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语文《台阶》课堂实录

时间:2021-04-05 18:50:55 九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台阶》课堂实录

  课前播放《愚公移山》歌曲

初中语文《台阶》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愚公移山”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愚公不畏艰苦、坚忍不拔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台阶》中的主人公——父亲,血管中也流淌着愚公精神。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农民父亲的生活。

  (出示课件:台阶。 板书:台阶)

  师: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情节。2、分析父亲形象,体会作者感情。3、理解父亲、热爱父亲)。

  请这位同学读一遍。(一生读)请坐。大家明确了吗?

  生:明确了。

  师: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

  (出示课件:

  作者简介:李森祥,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台阶》等。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农民的质朴形象。作品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艺术特色是文字简洁、善抓细节。 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对,塑造了一系列农民形象,擅长细节描写。同学们认真预习了吗?(出示课件:你能读准字音吗,凹凼 涎水 着落 掺水 舀米 尴尬 庄稼茬)。谁能读准这些词?(生读。老师随之出示正确答案)。全部正确,预习得很好。大家齐读一遍。小说已经读过了,你能按要求复述课文吗?

  (出示课件: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请试着复述这个故事要求讲清:

  1、父亲为什么要盖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样准备造高台阶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生1: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因为台阶低,屋主人的地位就低,所以父亲日夜盼着造一栋高台阶新屋。父亲准备了大半辈子,捡来砖、瓦、屋基卵石,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高台阶新屋终于造好了,父亲却老了,身体也累垮了。

  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请坐。(出示课件: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句式: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用这个句式: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生2:父亲用大半辈子的时间造了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新屋造好了,父亲老了,累垮了。

  师:语言很流畅,概括性很强。这就是父亲的故事。

  我们看到的父亲,是儿子笔下的父亲,儿子用他的眼观察父亲,用他的心理解父亲。那么儿子笔下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儿子又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刻画父亲的呢?让我们细读课文,感悟父亲。(出示课件:分析人物,体会感情)我们刚才认识作者时,知道了作者擅长细节描写。本文也是这样,儿子的笔触及到了父亲的全身,对父亲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比如老师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那双脚板。请同学们翻到第5段,我们一起来品读父亲的脚。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让父亲的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来。(师有感情地朗读,突出了“宽大”“裂着许多干沟”“干沟里嵌着许多泥土”“洗不干净的”“沙子多”“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都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父亲的脚是什么样的?

  生1:有许多泥沙,洗不干净。

  生2:裂着许多干沟。

  生3:是黄几几的。

  生4:宽大。

  师:透过这些干沟、泥沙、还有黄几几的颜色,你看到了什么?

  生1:父亲非常辛劳。

  生2:总去地里干活,脚才是泥土的颜色。

  生3:家里贫穷。

  师:对,品读父亲的脚,我们读懂了父亲的辛劳、贫穷。(出示课件:示例:品读第5段,父亲的脚,我读懂了父亲的辛劳、贫寒。板书:辛劳)请同学们继续品读父亲,从对父亲的细节描写中,读懂父亲。遇到问题可以和同桌交流。我们有三分钟的时间。(学生专心品读,师巡视)

  师:让我们从脚打头打量父亲,老师品读的是父亲的脚,哪位同学接着品读?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出示课件:品读第 段,父亲的 , 我读懂了父亲的 。)

  生1:我品读的是第2段,父亲的准备。“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从这可以看出父亲的辛劳。

  生2:父亲准备了大半辈子,最后卵石堆得小山般高,瓦罐里的角票满了几次。说明父亲很执着,坚持不懈。

  师:对,坚持不懈、坚忍不拔(板书:坚韧)。

  生3:我品读的是第19段,父亲的额头。“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父亲天没亮就起床了,说明他很辛劳。

  师:嗯,辛劳。(板书:辛劳)

  生4:要造高台阶了,父亲很期待、很兴奋。

  师:嗯,有道理。

  生5:我品读的是第21段,父亲的两手。“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表现了父亲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师:为什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生6:很多人看他,他不好意思。

  师:这一段还描写了父亲的什么?

  生7:还描写了父亲的背和胸。他的背驼了,说明他长期辛劳,把背累驼了。

  师:有道理,还有没有别的理由?驼惯了的只有他的背吗?挺不高的只有他的胸吗?

  生8:他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突然被很多人关注,他不习惯。

  生9:这一段还写了父亲的'笑,也表现了父亲长期不受人尊重,突然被很多人关注时的不习惯。

  师:是的。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板书:谦卑)

  生10:我品读的是第22段,父亲的腰。“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这表现了父亲不服老。

  师:不服老,不甘人后,特别要强。(板书:要强)还有一段写到了父亲的腰,谁品读这一段?

  生11:第28段也是写父亲的腰。“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从中看出了父亲老了,身体垮了。

  师:“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这一句中一个感叹号。为什么不用问号?

  生12:这句话不是问句,父亲肯定他能挑动,用感叹号表现了父亲不服老的强烈感情。

  师:还有一个破折号。

  生13:用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续,是因为父亲担水很累了,所以说话不连贯。

  师:你能不能读出这不连贯和不服老来?

  生13读,感情不太强烈。

  生14读: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师:“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示意生15读)

  生15: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因为断句错误,引起一片笑声)

  师:(有感情地读)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对,不服老,要强。

  由脚读到头,我们读出了这样的父亲。(示意板书)分析人物形象除了可以分析对这个人的描写,还可以从他所做的事上来分析。父亲一生做得最大的事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生1:父亲用一生的时间造了一个高台阶,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不畏艰难、坚忍不拔。

  师:这不就是可贵的愚公精神吗?

  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农民,他就是用要强、坚韧、辛劳但又摆脱不了的骨子里的谦卑造起了他的高台阶。

  师:小说塑造了一位农民父亲的形象,为什么用“台阶”做题目呢?(出示课件:研读课文,探究主题 小说为什么以“台阶”为题?)

  生1:台阶是父亲的理想。

  生2:台阶是父亲的追求、向往。

  师:台阶是小说的线索、是父亲的追求、是父亲的向往、是父亲的理想、是父亲的尊严、是父亲一生的精神寄托。高台阶造成了,父亲得到了他想要的幸福生活了吗?

  生:没有。

  师:从哪可以看出来?

  生1: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说明他并不高兴。

  师:“若有所失”是什么意思?

  生1: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

  师:失去了什么东西?

  生1:生活的动力。

  生2:“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juè)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说明父亲老了。

  生3:从第27段,父亲一级一级往下挪台阶,可以看出他不习惯高台阶的新屋。

  生4:虽然他造起了高台阶的新屋,但他骨子里的谦卑并没有消失,他的地位并没有提高。

  师:对。父亲追求了一辈子的幸福生活并没有实现。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有许多农民像父亲一样,再勤劳、再坚韧、再要强,也无法彻底改变命运,得到幸福。这是他们自己的原因吗?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造成的?

  生:当时的社会、时代。

  师:对,小说表现了一个时代的呼唤:农民渴望改变落后面貌,结束贫穷的生活。(出示课件:小说通过塑造“父亲”这一形象,歌颂了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发出了时代的呼唤:农民渴望改变落后面貌,结束贫穷的生活。)

  师:父亲的故事讲完了。父亲是一部书,父亲是一支歌,父亲是一首诗。老师把父亲写成了一首诗,请同学们在诗中再次感悟父亲。(老师深情朗诵诗歌《父亲》。

  出示课件: 父亲

  我的父亲

  你喜欢坐在台阶上远望

  你喜欢把那烟枪在青石板上敲响

  摇来摇去的柳树枝啊

  总也摇不散你那专注的目光

  我的父亲

  你那古铜色的脸

  你那黄几几的脚板

  你额头上那豆大的露珠

  你那从春忙到冬的身影

  是儿心中最美的画卷

  我的父亲啊

  你满挂着的笑容为什么在九级台阶筑起的鞭炮声中尴尬

  我的父亲啊

  你的背已经驼了几千年

  你把你的胸膛挺高一些吧

  我的父亲

  你挺直的腰板为什么担不起一担水

  你倔强的头颅为什么埋在膝盖间

  我知道你的梦想

  三级的台阶到了九级

  我的父亲啊

  怎么了

  ——你老了)

  (学生表情凝重,有些学生小声地跟老师读。)

  师:父亲老了,是沧桑的岁月把父亲变老了,是儿女的成长把父亲催老了。总有一种情深藏在我们的心中,那就是对父亲的爱,今天,请你把对父亲的深情表达出来吧。(出示课件:请你为父亲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对父亲的深情……)

  (学生认真思考,老师巡视)

  师:我们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写的诗。

  生1:我的爸爸 从我小的时候,您就很少在家,我眼中的您,是凌晨匆匆出门的背影,是深夜回来的摩托车。爸爸,为了这个家,您太辛苦了,谢谢您。

  师:女儿对爸爸的感激之情感人至深。

  生2:父亲 不知从何时起,您额头上有了深深的皱纹,你两鬓有了苍白的头发,您的双手变得那样粗糙,您的腰板不再笔直——我知道您是为了谁,我知道,您一定是为了谁!(朗诵得非常动情,以至于有些哽咽了)

  师:从你动情地朗诵和哽咽中,我们听到了父女情深。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坚韧;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家里有老有小,你手里捧着欢笑,再苦再累,你脸上挂着温馨……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父亲,我们深爱着的父亲。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小诗送给父亲,把你的深情告诉给父亲吧!

  附:李森祥《台阶》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 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台阶上积了水时,从堂里望出去,有许多小亮点。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母亲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我流着一大串涎水,张嘴在青石板上啃,结果啃了一嘴泥沫子。 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上跳。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 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那天,母亲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 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 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 年、编草鞋。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 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 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接着开始造台阶。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 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 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 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 ,他就憋住了不磕。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 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 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 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初中语文《台阶》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台阶》评课稿04-23

初中语文《背影》课堂实录及反思06-19

初中语文《明天不封阳台》课堂实录06-22

台阶09-07

台阶09-06

台阶09-11

台阶09-06

台阶09-07

台阶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