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张耳陈馀列传》文言文阅读训练

时间:2022-12-08 09:50:07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张耳陈馀列传》文言文阅读训练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避免不了阅读课文,阅读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耳陈馀列传》文言文阅读训练,欢迎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张耳陈馀列传》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2分)

  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①,为里监门②以自食。吏尝以过笞③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④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⑤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

  【注释】①陈:陈国。②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③笞:鞭打。④蹑:踩。⑤: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耳乃引余之桑下()

  (2)不及张耳远甚()

  小题2:对文中划线句的意思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3分)

  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小题3: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_________________,而张耳却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小题4: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2分)

  A.多多益善B.卧薪尝胆C.望梅止渴D.胯下之辱

  参考答案:

  小题1:

  (1)拉

  (2)比得上

  小题2:D

  小题3:浅躁忍小耻

  小题4:C

  小题1:

  试题分析:小题1的引字,在《塞翁失马》的引弦而战中出现,课下注释为拉。小题2中的及注意古今异义。做此类小题,一般掌握好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注意区分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小题2:

  试题解析:这个句子的翻译要注意见的解释,见在此处的意思为受到、遭到;死的意思为死亡,联系下文发现不是杀死小吏,而是被小吏杀死,所以ABC项都不合适,应选B.

  小题3:

  试题分析:因为带有引号,就应该选用原文的内容回答。找到答题区域,文章最后发表的议论告诉了我们二人成败的原因:陈余浅躁,张耳忍小耻。此类题主要是仔细分析原文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望梅止渴这个成语与三国时期的曹操有关,因此选C。

  拓展:

  作品简介

  张耳陈馀列传,史记中的一篇,是张耳、陈馀的合传。在这篇列传中,主要记述了张耳陈馀从以敬慕为刎颈之交,到后来在名利的驱使下友谊出现裂痕,最后反目成仇的史实。

  作品赏析

  这是张耳、陈馀的合传。在这篇列传中,主要记述了他们从以敬慕为刎颈之交到反目成仇的史实,不虚美,不隐恶,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使得善、恶俱张,功过分明。

  该文以张耳和陈馀的`相处关系为主脉,以其贤德名誉为支流,起笔就记述张耳之“贤”,陈馀“非庸人也”。他们忘年羁旅,“相与为刎颈交”。极力渲染其友谊非同一般,高尚可贵,而这友谊又是在艰苦斗争之中凝结而成:屈处监门,忍辱负重;同谒陈涉,北略赵地;共佐赵王,得为将相;邯郸脱险、兵败李良……。他们共尝艰难危厄的苦辛,分享胜利与成功的欢乐,真可谓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挚友。与此同时,作者又从不同的角度写他们的贤德与才干。秦闻二人“ 魏之名士”,悬重金以“求购”,陈涉闻其贤,“见即大喜”,都是从侧面表现他们名誉早已远播。为陈涉设计“据咸阳以令诸侯”而成帝业的方略,反衬出他们的远见卓识。请缨北略赵地,共立武臣为王,又从正面表现他们的韬略。行文至此,作者把他们的亲密友谊与令人钦佩的贤德才能推上了峰巅。然而,笔锋陡转,突写张耳困守钜鹿,陈馀拥兵自保,不肯相救,二人友谊出现裂痕;解围之后,张耳收缴陈馀印信,造成友谊的彻底破裂。项羽分封,张耳为王,陈馀为侯,使二人矛盾激化,大动干戈,誓不两立。汉王召陈馀击楚,陈馀竟以“汉杀张耳”为条件。行文至此,什么贤名、友谊,已荡然无存,一下子又把他们跌入谷底深渊。

  这种先扬后抑的手法,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张、陈贫贱艰难之时相与诚信,显贵之后以利相倾这种前后不一的处世态度,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的性格转变过程,发人深省,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

  太史公说:“张耳、陈馀,世传所称贤者”,“始居约时,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岂非以势力交哉?”这一针见血的剖析,不仅切中了他们的交往实际,也道出了用这种妙笔所揭示的主题。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人。著有《史记》,《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 《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前135年(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后,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这便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司马迁从夏阳迁居长安,后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他因“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其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公元前90年,司马迁逝世,终年56岁。对于司马迁的死因,因史料无明确记载,至今仍为未解之谜。

【《张耳陈馀列传》文言文阅读训练】相关文章:

《史记》卷八十九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08-12

《汉书》卷三十二·张耳陈馀传第二08-16

文言文清史稿列传陈廷敬阅读训练及答案04-08

《陈涉世家》文言文阅读训练04-02

《陈书列传第四》文言文阅读题02-12

史记·商君列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08-31

张耳陈余诗词典故04-30

张安世文言文阅读训练03-30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