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秋雨叹·阑风长雨秋纷纷古诗翻译赏析

时间:2021-08-25 11:21:49 古诗三百首 我要投稿

秋雨叹·阑风长雨秋纷纷古诗翻译赏析

  秋雨叹·阑风长雨秋纷纷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首诗实写久雨,叹人民生活之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雨叹·阑风长雨秋纷纷古诗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秋雨叹·阑风长雨秋纷纷古诗翻译赏析

  《秋雨叹·阑风长雨秋纷纷》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禂,相许宁论两相值。

  【前言】

  《秋雨叹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秋天连月雨灾的情景,寓有讽谏之意。第一首假物寓意,叹自己的老大无成;第二首实写久雨,叹人民生活之苦。

  【注释】

  ⑸阑风长雨:一作“阑风伏雨”,一作“东风细雨”。四海:一作“万里”。赵次公说:“阑珊之风,沉伏之雨,言其风雨之不已也。”吴见思说:“风日阑风,雨日伏雨,盖下时飘洒,常贝其分纷也。又四海八荒,同云一色,则无处不雨,无日不雨矣。”

  ⑹因久雨,故百川皆盈,致牛马难辨,泾渭莫分。《庄子·秋水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

  ⑺禾头:一作“木头”。田妇:一作“田父”。《朝野佥载》:“俚谚曰:秋雨甲子,禾头生耳。”是说芽蘖絭卷如耳形。黍不耐雨,故穗黑将烂。按《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八月,上(唐玄宗)忧雨伤稼,杨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雨虽多,不害稼也。上以为然。扶风太守房琯,言所部灾情,国忠使御史推之。是岁,天下无敢言灾者。”灾情严重,而无人敢言,故杜甫有“无消息”之叹。

  ⑻换衾裯:一作“抱衾裯”。按《唐书·玄宗纪》:“是秋霖雨,物价暴贵,人多乏食,令出太仓米一百万石,开十场,贱糶以济贫民。”据杜此诗,则所谓“贱糶”,并未解决问题。贪吏舞弊,奸商居奇,人民无奈,只要“相许”,也就不计衾裯和斗米的价值是否相等了。

  【赏析】

  第二首中,秋日的昏昏之咒由内心向外界弥漫开去,秋风洒落,而秋雨却繁腻不绝,纷纷若世之喧嚣,缥缈如病中呓语。“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整个世界都蛰伏在一片乌云之下,齐奏着同样颓然、绝望的主题,人生如飞蓬,此时亦无路。“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世界如此浑浊,物皆不辨,道者无存。古者天人交感,泾渭水之清浊不辨,应是射人世之道理毁,伦理乱也。若孔子无奈伤获麟,泾渭不辨亦是不安的征兆,带来令儒者窒息的迷阵。

  古者农业乃天下之本,却是“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妇田父无消息”,“禾头生耳”乃言雨中禾叶卷,如耳之形,却亦言为天下之本、黎民口粮之禾的颓丧脆弱,禾头生耳,倾听世上的呜咽而无策。而农妇田父之音亦隐沦雨中,根基之没,国难久持。“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言世之目盲,“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妇田父无消息”言世之聋哑,仇兆鳌《杜诗详注》中亦言此乃刺杨国忠恶言灾疫,四方匿不以闻。然世之风雨如晦,亦非皆由一人而起。“城中斗米换衾裯”卢注言:“疗饥急,救寒缓也”,实已非斗米、衾裯的价值问题,而是道之毁的哲学问题:“相许宁论两相值?”世之失道,国之本失其位,民苦,贤哲居陋巷而佞者塞庙堂。少陵以此市井物价之疑问,抒苦道隐之惶然,亦叹现实自身命运之不甘矣。

【秋雨叹·阑风长雨秋纷纷古诗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宋词千秋岁张先古诗翻译赏析01-18

金缕衣杜秋娘古诗全文翻译及赏析03-08

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1-29

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8-19

《秋浦歌·逻人横鸟道》古诗翻译赏析06-19

《天净沙·秋》古诗词赏析07-22

《秋来》古诗原文及赏析10-02

古诗赏析:王维《山居秋暝》04-02

《长安秋望》古诗全文赏析03-25

《望岳》古诗赏析翻译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