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文言文知识点

时间:2023-03-23 09:23:29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文言文知识点15篇

  上学的时候,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知识点15篇

文言文知识点1

  1.孔子语录(论语)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小石潭记(柳宗元)

  11.陋室铭(刘禹锡)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5.爱莲说(周敦颐)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huìxiāng)兮,又申之以揽茞(chǎi)。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chàchì)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kè)死以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ɡòu)。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zhù)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cháng)。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jíjí)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文言文知识点2

  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把酒临风(a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

  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往来无白丁(a动词:使露出白色b形容词:白色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

  悲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余悲之(a动词:悲伤b动词:同情)

  备①众妙毕备②前人之述备矣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a动词:具备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c动词:准备d防备)

  比①其两膝相比者②比肩继踵而在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b动词:比较,比起c动词:等到)

  鄙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肉食者鄙③先帝不以臣卑鄙(a名词:边远地区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

  毕①此印者才毕②众妙毕备③吾与汝毕力平险(a副词:全部、都b动词:完成、完)

  兵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轻兵锐卒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⑥田忌欲引兵之赵⑦世传其兵法(a名词:士兵b名词:兵器c名词:军队d名词:军事)

  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a动词:驱使,鞭打b名词:马鞭)

  病①病入膏肓②寡人反取病焉③未果,寻病终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动词:生病b名词:疾病c形容词:困苦不堪d名词:耻辱)

  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

  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

  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òng,形容词:重新,再次。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处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a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赐①楚王赐晏子酒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a动词:赏赐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

  从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③可以一战。战者请从(a动词:听从b动词:跟随)

  当①当世无双②当春乃发生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a介词:可译作“在”、“正当”、“到”等b介词:对着,面对c副词:一定,必定d动词:应当e音dàng,动词:两者相抵,对、当)

  道①是非君子之道②傧者更道从大门入(a名词:作为、行为。B通“导”,引导)

  得①卖炭得钱何所营?②卒得五千金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⑥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a.动词:得到。b.动词:适合,中意。c.动词:能够)

  点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沙场秋点兵(a.动词:征。b.检阅。)

  毒①若毒之乎②呼嘘毒疠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怨恨。B名词:毒物,有毒的c名词:危害、毒害)

  度①春风不度玉门关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③孙子度其行(a动词:度过、越过。B音dúo,动词:估计。)

  法①世传其兵法②则以法刑断其两足(a名词:法律、制度、法令、刑法。b名词:谋略、策略)

  方①方七百里,高万仞②今方来,吾欲辱之(a名词:方圆。b副词:正(好)、正要)

  复①复前行,欲穷其林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④更若役,复若赋(a副词:再、又。b恢复。)

  赋①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②岁赋其二③更若役,复若赋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抒发。B动词:征收、敛取。C名词:赋税。)

  负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负其异与众也(a动词:背、以背载物b动词:依仗)

  更①三更半夜②子能更鸣③傧者更道从大门入④更若役,复若赋⑤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a动词:改变,更换。b名词:夜里计时单位c副词:因gèng,更加)

  顾①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a动词:回头看b动词:拜访,探望c副词:难道,反而)

  故①鸠曰:“何故?”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③故直使楚矣④公问其故⑤故自号曰醉翁⑥故为之之说⑥彼竭我盈,故克之⑦故逐之⑧西出阳关无故人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a名词:缘故,原因b形容词:老、旧c连词:所以,因此)

  观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予观夫巴陵胜状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④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⑤今以蒋氏观之,犹信。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a动词:看b名词:景观,景色c动词:考察)

  归①归亦捧心而颦其里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③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④微斯人,吾谁与归(a动词:回,返回b归依)

  规①圆规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a名词:原形b动词:计划)

  国①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a名词:都城、京城b名词:诸侯国)

  果①魏果去邯郸②未果,寻病终(a副词:果然、果真b动词:实现c名词:果实)

  号①故自号曰醉翁②阴风怒号③齐号为怯(a动词:取别号b动词:呼啸c动词:称)

  和①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②越明年,政通人和③若春和景明④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a动词:伴着b形容词:安乐、和睦c形容词:和暖d动词,音huò:拌和,混合

  会①会宾客大宴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a动词:回合、聚会b动词:适逢,正赶上)

  火①持就火炀之②火烧令坚③再火令药熔(a名词:火b用作状语:译为“用火”c用作动词时,译为“用火烤”)

  及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②鞭长莫及③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a动词:到、至b动词:接触到c动词:比得上d连词:和)

  疾①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②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③讳疾忌医④风疾知劲草(a名词:病b动词:通“嫉”,妒忌c形容词:快速)

  骑①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②翩翩两骑来是谁(a名词:骑兵b名词:骑着马的人d动词:跨)

  间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a名词:两个事物的当中b动词:音jiàn,夹杂)

  见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②见楚王,王曰:“……”③曹刿请见孙膑以刑徒阴见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④风吹草低见牛羊(a动词:拜见、谒见b动词:通“现”,显露c动词:看见)

  将①子将安之②晏子将使楚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④公将鼓之⑤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威王欲将孙膑⑧齐使田忌将而往⑨于是乃以田忌为将(a名词:将领、将军b动词:率领c动词:使……做将领d动词:持、扶e副词:将要、快要、打算)

  进①于是忌进孙子于齐王②是进亦忧,退亦忧(a动词:推荐b动词:到朝廷做官)

  景①至若春和景明②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a名词:景物、景致b名词:日光)

  就①瞬息可就②持就火炀之(a动词:靠近b动词:完成)

  居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②面山而居③居辎车中,坐为计谋(a动词:居住b动词:处,在某一地位或地方)

  具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具答之③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a动词:齐备、准备好b副词:通“俱”,全、都)

  绝①以为妙②群响毕绝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a动词:完全没有b动词:断绝c形容词:陡峭的、无路走的d形容词:独特、独一无二)

  君①问君能有几多愁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死后名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a代词:妻子对丈夫的尊称b代词:古代对主人、对上司的尊称c代词:彼此相称,或自指d代词:古代各级据有土地的统治者的通称,后指君主制国家元首)

  空①长烟一空,皓月千里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a副词:白白地b动词:消失,消散,没有了)

  乐①此乐何极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a形容词:快乐b作动词用c使用用法,“感到……快乐”、“以……为快乐”)

  疠①呼嘘毒疠②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a名词:瘟疫、疫气b名词:恶疮)

  临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②渐近临之③把酒临风(a动词:面对、面临b介词:靠近、从高处往下看)

  虏①壮志饥餐胡虏肉②虏太子申以归(a动词:俘获b名词:俘虏)

  旅商旅不行,樯倾楫摧(a动词:外出(的)、在外作客(的)b作名词用:指外出旅行的人)

  履①直堕其履圯下②父曰:“履我!”③因长跪履之④良业为取履⑤下

  取履(a名词:鞋子b动词:替……穿鞋)

  妙①众妙毕绝②以为妙绝(a形容词:奇妙b名词:妙处)

  名①不能名其一处也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③命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④此“双龙”之名所由起(a名词:名字、名称b动词:说出c动词:命名d名词:名声)

  命①其命使各有所主②太医以王命聚之(a名词:命令、指示b名词:命运c动词:派遣)

  能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先帝称之曰能(a形容词:能干,有才能b动词:能够)

  年①年且九十②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a名词:十二个月为一年b名词:年纪、岁数)

  平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②吾与汝毕力平险(a动词:铲平、削平b形容词:平坦)

  行①必能使行阵和睦②行者休于树③性行淑均(a动词:行走b名词:行列c名词:品德)

  期①盈缩之期,不但在天②与老人期,后,何也③暮见火举而俱发(a动词:约会、约定b期限)

  轻①素悍勇而轻齐②尔安敢轻吾射③轻兵锐卒④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a形容词:重量小、轻便b动词:轻视c名词:轻装的部队)

  穷①四时之景不同,而其乐无穷也②复前行,欲穷其林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④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a动词:到尽头b形容词:完、尽、穷尽c形容词:困厄、处境艰难d形容词:贫困)

  去①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②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③去死肌,益三虫④父以足受,笑而去⑤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⑥挈妻子而去之走⑦魏果去邯郸⑧攧不可去(a动词:离开b动词:距,距离c动词:表示动作趋向d动词:除掉、去掉)

  却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②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a动词:退,退回b动词:完成)

  攘①攘除奸凶,兴复汉室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a动词:偷、窃b动词:排斥、排除)

  日①而乡邻之生日蹙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a名词:每天b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乳①儿含乳啼②妇抚儿乳(a动词:喂奶b名词:乳房)

  辱①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②今方来,吾欲辱之(a动词:侮辱b名词:耻辱)

  色①富者有惭色②满面尘灰烟火色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a名词:脸色b名词:色彩,色泽)

  善①为善的受贫穷更短命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③陈康肃公尧咨善射④京中有善口技者⑤田忌善而客待之(a动词:善于、擅长b动词:赏识c名词:善事、善言)

  身①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②身上衣裳口中食(a名词:身体b名词:自己c动词:宛曲地说“死”)

  请①曹刿请见②战则请从(a动词:请让,请允许b动词:请求)

  然①则弛然而卧②若听茶声然③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④满座寂然⑤康肃忿然曰(a连词:但是,可是b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的样子c代词:这样d动词:认为……对、认为……正确、对,正确)

  甚①孰之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闻崖上有声甚厉③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④言之,貌若甚戚者(a形容词:厉害b副词:很、极c)

  胜①高处不胜寒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a动词:胜过、超过b动词:禁受得住,能承受c形容词:优美的d形容词:胜利)

  生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而乡邻之生日蹙③赢得生前身后名④可怜白发生(a名词:生活b动词:活、活着、生存c动词:生长d使动用法:让……活下去、使……活下去)

  师①十年春,齐师伐我②读此则为君王师矣(a名词:师傅b名词:军队c动词:学习、效法)

  实①名存实亡②其实味不同③此皆良实,志虑忠纯(a名词:果实b形容词:作名词:诚实的大臣c副词:实际)

  时①谨食之,时而献焉②学而时习之③春花秋月何时了(a名词:时间b副词:经常,按一定时间c副词:按时、到时候)

  食①此率兽而食人也②身上衣裳口中食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④谨食之,时而献焉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a名词:食物b动词:吃c动词:通“饲”,喂养)

  使①晏子使楚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③齐无人耶?使子为使④使齐军明日为十万灶⑤齐命使各有所主⑥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a动词:派、派遣b动词:出使c名词:使者d动词:让、使(表使令))e动词:命令)

  始①始作俑者,其无后乎?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a副词:才,刚b副词:最初)

  市①东市买骏马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③一人去为市④昨

  日入城市⑤若所市于人者(a名词:集市、市场b动词:交易、做买卖c动词:买d动词:卖

  九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方法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九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文言文知识点3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学习方法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学习技巧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文言文知识点4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蔀(bù)屋:指穷苦人家昏暗的房屋,这里指贫民。

  2、栉:木梳。

  3、角:较量,竞比。

  4、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

  5、竹肉:这里指箫管与歌喉。

  6、皂隶:衙门中的差役。

  7、识(zhì):记着。

  二、通假字

  1、倾城盍户(通"合",全)

  2、不知尚识余言否耶?(通"志",记着)

  三、一词多义

  1、以:①独以近城故(因为)

  ②竞以新艳相角(用)

  2、去: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动词,距离)

  ②他日去官(动词,离开)

  3、之:①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助词,凑音节,无实义)

  ②远而望之(代词,代这种情形)

  ③乌纱之横(助词,的)

  四、词类活用

  1、妆、服:莫不靓妆丽服(名作动,戴着……妆饰,穿着……衣服)

  2、栉:栉比如鳞(名作状,像梳齿一样)

  3、丘:檀板丘积(名作状,像山丘一样)

  4、云:樽罍云泻(名作状,像云一样)

  5、状:无得而状(名作动,形容,描述)

  6、下:壮士听而下泪矣(名作动,流下)

  7、觞:最可觞(shāng)客(名作动,劝人饮酒)

  8、吏:吏吴两载(名作动,作官)

  五、句式

  1、置酒(于)交衢间(省略句)

  2、已而明月浮(于)空(省略句)

  3、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介词结构后置)

  4、有不听曲(于)此石上者(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

  5、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主谓倒装)

  六、难句翻译

  1、衣冠士女,下迨(dài)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译:上至官绅淑媛,下至下层百姓,没有谁不佩戴着美丽的妆饰,穿着华美的衣服,游客们席地而坐,在去虎丘的大道上摆上酒筵。

  2、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译:不久明亮的月亮在空中升起,山石反射光如同白练,一切粗俗的歌声,都停下来,悄无声息。

  3、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

  译: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原因,想要在堂中供奉韦苏州、白乐天等人,但不久我的病发作了。

  4、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译:山川的兴盛衰废,确实是时运啊!

  5、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译:官吏的横暴、衙役的粗俗太严重了

文言文知识点5

  知识点总结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

  常见文言实词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5.道

  (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主张,思想,学说。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说。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6.当

  (1)面对,对着。例: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2)在某个时候或某个地方。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3)应当。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7.方

  (1)指面积。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处所。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3)当……时。例:方其远出海门(《观潮》)

  (4)将要。例:方欲行(《狼》)

  (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

  8.国

  (1)国防。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国家。例: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3)国都,京城。例: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惠子相梁》)

  (4)国事。例: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5)地势。例:国险而民附(《隆中对》)

  9.会

  (1)适逢。例: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体会,领会。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3)汇集。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4)定将。例:会挽雕弓如满月(《江城子》)/会当凌绝顶(《望岳》)

  10.见

  (1)看见。例:清澈见底(《满井游记》)/见渔人(《桃花源记》)

  (2)拜见。例:徐庶见先主(《隆中对》)/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3)接见。例: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4)了解。例: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5)认识。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6)xiàn,引见。例: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11.将

  (1)将要。例:将以攻宋(《公输》)/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2)带兵。例: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带兵的人,将领。例: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带领。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5)扶持。例: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6)拿。例: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7)和,与,同。例:暂伴月将影(《月下独酌》)

  12.尽

  (1)全部取得。例:利尽南海(《隆中对》)

  (2)尽兴。例: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

  (3)尽头,到头。例: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4)穷尽。例: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

  (5)完,没有了。例: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6)全,这里作动词,“吃尽”。例: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3.文

  (1)文章。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4)刺花纹,画着文采。例:皆披发文身(《观潮》)

  14知

  (1)知道。例: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同“智”,聪明,智慧。例: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了解。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4)明白,懂得。例:不可谓知类(《公输》)

  (5)识别,认识。例: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6)觉得,感觉。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文言文知识点6

  一、通假字

  1、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通叩,询问。

  二、一词多义

  1、且

  ①久居,祸且及汝 将要

  ②贼能且众 而且

  ③宋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 并且

  ④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 况且

  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尚且

  ⑥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将要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将要

  2、力

  ①力多善射 气力

  ②力请客 极力

  3、许

  ①不知何许人 名词,处所 ②杀三十许人 形容词,表示大约的数量

  4、寝

  ①有健啖客,貌甚寝 丑陋 ②既同寝 睡觉

  三、 词类活用

  夺其物,故仇我:意动用法,以为仇

  客初至,不冠不袜:名作动,戴帽子,穿袜子

  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

  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名作状,从四面

  客奋椎左右击 名作状,从左右四、古今异义词 四、古今异义词

  子灿见窗户皆闭 古:窗子和门

  四、特殊句式

  1、客则鼾睡(于)炕上矣 省略句

  2、吹觱篥数声 定语后置句

  3、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判断句

  4、 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定语后置句

  5、北平陈子灿省兄(于)河南

  大铁椎传译文:

  庚戌年十一月,我从扬州回家,与陈子灿同船。子灿时年二十八岁,爱好弄枪使棒,我给他讲授《左传》中的兵谋兵法时,趁机问:你走南闯北,碰到过奇异之人吗子灿向我讲述了大铁椎的事,于是我写了《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北平陈子灿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家里遇见了大铁椎。宋是怀庆青华镇人,擅长武术,七省爱好技击的人都来向他学习武艺,人们因他长得魁梧健壮,所以叫他宋。宋的徒弟高信之,也是怀庆人,力气大,善射箭,比陈子灿大七岁,小时候同学,因此陈子灿曾经与他一同访问过宋。

  当时座上有个饭量很大的客人,容貌很丑陋,右腋下夹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吃饭以及拱手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它。大铁椎柄上的铁链折迭围绕着,像锁上的链子,把它拉开有一丈多长。他很少跟人们交谈,说话像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口音。问他家乡在哪,姓甚名何,都不作回答。

  我们同住一个寝室,到半夜,侠客说:我走了。话音刚落,人就不见了。陈子灿见窗门都关着,就吃惊地问高信之。高信之说: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不穿袜子,用蓝手巾包着头,脚上缠着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什么东西都没有携带,而腰带中裹着很多银子。我和宋都不敢问他。陈子灿一觉醒来,侠客却已打着呼噜睡在床上了。

  有一天,侠客向宋告辞说:我当初听到你的名声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然而你的武艺全不顶用,我走了。宋竭力挽留他,他就说:我曾屡次打杀拦路抢劫的强盗,夺取他们的财物,因此他们很恨我。我若久留此地,灾祸将会牵连到你。今晚半夜,强盗们正约定和我到某个地方决斗。宋高兴地说:我骑着马带着弓箭来助战。侠客说:不要去,强盗本领强且人又多,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杀个痛快。宋向来自以为了不起,并且也很想看看侠客的本领,就竭力请求侠客同往。侠客没办法,就带他一起走。将要到达决斗的地方,侠客送宋登上一座荒废无人的堡垒,说:你只许观看,千万别作声,(以免)让强盗们发觉你。

  这时,鸡叫月落,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侠客骑马飞驰而下,吹了几声觱篥。一会儿,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聚集过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侠客,侠客大喊:看椎。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向前包围上来,侠客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宋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侠客大声呼喊道:我走啦!尘灰滚滚,朝着东方飞奔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魏禧评论说:张良找到了大力士,在博浪沙用铁椎捶击秦始皇,大铁椎大概也是那种人吧老天生下有奇异才能的人,一定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但我读陈亮的《中兴遗传》,发现那些才智出众、侠义刚烈、雄奇卓异的人,无声无息地不能在当代显露功绩声名的,又为什么这样多呢是不是上天降生的人才不一定被人任用呢还是任用他们自会有一定的时机呢陈子灿遇见大铁椎是壬寅年,看他的相貌应当是三十岁,那么大铁椎今年已有四十岁了。子灿又曾经看见他写买东西的单子,楷书写得非常工整漂亮。

文言文知识点7

  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文言文知识点8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重点实词。

  布衣:平民 。 躬耕:亲自。 以驱驰:奔走效劳 。 倾覆:兵败。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义:适宜、恰当。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刑:罚。

  遗:给予。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铲除。

  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善道, 雅言(正言) 之理:治。

  3、通假字: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 简(通“检”选拔)拔

  4、古今异义字: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5、 一字多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恐托付不效。(成效)。 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

  6、特殊用法:之秋:时。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猥(这里指:降低身份)自。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7、 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翻译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8、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9)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本文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

  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5、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0、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崩殂 死(皇帝)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实在;时

  盖追先帝殊遇 原来是;优待,厚遇 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恢士之气 发扬扩大 陟罚臧否 善恶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显示;治 是以先帝简拔 因此

  以遗陛下 给予 悉以咨之 都;询问

  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疏远 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躬耕 亲自 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遂许先帝 于是;答应 二十有一年 通“又”,表余数

  夙夜忧叹 早晚 恐托付不效 实现,完成

  深入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 庶竭驽钝 差不多;比喻才能平庸

  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过失

  咨诹善道 询问 临表涕零 流下眼泪

  句子翻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关键问题

  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文言文知识点9

  一、通假字。

  1、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3、师者,以是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伶俐。)

  5、正人生非异也。(生:同“性”,先天,天资。)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自余为戮人。(戮:同“戮”,刑辱。)

  9、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10、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11、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其下贤人也亦远矣。(低于)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5、外与天涯。(交会)

  6、顺流而东。(东进)

  7、卧而梦。(做梦)

文言文知识点10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常用知识点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技巧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听课,而且要重视预习和复习。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文言文知识点11

  《触龙说赵太后》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赵太后新用事(新:刚刚)

  2、老妇必唾其面(唾:吐唾沫)

  3、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谢:道歉)

  4、老妇恃辇而行(恃:依靠,依赖)

  5、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殊:很)

  6、为长安君约车百乘(约:置办,配备)

  二、通假字

  1、必勿使反(反:返)

  2、少益耆食(耆:嗜)

  三、多义词

  1、质:

  文质彬彬(本质)

  质疑问难(询问)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作抵押,……做人质)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

  2、及:

  夫人之力不及此(到)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和,以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也(用 )

  3、甚:

  若长安君主甚(厉害)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

  目似瞑,意暇甚(很)

  好读书不求甚解(仔细,深入)

  4、异:

  永州之野产异蛇(奇异)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特别)

  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另外的)

  5、少:

  少时,一狼径去(短时间)

  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龄小)

  6、为: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作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替)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做,准备)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做,治)

  四、词类活用

  1、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名作动,封侯;继:动作名,继承人)

  2、日食饮得无衰乎(日:名作状,每日)

  3、没死以闻(闻:使动,使……听闻)

  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动,使……尊)

  五、古今异义词

  1、至于:至于赵之为赵

  古义:到,上推到;今义:多作副词,表示另提到一事

  六、文言句式

  1、赵氏求救于齐(状语后置)

  2、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宾语前置)

  七、重点翻译句

  1、 日食饮得无衰乎?

  译: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2、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译:我私下认为您喜欢燕后超过喜爱长安君。

  3、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译:难道这不是为他作长远的打算,希望他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做国君吗?

  4、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译:从这一代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推算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他的继承人有在的吗?

  5、微独赵,诸侯有在者平?

  译:不仅仅是赵王,其他诸侯的子孙继承人有在的吗?

  6、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译:这样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他们身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他们的.子孙身上。

  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译:父母爱惜自己的子女,就替他们作长远的打算。

文言文知识点12

  爱莲说句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爱莲说句子翻译:

  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非常多。

  爱莲说句子: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句子翻译:

  而我却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爱莲说句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爱莲说句子翻译: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

  爱莲说句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句子翻译: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爱莲说重点句子:

  (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

  (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

  (3)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言文知识点13

  《诫子书》

  两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诫子书》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注释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修性,养性。

  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赏析

  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还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

  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诫子书》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文言文知识点14

  【考查要点】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知识疏理】

  1.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重课文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2.字词的掌握和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试题特点】

  文言文阅读题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近年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选取的课外材料主要是比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还有部分哲理性短文。从考查的内容看更加注重能力考查。除对字词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性考查,包括句意、段意、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回答问题要理解由句到段再到篇的意义。特别是一些鼓励创新的开放性题在文言文阅读题中的出现,受到普遍欢迎。从题型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客观题多采用选择题;主观题多采用用原句回答问题、概括意思、填写等。

  【解题导引】

  例1.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范仲淹是(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增其旧制()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前人之述备矣()

  ④去国怀乡()

  3.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膝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上面的试题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命题采用主观题型,分别从文学常识、文言实词、仿写、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等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运用能力。

  第1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只要平时留心熟记,注意归类,一般都能回答:北宋(或宋朝)《渔家傲》。

  第2题要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据境择义”,要考虑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古今义异词(制:今作“制度”讲,古作“规模”讲,其含义为后者):“属”是通假字,通 “嘱”,“嘱托、吩咐”的意思:“备”有“完备”、“准备”、“详尽”多个义项,依据语境,其义为“详尽”:“去”是个古今异义词,今义为“往、到”;古义为“离开”,该句中的“去”义为“离开”。

  第3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仿写。读了优美的文章,自然会对文中的妙语记忆犹新,跃跃欲试。文中的对偶句所拾即是,关键是如何仿写。不仿先模仿,就是在现成对偶句的基础上加上限定的仿用词语,(如“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悲景色阴晦,喜湖光晴明”。)还可以自主创作,不必苛求完美,只要大体相似即可。实在不行,就从指定的文段中抄录一组对偶句,当然,无论是仿写还是创作,其内容应与第三、四段关联,还是个对偶句即可。

  第4题重在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请联系作者的处境和文章的主题去分析,即可明确: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第5题可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但观点错误或偏激应酌情扣分。

文言文知识点15

  一.重点掌握以下词、句

  1.一词多义:

  (1)“卒”:①死。“卒葬之”。②终于。“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2)“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独其为文”。、③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3)“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③道理。“传道受业”(《师说》)④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极”:①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②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

  (5)“观”:①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②景象。“非常之观”。③建筑物的一种,读 ,“大王见臣列观”。(《廉颇简相如列传》)

  (6)“得”:①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②心得、收获。“往往有得”。③融洽。“与公甚相得”。④得到,获得。“某得八焉”。(③、④均《王忠肃公翱事》)

  (7)“夷”:①平坦。“夷以近”。②铲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③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

  (8)“相”:①帮助、辅佐,读 。“无物以相之”。②宰相、丞相,读。“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③互相,读 。“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

  (9)“悲”:①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②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③哀怜。“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10)“胜”:①尽 。“何可胜道也哉”。②能承担,禁得起, 。“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③优美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④胜利, 。“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词性活用:

  (1)“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2)“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3)“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4)“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

  (5)“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

  一、古文化常识: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皆精,写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篇关于赤壁的诗文。

  2、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二、通假字:

  1、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2、山川相缪: 缪通缭,萦绕

  三、古今异义:

  1、望:古——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今——希望、渴望

  2、如:古——往,去 今——如同、像

  3、是:古——代词,这 今——判断词

  4、美人: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作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容貌漂亮的女子

  5、斗牛:古——星宿名 今——一种体育活动或游戏

  四、 一词多义:

  1、而:①表转折 例:虽一毫而莫取

  ②表承接 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③表修饰 例:客喜而笑

  2、下:①名词,下面 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动词,攻占 例:下江陵

  3、方:①名词,地方 例:望美人兮天一方

  ②副词,正当 例:方其破荆州

  4、然:①仿声词词尾,……的样子 例:其声呜呜然

  ②代词,这样 例:何为其然也

  5、乎:①介词,相当“于” 例:郁乎苍苍

  ②语气助词 例:困于周郎者乎

  6、之:①助词“的” 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②代词,大自然 例: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③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不知东方之既白

  7、如:①介词,像 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②动词,往 例:纵一苇之所如

  8、望:①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例:七月既望

  ②动词,眺望,远望 例:望美人兮天一方

  五、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一样

  2、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歌

  3、桂棹兮兰桨:桂、兰——名作状,用桂树,用木兰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5、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7、下江陵:下——名作动,占领、攻下

  8、顺流而东也:东——名作动,向东进发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文言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文言文知识点03-21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08-21

文言文知识点的复习:文言文阅读分04-11

文言文翻译知识点总结03-31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07-29

《曹刿论战》文言文知识点03-10

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03-22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知识点04-13

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