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富平少侯》唐诗赏析

时间:2021-01-25 14:09:17 全唐诗 我要投稿

《富平少侯》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富平少侯》唐诗赏析

  《富平少侯》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85首。汉张安世封富平侯,他的孙子张放幼年继承爵位。但这首诗所咏内容却不切张放行事,可见诗中的“富平少侯”不过是个假托性的人物。从制题和首尾两联看,诗中的“富平少侯”似乎不象一般贵族少年,而可能另有具体寓托。清代注家徐逢源根据唐敬宗少年继位、好奢喜猎、宴游无度、尤爱纂组雕镂之物及视朝每晏等情事,和汉成帝每自称富平侯家人之事,推断此诗系借讽敬宗,其说颇可信。

  【原文】

  富平少侯

  作者:唐·李商隐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注释】

  ①汉张安世封富平侯,其后人延寿、勃、临、放相继嗣爵。放尤得成帝宠幸,与帝卧起。放娶妻时,成帝为放陈设帷帐、赐甲第乘舆服饰,号为天子娶妇。事见《汉书·张延寿传》。题内富平少侯指张放。清徐逢源、冯浩举成帝微行时每自称富平侯家人等事,证所谓少侯实即少帝,借以讽慨年少袭位荒淫奢侈之唐敬宗。诗作于宝历二年。

  ②七国:汉景帝时,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七国反。此喻唐代割据叛乱的方镇。三边:战国时燕、赵、秦三国与匈奴邻接。《小学绀珠》谓幽、并、凉为三边。此喻当时吐蕃、回鹘、党项等边患。

  ③史书未载张放嗣爵年岁,盖出于虚拟。

  ④《西京杂记》: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馀。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弹丸。”

  ⑤银床:井上辘轳架。

  ⑥彩树转灯:周围环绕灯烛的华丽灯柱。珠:形容灯。

  ⑦绣檀回枕:周围镂刻文饰的檀木枕。玉雕锼:如玉雕一样精细。

  ⑧当关:守门人。

  ⑨此借“莫愁”的字面暗讽其有愁而莫秋。

  【赏析】

  首联“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七国”喻藩镇割据叛乱,“三边”指边患,“未到忧”即未知忧。指出其不知国家忧患为何物,次句再点醒“十三”袭位,这就有力地显示出童昏无知与身居尊位的尖锐矛盾。如果先说少年袭位,再说不恤国事,内容虽完全相同,却平直无奇,突现不出上述矛盾。这种着意作势的写法与作者所要突出强调的意旨密切相关。

  颔联“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写少侯的豪侈游乐。“不收金弹”用韩嫣事。《西京杂记》载:韩嫣好弹,以金作弹丸,所失者日有十余。儿童闻嫣出弹,常随之拾取弹丸。上句说他只求玩得尽兴,贵重的金弹可以任其抛于林外,不去拾取。可见他的豪侈。下句则又写他对放在井上未必贵重的辘轳架(即所谓“银床”,其实不一定用银作成)倒颇有几分爱惜。这就从鲜明对照中写出了他的无知。黄彻说:“二句曲尽贵公子憨态。”这确是很符合对象特点的传神描写,讽刺中流露出耐人寻味的幽默。

  颈联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续写其室内陈设的华侈。“彩树”指华丽的灯柱,“绣檀”指精美的檀枕。锼(sōu搜),是刻镂的意思。两句意谓:华丽的灯柱上环绕着层层灯烛,像明珠交相辉耀;檀木的枕头回环镂空,就象精美的玉雕。上一联在“不收”、“却惜”之中还可以感到作者的讽刺揶揄之意,这一联则纯用客观描写,讽刺之意全寓言外。“灯”、“枕”暗渡到尾联,针线细密,不着痕迹。

  尾联“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是说,守门人不给清晨到来的客人通报,因为少侯新得了一位佳人名叫莫愁。莫愁,传为洛阳人,嫁卢家为妇。这里特借“莫愁”的字面关合首句“未到忧”,以讽刺少侯沉湎女色,不忧国事;言外又暗讽其有愁而不知愁,势必带来更大的忧愁;今日的“莫愁”,即孕育着将来的深愁。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倾向,不直接说出,而是自然融合在貌似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之中,尖刻冷峭,耐人寻味。

  从制题和首尾两联看,诗中的“富平少侯”似乎不象一般贵族少年,而可能另有具体寓托。清代注家徐逢源根据唐敬宗少年继位、好奢喜猎、宴游无度、尤爱纂组雕镂之物及视朝每晏等情事,和汉成帝每自称富平侯家人之事,推断此诗系借讽敬宗,其说颇可信。因为所讽对象如为一般贵显少年,则他们所关心的本来就是声色狗马,责备他们不忧“七国三边”之事,未免无的放矢。必须是居其位当忧而不忧的,才以“未到忧”责之。所以首句即已暗露消息,所谓少侯,实即少帝。末句以“莫愁”暗讽其终将有愁,和《陈后宫》结句“天子正无愁”如出一辙,也暗示所讽者并非无知贵介,而是“无愁天子”一流。不过李商隐托古讽时、有特定讽刺对象的咏史诗,题目与内容往往若即若离,用事也古今驳杂,再说托古讽时之作,所托之“古”与所讽之“今”但求大体相似,不能一一相符。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富平少侯》唐诗赏析】相关文章:

《富平少侯》唐诗鉴赏02-04

富平之战01-09

唐诗《野望》 赏析06-06

《西山》唐诗赏析06-26

《堂堂》唐诗赏析06-23

《野菊》唐诗赏析06-15

《春晓》唐诗赏析05-27

唐诗《落花》赏析05-24

《寒食》唐诗赏析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