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11 20:15:19 八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八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反思2篇

  《木兰诗》教学反思第1篇

  对于文言之类的文章,以前我总是放不开。不能像上现代文那样大刀阔斧激荡跳跃,总是规规矩矩地先疏通文意再朗读背诵,最后分析课文,基本上一直是这个模式。因为学校倡导课改,我作了一下尝试,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来欣赏这首乐府民歌,在课堂组织教学当中,达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八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反思2篇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为了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进入情境,感受木兰的形象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贯穿整个课堂,把课堂活动分成三个版块──我能读准、我能读好、我能读懂。意图从三个层次出发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读准字音、知道词语释义,其次是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最后是读懂木兰的形象,提高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这篇文章我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我看过很多的教学实录,大部分老师都是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本课的教学,我想这样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学生在家进行了充分的预先,对文章的字句的理解已是很到位了。我们这里的学生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在第一课时中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熟课文,在此基础上自己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我觉得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如“可汗、燕山、转、裳、同行”等词,在教学的过程中果真有很多的学生把这些字音都读错了,我想从这最基本的字词开始还是有意义的,如果教学完成后,学生连课文的字都不会读那是很可笑的。第二课时,对前面的四段内容进行了疏通并让学生背诵其中的内容,第三课时让学生学习后面的内容,并让学生感受木兰的形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层次分明的教学设计在帮助学生认识,这节课我们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能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来,并最终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朗读的时间把握方面,我用了近30分钟时间让六个小组比赛读整首诗,导致完成人物形象分析这个教学任务时时间比较紧迫,因此我认识到在赛读时可以分段进行,那么在时间的把握方面也就比较宽裕了。

  其次是在如何能让学体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其实,让每位同学都能提笔来写一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意识到,在分析木兰形象这个环节中,我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上做一些旁批──你从哪些情节了解到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在旁边标注出来,这样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是在生字词的训练方面,某些同学回答错误,虽然我进行了纠正,但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及时过关。诗歌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注重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训练,但我在课堂中还是没有创设各种情境能让全部学生(六个组基本上只有一半人在课堂上背诵)在课堂中就把文章背下来,说明我的设计还是不精练,我没有让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氛围中,彻底领会木兰这一爱国女英雄的形象。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觉得的做的不错的有这些做法,我在第二课时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让他们想象木兰回乡后在家变回女儿身后的形象及伙伴看到她后的情景。我想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里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练笔的情境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第三节课后我还让学生参照“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样式,给花木兰写一个颁奖词,很多地方的中考中出现过类似的题目,我想趁热打铁既有助于学生深入感知花木兰的形象,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后认真思考一下,在这堂课的组织教学上我没有用传统的串讲法进行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特别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木兰诗》教学反思第2篇

  这首诗教完之后,有一个苦恼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也可以说,是一个一直逼迫我追问的一个问题,而这节课更促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或者更明确一点说,如何在提高课堂容量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之所以有这样的困惑,不仅仅因为那个长期以来困惑我们语文教师的老大难问题: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还因为心里十分钦慕许多语文教育大家高超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他们往往在一堂课内,既能紧扣文本,让学生在语言的大海中畅游,还能巧妙地、不露声色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绪和情感在与文本建立的对话过程中纵横捭阖、潜滋默染。可是再看看自己的课堂,总是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三维目标的达成总让人遇到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尴尬。往往重视了语文知识的教学就淡化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语言品析得多了又有肢解文本之嫌,教师引导得多了容易贻人不重学生主体的口实,环节涉计得多了难免留人课堂零碎不整的遗憾。就拿这节课来说吧!作为一篇精读课文,我又想在一节课内通过深入品读语言来品析人物,又不想放弃对学生朗读诗歌的指导,两个方面都是需要大块时间重锤敲击的教学环节,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我越是想两者兼得,越是两个都没有抓牢,这是遗憾之一;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能力,一直是我教学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节课显然也成了一个并不漂亮的“尾巴”,这是遗憾之二。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来看,渴望让学生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从通过准确的语音、恰当的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变化到读出不同内容传达出的不同情绪,这个愿望显然有点理想化了,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品读诗歌”环节,原先设计的赏析突显木兰女性性格和品质特点诗句的环节,应该是本课的一个亮点,然而由于前面朗读部分耗时太多而没有展开,这成为了我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我想,下次再教这样的诗文,如果把预习的工作做好,课上平衡时间,我会引导学生在这一环节品出精彩的。

  教学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正因为遗憾,它才吸引我不断前行,不断追索。

【八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中学课文《木兰诗》教学反思06-05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反思03-31

《木兰从军》语文教学反思01-16

《木兰从军》的语文教学反思01-16

《木兰诗》教学方案03-14

初中语文《木兰诗》原创教学设计03-30

《木兰从军》语文教学反思范文03-18

初一语文《木兰诗》教学案例03-31

初中语文《木兰诗》优秀教学案例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