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二语文《都市精灵》优秀课堂实录

时间:2021-08-12 19:09:59 八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初二语文《都市精灵》优秀课堂实录

  一.导入

初二语文《都市精灵》优秀课堂实录

  师:今天,老师一走进你们的校园,顿觉神清气爽。在这精致而整洁的校园里,你有没有发现过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介绍(用这样的句式:我发现过??当时,它正在??)

  生1:我发现过一只燕子。当时,它正在轻盈地飞翔。

  生2:我发现过一只喜鹊,当时,它正在欢快叫着、跳着。

  生3:我发现过一群麻雀,当时,它们正在低头啄食。

  师:同学们的回答不禁让我想起艺术大师罗丹的一句话: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校园里有低头啄食的麻雀、翩翩起舞的蝴蝶、低空滑翔的蝙蝠??这些发现让我们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近老舍之子、当代作家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此四字事先板书于黑板),看看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二.新授

  (一)发现主旨

  师:同学们在预习时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体裁吗?

  生1:我觉得是记叙文。

  师:记叙文要写清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大家看看,本文是这样写的吗?(生摇头)

  生2:我觉得是散文。它涉及的地方比较多。(多数学生点头)

  师:你的判断很准确,它的确是一篇散文,但它是一种很特别的散文,怎么个特别呢?答案隐藏在书下注释(1)里。

  生齐说:随笔。

  师:(板书:随笔)能说说你对“随”字的理解吗?

  生1:“随”就是随意。

  生2:“随”就是随便。

  生3:“随”就是随心所欲。

  师:看来,大家的看法比较一致:随笔就是随意写的文章,没有一定的目的。真是这样吗?打开课本,速读课文,看看舒乙先生有无写作目的。

  (学生速读,思考)

  生1:我认为舒乙先生的目的是呼吁人们珍爱动物,保护环境。

  师:你从哪里看出作者这一意图的?

  生1:我从第6节看出来的(生1读第6节)。

  师:嗯,这一节告诉了人们小动物对于城市的作用。文中还有流露这种意图的段落或句子吗?

  生2:第11节也流露了这种意图。尤其是最后一句说得比较直接(生2读最后一句)。

  师:的确,这一句直接指出了小动物对于城市的重要意义。那么,哪儿又委婉地流露了这种意图呢?

  生3:第12节说得委婉(生3读第12节)。

  师:同学们找到的这些句子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叫主旨。刚才的学习就是一个发现主旨的过程。(屏幕出示:发现主旨)老师和大家不谋而合,也找的这些句子。(屏幕出示:第6节,第11节的最后一句),12节)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些文字,试着用其中的一些词语,给文章添加一个能表现作者意图的副标题。

  生1:我添加的副标题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

  师:你的标题一语道破动物对于城市的重要作用。

  生2: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不错的衡量标准”。

  师:你的标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动物对于城市的重大意义。

  生3:我添加的副标题是“不要成为孤城寡人”。

  师:你的叮嘱语重心长。

  生4:我添加的副标题是“尊重生命,关爱动物”。

  师:你的提醒让人倍感温馨。

  生:我添加的副标题是“让我们与狼共舞”。

  师:美好的祝愿浪漫而富有诗意。老师也拟了几个标题,原打算和同学们分享,没料到再次不谋而合。看来,我们师生的心是相通的。

  屏幕出示:

  (1)城市的标志和象征

  (2)不要成为孤城寡人

  (3)尊重生命,关爱动物

  (4)不错的衡量标准

  (5)让我们与狼共舞,

  (学生齐读,再次感受作者热切的心声)

  师小结:我们把作者的这些意思合起来就是:呼吁人们(红笔板书:善待自然,优化环境)。这也是本单元的主题。由此看来随笔的主旨并不随意,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屏幕出示:发现一随笔的主旨不随意)

  师过渡:善待自然,优化环境。作者这份急切的呼吁要想获得读者的认同与响应,构思上能不能随意呢?带着这份思考,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找一找作者构思上的匠心。这一步更艰苦,更能锻炼我们的语文能力。(屏幕出示:发现构思)

  (二)发现构思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尽快地发现文本构思上的匠心,老师拟了这样几个问题(屏幕出示:(1)作者描绘了哪些都市?又写了这些都市的哪些精灵?(2)这些都市精灵有什么样的共同点?(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我们先思考第一个问题。

  生:作者描绘了北京、昆明、上海、旧金山四个都市。写了北京的乌鸦、昆明的红嘴鸥、上海的大鸽子、旧金山的大海狮大海鸟这些精灵。

  师:你宏观把握的能力真不错。题目是“都市精灵”,文章就写了四个都市及相关精灵。看来,作者是紧紧围绕题目来着笔的。这是本文构思上很鲜明的的一个特点。再看看第二个问题:这些都市精灵有什么样的共同点?结合文中相关词语说一说。

  生1:红嘴鸥、大鸽子、大海狮大海鸟这些精灵都很可爱。

  生2:它们数量很多。红嘴鸥有成千上万只,大海狮有上百头,海鸟有上万只。 师:数量一多,自然就成了标志和象征。

  生3:它们都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如孩子给鸽子喂食、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

  游戏、抢地盘都表明它们与人类的和睦。

  师:这样的小动物人们怎会不钟爱?怪不得舒乙先生称它们为“精灵”。老师注意到同学们在找寻精灵的共同点时,都不约而同着眼于昆明、上海、旧金山的小动物,只字不提北京,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因为如今的北京没有精灵。而昆明、上海、旧金山都有精灵。

  师:你们看得很仔细。作者描绘了四座都市,其中一座城市无精灵,另外三座城市有精灵。这就形成了鲜明的??

  师:这正是我们要探讨的第三个问题。并且,因为精灵的有无,作者对几座都市的情感也形成了对比。读一读,找出相应的词语。

  生:对于北京作者是可惜,对于昆明是羡慕,对于上海是佩服,对于旧金山虽然没有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但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向往。

  师:正是这强烈的对比让作者意识到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未必是好事。于是,在11节中顺理成章地指出动物对于城市的重大意义,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换句话说??(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师:舒乙先生就是这样通过对比来彰显出文章的主旨。那么同样流露了作者写作意图的第6小节是不是也在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生1:第6小节是在将北京的过去与现在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过去,老鸹是北京一景,而现在则久违了。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北京城的精灵从有到无这一变化的巨大。男同学读描写过去北京的文字,女同学读描写现在北京的文字。

  男生读“几十年前??一点无序的伴奏。”女生读“它们似乎已经没有了??老鸹不老呱了,怪可怜的。”

  师:针对北京这种巨大的变化,作者郑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实。。。。。。(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师:北京城的今昔之比让人感慨不已。然而即使如今的北京城内,还存在着强烈的对比。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生:作者工作的现代文学馆--行宫与整个北京城形成对比。行宫有喜鹊这种精灵,作者称它为“一景”:行宫还有小松鼠这“一宝”,四季还有许多品种的鸟轮流光顾。而整个北京城没有精灵,就连北京曾经最大众化的麻雀、老鸹、燕子如今也很稀有了。

  师:是什么造成了北京城这种令人痛心的现状?作者找到根源没有?

  生:找到了,在第11节。生齐读: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

  师小结:作者就这样紧扣文题,运用重重对比,彰显主旨(屏幕出示)。既让我们感受到了拥有精灵的都市的美好,意识到善待自然、优化环境的急迫,也让我们发现(屏幕出示“发现二 随笔的构思不随意”),它是巧妙安排的。

  师过渡:有了深刻的立意,有了巧妙的构思,作者在语言上作了哪些努力呢?再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内容,你就会发现舒乙先生语言的特色。(屏幕出示:发现语言)

  (三)发现语言

  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文字,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理由。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很投入,现在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1:我最喜欢第10节中海鸟捕鱼这部分。“只要鱼群一到??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这几句话让我似乎看到了海鸟捕鱼的画面。

  师:的确,这段文字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极富画面感。(屏幕出示:画面感)那你有没有看出作者运用哪些写作技巧来达到这一效果的? 生1: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像炸弹一样’,形象地表现了鱼群快速入水的情状。

  师:精妙的修辞使文字富有画面感。还有吗?

  生2:作者还运用一连串动词“腾、抿、射、钻”生动地表现海鸟捕鱼的全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

  师:精准的动词使文字富有画面感。拿起笔圈出这些动词。还有吗 生3:还运用了准确的形容词---活蹦鲜灵,极为传神。

  师:由此可见,精准的动词、形容词和精妙的修辞就能使文字极富画面感。那如果要读出画面感,朗读时该怎么处理呢/

  生4:动词读出重音,语速快一点,因为海鸟捕鱼是一个极短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师生就一起合作,读出这些海鸟的矫健、迅疾与活力。 老师读“只要鱼群??然后”学生读“一抿翅膀??活蹦鲜灵的鱼”。

  生5:我还喜欢第1节中描写喜鹊的文字:“喜鹊多是成双成对“??带来了一派生机和欢快。”其中的“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读起来特别有节奏感,也让我们感受到喜鹊的活泼与欢快。

  师:一致的句式,反复的字眼确能产生音乐美、节奏感(屏幕出示:节奏感)。大家一起来试试,读出节奏感。

  生齐读“喜鹊多是成双成对“??带来了一派生机和欢快。”

  师:读得再快一点,再活泼一点。

  生再次齐读“喜鹊多是成双成对“??带来了一派生机和欢快。”

  师:这些富有画面感、节奏感的文字在文中多次出现,使文章充满美感。但文中有一类词语特别新颖,特别幽默,特别精辟,让人过目难忘。你注意到了吗?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生1:第5节中的“老鸹不呱”,巧用谐音,写出了乌鸦无处藏身的可悲处境。 生2:第12节中的“孤城寡人”,化用成语“孤家寡人”,巧妙地表现了城市失去动物后的冷清,极为警醒。

  生3:第12节中的“与狼共舞”,借用成语“与狼共舞”翻出新意,呼吁人们与动物友好相处,浪漫而富有诗意,耐人寻味。

  师:作者这样创造新词、借用旧词的手法使读者眼前一亮,新颖感油然而生(屏幕出示:新颖感)。大家在平时的阅读中见过类似的巧用成语的例子吗?一起来回忆回忆。

  生1:我见过一则摩托车广告--骑乐无穷,就是化用了成语“其乐无穷”,形象地表明

  摩托车带给顾客的美好享受。

  生2:我见过一则衣服广告--百衣百顺,就是化用了成语“百依百顺”,巧妙地暗示了衣服的质量之好。

  生3:我见过一则药品广告--咳不容缓,就是化用了成语“刻不容缓”,生

  动地指出服药的急迫。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例子,与大家共享。

  屏幕出示:1、箭牌口香糖一箭如故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广告语)2、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3、中国电信千里音缘一线牵(长途电话广告语)4 、如有的作者在写一些领导者由于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时,借用成语“一诺千金”,改为“一错千金”。5、陈毅“马门立雨”的故事

  师小结:作者就是用些富有画面感、节奏感、新颖感的语言紧紧吸引着读者的眼球,令我们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原来(屏幕出示:发现三 随笔的语言不随意)它也是精心打造的。

  那随笔是一种怎样的体裁呢?一起来看看随笔的官方定义(屏幕出示: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

  话说到这里,爱思考的同学可能奇怪了:既然随笔的主旨、构思、语言都不随意,那又为何“随”字当头?这是因为随笔这种体裁要求作者如话家常,给人亲切随和之感。随笔的“随”乃“随和”之意。(板书“和”)因此,只有重量级的作家的随笔才能登上《随笔》这本杂志,这也是其办刊宗旨所决定的。(屏幕出示《随笔》杂志的封面及办刊宗旨:办刊宗旨:关注现实,直面人生。既能给读者思想上的启迪,又能给读者以美感。)

  舒乙先生的这篇随笔就刊登在1996年《随笔》第4期上.他关注的什么现实?给读者什么启迪?给读者什么美感呢?

  生1:他关注的是许多现代都市中鸟、鱼、兽日渐稀少乃至灭绝的现状。 生2:他启发读者要善待自然,优化环境。

  生3:他文章中重重的对比,富有画面感、节奏感、新颖感的语言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师过渡:舒乙先生用一篇随笔让我们明白,都市如果拥有了精灵就会如昆明人一样有值得骄傲的景观,就会如上海人一样有盎然的生机,就会如旧金山人一样有惬意的享受,拥有精灵的生活是如此美妙。如果我们的生活所在也有精灵,岂不是一大乐事?(屏幕出示:发挥想象)

  (四)发挥想象

  师:今年,我们东台正在全力创建园林城市。你认为哪种可爱的动物能作为我们城市的标志和象征?说说推荐的理由,并描述其与人们和谐共处的情景。同桌可以商量商量。

  生1:我推荐丹顶鹤作为我们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它们每年冬天都飞来过冬,已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

  师:你的推荐不错。遗憾的是丹顶鹤早已成了我们盐城地区的名片。

  生2:我推荐弶港的鱼作为我们城市的标志和象征。我们弶港鱼类资源丰富,由于地理位置特别,味道十分鲜美,很多外地人来东台都要去弶港尝一尝海鲜。 师:弶港海鲜的确闻名遐迩,只可惜它们通常生活在水下,不易见到。

  生3:我推荐蚕作为我们城市的标志和象征。我们东台是有名的丝绸之乡,小小的蚕儿帮助很多人家走上了富裕之路。

  师:你的推荐很有见地。如果能推荐能自由自在生活在户外的小动物就更好了。课后请同学们参照书后附录中“关于保护益鸟的倡议书”,写一封“关于小城精灵的倡议书”给创建委员会,说不定,你的倡议就会被采纳呢。

  三.总结

  师:短短45分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随笔这一文体,发现良多,收获良多。祝同学们在学习的征途上时时有发现,天天有发现,练就一双慧眼,成就精彩人生!

  怎一个“随”字了得

  ——《都市精灵》备课有感

  秋意乍临,一月一度的学习余映潮老师教学艺术的活动如期举行。在教研室的引领下,我有幸参与其中,成为学习余老师整体处理教材艺术的一位实践者,担纲任教《都市精灵》。几番砥砺后,感慨尤深:此次的教材暨教学怎一个“随”字了得。

  在谈这一点之前,先要说说什么是对教材的整体处理。余老师对此阐释得扼要而鲜明:确定地解决课文一至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带动对全篇文章生动活泼的阅读理解,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之中。同时,余老师还给出了相应的教材处理良方,我把它归结为疑问法、悬疑法、句式法、撮要法等。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切合《新课程标准》的极为科学的教材处理方式,但如何因课制宜地确定整体阅读教学的策略,就须颇费思量了。

  一、教材----匠心独运不随意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是一篇随笔。基于汉字易让人望文生义的特点,常会有“随笔”即“随意写的文章”之误解。事实上,它是散文的一种,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散文。它要求关注现实,直面人生,既能给读者思想上的启迪,又要给读者以美感,特别要让读者有如话家常般的亲切随和之感,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作者的见解。《都市精灵》则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随笔的这一文体特征。

  (一)随笔的主旨不随意作者有感于许多现代都市中鸟、鱼、兽日渐稀少乃至灭绝的现状,以高度的责任感,呼吁人们善待自然优化环境。这样一个深刻而重大的命题,可谓振聋发聩。

  (二)随笔的构思不随意为了让自己的呼吁得到读者的积极响应,作者在构思上也是煞费苦心。除了散文常见的紧扣文题,丰富联想,形散神不散外,安排了重重对比,既强烈地震撼了读者,又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彰显出主旨。

  (三)随笔的语言不随意本文不仅运用准确的动词,形容词及拟人的手法使语言富有画面感,而且运用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结合、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尤为令人叫绝的是创造性地借用化用成语,使语言极具新颖感,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这种种匠心,岂一个“随”字了得?

  二.教学----殚思竭虑不随意备课前,我曾随机在未曾接触过随笔这种体裁的学生中做了一番调查:你如何理解随笔的“随”?结果,大多数人不约而同地回答为“随意,随便”等。可见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都市精灵》是学生初次接触随笔这种体裁,俗话说“初学如漆”。如何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成了我的备课首选。几经思索,定下“悬念+发现”这一教学策略:先就随笔体裁设置一个贯穿课堂始终的关键性问题:随笔是随意写的文章吗?以随意谈话的方式,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将发现一步步引向深入。

  (一)发现主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都市精灵》的体裁后,相机设疑:作者有

  一定的用意吗?待学生撮要出作者的见解,顺势添加副标题,使学生明了:随笔的主旨不随意。初步走出误区。

  (二)发现构思明白了主旨,学生很快便发现随笔的构思也不随意,尤其是重重对比的运用令学生如醍醐灌顶:随笔的构思也是巧妙安排的。进一步走出误区。

  (三)发现语言知晓了主旨和构思后,通过齐读、分读、演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其语言的画面感、节奏感、新颖感的同时又明白:随笔的语言也是精心打造的。从而彻底走出误区。

  (四)发挥想象当学生走出误区后,趁热打铁,联系我们东台正在创建园林城市的现实发挥想象,为城市推介精灵并参照书后附录写成倡议书。这样一举两得,既学习了倡议书的知识,又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理解。

  四大教学环节,看似随意为之,实则环环相扣,怎一个“随”字了得?

  回首这次教学实践,最大的收获是自己对整体阅读教学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教者只有尊重文本,深入文本,善于发现文本的匠心之所在,才能整体把握教材,才敢灵活设计教法,才会使课堂教学在预设的土壤上生成智慧的花朵!

  这是我探索如何整体处理教材的一点感悟,鲜有高深的理论,不尽人意之处,还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期待您的金玉良言!追随余老师的教改之路上,我们携手前行!

【初二语文《都市精灵》优秀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都市精灵》优秀课堂实录06-15

都市精灵语文教学反思02-04

中学语文《都市精灵》导学案06-28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04-05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04-13

《都市精灵》教学反思(苏教版初二上册)06-07

初二上册《都市精灵》教学反思3?篇06-15

苏教版初二上册《都市精灵》教学案例05-16

舒乙《都市精灵》全文阅读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