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鹬蚌相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时间:2025-01-07 17:39:56 文圣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鹬蚌相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鹬蚌相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鹬蚌相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

  《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鹬蚌相争(又称:蚌鹬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语出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

  原文

  赵且伐燕:“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注释

  方:刚刚。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曝:晒。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起,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将要。

  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担心。

  为:替,给。

  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接下来,苏代讲开了他要讲的故事。

  他说这次到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这时候,水鸟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蚌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俩一起提拿去了。

  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 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寓意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做人要学会忍让,否则两败俱伤只能让第三方得利。

  作者介绍

  刘向(公元前77年—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祖籍沛(今江苏沛县),世居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刘邦异母弟)之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文学家,古琴家、中国目录学鼻祖。

  刘向十二岁时,以父德任辇郎。二十岁,擢谏议大夫。汉宣帝选贤,与王褒等献赋颂数十篇。二十四岁,习神仙之说,因献神仙方术,言黄金可成,试之不验,下狱。后免死。翌年,待诏受习今文经《谷梁春秋》。前51年,刘向,与诸儒讲《五经》同异于石渠阁。元帝初,擢散骑宗正、给事中。前47年,因为弹劾外戚宦官,被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召拜中郎,领护三辅都水,又迁光禄大夫,更名为向。前26年,与步兵校尉任宏、太史令尹咸、侍医李柱国以及班游、杜参等,校书秘阁,并领其事。前23年,任中垒校尉。向数上书言朝政得失,并讥刺王氏及在位诸大臣,成帝欲用作九卿,但终为王莽及群臣所阻。前6年,刘向去世。

  刘向确定了一系列的校书原则,堪称后世校雠书籍的典范。其所撰成的《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刘向等人的校书实践与成果,不独是校雠学、目录学的范本,在学术史上也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刘向好古琴,对古琴理论的贡献非常突出。曾著《琴说》一书,是最早的琴学专著之一。《别录》今已佚失,仅存《战国策》《晏子春秋》《荀子》《管子》《邓析子》《说苑》《列子》七书叙录,以及刘歆《上山海经表》。

【《鹬蚌相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相关文章:

《多歧亡羊》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7-05

《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7-11

《劝学》荀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6-19

《画蛇添足》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2-19

《愚人食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6-20

《砚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5-09

《吴起守信》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7-04

《狼》蒲松龄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11-22

《富人之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