

  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亲说,请说出你最想对你父亲说的话!(PPT15)

  播放画面及崔京浩的歌曲《父亲》mp3(PPT16-24)

  在音乐声中学生对父亲深情倾诉(PPT25)

  设计意图:

  ①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完成对父亲的解读。

  ②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拓展和口头表达能力。

  4、读出问题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要难得多!让我们都做文章的研究者吧。思考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疑惑。提出来,大家共同交流(PPT26)。可结合学生的问题,讲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PT27)。

  教师可以预设几个问题:

  ①父亲为造新屋,可谓终年辛苦、异常艰难,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却在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这是为什么?

  ②“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③父亲为了造出像人家一样有高台阶的新屋,也叫人羡慕,竟花了大半辈子去准备,才盖起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亲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同学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④文章前一部分花了许多笔墨写以前的老台阶,有必要吗?

  设计意图:

  ①这个环节有学生自己把握,教师适当引导,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巩固、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②教师引领学生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③掌握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四>教师总结

  小结: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在后代的眼里,显得比较卑微、胸无大志 。但骨子却那么要强、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有愚公移山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们身上的品质和美德让我们震撼感动(PPT28)。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写篇周记,展示自己眼中的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

  设计意图:

  把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用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六、说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应用了刘和刚的《父亲》mtv视频和崔京浩的《父亲》mp3,因为崔京浩《父亲》mtv视频与课文中父亲的形象不符,故采用mp3,并插入了父亲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照片,事实说明,这些照片给了三学生很大的震撼。

  2、本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三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学习了《阿长与<山海金>》、《背影》的基础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本节课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故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很高。

  3、教学主体部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采用了读懂父亲——读懂作者——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这样的顺序,脉络清楚。

  4、课件制作还没有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歌词及画面显现慢了一些。

【九年级下册《台阶》说课稿】相关文章:

《台阶》说课稿11-25

《台阶》说课稿设计07-29

《台阶》说课稿范文01-11

九年级语文下册《台阶》教案03-02

台阶09-07

台阶09-06

台阶09-11

台阶09-06

台阶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