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成功人士的10至22岁是怎样度过的

时间:2017-10-13 13:06:27 成功励志 我要投稿

成功人士的10至22岁是怎样度过的

  那些人士不会等待世界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可以成功,而是早早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那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

成功人士的10至22岁是怎样度过的

  史蒂夫·乔布斯曾向跨国大集团惠普公司的CEO申请一份暑期工,当时他只有12岁。后来,他还旅居至印度追寻灵感的启迪。21岁那年,他辍学并建立了苹果公司。

  比尔盖茨15岁开始创业,做交通监控的软件开发,赚了两万美元。他毕业时参加满分为1600分的SAT考试取得了1590分。22岁时他建立了微软。

  埃隆·马斯克12岁时编写了电子游戏Blaster,赚了500美元。他出生在南非,但在他17岁的时候,他决定要去美国,于是他先独自飞去加拿大。人生地不熟,他只能靠在农场做苦力,清理锅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他19岁的时候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修了经济学和物理双学位。

  理查德·布兰森16岁开始创业的时候,就在教堂的地下室里。22岁的时候,他建立了自己的音乐品牌和录音室。就是那时,他签约的第一位艺人迈克·奥德菲尔德以一首“管钟”一炮而红。

  皮特·泰尔在21岁以前便成为了国内青年选手中最高等级的象棋大师,但是他19岁的时候仍然没耽误考上斯坦福大学。

  我知道我没法和这些牛人并列(至少现在还不能)——但我也是8岁的时候就开始编程,16岁的时候靠自己写出操作系统的代码,21岁的时候建立自己的公司。我敢打赌,你列出的那些我不认识的人里面,一定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成就。

  神奇的'地方在于在成功以前,你不可能预知这将会成功。有时候开始成功了也不是意味着会成功到底,而有时候,机会又会悄然降临。

  但事实上大多数成功都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也许18岁的埃隆·马斯克看起来就是一个一穷二白靠清洗管道为生的孩子,但是你根本想象不到他的内在已然充实且充满勇气,这意味着他注定会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你不是想知道10-22岁该做些什么吗,很简单,直接去做。不要总是等待与观望。目标明确,迎头追赶。

  来自奥朗·霍夫曼的回答。

  学会独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请注意:我并不是拿自己和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这些大牛作比较,我也远不及你列出的这些成功人士。但是我想写一些这些成功人士共有的特点,来给你作为参考。

  独处时光

  他们在小时候还有青少年时期都有着很多独处的时光,但是他们独自度过的时间远比我们想象地多。

  尤其在人们长大之后,独处的时光可以给一个人提供更多的空间去探索,去搞怪,去学习,去追梦。

  阅读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阅读大量的书籍和文章会帮助你开拓思维。不要总是挑容易读下去的书(比如哈利波特),读一些难理解但能拓展思维的书。

  看小说,也看其他类型的书。试着看看那些遥远国度的人们写的书。读一些与你政治见解不同的书,读一读圣经,也读一读朝鲜,不排斥佛教经文,也不拒绝古典神话。

  不要只聚焦在教科书中的经典读物(比如海明威莎士比亚之类),也去试着探索你自己感兴趣的作家。

  你提到的这些人与我们是不同的时代,他们需要花好多事时间来学习百科全书。也许他们当中很多人凭着超强的学习欲望甚至读完了百科全书。

  当他们走在上学的路上,也许手里还捧着一本书或杂志。甚至他们会因为读书太投入而摔跤。然而他们的父母却不让他们读书。

  现在百科全书已经贯通网络,然而现今的百科全书信息量太大太广,已经不可能读得完。所以选择读什么书是有点困难的,但是保持阅读依旧非常重要。

  角色扮演

  早期,人们会花很多时间与他人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很少有人会花时间去参与某项运动。相比之下,他们更多地在他们的卧室里,后院里,附近的公园里自娱自乐。让自己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他们会将自己想象为特工,屠龙士,与玩具兵战斗,继而是自己开公司,处理家庭事务···

  尝试

  我们会讶于那些成功的人们做事会火上浇油,甚至制造爆炸,会捕捉和研究漏洞,会建筑鸟巢,以及更多。我猜他们是为了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来激发自己的灵感。(有些是无意,有些是故意)

  他们从中建立,创造,衡量,观察事物。他们主导着这些尝试,因为他们是能够激励他人的人。

  各种创造性活动

  你提到的这些人都是有着超强的右脑思维能力。他们都在童年以及青少年时期花大量时间来做一些创新性的事物。他们写故事和戏剧,做雕塑,写诗,写歌词,做编程等等。

  创造与娱乐

  多看好电影,多听好音乐,这都是消磨时间的好办法,但是它们也有消极的一面——具有消耗作用。

  而成功人士往往是花费时间在创造与娱乐上面。它们制造事物,运转事物,这也是很重要的。

  如今,花时间在创造上面越来越难,因为娱乐的选项太多。在你列出的这些人成长的时期,很容易因为没什么可玩儿的而感觉无聊(最好的娱乐方式也就是看书或看一些不怎么样的电视剧)但是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

  事实上,平板电脑的创造就是最大化了可供娱乐的选项。(比私人电脑更便捷)

  远离校园里的社交压力

  学校里社交压力惊人的沉重,尤其是初中和高中。学生乐于争取权位,小团体分散结合不断。就像“权力的游戏”在高中上演,发生着极端的竞争,还难以抽离。

  而独处反而可以使学生远离这样的“权力的游戏”。独处的时光能让一个人有更多挖掘自己潜能的机会。(而不是花时间成就某种特定的标准)

  今天的孩子,独处时光太少

  过去的30年来,家长被鼓励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另一种趋势是父母送孩子们去参与一些体育活动,周末课程,夏季特训等。

  这样的趋势带来更好的陪伴,但是有一个预想不到的结果就是孩子们缺少了自己独处的时光。

  而且即使当他们一个人的时候,他们也注定要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来使自己使自己始终与他人为伍。这样很难让他们避免校园中的社交压力。

  所以,我们应当找寻更好的策略而不是像对过去的那几代一般。但大多数人(无论老少)—尤其是有着良好社交生活且尚为成功人士的—能够花更多的时间独处,面对自己。

【成功人士的10至22岁是怎样度过的】相关文章:

1.大学该怎样度过

2.成功人士是怎样在周四就完成所有工作的

3.怎样度过大学时的迷茫期

4.大学生应该怎样度过

5.青春应该怎样度过伤感句子

6.怎样度过高三的心理疲惫期

7.大学四年应该怎样度过

8.大学怎样度过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