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如何培养孩子感恩之心

时间:2022-08-23 14:18:09 励志教育 我要投稿

如何培养孩子感恩之心

  对孩子的感恩之心,应该从小培养,父母在生活点滴中,要有意识地把感恩的种子播进孩子的心中。那要如何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来告诉大家吧!

如何培养孩子感恩之心

  如何培养孩子感恩之心 篇1

  乌鸦有反哺之情,羊羔有跪乳之义,按道理,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听见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不懂得主动地去关心别人,受到别人的帮助也不懂得主动感谢,只知道受恩,却不知道要感恩。

  当我们在感叹孩子不懂得感恩时,是否有想过,孩子不懂得感恩,是谁的责任。我想如果孩子不懂得感恩,最大的责任应该在于父母,是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教会孩子感恩,等孩子长大了才想起要孩子感恩。

  过度的溺爱和纵容是造成孩子感恩之心缺失的重要原因。现代家庭有很大一部分是“421”家庭,在这种家庭结构里,孩子处在一个中心的位置,是小太阳,小皇帝,家长对孩子的教养经常会陷入过度溺爱和纵容的状态之中。而这种过度溺爱和纵容很容易导致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心理,把周围人对他的付出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哪天你不付出了,他反而觉得不正常了。由于孩子一直处在一个被爱的角色之中,所以他不会想到要去爱别人,即便他想到了,在家里也没有接受爱的对象,他们接受的爱和关心太多,而付出爱的关心的机会又太少,长期以往,他们就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 二,习惯了要求父母必须满足自己的一切愿望,当然也就不会有感恩之心。

  过度严厉和专制也是造成感恩缺失的一个原因。在过度严厉和专制的家庭里,孩子感觉不到快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心,因而孩子也不容易产生感恩之心。

  父母自身没有做好表率也会让孩子不懂得感恩。比如现在有些人在面对自己孩子时,大把大把的花钱,为了孩子可以舍弃一切,可是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却不懂得尊敬孝敬他们。有个故事讲的是,有个农夫总是让自己的父亲在一个小木槽上吃饭,而不是和家里人坐在一起。有一天,农夫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用小木板拼什么东西,就问他干什么,孩子说在做木槽,是准备将来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用的。我们不能说孩子没有孝心,孩子只是在模仿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常存感恩之心的人,才会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如果缺乏感恩之心,那么孩子就不可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关心、帮助他人,因而,让孩子感谢爱自己、帮助过自己的人,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感恩之心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就如俗语云:“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1)、引导孩子形成感恩意识。

  感恩与回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最基本修养。但感恩如同其它道德品质一样,都是需要学习才能最终形成,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就应该让孩子形成感恩意识,只有有了感恩意识,孩子才能在生活中有感恩的行为。感恩意识的形成,关键在于让孩子知恩,让孩子明白爱的真正含义。只有当孩子明白爱是双向的时候,他才能真正领会知恩,才能形成感恩意识。当然,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给他们讲大道理很难让他们理解,但是可以利用他们喜欢听故事这一心理,给他们讲一些感恩的故事,让他们在心中慢慢的产生感恩意识。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让孩子学会感恩,应该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可以从最简单的“谢谢”开始。告诉孩子当别人帮助了你的时候,要记得向他人真诚的说声“谢谢”,即便是对自己的父母,也应该说声“谢谢”,而当孩子给予父母帮助时,父母也应该真诚地说声“谢谢”。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懂得感谢他人为自己的付出,那么他自然的就能够在生活中学会感恩。在我们家,“谢谢”是用得非常多的词语,不管是豆豆为我们做了什么,还是我们帮助了豆豆,我们都会说声“谢谢”。正是因为这一句简单的“谢谢”,让豆豆懂得尊敬父母,同时也让她在生活中学会主动地去帮助他人,当班上的同学伤心难过时,她会去安慰他们,当班上的同学在学习上有困难时,她会去帮助他们。

  (3)、强化孩子的感恩行为。

  当孩子有了感恩行为时,要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强化孩子的感恩行为。不管是对父母,还是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的人,只要孩子有了感恩行为,都要及时地给予赞扬,帮助孩子强化这种行为,让孩子感受感恩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每次当豆豆为我捶背做按摩时,我都会真诚地说声“谢谢”,并夸奖她越来越懂事,懂得关心和爱别人了。

  (4)、父母要做好表率作用。

  孩子的成长是个模仿的过程,对于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样如此,父母对长辈的孝心与尊重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我们家,因为不和双方的父母在一起住,所以平时主要是通过电话来交流感情,每次和老人通话时,我都会让豆豆和他们说上几句话,每年我们都会带豆豆回老家,会给双方的父母一些钱,在豆豆差不多五岁的那年,她问我为什么要给爷爷奶奶钱,我告诉她,因为爷爷奶奶养育了她的爸爸,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要孝敬他们,让他们尽量生活得好一点。后来,豆豆对我说:“妈妈,等我长大了,工作了以后,我会把我的钱拿出一部分给你,所以你不用担心以后没有钱花,我也会好好孝敬你们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谭振亚教授曾指出:“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首先要让他们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这是人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然后‘老吾老及人之老’,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乃至整个社会。”

  (5)、父母要学会放手。

  父母一味的包办,容易让孩子滋生懒惰的习惯,同时还会使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劳动,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孩子能够实际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那么他就可以在自我负责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辛苦,从而学会体谅。

  (6)、换位体验。

  当孩子四五岁以后,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进行换位体验,让孩子来做一天爸爸、妈妈,或者其他的什么角色,让孩子在真实体验新角色的过程中,体会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的恩情。

  (7)坦然接受孩子的爱。

  除了教会孩子感恩,我们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去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爱,并坦然接受孩子对我们的爱,就比如,当孩子把自己的零食拿出来和我们共享时,我们应该坦然接受;当孩子帮助我们做家务时,我们应该坦然接受;当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为我们买礼物时,我们也应该坦然接受;等等。只有当孩子的爱被他人接受时,他才能更好更多地付出自己的爱,因为每个人都有被他人需要的需求。

  总之,对孩子的感恩之心,应该从小培养,父母在生活点滴中,要有意识地把感恩的种子播进孩子的心中。

  如何培养孩子感恩之心 篇2

  一直以来,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是人与人之间最看重的品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心愿也是,“不求他有多大出息,只希望孩子长大能做个明事理、懂感恩的人。”教孩子感恩,和给与多少金钱没有关系,上文提到的中学其实是在对学生做一种错误的导向。感恩,是为了让孩子们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给予心存感激。而家庭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永远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永远的老师。父母自己做到关心、感恩老人,关爱、感激他人,孩子自然会受影响。特别是接受帮助时,一定要表示感谢。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人都是在经历中懂事,如果只是简单浅显地对孩子说,要孝敬父母长辈,要感恩,他们根本无法理解,要培养孩子养成一种习惯,他们才会渐渐形成一种责任和义务。那么,如何培养孩子感恩之心?

  第一步:养成感恩的习惯

  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妈妈帮爸爸做事时,爸爸要大声地对妈妈说“谢谢”;妈妈接受爸爸的帮助,也要说一声:“谢谢”;爸爸送给孩子礼物时,要告诉他这件礼物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在这种氛围中,孩子耳濡目染,渐渐接受这种最基本的礼仪,也学会向父母道谢,将感恩内化于人格之中。

  第二步:利用各种节日

  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载体。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

  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第三步:让孩子学会给予

  偶尔“示弱”,让孩子为父母做些事。比如假装拿不动衣服,让孩子帮忙拿一两件;假装累了,请孩子倒杯水给爸妈喝……让孩子学会给予,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如何培养孩子感恩之心 篇3

  感恩是一种态度。现在家长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对孩子而言,培养感恩意识的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锻体宝物。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会因为感恩而勇于承担责任,不会习惯找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会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周围更多人的关注和关照,会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宽阔平坦。

  然而,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在同远会的活动设计中,有一系列关于培养感恩之心的活动。从这些活动设计里,可以清楚看到,玩是最好的培养感恩之心的途径。

  当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对多数,也正因为如此,感恩之心在当代孩子中缺失非常严重。人们往往把这种现象归罪于教育体制,简单地认为是拜金主义影响,是应试教育导致的单一目标所致。但是,独生子为什么相对更容易感恩心缺失?这个和拜金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关系有那么大吗?

  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关于“学生最崇拜的人是谁?”的问卷调查。美国孩子的回答是“父亲、球星、母亲”,日本孩子的答案是“父亲、母亲、历史名人”。而中国的孩子最受父母疼爱,然而在他们的答案中,父亲、母亲被排到了第10位和第11位,他们所尊敬崇拜的却是歌星、 影星,甚至是一些不可思议的人。而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恰恰是中国孩子的父母无条件满足独生子女,使他们的一切得到太容易,没有充分意识到生活多艰和父母之辛劳,从而导致感恩之心缺失,更导致孩子对父母缺乏感恩、尊重和孝顺。

  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引导孩子正确地玩。

  很多人认为,既然感恩是一个态度,那就应该对孩子进行更多的教育,通过教化让他们明白感恩之心的重要性。然而,孩子的天性是玩,枯燥的教义对孩子而言是从心理上会产生排斥的。相对而言,父母的以身作则,在生活中用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长辈等行为引导,效果要好得多。但最有效的,还是在玩中去领悟和学习。

  在同远会组织的新年复古手工秀活动中,妈妈和孩子一起制作手工,有一个孩子在认真玩了几个小时后,看到妈妈做好了的手工,突然由衷地冒出一句:妈妈辛苦了!妈妈很惊讶,接着说了一句:乖女儿也辛苦啊。活动结束后,孩子把自己做的手工小心地拿着,一直不肯放手。这个没花一分钱的玩具,对她而言,却比家里买的任何玩具都贵重。

  在后来的回访中,家长非常感激地说,孩子回去后真的好像懂事了许多,知道心疼妈妈了。

  当然,这样的结果不是一次两次活动所带来的,像鞭炮汤圆迎新年、孩子自己动手包饺子的冬日PARTY,以及跨年运动会等持续活动的参与,才使孩子在不断的玩的体验中得到生活的体验。但通过活动,特别是孩子自己动手体验的活动,往往能产生特殊的效果,那就是懂得珍惜,体会别人的辛苦。而这恰恰是形成感恩之心的重要基础。

  追求物质的极大丰富,以及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为孩子创造更多的财富,都是现代家长广泛的追求。这种追求往往导致家长们给孩子比玩具店还多的玩具,给孩子有求必应的回报,其结果,往往导致孩子觉得一切得来皆容易,哪里还会懂得珍惜?没有珍惜,自然就不会有感恩之心。

  小孩是喜欢合理的限制和规定的,适度的限制和规定会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权利范围,知道自己是在一个被大人所掌控的框框里,知道界限在哪,由此他会更有安全感。而一切要求都被满足的孩子,就会有一种迷失感,他可能慢慢地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了。他失去了为了得到什么东西而等待、而努力的乐趣。同时,他也真的会对得到的东西更不珍惜了。

  在活动中通过互换角色,也是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重要方式。子女不了解父母,是因为孩子根本不了解父母到底为子女付出了多少,同远会在很多活动中,通过组织孩子和父母互换角色,使孩子们真正体会父母持家之不易,同时也就体会到父母之恩深似海。

  当然,父母在平常生活中也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两点:一是通过交流让孩子正视家庭情况,富足之家需要让孩子体会财富来之不易,穷苦之家则应该让孩子清楚知道家庭真实情况。二是在孩子产生感恩的雏型时,父母不要轻易抹杀掉,要进行肯定和鼓励,而不是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你好好学习就行了”

  爱因斯坦有一段常被引用的话:“我每天会提醒自己一百次,我的内在和外在生活都是仰赖他人努力的结果。所有,我必须竭尽全力,希望能以同等的贡献回报我从过去到现在自他人身上所获得的一切。”

  因为感恩是爱的最高表现形式,每一次觉得感激,我们就是在付出爱。而在孩子的玩乐中让他们学会感激,会一点点添加他们未来整个人生的精彩。

【如何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孩子感恩的心03-21

培养感恩之心的5件小事07-25

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08-13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09-23

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03-14

孩子爱心如何培养03-08

如何培养孩子的写字习惯?07-02

如何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08-16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兴趣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