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案例

时间:2021-04-07 10:13:13 高二下册 我要投稿

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案例

  课前探讨

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案例

  1、课程目标确定

  教学设计初稿拟确定的目标有二:1、领会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王剑虹:目标定位上应该重朗读、重体验、重语言,立住语文教学之“本”。然而,如何达到你的目标,途径是什么?应该明确。并在此基础上走进作者心灵深处去感悟更为深层的文化意蕴。

  李必能:《知其不可而为之》一课安排在《论语选读》的第四课,是学生在初步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之后进入他的人生深度的时候。本课的教学的重点在于带领学生把握片言只语中所透露出的孔子的真性情,并通过课堂活动体验孔子的情感,力求产生共鸣。因此,把握真实的孔子应该作为目标定位的重点。

  方依德:1、关注落实选章中一字春秋的文言字词。2、通过人物及其关系深入明了事件及其发生的时代背景。3、探究不同人物言行背后的精神图像,明确乱世中不同的政治诉求,理解孔子作为一个儒者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济世精神和担当情怀。

  2、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设计初稿拟确定的方法有三:讲解法、体验法和分析法。

  方依德:以提高鉴赏能力为切入点和目标,以人物之间的关系为课堂之绳,在细读中鉴赏春秋乱世中不同人物的精神追求,理解孔子作为一个儒者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济世精神和担当情怀。重在讲解。

  王剑虹:《论语》的特征是对话体,应该体现这一特征。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深度,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提升要紧密结合。

  李必能:课堂教学的资源不应该仅仅拘泥于教材内容。孔子背后是整个儒家文化,如何恰当地介绍文化背景也是值得思考的。

  课堂过程简录

  一、导入

  之前说过每天分享一篇同学们的文字的,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来自陈梓琰随笔的一段话:(PPT)

  听了罗永浩的演讲,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旧书市场买了100多斤有关成功学的书,刚翻看了一本,热血沸腾,满脑子是未来成功的幻象,拿起旁边的试卷就奋斗起来,老罗的周期是3天,我的呢?短得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因为没有100多斤的储备,就那么两本书,也翻烂了,现在要找,还真找不到了。

  事实上,别人成功的路自己再去走,是不一定会成功的。一般来说吧,要成功,路必须自己走出来。

  ——207 陈梓琰

  看了这段文字你有没有同感呢?我很欣赏她的直率坦诚:自己放弃的周期短得说不出口,我更喜欢的是最后一句话:路必须自己走出来。将这几个字换一下顺序:走自己的路。必须的。事实上,在这个浮华的社会。坚持自己是最难的。所以我也借用一下老罗的话:在这个浮躁的当下,坚守是最奢侈的品质之一。所以,今天,让我们一起追寻两千多年的历史,学习论语选读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让我们在语言的碎片中找到一份执着坚守的精神食粮,来改变21世纪中国人的精神亚健康。老师这话说得有点大,可行还是不可行呢?不可行。那就让我们也来试着“知其不可行而为之”。

  二、解题及第五章解读

  1、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句话的出处?第几章?

  第五章14.38。

  2、齐读第五章

  3、师讲解

  子路和看门人的对话,知其不可而为之是谁说的?晨门。他很厉害啊,一语中的,一句话概括了一个伟大人物的一生。咱们来还原一下现场,大清早,天还不太亮,两人隔着门对话,根据人物的身份和他们的对话内容揣测一下两人的语气,同桌之间分角色试着读一读。

  一对同桌表演并谈谈对人物语气的揣摩。

  小结:子路:自孔氏,报出老师的大名,应该是比较自豪的。晨门:就是那个人吗?后面有个语气词“与”,表示疑问。应该带有讥讽和不屑的意味。明知行不通,还要去做。这叫什么呢?不畏艰难,执着,坚守/固执,迂腐,不知道变通。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别下结论,要用事实说话。事实在哪一章呢?

  三、第一章(14.21)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具体体现

  (一)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哪一章是孔子知不可而为的具体体现:

  第一章(14.21)

  2、大家自由地将这一段读一读,关注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关注孔子的行为和语言。

  3、这里有哪几个人物?陈成子,齐简公,孔子,鲁哀公,三桓。这几个人物地位关系是怎样的?

  生1:齐简公和鲁哀公是同为诸侯,程成子和三桓同为士大夫,孔子曾经是士大夫之列,如今已经退休了,看一下注释,推算一下可知此时孔子71岁高龄。

  师:事情的起因是陈成子弑齐简公,注意,弑这个字,组个词?弑君。弑专指子杀父,臣杀君。

  师:可是人家杀 齐国的君,关鲁国什么事呢?孔子为何要请哀公出兵讨伐陈成子?

  陈成子对君主不恭,以下犯上。

  师:这种现象应了孔子的那句话?君不君,臣不臣。

  师:这叫什么?用孔子的话来说叫不合礼。这还给三桓做了个榜样,陈成子和齐简公就如三桓和鲁哀公。不合理,不合道,这是不行的。

  (二)

  1、 孔子知不知道三桓不会出兵呢?

  知道

  2、 知道为什么还要报告呢?孔子有一句话在这里重复“以吾从士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以:“因为。”所以这句话前面是因,后面是果。这里的不敢是来自哪里的压力?士大夫

  是官职,是身份地位,一个身份意味着一份责任,心怀天下的责任担当让71岁的老人仍然知其不可而为之。你们的身份是学生,同时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你们担当了么?也许我们都不如这个71岁的老人可爱可敬。

  3、 你们看他在去报告之前还做了一件事:沐浴

  71岁的孔子明知国已失礼,仍沐浴而朝以示庄重和虔诚,

  4、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一段是怎样体现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咱们用一个句式:(ppt)

  71岁的明知国已失礼,仍沐浴而朝以示庄重和虔诚,

  明知道鲁哀公会让他去报告三子还是按礼先向哀公报告;明知三子不会出兵,仍然按哀公的话去报告;明知自己得不到一个士大夫的待遇,仍然担当着一个士大夫的责任,不敢不告。明知自己的学说不被统治者重视,仍然不断去传播。明知道天下已失道,却企图凭借一人之力去改变。

  四、避世之人与避人之人 :人们怎样看待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第二、三、四章(18.5,18.6,18.7)

  (一)

  1、人们怎样看待“知其不可而为之”?首先出场的是楚国的狂人,叫接舆,接:迎着。舆:车,这个人其实叫什么不知道,他迎着孔子的车过来,说了两句话就走了。一阵风一样的,可是这阵风刮着了孔子。

  2、我们请所有的男生当一回狂人,大家自己试着带上你的感情去读,体会接舆说这话的语气态度。

  3、请一个女生来点评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凤啊!凤啊!还是凤么?有点像孔子说周不像周的那种感觉,觚不觚,觚哉!觚哉!痛心疾首,嘲笑,讥讽,已而!已而!,你怎么这么固执呢?

  4、那么接舆的那句话对孔子来说最具杀伤力?

  何德之衰!德衰什么意思?

  缺德嘛,说一个人缺德,而这个人还是提倡以德治国的孔子,宣扬德化教育的大教育家,这人也太狂了点。

  还有更狂的呢?他对孔子的过去和未来都作了评价,那一句?你则么理解这一句的?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你过去做的那些傻事已经不能改变了,接下来的事还是来得及改弦易辙的',悬崖勒马吧。殆:危险。股市有风险,我们也可以说政事有危险,入世需谨慎。

  5、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关注一下孔子的表现,有一个动作:赶紧下车了,欲与之言,我们还可以想象一下他当时会是什么表情?。你觉得孔子想跟接舆说点什么??请一个学生来说说,并且试着模仿孔子可能的语气。

  6、可是接舆呢?不接招了,走了。他为何不听孔子的讲呢?

  知道孔子不会听的,此时孔子63岁,所以不是劝说而是嘲笑,讥讽,甚至不屑。所以他就像一阵风,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孔子有他自己的天空。

  (二)第三章 问路的故事

  1、这次出场的是两个人,不再是一阵风了,上一次孔子没来得及说话,这一次呢?间接对话。上一次没有看到表情,这一次有表情了,课文中的哪个词?怃然:怅惘失意的样子。

  2、长沮,桀溺的话怎么会让孔老先生这样呢?请大家自由地大声读这一段,思考这个问题。

  3、长沮,桀溺的名字和前面接舆的名字来源一样,这两个很奇怪,子路问津,他们呢?答非所问,并且还反问了来者何人,这两人不仅很奇怪,还很厉害啊。厉害在哪里呢?

  我们来看看桀溺说的一段话:“滔滔者,”齐读这一段

  4、一介农夫,这话很有意味,说到两种人?哪两种?辟人之士与辟世之士。(板书)

  人指坏人,其实主要指的是不好的国君。在论语中有这样的句子:(ppt)

  贤者辟世,

  其次辟地,

  其次辟色,

  其次辟言。

  (14.37)

  师:这个要从下面来看,国君言语恶劣,说明自己不受重用了,要避开他,要是他不给你好脸色,可见他厌恶你了,你也好走了,这个地方的都不能留你了,你就应该开始颠沛流离,辗转各国,继续寻找赏识你的国君,辟言,辟色,辟地都是避开一定的人,跟你不合道的人。这种人还没绝望,他还在寻找。辟世之人就不同了,世:社会,人世。避开所有人,就是对人彻底失望了,那就是绝望了,放弃了。

  五、课堂小结

  1、 我们来对应一下,孔子是?避人之士,长沮桀溺是?避世之人。这两种人在面对天下无道时有不同的态度,前者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后者是知其不可就不为。(板书)

  无道

  隐者 儒士

  辟世 辟人

  无为 为

  六、拓展

  1、这两种人生选择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两种文化心态,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已经学过的文化名人,哪些?文天祥、屈原……

  2、你怎么看待这两种文化心态?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课后反思

  这次活动收获有二:一是活动前教师的思考,二是平等的交流、思维的交锋。

  教学设计作为体现教者理念和思考的课堂教学前书面成果,只有进入课堂外化为教学行为,才能真正体现其内在的价值。教学设计中的预期价值能否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取决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教师走进课堂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平等对话,才能达到预定目标。

  执教者反思:

  课堂驾驭能力还需锻炼提升,明显感到课堂突发情况的驾驭能力不足,个人知识储备不足。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说,好像紧紧拽着学生按着自己的路去走。不够镇定自如,备课的细节还是不充分,有些地方忽视了学生可能有的想法。

  组内评课:

  王老师:有格调,但也明显不足,很多可以避免或者说做得更好。比如说到孔子是可爱的,实际上没说到点子上,应该是可敬的。最后面对学生提供的答案,要进行点评。

  李老师:《论语》仍有作为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字词落实还不够,讲得不透彻。

【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论语教学设计03-20

《论语》教学设计03-17

小学论语教学设计03-20

教学案例评语01-23

《观潮》教学设计案例04-18

《师说》教学案例11-10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08-16

《母鸡》教学案例08-24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