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浅谈初中散文阅读教学

时间:2021-03-31 14:23:34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浅谈初中散文阅读教学

  我们都知道散文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成员,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浅谈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供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初中散文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散文阅读教学1

  关键词:散文 阅读 多媒体 情感

  散文是自有文明以来,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之一。从语言色调看来,散文如素描,清淡、淡雅,它是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宣泄。散文的笔法无拘无束,变化无穷,在散文的笔下,有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有微妙难测的内心世界。散文有时令我们愉悦,有时令我们沉思,有时令我们长叹,有时令我们柔肠百转……

  笔者在执教期间,每周的学科备课活动中经常涉及大多数教师在讲解散文时出现的问题,重视体裁却淡化了散文的情感,消失了散文应有的味道。笔者深深感到教师经常重视的是问题、语法及思想内涵,缺失了散文的美感。因此,笔者认为这一问题是很有必要去探寻研究一番的,那么,为何情味深长的散文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却感觉索然无味呢?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教学案例:

  一、揭示文章主旨,作者介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读效果。

  3.分小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文章,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与讨论文章有关问题。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给文章分段。

  四、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逐段分析课文,加以讨论探究。

  五、品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想必很多教师都这样上过散文阅读课吧!这样上的阅读课确实也有一些优点:每一步都有清晰的阅读目标,从读入手,指导学生学习散文;从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到品读文章语言,到体会作者情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从而整体把握文章脉络。所以,很多时候被教师“惯性”演绎,这样一来,虽然阅读教学顺风顺水,四平八稳,但是诗意盎然的散文就被我们肢解得索然无味。这样散文阅读就变得单调、乏味,令学生听得无趣,渐渐对散文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

  散文的教学包括分析散文和欣赏散文。分析散文,教师应该分析散文的情感之美和哲思之美,应挖掘作者所见所闻中的所思所感;同时理解文章的深刻底蕴。欣赏散文,欣赏文章的形式之美和语言之美。为了使我们的散文教学成为有效教学,我们教师应该这样做。

  一、指导学生欣赏散文的情感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八年级上册中,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作者设置了在家庭灾祸后父亲送儿子远行的背景,描述了父亲送子的场面,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场景,以及“我”的几次流泪的场景。对于这些,如果我们只是冷眼旁观、漠然处之,就很难唤起我们的情感。我在对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切体会一个父亲在家国两茫茫之际送子远行时的牵挂和不忍,和那种满怀希望但前景暗淡的复杂的心理感受,那么文章的情感就很容易把握了。

  具有了审美意境后,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通读文章。学生自己感受语言材料,随着学生心理活动和情感的投入,学生就会被文章所感染。在朗读中,教师可以选择符合文章的、恰当的背景音乐来衬托文章,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我在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在前半部分的“忆花”中,作者回忆起以前和现在的不愉快的事,我让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朗读时应该用低沉且略带悲伤地语调朗读;在后半部分,作者看到生机勃勃的紫藤萝,心灵受到触动,我又引导学生应该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朗读;在文章的最后“悟花”部分,我让学生反复读,细细地品味,体会课文的主旨。

  二、指导学生欣赏散文的哲思美

  在散文的有效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散文的分析,不能只停留在人、物的特征及其生活、场景等表层结构的分析上,要探索隐藏在作者背后的心理感受,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主观感受。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鲁迅的《风筝》中,进入中年的“我”,在回忆并自责青年时代曾奉行“长幼有序”的封建道德而虐杀儿童天性的错误,当“我”向当年的小兄弟认错并期待原谅时,对方却早已忘却并诧异地笑着,使“我”陷入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而这种可贵的自责和宽容别人过错的品质,是建立在“我”自我解剖的基础之上的。我在对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抓住亲情和自省精神来突破,通过这样的深入分析,揭示出了作品艺术构造的真谛。

  所以我认为,散文文学作品的焦点,并不是为叙事而叙事、为写人而写人,它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独特的感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隐藏在作品中的信息,从而体会作品的哲思之美。

  三、指导学生欣赏散文的形式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朗读课文,认真揣摩作者的思路,从结构入手,理清脉络,使学生感悟到作品的结构之妙,感悟到作品的行文之理。例如,我在对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分析全文围绕紫藤萝花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构成,层层深入地表达主旨。看花,按花瀑、花穗、花朵来写,越来越体现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忆花,先写“我”沉浸在“花朵的光辉中”,感受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然后写花所受的苦难,最后写花历尽磨难又焕发生机;思花,作者开创理性的思考,领悟到生命的美好。我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由紫藤萝花盛开的景象,体会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真理,表达了对顽强生命的赞叹。

  四、指导学生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散文是精致的语言艺术,因此,我在散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那些表情达意深刻的词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美妙之处、深刻之意。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句中,用了“挨”“ 接”“ 推”“ 挤”,四个动词,通过拟人的手法,把花儿繁密、茂盛盛开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给人一种生动活泼、赏心悦目的感觉,使我们领略到紫藤萝瀑布的美景。

  五、结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想象在散文阅读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理解文章,想象散文中描写的事物、描绘的景物,同时可以利用插图或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建立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在阅读《桂林山水》时,教师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视觉来体会作者的描写,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浮现“舟在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在阅读朱自清的《春》里的语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时,教师适时播放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或音乐,结合着视觉与听觉感受,学生更容易体会作者的描写,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生机勃勃的、绚丽多彩的春天。

  综上所述,教师应始终将情感投入到散文教学中,因为情感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笔者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时刻注重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文本中,激发学生大胆地想象。在投入情感的同时,还要把多媒体课件适时进行播放,从而一步步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动情,最终将情感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使初中散文阅读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浅谈初中散文阅读教学2

  语文味教学法,是一种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过程层次,以“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和其变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融合文本思想内容与师生生命体验打造新的教学主题为教学重心,以营造教学审美意象与意境、建构教学艺术作品为教学追求,以教学过程中师生共生、共创、共享、共鸣、共融、共进(共同发展)为教学宗旨,同时又充分具备让语文教师通过教学抒情言志之功能的一种“有温度”的表现性教学法。 本文分析语文味教学法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

  语言是语文味教学法的基点和中心点,这是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公认的语文教学常识。第一环节的语言,是作为单纯的语言来处理,也是初步的语言感知,除了传统的“扫清拦路虎”作用之外,更着重强调其基础性、引导性(起导入新课的作用)、兴趣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即除了对文本进行初步的语言感知之外,更多要考虑的是,通过第一环节的语言选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一)注重语言积累

  不仅重视认读字词和解释词语这些最基础的知识,还注重文本优美语句的背诵。如程老师教学《虽有佳肴》,就专门让学生朗读、背诵自己所喜欢的句子。这样的语言积累,已不单是机械的识记,还是让学生通过诵读来初步感知文本,体察语感,激发兴趣, 继而培养语文素养。

  (二)注重语言运用

  不仅注重文本语言单一的理解与运用,而且善于推陈出新,即将两个(或以上)并没有必然联系的词语放在一起,让学生写一句(段)话。如有老师教学《济南的冬天》,让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安适、慈善 ”          “温晴、空灵”分别写一句(段)话。这样就把机械、单一的语言运用演变成复合的运用,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散文阅读教学中的文章领会

  所谓文章,是指能反映一定社会生活,表现一定主题的,用一定结构形式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完整的书面语言。它是客观事物通过作者头脑能动的`反映的产物。以语言为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和表情达意,具有相对独立完整的内容和篇章组织。 语文味教学法对文章内涵的界定包括文章的信息(材料、意旨、感情等)、体式(结构、语体、体裁等)、技法(篇法、段法、句法等),它要求对作品的内部脉络、体式等相关信息进行研读,继而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其行文思路之妙。

  文章领会是语文味教学法的重点,之所以如此,是基于文章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这一常识。正如著名文章学家曾祥芹先生所言:“文章知识是语文知识网络的主体”“文章能力是语文智能的重心”“文章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一)研究文章脉络

  不仅重视文章结构浅层次逻辑关系的分析,诸如段落划分,段落间的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关系,更注重文章内部脉络的起承转合的深层次逻辑关系的分析。只有明白了起承转合的逻辑纽带,才能真正明白章法布局的精妙之处。如程老师教学《虽有嘉肴》,确立的文章选点是“起承转合”。作为“起”句的“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这句话和文章主要内容似乎关系不大,去掉行不行?这当然是指向起句与承句的关系。文章直入正题也可以。可是,有个引子却可以让文章写得更顺些,更符合写文章的章法。这就比传统教学把重心放在“虽有嘉肴”和“虽有至道”之间的类比关系要有价值。其实,类比手法更多的时候也是为了文章的“起”,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在逻辑比懂得一些表面的应付考试的概念要重要些。程老师说:“起承转合是文章结构的基本规律,与思维、逻辑训练密切相关,是文章结构教学的重点。”

  (二)重视段落教学

  实际上是把段落当作具体而微的篇章来教,注重段落内部的结构特点(文脉)、语言特点(文气) 和表情达意的作用(文意)等。有时教学一篇文章,只选择其中的某个段落来教学,就能让学生明白全篇的内容,或者为全文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有老师教学《济南的冬天》,仿照程老师教学小说《荷花淀》开篇第一个段落的方法,(参见《程少堂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8年第1版,P116-118),从文气的角度,先将“空灵水晶图”这一散文内容不增减文字变成诗歌,让学生从不同文体语言不同特点的角度,领悟老舍笔下济南冬天水之美的内在诗情和韵味,再引导学生从文脉、文意的角度进一步明白作者采用如此舒缓的节奏和描绘如此美丽的画面的用意所在,亦即突出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为学生感悟“老舍在呼唤农业文明”这一教学主题奠定了基础。

  (三)辨明文章体式

  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尤其是教材的单元编排基本上是按照文体来组合文章的。但是,新课标理念下编排的教材,更多的是突出文章的主旨而有意淡化文体,尤其是在考试中,学生的写作基本上是不限制文体,这样一来,学生对文体的认识逐渐模糊,以致所学和所写缺乏清晰的文体概念。语文味教学法把对文体的认识作为教学的逻辑起点。如程老师教学《虽有嘉肴》,专门就文体知识设计了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虽然简单,看起来没有必要,但实际上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认知规律。学习语文,不单纯是学习语言知识和领悟情感,当然有必要认识文章的体式,就像我们认识一个人, 最起码要知道性别一样,虽然简单,但很有必要。

  (四)抓住中心词(句)

  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概括内容的能力,那么抓住中心词(句)自然而然也是教学中必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分析全篇的钥匙。语文味教学法强调要从文章的角度去抓住中心词(句), 并将中心词(句)与文章情感的内在逻辑关系理清楚,从而为深入领会全文的内涵打基础。

  有老师教学《济南的冬天》,设计了“用两个关键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这样的问题,其落脚点不是单纯的让学生找出这样的两个词语。老师并没有将教学停留在让学生概括出两个关键词“温晴”“慈善”这个浅层面,而是进一步引申到这两个关键词实际上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继而进一步引申到用写人的美好品质的词语来写济南冬天的特点,说明了济南的冬天这个“天”具备了“人”的气质、品质,达到一种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谐和状态。为教学主题“老舍对农业文明的呼唤”进一步作铺垫。这样抓中心词(句),就将教学引入了一个较深的层次。

  (五)研究句法特点

  重视句法特点的分析,即重视语言的内部脉络和节奏等的分析,因为语言是承载情感的载体,只有仔细分析其内部的脉络和情感,才能为领会文章的情感拓宽思路。

  有老师教学《济南的冬天》,设计了“文中有几处分号,为什么用分号而不用句号”这样的问题。用分号,整个语段表意节奏更为舒缓和优雅。如果把这几句话中的分号改为句号,语意的连贯性和舒适性被中断了。作者在这里运用分号是一种绵长悠缓的情感在倾诉,这与文中对“慢生活”为特点的农业文明的呼唤是密切相关的。

  文章领会环节的出发点基本上是语言,但这里的语言与语言积累环节中的语言又不完全相同。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是获得了一些基本知识,更是获得了欣赏和写作文学作品的一种技能。

  三、散文阅读教学中的文学欣赏

  文学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形象的美感作用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影响,借此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语文味教学法所指的文学,主要是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学,主要探讨语文文本中语言的情境化和个性化以及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以及如何运用语言手段刻画文学形象等问题。

  文学欣赏环节是语文味教学法的美点。一方面,它不仅强调重视文章和文学的区别,而且强调辩证地对待这种区别,即文章教学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从文学作品角度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对教材中所有的文章(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在从文章角度进行教学之后,也要从文学角度进行再观照,因为凡是写得好的文章,都需要通过文学手段来润饰。

  (一)领悟文学的错综之美

  优美的散文,其行文是注重错综变化的,就像园林一样讲究曲径通幽。语文味教学法的文学欣赏,不仅注重意境分析,还重视行文的错综变化之美。如程老师教学《虽有嘉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一个句子中,作者前面用否定词“弗”,接着却用“不”,这种现象连续出现两次,这是无意还是有意?文中的“弗”和“不” 的意思基本一样,能把“弗”都改为“不”,或者能把“不”都改为“弗”吗?为什么?关于“弗”和“不”的比较,二者是同源字,但学术界一般认为“弗”的否定性更强,所以课文分别用“弗”和“不”,并非“弗”后面用“不”是表示否定的意思推进一层。其实作者主要是避免重复,从而使行文有一种错综之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程老师引导学生继续探讨:如果将课文中“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改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可不可以?为什么?这样的问题都是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对课文细部妙处做仔细揣摩,领会原文有“分开说两遍,强调的语气更重,从而给读者更深印象”的效果,同时使行文也有一种错综之美。这属于文学欣赏性质,目的是引导学生精细看待和使用文字。

  (二)体察文学的情味之美

  优美的散文,其文学性表现不单纯是借助多种修辞手段和画面来创造意境, 更主要的是蕴含一种深邃的情感。分析和欣赏时,要善于挖掘其内在的旋律,继而让学生体察其文学的情味之美。

  有老师教学《济南的冬天》,其文学欣赏环节设计的主要问题是这样的:比较下文与原文的表达效果——“小山围着济南,天气暖和,这样济南人就放心了,并且幻想春天就要来了。即使幻想不能实现,也没有关系,因为有不冷的冬天比什么都好。”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是将原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去掉了,将内容变成了大白话、大实话。这样设计的目的,不单纯是让学生掌握运用拟人等修辞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表现力,来突出喜爱之情,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种比较,不仅让学生明白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更要让学生明白文本语言和内在旋律,都是优雅,从容的,读起来仿佛是一个优雅的贵族一般从容、雅致而富有情趣。这种情致只有内心平和、心灵纯净的人才能表现出来,从而为文化环节中开掘文化主题——对农业文明的呼唤进一步奠定基础,因为文本中的内容再现的是典型的慢节奏、慢生活的特点。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段文字读起来感觉非常美妙,仿佛是两个内心平和的人在阳光底下絮絮而谈。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作者更深层是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这样的文学欣赏比起传统教学中孤立、机械的分析情景交融的绘画美要深刻且富有新意得多。其出发点依然是语言,但与语言积累和文章领会这两个环节的语言分析又有所不同,落脚点是通过对语言内部旋律的挖掘和表现力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学之美。学生在长期的熏染中,会逐步热爱语文,并濡染成一种文化风度。

  (三)欣赏文学的个性之美

  文学个性是作家创作个性的标志,亦即客观世界在烙印了作家主观情感后所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相对成熟、稳定的创作特色,包括取材、结构、语言、立意等多种元素,犹如诗歌里的豪放、婉约,在散文里,则有雄浑、委婉、谐趣、清新、朴素之类个性特点。

  语文味教学法不仅注重个性特点的欣赏,更注重形成这一个性的作家心理因素的分析,即作家为什么要借助这样的语言或意象来表达这样的情怀。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老舍的《济南的秋天》,同样是写秋,为什么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如果简单的说是作家的创作个性使然,是不能真正欣赏其文学的个性之美的。我们知道,老舍对济南秋天的那种深入骨髓的挚爱,是源于作家对济南文化深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郁达夫对故都的自然风物虽然也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但是,在看起来似乎闲散飘逸的回归故都的那段生活中,心中有抹不去的失落感,因而笔下故都的秋,自然而然的染上了一层在“清”“静”之余的“悲凉”的色彩了,这有点古代诗人说的“自古逢秋多寂寥”的意蕴了。

  因此,我们欣赏文学的个性之美,就要将目光深入到作家内心的深处,去聆听作家的心声,去感受作家的呼吸。

  如程老师教学《咏雪》,他没有将文学欣赏停留在“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句子的美妙之处,而是透过这个美妙的句子,补充谢道韫的个性品质,去欣赏谢道韫的个性之美,为教学主题的彰显进一步打下基础。

  基于这样的个性分析,自然能明白作者为什么用不一样的语言,选择不一样的材料,融合自己独特的主观情感,继而形成独有的文学个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意义,而且更有意思。而让教学变得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其实,语文味教学法的文学欣赏环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对文本语言的分析。只不过,这种分析,不是将语言剥离出来进行孤立的分析,而是根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意蕴,采取上面所述的几个点去分别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因而文本语言的表现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彰显和把玩,这就是为什么说文学欣赏是语文味教学法的美点的道理。

  四、散文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开掘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也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语文味教学法所指的文化,则主要指反映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层结构。文化开掘环节是语文味教学法的亮点。

  (一)重视“有我”

  王荣生认为:“散文阅读教学,始终在‘这一篇散文里’,要驻足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严防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演变为谈论‘外在的言说对象’的活动。要着眼于主体,触摸作者的情思;严防滞留在所记叙、描写的客体, 演变为谈论那人、那事、那景、那物的活动。要关注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引导学生往‘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走;严防受既成经验的遮蔽,演变为谈论各抒所见的活动。”语文味教学法的“有我”从其教学主题的设置就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个教学主题(文化主题)是从教材中来,融合进教师的生命体验,因而高于、大于文本主题。在这个主题中,“有我”是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的。这个“有我”是教师借助文本主题把师生对生命的理解融入进去继而传达出来,以此来感染师生双方。“有我”不是“自我”,通常涵盖了对尊重生命的讴歌,对阳刚的赞颂,对人性美的呼唤和传统文化的继承等内涵。

  如程老师教学《咏雪》,其文化开掘环节设计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千古文人都有世说梦”。千古文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立独行的精神追求,这是自古以来知识分子的精神品质,而这种品质在当下式微。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向学生传达这一思想。这种思想既是自古以来的文人的独立人格的体现,也是当下知识分子应该传承的优良品质。程老师在这里借《世说新语》这杯酒浇心中块垒。

  (二)呼唤和谐

  和谐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和谐的表现。语文味教学法在文化开掘中,同样呼唤和谐的儒家文化。

  有老师教学《济南的冬天》,其文化开掘设计的问题是“老舍在呼唤什么?”老舍通过济南冬天之美,实际上是在呼唤一种和谐的生活境界。因为老舍对济南的文化有一种认同感,“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这里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存在着一些生命的痕迹;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它虽是个大都市,可是还能看到朴素的乡民,不像上海那样完全洋化,它似乎真是稳立在中国的文化上。一个不以跳舞开香槟为理想的生活的人,到了这里自然会感到一些平淡而可爱的滋味。”在这块厚土上找到自己新生命的契合点,这正是中国传统文人喜欢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她是老舍这样的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他喜爱济南冬天的心理原因,更是老舍对农业文明的深情呼唤。

  (三)价值推送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传承文化、进行价值观培养的人文学科,语文味教学法注重价值推送,是从文本本身的内涵出发,进行恰当的分析。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是一致的。

  如程老师教学《虽有嘉肴》,其文化开掘设计的问题之一是:“从这篇课文内容和语气看,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从文章内容看,这篇文章的作者和道家不同,道家不仅不提倡学习,更不提倡教别人学习。他应该是刚健有为的儒家形象,因为文本表现的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不光自己要学,而且要主动教别人学,不仅自己要修身,还要齐家、治国、平天下。程老师本人是深受庄子影响的,其逍遥的理想在做学问的实践中如影随形,但其积极而为的人生态度又是典型的儒家形象。因而其在教学实践中,将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抱负通过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动力来践行。

  要强调的是,语文味教学法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合情(教材之情、学生之情)、合理地把“一语三文”四个元素给予合适的时间分布,就是平均分布,文化环节的时间也不要超过四分之一,反对用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文章、文学的教学与赏析。文化环节是语文味教学法的亮点,但这一亮点不能通过形而上学地过分强调文化内容而忽视语言、文章、文学的教育来实现。语文味教学法的文化环节是画龙点睛,是春暖花开,是自然提升同时也是发人之所未发、阐人之所未见之见的过程。

【浅谈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相关文章: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1-28

浅谈散文05-11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11-17

浅谈高考的散文05-26

浅谈对散文的感悟04-11

浅谈“孝”散文04-12

浅谈随笔散文04-20

浅谈美散文04-23

浅谈婚姻散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