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古诗对比阅读教学

时间:2021-03-31 15:25:47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初中古诗对比阅读教学

  古诗词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深深积淀的体现。学习古诗词是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中古诗对比阅读教学,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古诗对比阅读教学

  初中古诗对比阅读教学1

  古诗词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深深积淀的体现。学习古诗词是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呢?“比较阅读法”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恰当、合理的比较引导学生透视语言现象,发现语言规律。初中阶段的古诗词光课内的就有六十首,且这些古诗词内容涵盖面广,涉及到许多历史知识和典故,还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来理解。因此,在教学这些诗词时采用比较阅读,既可减少教学时间,又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1. 把同一作者相同风格的诗词作比较 如学习李清照的词《武陵春》和《醉花阴》,这两首词都抒发了作者对故去丈夫的无限思念与忧愁之情,体现出哀婉动人的风格;但在写法上却略有不同:《武陵春》重在通过描写人的心理活动抒情,尤其是“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用奇特的比拟,假设的情景写出了词人的愁绪之深之重,与春天的美好形成鲜明的对照。《醉花阴》重在通过写景抒情,“薄雾浓云”、“玉枕纱橱”、“暗香盈袖”、“帘卷西风”等词句无不烘托出“愁永昼”、“凉初透”的秋季萧瑟氛围,塑造出“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的女主人公形象。

  2. 把同一作者不同风格的诗词作比较 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浣溪沙》,这两首词风格迥异,《江》粗犷豪放,《浣》清新祥和。《江》的上阕记叙出猎情况,下阕抒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尤其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比起同为豪放诗派的范仲淹更为奔放洒脱;《浣》的上阕描写乡村之景,下阕记叙寻茶之事,“簌簌衣巾落枣花——牛衣古柳卖黄瓜——敲门试问野人家”无不流露出自然的生活情趣。

  又如:诗圣杜甫《春望》一诗集中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诗人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而见花落泪,闻鸟心惊。诗人的另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人为平复叛军而喜,为收复失地而狂,为结伴返乡而歌),两首诗一忧一喜,一首是忧极而惊,一首是喜极而狂,正反对照,突出诗人与祖国人民共呼吸,共命运的崇高人文情怀。

  还有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南渡前生活舒适安定,与丈夫金石考据家赵明诚游于文艺;北宋灭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饱经国破家亡的苦难,生活颠沛流离。因而她前期词作主要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与丈夫的离别相思。后期词作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之悲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

  3. 把不同作家同一主题的诗词作比较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o采薇》)。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既可扩大知识面,又可在对比诵读中提升感悟能力。

  在教《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古诗时,可紧紧抓住两首古诗中一个非常传神的“留”字,让学生明白了这两个“留”字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石灰吟》中诗人愿意像石灰那样不怕磨练,洁身自好,敢于粉身碎骨,是为了把清白永留人间。《墨梅》中诗人借墨梅的不畏严寒、清香四溢的特性,表达自己对贞洁自守的高尚品格的向往。这样处理,可激发学生多元化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

  也有一些不同的作品描写了同一种事物,却有不同的神韵。如对春草的描写: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几句诗都是写草,但草的深浅、情态各不相同,把这几句诗比较来读,学生就会得到作文启示,原来同一事物可以写得这么多彩多样。

  同是送别诗,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一种少年刚肠的离别。王维在《渭城曲》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是一种深情体贴的离别。李白的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4. 把同一词牌名的不同作家的诗词作比较 如晏殊的《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和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晏殊身处北宋繁华稳定时期,官居高位,内无衣食之忧,外无家国之患,自然在所描写的少女乡邻生活——“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嬴,笑从双脸生” 中流露出生活的快乐与轻松;辛弃疾却面临南宋风雨飘摇的战乱时期,奸臣排挤,朝廷无能,内忧外患,在所描写的军营战斗生活中,为国戍边的豪情与壮志难酬的愤慨同存——“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 古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比较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比如“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温庭筠《望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总之,教学活动中,古诗词教学无疑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美国比较文学家韦勒克认为“比较是所有的批评和科学都使用的方法”,学生通过“比较”,可以拓展诗词阅读的视野,更加深入地领会诗词意蕴。初中生如经常采用比较法阅读,有利于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深刻地理解读物的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初中古诗对比阅读教学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为此,我在教古诗文时,在“朗读”“理解“背诵”“延伸”这四个方面上作了大胆的尝试。

  一、朗读

  首先让学生自读,从课题到作者,从开头的导读到课文,再到注释,让学生自由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作者,课文的大意,表达思想感情。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读。

  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由学生自己或小组查字典或词典解决。

  2.读准诗文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特别是教古诗,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

  3.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二、理解

  多读是理解的基础,这样就能逐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主要用下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

  1.理解作者。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文。体会作者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古诗文及作者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文作好铺垫。了解作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介绍作者的文风。 (2)介绍作者的评价。(3)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

  2.理解文本。这是学习古诗文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节的教法是灵活多样的,首先还是让学生认真地根据注释读懂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作个记号,在小组内提出解决,解决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同学分析解决,老师作点拨。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面”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再由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学生带进作者所营造的意境里,品味古诗文的美。通过各种方法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这样读者与作者的感情就会产生共鸣,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题。

  三、背诵

  “诵”过关了,“背”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在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前提下,把握诗的音乐美、意境美的同时,让他们熟读精背以至默记在心,最终完成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一定要背诵,并且要当堂背诵。平时还在早读和晚读课中,让学生进行练习背诵。

  四、延伸

  指导学生参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语文学习时空。古诗文鉴赏虽然重在本身,但不囿于一篇,推及其他,联类比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温故而知新,可扩大阅读和拓宽视野,可映衬对比,加深认识,对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古诗文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但鉴赏古诗文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始终是我们古诗文教学的目标,诵读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尤其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初中古诗对比阅读教学】相关文章:

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02-22

古诗词对比赏析03-30

关于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02-22

秋思和秋夜曲古诗的对比赏析03-30

古诗群文阅读教学反思02-22

古诗文阅读教学的目的02-22

浅谈初中散文阅读教学01-31

山水的古诗初中02-01

咏物古诗初中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