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浅论职业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更新短文

时间:2021-04-25 13:05:14 励志教育 我要投稿

浅论职业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更新短文

  在传统的传授式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媒体等的关系是一个简单的线形的关系,即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老师从“知识世界”中简化出对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内容,然后采用合适的手段展示给学生;学生作为一个“学习知识的人”通过听课和记笔记等,记住一个乃至几个标准的解决方案或知道一个乃至几个结论。这种基于建立在主观假设基础上的学习策略明显已经过时。处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在全球化视野中,教师的职业活动不再这么简单,教师的责任范围在不断扩大而复杂化,教师的角色也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师或知识体系的呈现者。由此可以管窥教师因其职责转换而引发的角色更新和定位。

浅论职业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更新短文

  教师该是什么样的

  (一)教师应是学习导师和学习主持人

  在现代自我管理式的学习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安排合理的学习进程。这样,教师的职能从“授”转变为“导”,包括引导、指导、诱导、辅导和教导。一校长在与新生讲话时说:“你们本事大着呢。上课时间你们在下面玩电子游戏,当老师发现时你们可以马上结束游戏若无其事坐在那,老师抓不到你;你们上网玩游戏,你们的父母懂玩吗?很多人不懂而你们懂。但是请你们把这些本事来一个战略转移,转到学习专业上来。”正确的“导”让学生更易接受。作为主持人的教师,他不控制学习活动的结果,只是调动学习小组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对话、产生新知识并最终做出行动决定。他要具备信任别人、善于倾听、激发能力等素质,创造生动的“学习剧本”,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发挥潜力。

  (二)教师应是民主平等的交往者、参与者、促进者

  在全球化视野中,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所谓不再关注教,首先意味着在知识来源多元化的背景下,教师不再以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化身自居,也意味着在主体意识和个性价值得到高度强化的全球化时代,教师不再将“灌输”混同于“教育交往”。他应当以平等之心、除伪之言同步实行与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心灵交流。教师通过平等和诚挚的对话,促进学生不断寻找、发现那条开发自我、更新旧我的独特道路,从而赋予其个体生命的情感体验和深沉意义,这样,教师促进学生“会学”显然远比“学会”更重要。

  (三)教师应是一位爱心宽容的指导者、关怀者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家和奠基者。他认为职业教育是“用教育的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发展其能力,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宗旨和功能,表现为“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所以,职业教育应该从对学生的谋生关怀开始,逐步向人生关怀迈进。我们的教师也应出于对生命的呵护,由衷地生发出一种深厚博大的教育之爱。“仁慈是教育活动的本质性要求之一,没有仁慈的教育将是一种缺乏关怀,因此是机械的冷漠的和无效的教育。”若不然,职业教育就只能是一种变相的艺徒培训,而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对此,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谆谆告诫我们:“今天我们关心科技人才的培养,但对此我们必须小心从事,因为我们……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只是服务于某些目的的专业工人,他们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所以我们的教师必须以一种博大宽容的胸怀、神圣深沉的责任、仁慈真诚的爱心,成为学生可资信任的`人生导师和心灵朋友。

  (四)教师应是具有职业特质的职业人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名记者被领导找去谈话,领导告诉她,因为电台裁员,今天是她在这里上班的最后一天。一般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已没心思干活,收拾一下东西就走人了。但这名记者没有这样做,她虽然非常不开心,但仍然坚持用最高标准做完了那期节目,还为此加班到了晚上11点多钟。有人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我今天还是电台的职员,就应该做好应该做的事,我要把最好的一面留给我的同事们。

  不知这个故事留给大家的是什么,但我却从中感受到一个词“职业化”。做一个职业人,就该有职业人的特质。作为职业教育中的教师,应当以造福服务对象学生为职志,形成以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和专业伦理规范为主要内涵的专业特质,为受教育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要有“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求索精神,痴迷于自己所从事的创造性工作。要有教育行动理念,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理解宽容学生的言行,赞同鼓励学生的细微进步,帮助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欣赏自己树立自信心。此外,还必须要有职业精神。高职院校的精神,是赋予校园生命、活力并反映学校办学传统、特征的一种文化形态,体现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就教师本身而言,职业精神就是敬业,把职业当成事业,变成理想追求并为之努力。有些教师认为“职业=工作=干活=受累=遭罪”,这个等式的最后结论就把“职业”等同于“遭罪”了。有些人只是将工作当作是养家糊口、赚钱的事,从来不曾考虑过职业对人的要求,更别提职业精神了。 "

  履行职教教师角色的要求

  (一)了解职业教育,更新教育观念

  在《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成为制造强国还缺少什么?”,从中了解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现状。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损失近2000亿元;在近几年企业发生的各种事故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职工岗位意识不强、技能不高造成的。综观新闻媒体,经常会遇到一个个诸如“华东企业东渡日本招聘大量高水平技工”、“好钳工比研究生还难找”、“年薪16万招聘高级塑料模具而无所得”等令人惊讶而不愿意相信的消息。但是,这里给出的信号是明确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迫在眉睫。

  (二)提升自身能力,避免职业枯竭

  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劳动者流动频繁,迫使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个人素质与职业能力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按传统培养目标进行的职业教育显示出了极大的过时性和不适应性。高职教育要培养出既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又能面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竞争、富于开拓精神的高素质外向型复合人才。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要加强四种能力的提升:即专业技术能力、教学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避免职业枯竭。我们知道,工作需要付出资源,比如知识、感情,当这些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断消耗,却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时,人们会感到不安。所以,教师提升自身能力,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是势在必行。

  (三)坚持人文理念,构建教育平台

  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人活着却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要。职业教育如果仅仅满足于对学生的谋生关怀,只注重培养他们适应某一岗位的一技之长,而置精神关怀、心理关怀于不顾,那么当他们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变幻莫测的人生时,就或者会四顾茫然、退避三舍,或者会一蹶不振、自艾自怨,“一技之长”也就无用武之地。所以,作为教师,应坚持人文理念,坚持人文关怀,理解学生同时也得到学生的理解。“只有理解才能使课程和知识与学生的人生历程与经验真正联系起来。”只有理解才能形成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在平等宽容的情境中实现“心灵的转向”,这样的教育才是真实的根植于人性的终极关怀的教育。

【浅论职业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更新短文】相关文章:

浅论小升初与教育公平短文09-02

浅论中国式教育的短文08-31

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07-08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阅读心得07-13

几度月明中-短文阅读05-03

写作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语文教学心得12-24

教师角色转变的教学反思03-23

教师角色转变教学反思03-22

行走在成长的跋涉中-短文阅读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