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复习病句修改试题及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经常接触到练习题,只有多做题,学习成绩才能提上来。学习就是一个反复反复再反复的过程,多做题。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习题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复习病句修改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复习病句修改试题及答案 1
1、偷车人见有人追赶反而加大油门拼命逃窜,公安人员直追到山根下才将其抓获。
关联词不当,本句为承接关系而非转折关系。"反而"应改为"马上"。
2、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关联词位置不当,应改为"人们如果连续"。
3、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个重要的技术问题都交给群众讨论。
介词运用错误,应把"对"改为"把"。
4、他去世后群众虽然怀念他,但艺术界却把不他列为艺术家。
关联词位置不当,应改为"虽然群众怀念他"。
5、请连长放心,尽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坚决完成任务。
改“尽管”为“不管”
6、我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应改为"勤奋学习的主动性"、"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应把"自觉性"和"主动性"对调一下。
7、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面,把我国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应改为"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我国国民经济搞上去"。
8、这次地名普查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更新、补漏、改错,也就是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更新过时的地名。
应改为"也就是更新过时的地名,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
9、现在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希望广大消费者引起注意,不给唯利是图者以可乘之机。
应改为"希望引起广大消费者注意"。
10、这家老字号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素以选料上乘、工艺精湛、配方独特、疗效显著而驰名中外。
应改为"选料上乘,配方独特,工艺精湛,疗效显著"。
八年级语文复习病句修改试题及答案 2
1、修改下列病句。
(1)外边的吵闹声突然渐渐消失了。
(2)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正在总结经验。
(3)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4)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5)目前,广大群众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6)在江苏省经济贸易洽淡会上,外商和港澳同胞参观了丰富多彩的洽谈会的展品。
(7)家长和老师对我们寄予很高的厚望,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决不辜负他们。
(8)从世界杯上的表现来看,我国的足球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9)目前,广大群众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2、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
D.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三百来斤左右。
B、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
C、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台阶遮出一大片绿阴。
D、他觉得终于可以造屋了,便破土动工,选定一个日子。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老师的一番教育,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B、故事会上,有几个同学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C、《雷雨》这部话剧塑造了很多令人难忘的情节。
D、只要坚持不懈的攀登,我们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参考答案
1、(1)去掉“渐渐”或“突然”
(2)去掉“不”,把“经验”改为“教训”
(3)删去“能否”
(4)删去“通过”或者“使”
(5)“提高”改为“加强”
(6)“丰富多彩的洽谈会的展品”改为“洽谈会上丰富多彩的展品”
(7)删除“很高的”
(8)搭配不当,把“改善”改为“提高”活在“水平”后加上“不高的状况”
(9).“提高”改为“加强”
2、D
3、B
4、A
5、C
【八年级语文复习病句修改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指导11-30
小学五年级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试题10-12
怎么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11-12
高考语文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作文11-24
八年级语文上册试题(附答案)11-05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01-03
小学语文六年级修改病句专题训练01-17
搭配不当的病句及答案谁有11-10
初中八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04-24
四年级语文期末知识点归纳:修改病句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