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时间:2021-03-20 18:49:35 七年级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一、基础题 (25分)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1.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名言。(3分)

  平静如水 正直如绳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出汉字。(4分)

  (1)祈祷 (2)门框

  (3)深恶痛jué (4)qiè而不舍

  3.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7)题还需填写作者。(10分)

  (1)万里赴戎机,      。 (《木兰诗》)

  (2)独坐幽篁里,     。 (王维 《竹里馆》 )

  (3)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4)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清明时节雨纷纷      , 。 (杜牧《清明》)

  (6)停车坐爱枫林晚,       。 (杜牧《山行》)

  (7)生机盎然的春天       ,是诗人笔下的宠儿。杜牧《江南春》中的“ ,水村山郭酒旗风”描绘出了丰富多彩的春之画卷;而 (作者)《晚春》中的“      ”,借描绘百花争艳挽留春天的景象,道出了人们对春的留恋之情。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南京的四月是看花的好时节。你更喜欢南理工的二月兰?还是南林大的樱花呢?

  B. 新建的六朝博物馆距离你家就二、三公里路,你可以租骑共享单车去那里参观。

  C. 我们阅读《红岩》,倾听英雄们散发着理想光芒的话语,学习英雄们不屈的精神。

  D. “江苏足球队赢啦” !王宁激动地说:“他们以3-0完胜了日本大阪钢巴队!”

  5.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词性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副词)

  B.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介词)

  C.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连词)

  D.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拟声词)

  6.根据对话情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对话连贯流畅。(2分)

  王老师:小雨同学,第二单元课文的话题是 “爱国”,学了以后,你觉得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小 雨: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了国难当头时人们心中被激发出的炽热的爱国情感。

  赵老师: !

  小雨:对呀,我想起来了,当中国女排获得奥运冠军时,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看来我也是一个爱国者呀!

  赵老师:是的。在和平年代,大家也都应该做个爱国者。

  二、阅读题 (40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第7题。(3分)

  行舟 【唐】李益①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②碧流。

  闻道③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注:①李益:唐代诗人,陇西姑臧 人。此诗为扬子江上舟行所作。②信:任意。③闻道:听人说。

  7.下面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前两句写景,舟行江中,柳絮飘飞,菱花旁伴,自由荡漾,似见闲情。

  B.“闻道”二字颇费思量:江南美景此刻正在诗人眼前,故可改为“眼见”。

  C.诗人在“又是一年春好处”之时行舟的目的非为赏景看春,乃为登楼望乡。

  D.细品此诗,一位独卧舟头、思乡心切、愁绪萦怀的诗人形象已然如跃眼前。

  (二)阅读古文,完成8~11题。(11分)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为学头脑①

  明 王守仁

  先生谓学者曰:“为学须得个头脑,工夫方有着落;纵未能无间②,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不然,虽从事于学,只做个‘义袭而取③’,只是行不著、习不察④,非大本、达道⑤也。”又曰:“见得时,横说竖说皆是;若于此处通,彼处不通,只是未见得。”

  (摘自《传习录》)

  注:①头脑:思考与判断能力。②无间:没有距离,指通晓所学知识。③义袭而取:凭偶然的正义行为去获取,这里指偶然的收获。④行不著、习不察:做却不知原委,成了习惯却不明原因。⑤大本、达道:天下的根本和通达的道理。

  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但当涉猎 (2)见往事耳 (3)如舟之有舵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但当涉猎 但手熟尔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为学须得个头脑

  C. 蒙辞以军中多务 徐以杓酌油沥之

  D. 非复吴下阿蒙 非大本、达道也

  10. 翻译下面语句(2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1.甲文中孙权教吕蒙学习只须“ ”,乙文中“先生”却教导“学者”学习必须具备“ ”。这两个说法并不矛盾,因为 。(3分)

  (三)阅读名著片段,完成12——15题。(13分)

  在曹宅拉车(节选) 老 舍

  一天晚间,曹先生由东城回来的晚一点。祥子为了安全,由天安门前全走马路。敞平的路,没什么人,微微的凉风,静静的灯光,他跑上劲来。许多日子心中的憋闷,暂时忘记了,听着自己的脚步,和车弓子的轻响,他忘记了一切。解开了钮扣,凉风飕飕地吹着胸,他觉到痛快,好像就这么跑下去,一直跑到不知什么地方,跑死也倒干脆。越跑越快,前面有一辆,他超一辆,一会儿就过了天安门。他的脚似乎是两个弹簧,几乎是微一着地便弹起来;后面的车轮转得已经看不出条来,皮轮仿佛已经离开了地,连人带车都像被阵急风吹起来了似的。曹先生被凉风一飕,大概是半睡着了,要不然他必会阻止祥子这样飞跑。祥子跑开了腿,心中渺茫地想到:出一身透汗,今天可以睡痛快觉了,不至于再思虑什么。

  已离北长街不远,马路的`北边,被红墙外的槐林遮得很黑。祥子刚想收步,脚已碰到一些高起来的东西。脚到,车轮也到了。祥子栽了出去。咯喳,车把断了。“怎么了?”曹先生随着自己的话跌出来。祥子没出一声,就地爬起。曹先生也轻快地坐起来。“怎么了?”

  新卸的一堆补路的石块,竟然没有放红灯。

  “摔着没有?”祥子问。

  “没有;我走回去吧,你拉着车。”曹先生还镇定,在石块上摸了摸有没有落下来的东西。

  祥子摸着了已断的一截车把:“没折多少,先生还坐上,能拉!”说着,他一把将车从石头中扯出来。“坐上,先生!”

  曹先生不想再坐,可是听出祥子的话带着哭音,他只好上去了。

  到了北长街口的电灯下面,曹先生看见自己的右手擦去一块皮。“祥子,你站住!”

  祥子一回头,脸上满是血。

  曹先生害了怕,想不起说什么好,“你快,快——”

  祥子莫名其妙,以为是教他快跑呢,他一拿腰,一气跑到了家。

  放下车,他看见曹先生手上有血,急忙往院里跑,想去和太太要药。

  “别管我,先看你自己吧!”曹先生跑了进去。

  祥子看了看自己,开始觉出疼痛,双膝、右肘全破了;脸蛋上,他以为流的是汗,原来是血。不顾得干什么,想什么,他坐在门洞的石阶上,呆呆地看着断了把的车。崭新黑漆的车,把头折了一段,秃碴碴地露着两块白木碴儿,非常不调和,难看,像糊好的漂亮纸人还没有安上脚,光出溜的插着两根秫秸秆那样。祥子呆呆地看着这两块白木碴儿。

  “祥子!”曹家的女仆高妈响亮地叫,“祥子!你在哪儿呢?”

  他坐着没动,眼珠钉着那破车把,那两块白木碴儿好似插到他的心里。

  (《骆驼祥子》第六章,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有删改)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3分)

  13. 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画线语段。(4分)

  提示:(1)圈点与批注要相关;(2)批注文字不少于15字。

  14.下面对《骆驼祥子》中相关情节判断错误的是( )(3分)

  A. 画线处的“许多日子心中的憋闷”跟孙侦探的敲诈有关。

  B. 祥子自己想离开曹家跟以上选文中发生的翻车事故有关。

  C. 祥子后来重燃希望又决定要留在曹家跟高妈的劝说有关。

  D. 祥子最终回到人和车厂跟曹家搬走和自己走投无路有关。

  15.根据原著情节,说说高妈与鲁迅笔下的阿长有哪些异同之处?(3分)

  (四)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6——18题。(13分)

  端午与菖蒲花 余喜华

  小时候,我怕生、腼腆,又很淘气,经常疯得不见人影。于是,奶奶常摸摸我的头,笑呵呵地说:“你这孩子,菖蒲花一样。”

  不知何时起,菖蒲与端午有了联系。南方人家端午节用菖蒲茎叶剪成菖蒲剑,插在门上或挂在床头。菖蒲根可泡白酒,奶奶就把菖蒲酒涂在我的额头、手足,说能驱病辟邪。

  端午那天,江南人大多吃粽子,我们却习惯吃食饼筒。食饼筒的皮是糯米粉做的。奶奶亲自动手和米粉,揉成团,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张圆饼,在铁锅里烙熟。再用卤肉、鸡蛋丝、洋葱炒黄鳝等做馅料,一筒一筒包起来。等到好吃的食饼筒上桌,奶奶往往汗流浃背了。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她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当时,家乡的水沟里,长满菖蒲,半人高的茎叶随风摇曳。菖蒲,生长于寒湿之地的水生植物,在寒冬刚尽时就先醒来了。菖蒲生性不贪阳光,不怕苦寒,安于淡泊,正是奶奶的写照。回顾奶奶一生,她生于农家,长于农家,嫁于农家,中国农民所具有的勤劳、善良、朴素、诚实的品格,奶奶身上都有。奶奶虽然没有文化,目不识丁,但她聪慧识大体,家境清贫,却安贫乐道。家里边,相夫教子,任劳任怨,勤俭持家,始终是爷爷的贤内助;对外人,乐善好施,乐于助人,无论是道地里的邻居,还是同村的乡亲,哪家有困难,她都会尽力出手相助……

  有年端午节,记得一家人吃过食饼筒后,奶奶带着我,和村里的老太太们一起摇着小船,沿着村里的河道,一路烧纸钱撒向水里。据说屈原因悲叹国运,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了祭奠他,都要在端午这天向河里投放粽子,烧纸钱祭河神,以求庇佑。

  小船经过河道,一路烧白的纸灰,宛如满天梨花飞舞,在水面上飘飘荡荡,然后一片片沉入河底。那时懵懂的我,并不明白其中寄托的含义。回想起来,她们将纸钱抛向河流时,或许并不知道端午与屈原有关。不过,她们不仅仅是祈愿逝者安息,更多的是祈愿生于斯、长于斯的村人和子孙后代们平安、幸福。祈愿这条千百年来哺育过无数人的不竭河流,永远给人们带来源源不断的物质享受和精神动力。

  其实,菖蒲也好,端午也罢,就算是奶奶说我像“菖蒲花”,其实都无关我们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但在中华民族不屈的历史长河中,除了许多像屈原这样的英雄,更多的则是像我奶奶这样一生朴实、默默无闻如菖蒲一样的人。他们悄悄去来,平凡而伟大。

  “菖蒲花”,这种象征着端午节的花,我至今只听说而没见过。如今,奶奶离世已多年。每当端午节,家家户户还会插上菖蒲剑,那样清秀淡雅,又是那样可爱可亲,我就会想起奶奶口中的“菖蒲花”。

  “菖蒲花”,永远难忘“菖蒲花”。

  (选自《文学港》2016年第三期,有删改)

  16. 本文以“端午与菖蒲花”为题有哪些作用?(3分)

  17.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或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1)菖蒲,生长于寒湿之地的水生植物,在寒冬刚尽时就先醒来了。

  (2)她生于农家,长于农家,嫁于农家,中国农民所具有的勤劳、善良、朴素、诚实的品格,奶奶身上都有。

  18.下列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菖蒲花”象征着端午节,也象征着奶奶的祈愿,但实际上这种花我只听说而没见过。

  B.奶奶带着我,摇着小船,经过河道时一路烧纸钱并撒向水里是专门为了纪念英雄屈原。

  C.第7段的加点词语可以这样批注:“平凡”的身份,“伟大”的品格,两者不矛盾。

  D.文章结尾句为直抒胸臆,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菖蒲花、对儿时生活和对奶奶的怀念。

  19.结合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如邓稼先、鲁迅、韩麦尔、小弗朗士、老王等,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特点写一句话。(3分)

  三、作文题(35分)

  20.片段写作。(5分)

  雨过天晴,春暖花开。周末的午后,写完作业的小雨陪奶奶在楼下的小花园散步。请你发挥想象,结合人物和景物描写,用150字左右的文字,营造出温馨美好的抒情氛围。

  开头:小雨拉着奶奶的手……

  21.成篇写作。(30分)

  平凡的世界,生活着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一生朴实、默默无闻如菖蒲一样的人,他们悄悄去来,平凡而伟大”。

  请以“朴实的身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勿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精选03-31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11-16

初三语文下册期中试卷04-06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05-23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语文试卷04-06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04-06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03-31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12-19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分析范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