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白居易清明夜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居易清明夜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夜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译文/注释
译文
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注释
①清明夜:清明节的夜晚。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②砌(qì):台阶。
③独:独自。
④回廊:回旋的走廊。
⑤遥:遥远,远远。
⑥看花:赏花。
全文赏析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
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
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不禁让人要笑问:“可是愁嫁?”
对白居易一向颇有好感,虽然当初《琵琶行》《长恨歌》曾经让我背得痛不欲生,但是长大以后细细回味,其名句却处处可用得,选他这首,是因为意境的清朗,和颜色对比的鲜明却不刺眼,诗人在夜里听乐看花,怡然自得,但绕着回廊行而复歇,却含蓄点出了此闲适后的诗人的真正心意。
写作背景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三月,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比男人玩的更开心。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诗歌题材广泛:其诗歌涵盖了众多题材,包括政治讽喻诗、叙事诗、抒情诗等。如《卖炭翁》通过描写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长恨歌》则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蓝本,展现了爱情的悲欢离合.
语言平易通俗: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力求让诗歌能够被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接受,因此其语言风格质朴自然,直白流畅,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等诗句,简单易懂却又意味深长.
官途与创作历程:他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中年在官场受挫后,仍坚持创作,作品风格也逐渐趋于闲适;晚年则寄情山水,写过一些小词.
古诗特色
意境清新优美:《清明夜》描绘了一幅清明之夜的美好画面,“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清风习习,月色朦胧,碧玉栏杆与红砖绿瓦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且富有诗意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
情感闲适悠然:整首诗透露出诗人闲适的心情。诗人在这样的夜晚,独自绕着回廊漫步,时而停歇,时而聆听远处的弦管之声,默默欣赏着盛开的花朵,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惬意舒适的心境,与清明时节通常所蕴含的哀伤、肃穆之情有所不同,别具一格.
表现手法含蓄:诗中虽未直接抒发情感,但通过对环境、行为的细腻描写,如“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将诗人的情感蕴含其中。诗人的踱步、倾听、赏花等动作,以及对远处弦管之声的关注,含蓄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以及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与喜悦,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色彩对比鲜明:诗中运用了“碧”“红”等鲜明的色彩词汇,“碧砌红轩”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同时也进一步烘托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的表现力.
【白居易清明夜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相关文章:
李白春思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11-03
李白将进酒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06-19
李商隐春雨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04-18
李白梁甫吟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06-08
李白蜀道难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08-21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08-30
李白上李邕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唐代10-18
李白夏日山中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