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中选修《长安晚秋》导学案

时间:2021-08-10 14:33:32 高二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高中选修《长安晚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感。

  2、体会晚唐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

  3、理解诗人的羁旅愁思。

  【学习重、难点】

  景物描写的层次感以及诗人营造的意境。

  【预学案】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简介: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这显然是赵嘏寄居在长安时,秋天所写的诗。那时长住在长安的人基本有三类:一是家就在长安;二是在京城为官;三是在长安应考落榜后没回家,寄居在此准备明春再考。赵嘏便属于第三类,他曾屡次落榜,而此诗也是他落榜后寄居在长安时所作。

  二、字词掌握

  拂曙( ) 宫阙( ) 横塞( )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首联写的是长安全景还是局部之景?为什么?首联的中“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联是总览长安的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漂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明确: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试分析颔联两句诗的妙处。

  明确:“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3、 思考:“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明确: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4、尾联是怎样抒写胸怀的?

  明确:运用典故。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5、本诗景物描写的特点?

  明确:从多角度描写景物。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情景交融。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事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训练案】

  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荒诞 诘屈聱牙 封禅(shàn) 风驰电掣 (chè)

  B. 慰籍 殚精竭虑 款识(shì) 缠绵悱恻(fěi)

  C. 濒临 再接再励 笑靥(yè) 物阜(bù)民丰

  D.熨帖 耳濡目染 骸(hái)骨 量(liánɡ)体裁衣

  A(B. 慰藉,款识(zhì) C.再接再厉, 物阜( fù)民丰 D. 量(liàng)体裁衣)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国际法规划设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在于为我军及早识别、发现和实施空

  中拦截行动提供条件,强化国防安全。

  B.近年来,我国“十面霾伏”现象日趋增多且加重,美国卫星拍摄的雾霾图,给我们

  敲响警钟,治理空气污染迫在眉睫。

  C.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学校举办“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

  丽依旧的自然美,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D.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

  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D.(A语序不当,“识别、发现和实施空军拦截行动”应是“发现、识别和实施空军拦截行动”;B搭配不当,“现象”不能“加重”;C成分残缺。“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丽依旧的自然美”缺少主语“参展作品”)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2)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7)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8)君子矜而不争, 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

【高中选修《长安晚秋》导学案】相关文章:

苏教版选修《无题》导学案06-07

《老房子》导学案(苏教版选修)06-15

苏教版选修《英雄的舞蹈》导学案06-20

高二选修《在酒楼上》导学案06-19

苏教版选修语文《雷雨前》导学案06-14

高二选修《更衣记》导学案06-16

高二选修《安定城楼》导学案06-07

高二选修《云南冬天的树林》导学案06-15

苏教版选修《把栏杆拍遍》优秀导学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