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语文核舟记学案及答案

时间:2021-04-09 18:37:09 八年级 我要投稿

八年级语文核舟记学案及答案

  一、课前自学

八年级语文核舟记学案及答案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罔(wǎng):文中指“无,没有”的意思。 箬篷(ru péng):用箬叶编的船篷。髯(rán):两腮上的长须;也泛指胡须。 褶(zhě):衣服折叠而形成的印痕。轩敞(xuān chǎng):赠送。 虞(yú)山: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内西北处。椎髻(zhuī jì):将头发结成锥形的髻,是我国古老的发式之一。

  (二)知识积累

  作者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末年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县)人,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简明,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

  二、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

  2、理清文章结构。

  3、了解说明顺序,按要求复述课文。

  4、学习人物神态描写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老师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明确答案

  1、《核舟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散文作家 (姓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轩敞() 罔不() 箬篷( ) 虞( )

  黍( ) 篆( ) 糁() 椎髻()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罔不因势象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佛印绝类弥勒()

  4、翻译下列句子。

  苏、黄共阅一手卷。

  (二)确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目标1、2.

  (三)导学课文

  1、字、词、句过关

  (1)看注释①,理解题意,了解作者。明确体裁(属介绍具体事物的说明文)。

  (2)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范读,注意文字的读音及朗读的节奏。

  (3)模仿朗读课文,直到能熟读课文为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相结合)。

  (4)疏通课文词句的意思。

  方法:①看原文,对照“注解”及有关资料理解文意,给弄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②讨论疑难词句。先由小组讨论,再到全班讨论,然后老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子,或查找资料弄懂文意,结合完成练习二。

  ③指名口译(2—3人,每人口译2—3小句)师生评价纠正。

  2、理清文章结构

  ①默读、跳读课文,根据大意写出各部分的起止段。

  第一部分( 1 —— 自然段):简要说明核舟雕刻人的生活时代、姓名及精湛技艺。

  第二部分( —— 自然段):具体介绍船体和人物的情状。

  第三部分( —— 6 自然段):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以赞叹核舟的艺术技巧。

  ②提问:文章的结构形式是( )

  A、总--分--总 B、分--总--分 C、总--分--分 D、分--分--总

  (四)快速复习,准备检测

  (五)课堂检测

  题目另附。完卷后老师出示答案,同学互评互改。

  (六)指导小结

  (七)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理解注释中的词句,翻译全文。

  学案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一)基础练习

  1明朝 魏学洢

  2 xuān chǎng wǎng ru péng yú shǔ zhuàn sǎn zhuī jì

  3、顺着、就着 零数 像

  4、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三)2、①1 2—5 6 ②A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①为宫室()②尝贻余核舟一()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翻译。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同桌学生互改,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目标3、4。

  (三)围绕目标学习

  1、导读第一部分

  指名朗读,思考回答:

  ①“ ”一词突出雕刻技艺的特点。

  ②文中“ ”,点明雕刻技艺之精湛,雕刻人手艺指卓越,应证“奇巧”二字。

  2、导读第二部分

  (1)速读课文2—5段,回答:

  这一部分介绍船体,其说明顺序是 --- ----- ----

  (2)跳读课文2—5段,小组讨论后回答:

  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这样有什么好处?

  答:

  (3)反复朗读窗上的对联。思考回答:窗上的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步骤:朗读—思考—朗读—思考—提问—补充—明确)

  答:

  (4)细读第三段,把描写苏、黄及佛印神态的句子画起来。齐读有关句子回答:文中写苏、黄的俯首阅卷,佛印的“矫首昂视”的神态,两者对比有什么含义?

  答:

  3、导读第三部分

  默读,完成下面问题。

  (1)练习三、4

  (2)本文段的中心句是

  (3)齐读该部分。

  4、浏览课文。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复述“核舟上的景物”。学生举手复述,师生共同评价。

  (四)快速复习

  (五)课堂检测

  题目另附。

  (六)指导小结

  (七)作业

  1、收集整理古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诗句。

  2、选取一个角度,仔细观察,描写家中任意两个亲人的神态。

  学案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一)1、①做,这里指雕刻②赠③通“又”

  2、中间那个头戴着高帽,长满两腮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三)1、①奇巧②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1)船的中部 船头 船尾 船背

  (2)可以使读者先获得对船的总体印象。(3)这十六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第一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到舟外赤壁景色。(3)显示出他们不同的身份教养,表现出不同的神情、气质和风度。3、(2)嘻,技亦灵怪矣哉!

【八年级语文核舟记学案及答案】相关文章:

古文《核舟记》复习导学案05-10

《核舟记》优质教学案例03-07

语文《核舟记》教学方案12-14

《核舟记》原文及阅读答案解析01-17

文言文《核舟记》教学案例04-11

苏教版八下《核舟记》导学案04-05

《核舟记》译文01-08

八年级语文核舟记教案02-21

八年级语文《核舟记》说课稿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