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文言文知识点

时间:2023-03-23 18:47:40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文言文知识点(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知识点(15篇)

文言文知识点1

  一、通假字

  1、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通叩,询问。

  二、一词多义

  1、且

  ①久居,祸且及汝 将要

  ②贼能且众 而且

  ③宋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 并且

  ④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 况且

  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尚且

  ⑥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将要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将要

  2、力

  ①力多善射 气力

  ②力请客 极力

  3、许

  ①不知何许人 名词,处所 ②杀三十许人 形容词,表示大约的数量

  4、寝

  ①有健啖客,貌甚寝 丑陋 ②既同寝 睡觉

  三、 词类活用

  夺其物,故仇我:意动用法,以为仇

  客初至,不冠不袜:名作动,戴帽子,穿袜子

  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

  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名作状,从四面

  客奋椎左右击 名作状,从左右四、古今异义词 四、古今异义词

  子灿见窗户皆闭 古:窗子和门

  四、特殊句式

  1、客则鼾睡(于)炕上矣 省略句

  2、吹觱篥数声 定语后置句

  3、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判断句

  4、 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定语后置句

  5、北平陈子灿省兄(于)河南

  大铁椎传译文:

  庚戌年十一月,我从扬州回家,与陈子灿同船。子灿时年二十八岁,爱好弄枪使棒,我给他讲授《左传》中的兵谋兵法时,趁机问:你走南闯北,碰到过奇异之人吗子灿向我讲述了大铁椎的事,于是我写了《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北平陈子灿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家里遇见了大铁椎。宋是怀庆青华镇人,擅长武术,七省爱好技击的人都来向他学习武艺,人们因他长得魁梧健壮,所以叫他宋。宋的徒弟高信之,也是怀庆人,力气大,善射箭,比陈子灿大七岁,小时候同学,因此陈子灿曾经与他一同访问过宋。

  当时座上有个饭量很大的客人,容貌很丑陋,右腋下夹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吃饭以及拱手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它。大铁椎柄上的铁链折迭围绕着,像锁上的链子,把它拉开有一丈多长。他很少跟人们交谈,说话像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口音。问他家乡在哪,姓甚名何,都不作回答。

  我们同住一个寝室,到半夜,侠客说:我走了。话音刚落,人就不见了。陈子灿见窗门都关着,就吃惊地问高信之。高信之说: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不穿袜子,用蓝手巾包着头,脚上缠着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什么东西都没有携带,而腰带中裹着很多银子。我和宋都不敢问他。陈子灿一觉醒来,侠客却已打着呼噜睡在床上了。

  有一天,侠客向宋告辞说:我当初听到你的名声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然而你的武艺全不顶用,我走了。宋竭力挽留他,他就说:我曾屡次打杀拦路抢劫的强盗,夺取他们的财物,因此他们很恨我。我若久留此地,灾祸将会牵连到你。今晚半夜,强盗们正约定和我到某个地方决斗。宋高兴地说:我骑着马带着弓箭来助战。侠客说:不要去,强盗本领强且人又多,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杀个痛快。宋向来自以为了不起,并且也很想看看侠客的本领,就竭力请求侠客同往。侠客没办法,就带他一起走。将要到达决斗的地方,侠客送宋登上一座荒废无人的堡垒,说:你只许观看,千万别作声,(以免)让强盗们发觉你。

  这时,鸡叫月落,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侠客骑马飞驰而下,吹了几声觱篥。一会儿,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聚集过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侠客,侠客大喊:看椎。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向前包围上来,侠客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宋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侠客大声呼喊道:我走啦!尘灰滚滚,朝着东方飞奔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魏禧评论说:张良找到了大力士,在博浪沙用铁椎捶击秦始皇,大铁椎大概也是那种人吧老天生下有奇异才能的人,一定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但我读陈亮的《中兴遗传》,发现那些才智出众、侠义刚烈、雄奇卓异的人,无声无息地不能在当代显露功绩声名的,又为什么这样多呢是不是上天降生的人才不一定被人任用呢还是任用他们自会有一定的时机呢陈子灿遇见大铁椎是壬寅年,看他的相貌应当是三十岁,那么大铁椎今年已有四十岁了。子灿又曾经看见他写买东西的单子,楷书写得非常工整漂亮。

文言文知识点2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3、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

  4、固:固不在战矣(当然)

  5、举:举以予人(拿)

  6、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

  8、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

  9、得:此言得之(对)

  10、迁:终继五国迁灭(改变)

  11、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12、既: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

  13、以、为、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作为,招致)

  14、再: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5、洎、以:洎牧以谗诛(及,等到;因为)

  16、诚: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

  17、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18、数、理: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天数,命运)

  19、为、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苟、从: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随)

  二、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

  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

  三、一词多义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

  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或:

  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3、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

  ②此得之(正确)

  ③诚不得已(办法)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

文言文知识点3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文言文知识点4

  (一) 通假字

  (1)被楚受辱(??通“棰”。木杖)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现露)

  (8)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

  (9)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情义。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树立:古,立身处世。今指建立)

  (3)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沉溺:古,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常:古,不同寻常。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6)下流多谤议?(下流:古,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今指卑鄙龌龊,不文明)

  (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口语:古,说话。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三)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

  (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3)太上不辱先(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5)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6)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

  (7)若望仆不相师(师,效法)

  (8)衣赫衣,关三木。(名作动,穿)

  (9)孙子膑脚(名作动,受膑刑)

  (10)退而论书策(名作动,写成书)

  (11)请略陈固陋(形作名,因塞鄙陋的想法)

  (1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形作名,富贵的人)

  (13)流俗之所轻也(形作动,轻,轻视)

  (16)思垂空文以自见(使流传)

  (16)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为死)

  (四)一词多义

  以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

  及以至是已经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因而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连词表结果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仆以口语遇此祸因为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与所合用,表的`原因

  乃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 ,转折连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代词)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才)

  屈原放逐,乃教赋《离骚》(于是)

  之

  况仆之不得已乎???(取独)

  无兄弟之亲(定语后置标志)

  而用流俗人之言(助词,的)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它)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助词,不译)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

  阙然不报,幸勿过(之)

  (2)被动句

  ①盖西伯拘而演《周易》(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②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以“被”表被动)

  ③下流多谤议(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3)固定结构??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无乃……乎”不是……吗?恐怕……吧?)

文言文知识点5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址、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脚;死后)

  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缘故)

  3、以、乃、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是;山的南面)

  4、盖、谬: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大概;错误)

  5、者:而记游者甚众(的人)

  6、窈然: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7、怠:有怠而欲出者(懈怠)

  8、且:不出,火且尽(将要)

  9、盖、十一: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大概;十分之一)

  10、既、或、咎、其、极: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既:已经;或:有人;咎:责怪;其:自己;极:尽情享受)

  11、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12、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能至也(因为)

  13、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

  14、然: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但是)

  15、其:其孰能讥之乎(难道)

  16、以、悲: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感叹)

  17、胜道:何可胜道也哉(说得完,说得清楚)

  二、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通甫,字)

  三、一词多义

  1、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却)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制度)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伞)

  ②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恐怕)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木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装点,掩盖)

  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

  四、词类活用

  1、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筑舍定居)

  2、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动(命名)

  3、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

  4、深、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作名,深度。穷:形作动,走到尽头)

  5、见: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动作名,见到的景象)

  6、明:火尚足以明也(形作动,照明)

  7、险远: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作名,险远的地方)

  8、幽暗昏惑: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作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9、谬、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使动,使错。名:名作动,识其本名。)

  10、至: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动作名,到达的人)

  五、古今异义的词

  1、非常: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①古义:不同寻常。②今义:很,十分)

  2、学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①古义:治学的人。②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六、句式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之阳名之也(判断句)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判断句)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

  七、难句翻译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译: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现在所说的华(huā)念作华(huā)实的华(huā),大概读音错误吧。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但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而不能够尽情享受游览的'乐趣。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5、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因而人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的人不能到达那里。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而没有外物帮助,也不能达到。

  7、其孰能讥之乎?

  译:难道谁能讥笑他们吗?

  8、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我对于倒下来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书不存在,后世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本来的情况,哪里说得清楚呢?

  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文言文知识点6

  1、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2、罔(wǎng):通“惘”,迷惑。

  3、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4、佁(yǐ)然:佁,一本作“怡”。

  5、略无阙处:通“缺”,空缺。

  6、食(sì)马者:通“饲”,喂。

  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8、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

  9、其真无马邪(yé):通“耶”表示疑问语气。

  10、孰视:通“熟”,仔细。

  11、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12、曾益:通“增”。

  13、衡于虑:通“横”,梗塞,指不顺。

  14、法家拂士:通“弼”,辅弼。

  15、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

  17、与,通“欤”语气词。

  18、皆被锦绣:通“披”。

  19、属予以记之:同“嘱”。

  20、四支僵劲:通“肢”。

  21、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原先,从前。

文言文知识点7

  1、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在。自非:如果不是。曦月:太阳,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襄:上。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驾。巚:山峰。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良:实在、真。肃:寂静。属 :(zhǔ)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 ; 旦:早晨。 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朝: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4、注意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绝:久绝(消失)。绝(山峰):极。阻绝:断。自三峡……(在)。自非……(如果)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文言文知识点8

  知识盘点:

  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破音异读,又叫“读破”。它是采用改变汉字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性和意义的改变。如:天雨墙坏。(《智子疑邻》)句中没有谓语动词,因此“雨”转化为动词。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yǔ)的区别。

  所谓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的本字“悦”(yuè),而不能再读shuō音了。

  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民族称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古代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èhán”,而不能读为“kěhàn”。

  积累卡片:

  信

  本义是表示“诚实”“信任”“的确”“任意”“使者”等意,读xìn。例: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有时假借为“伸展”“伸张”之意,即与“伸”同义,读为shēn。例: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食、其

  在用于人名时,“食”读yì,“其”读jī。例:

  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史记·淮阴侯列传》)

  房

  古同“旁”,读páng,用于“阿房宫”。例: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王

  作名词,表示“帝王”“诸侯王”等意时,读wáng。例: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当其用作动词,表示“成就王业”等意时,读wàng。例:

  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度

  作名词,表示“计量长短的标准”“限度”“法制”“气度”“度过”等意时,读dù。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在作动词,并表示“计量”“揣测考虑”等意思时,读duó。例: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很多小朋友都有这样的苦恼:语文学习效率不高、语文成绩提不上去、老是被父母和老师责备,准备了从军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学习!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5.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今译]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

  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

  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

  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赏析】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文言文知识点9

  爱莲说句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爱莲说句子翻译:

  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非常多。

  爱莲说句子: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句子翻译:

  而我却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爱莲说句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爱莲说句子翻译: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

  爱莲说句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句子翻译: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爱莲说重点句子:

  (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

  (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

  (3)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言文知识点10

  【考查要点】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知识疏理】

  1.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重课文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2.字词的掌握和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试题特点】

  文言文阅读题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近年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选取的课外材料主要是比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还有部分哲理性短文。从考查的内容看更加注重能力考查。除对字词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性考查,包括句意、段意、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回答问题要理解由句到段再到篇的意义。特别是一些鼓励创新的开放性题在文言文阅读题中的出现,受到普遍欢迎。从题型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客观题多采用选择题;主观题多采用用原句回答问题、概括意思、填写等。

  【解题导引】

  例1.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范仲淹是(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增其旧制()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前人之述备矣()

  ④去国怀乡()

  3.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膝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上面的试题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命题采用主观题型,分别从文学常识、文言实词、仿写、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等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运用能力。

  第1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只要平时留心熟记,注意归类,一般都能回答:北宋(或宋朝)《渔家傲》。

  第2题要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据境择义”,要考虑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古今义异词(制:今作“制度”讲,古作“规模”讲,其含义为后者):“属”是通假字,通 “嘱”,“嘱托、吩咐”的意思:“备”有“完备”、“准备”、“详尽”多个义项,依据语境,其义为“详尽”:“去”是个古今异义词,今义为“往、到”;古义为“离开”,该句中的“去”义为“离开”。

  第3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仿写。读了优美的文章,自然会对文中的妙语记忆犹新,跃跃欲试。文中的对偶句所拾即是,关键是如何仿写。不仿先模仿,就是在现成对偶句的基础上加上限定的仿用词语,(如“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悲景色阴晦,喜湖光晴明”。)还可以自主创作,不必苛求完美,只要大体相似即可。实在不行,就从指定的文段中抄录一组对偶句,当然,无论是仿写还是创作,其内容应与第三、四段关联,还是个对偶句即可。

  第4题重在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请联系作者的处境和文章的主题去分析,即可明确: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第5题可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但观点错误或偏激应酌情扣分。

文言文知识点11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又称“长勺之战”。

  2、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3、间():参与。

  4、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5、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

  7、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对:回答。

  9、徧:通“遍”,遍及,普遍。

  10、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帛,丝织品。

  11、加:虚报。

  12、信:实情。

  13、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

  14、福:赐福,保佑。

  15、狱:案件。

  16、虽:即使。

  17、察:明察。

  18、情:(以)实情判断。

  19、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0、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1、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2、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3、鼓:击鼓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24、败绩:大败。

  25、驰:驱车(追赶)。

  26、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27、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28、逐:追赶、追击。

  29、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30、故:原因,缘故。

  31、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32、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作,振作。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曲突徙薪

  客有过①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②有积薪。客谓主人:“曲其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③不应。居无何,家果失火,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④。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⑤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⑥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⑧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⑨而请之。

  (《说苑·权谋》)

  【注释】

  ①过:拜访。②傍:同“旁”,旁边。③嘿(mò)然:嘿,同“默”,不说话的样子。④息:同“熄”,灭。⑤燔(fán):烧;灼(zhuó),被火烧伤。⑥而不录:却不邀请。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⑧乡(xiàng)使:当初如果。乡,同“向”,从前;使,假如。⑨寤:同“悟”,醒悟,觉悟。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

  ②于是杀牛置酒()

  ③余各以功次坐()

  ④今论功而请宾()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二、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②。天下之马者③,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④。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⑤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⑥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⑦。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⑧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列子·说符》)

  【注释】

  ①子姓:您的家族。姓,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②形容筋骨:形体外表、筋肉骨架。相,仔细观察。③天下之马者:天下绝伦之马。④绝尘:不扬尘土,形容跑得快,灰尘来不及沾到马蹄上;弥辙:没有车辙,形容拉的车速度极快,车轮碾过没有留下痕迹。弥,同“弭”。⑤担纆(mò)薪菜:担柴拾草。纆,绳索。菜通“采”。⑥牝(pìn):雌。⑦牡(mǔ):雄;骊(lí):纯黑色的马。⑧一:副词,竟然。

文言文知识点12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表述的意思是:主语使宾语发出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或出现谓语动词表示的变化。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

  其中的“亡”是主语使宾语出现的状态,意思是“使郑国灭亡”。这句中的“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后边跟了“郑”这个名词,成为使动用法。这些谓语动词只有用使动用法来理解,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师》)(阙:使……减少)

  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闻:使动,使……闻,禀告)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

  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再看以下各例: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使……受苦;劳:使……劳苦、疲劳;饿:使……饥饿;空乏:形使……资财缺乏。)

  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破:使……破,撞破)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饱。)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其中加点的“王”本来是名词,它后边又带一个代词“之”作宾语,要按照一般的用法来解释和翻译就会出错,就有可能翻译成“先攻破秦进入咸阳的就王他”。这样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使宾语怎样”,即使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王之,就是“使他为王”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既东封郑(《烛之武退师》)(封:使……成为边邑)

  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师》)(利:使……受益)

文言文知识点13

  (1)名词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

  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

  质于齐(做人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树之以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填然鼓之(击鼓,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东面而视(面对)

  履而制六合(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以绳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

  道芷阳间行(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2)名词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

  必庙礼之(在庙堂上)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秋水时至(按季节,随着时令)

  顺流而东行(向东)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样;像包裹

  一样;像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对内)

  天下云集响应(像浮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向上).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时常)

文言文知识点14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二、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古:从前、刚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古:神态、脸色。今:色彩

  三、文言句式

  歌以赠之宾语前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谓语

  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之,琵琶女

  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

文言文知识点15

  《张衡传》

  一、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结交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孝廉:古: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今: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4.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5.寻其方面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6.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国王:古:封建社会贵族的封爵。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7.衡下车,治威严。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8.常从容淡静从容: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9.连辟公府不就辟:古义:征召。今义:复辟。

  10.其牙机巧制牙:古义:发动机件的枢纽。今义:牙齿。

  11.覆盖周密无际周密: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12.振声激扬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13.中有都柱都: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

  二、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傍行八道:“傍”通“旁”

  3.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4.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

  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名词作状语,当时)

  衡少善属文(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妙尽璇机之正(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皆共目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多,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

【文言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文言文知识点03-21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08-21

文言文知识点的复习:文言文阅读分04-11

文言文翻译知识点总结03-31

文言文知识点15篇03-23

《曹刿论战》文言文知识点03-10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知识点04-13

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03-22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