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1-08-25 15:13:53 五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1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1

  生活是一本书,是一本有着丰厚知识的书。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太过关注书本学习而忽视了对生活的观照。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学问需要我们细致地体会。凡是,善于阅读生活这本书的人肯定是一位智慧满怀的人。本组课文就是为了吸引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生活智慧的人。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这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这四篇课文,虽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但含义深刻,学生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好在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除课文之外,本组教材还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中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课文提供的漫画故事),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既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了本组课文的重点语句,又补充提供了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了思路,丰富了材料。

  教材文本解读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课文回忆了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按发展过程记叙的: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课文最后一部分一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这些句子内涵丰富,承载着思想和人文内容,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课文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为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身受益的文章。文章从“我”回忆小时候,有一次随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城市广场的街道,父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给了我一把开启心扉的钥匙切入;随后记叙了“我”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就是父亲从小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实,让人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如果学生把二、三两段合并成一段理解也可以。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说法,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教材中配有插图一幅,画的是在一个天色不太好的夜晚,全家人聚在后院茅亭里过花生节的情景。桌上摆满了花生做的各种食品,难得回来的父亲正在和颜悦色地对孩子们说着什么。从画面上看,作者“我”还很小,只有七八岁,可父亲关于花生的一番评议,却深深印在了他们姐弟们的心里。由此,再次印证了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积极的教育的重要。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详略的合理安排,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珍珠鸟》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两件事, 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第一件事,是为刚来家的小鸟,安排了一个安全的住处。虽然朋友把珍珠鸟送来时,它们已经有了一个“舒适又温暖的巢”,但作者仍然精心为它们重新布置了一个幽静的居室,使小鸟能在温馨和谐中开始新的生活。第二件事,是珍珠鸟做爸爸妈妈了,作者决不去惊动它们,每天精心为小鸟一家添食加水,让让鸟妈妈和小鸟们无忧无虑地生活。

  课文后半部分,生动地记叙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之间逐渐挨近,直至熟睡在他的肩头,对作者真诚信赖的变化过程。在这一部分的叙述过程中,文章三次出现了“小家伙”这个词,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雏鸟的喜爱之情:第一次:出现在写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时;第二次:是在写小珍珠鸟跑到稿纸上,围着作者的笔尖蹦来蹦去的发出“嚓嚓”的响声的时候,作者说他“不动声色地写,默默地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最后一次出现在小鸟在作者的肩头睡觉时,作者惊喜地发现“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而且“睡得好熟”。小鸟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这种人鸟之间的真情,深深感动了作者,于是,作者于笔尖流泻下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我们从中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像一潭清泉,与文章的意境融为一体,应引导学生好好朗读,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学情分析

  1.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朗读、默读,初步学习了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不断丰富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逐步发展。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生已经有了十来年的人生阅历,他们对生活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看法。要让他们全盘接受作者对生活的思考肯定是不现实的。因为,作者的思考肯定是在他所在的时代与境遇下的,比如《落花生》一文,许地山提出了一种朴素为人的观念,但是,学生却认为现代社会人各有各的活法。所以,作者的思考只能是一个引子,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引导学生对他眼下的生活进行思考。

  3.同时,因为这四篇课文的意蕴比较深刻,要注意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所以,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会感觉到一定的困难,特别文章所讲述的一些道理因为有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因素的存在,所以显得更加难以理解,所以,学生如果想完全理解这几篇课文内在的道理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教师应该侧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来理解。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抄写、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6.能够讲清楚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件事情。

  7.根据漫画编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去体会漫画的含义。

  整体构思及设计

  这四篇文章分别从道德实践、成功方略、为人处事、人与自然这四个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只有将课文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使每一篇课文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使每篇课文组合成一个集中的影响力模块。本组整体教学的步骤如下:

  一、以话题为引,将文本教学纳入话题的讨论的情境中。

  通过这组课文的教学,我认为本组课文主要带给孩子的是一种“今天,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样一种理念。因此,我觉得,本单元的教学可以以这样一个话题串起来。在学习之初,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这个话题。先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发现生活的方面是很多的,他们所谈到的仅能是一个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出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最好是和课文内涵暗合起来,当然,也要超过课文所概括的几个方面),接着,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话语来引导:同学们,我们究竟如何让我们的道德在社会现实的种种考验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让我们来看一个精彩的故事,让我们看看文章中的“我”和父亲有没有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将课文的学习置于这样的大环境中,学生是很感兴趣的。

  二、以阅读为窗,帮学生搭建眺望生活的平台。

  其实,本组每篇课文为学生眺望生活搭建了一个平台。从《钓鱼的启示》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道德实践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实践成功的魅力,其实,这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的话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告诉我们“条条大道通罗马”,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成功的路其实也就是走自己的路。《落花生》讲究的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学生可以从中享受到许地山那淳朴为人的思想。《珍珠鸟》给我们讲述了鸟与人和谐相处的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最重要的其实是和谐,与人,与社会,与自然。

  因此,学习本组课文就像在某个地方参观。只不过,这是生活的参观,是精神的游历。每篇课文就像一个展厅,有自己的主题,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教师将学生带入每个展厅,引导学生在这个场景里驻足、谈论,最后栽着沉甸的收获转入下一个展厅。想必,学生肯定会沉醉在着如旅游般的语文学习之中的。

  因为每篇课文都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这些深刻的道理用书上的原话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记住。

  三、走出书本为旨归,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

  生活是需要我们体验的,学生所学到的这样一些生活的道理不一定能够用到他们的生活中去,所以,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回归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去发现生活、热爱生活。课文中时刻注意书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钓鱼的启示》一文课后作业第三题:“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道德知识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编者在这里强调了生活实际。又如《落花生》一课的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看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编者在这里强调的也是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什么。本组的口语交际也是要求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选一件事情讲讲事情的经过,讲讲事情给自己带来的启发。本组的习作虽然是漫画的形式,但是,漫画的内容却是日常生活小事,可见,教材的编写始终在围绕着生活这样一个主题。

  下面,我将《钓鱼的启示》一文的两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呈现在此,以求更好地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整体教学的理念。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上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今天,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样一个话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兰费蒂斯讲述的故事,故事原来的题目叫做《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2.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1、 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梳理课文。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课文后的理解。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1.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a.“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真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b.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c.齐读第3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 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 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3.读5~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4.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b.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c.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教学资源

  只有善于向生活学习的人才会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在本组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渐渐把生活的美丽与丰饶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意趣。所以,本组课文只是给学生采撷了生活的几片叶子让学生欣赏,这些还不足以概括生活的林林总总。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开发关于本组的教学资源。现建议如下:

  一、编撰生活美文的辅助读本。

  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每人找一篇描写生活感悟的美文,然后经过筛选,选出二十篇左右的生活美文,把这些生活美文编撰成一册子让学生阅读、收藏。

  当然,当学生在进行本组口语交际后,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生活小感悟也编撰在生活美文里面,让学生一起分享。

  二、开展传递格言小背篓活动。

  教师可以在黑板报上开设一个格言小背篓,每天由一个同学介绍一条自己收获的生活小格言,由这位同学带领大家一起理解、背诵。这就是传递格言小背篓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肯定能够收获很多生活的道理。最后,教师可以把大家曾经记诵的格言打印发给大家留做纪念。

  上面两点是我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发关于本组教材教学资源的建议,其实,我们能够实践得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2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文章分几局部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

  2、指名说板书

  种花生

  过收获节

  3、课文就这两大局部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

  不长,但是这篇文章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

  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

  (小中见大 平中见奇 重点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

  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文章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身的文章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

  (一)

  1、下面俺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怎样知道文章哪一局部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板书:看详略

  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局部,那哪局部是重点呢?

  3、对。重点段俺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俺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同学默读。

  5、指名读

  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 “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俺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俺们就重点学。

  (二)

  1、现在请你们自身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同学默读课文

  3、好,现在俺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

  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

  5、现在再看,第一局部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局部“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

  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7、指名说 好几样 吩咐 很难得(重视)

  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是各说各的呢?还是分成了几个方面?谁和谁是一方面?几方面在谈话?仔细看一看。

  9、指名说 板书:俺们谈

  父亲谈

  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交叉)老师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看内容”。看父亲说的话重要,还是俺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

  10、下面找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这局部,只读他们说话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

  11、谈话完了,哥哥说了几句话?读出来,这句话重要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俺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读一遍,这句重要不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以还得看父亲的话。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那你们说“俺们谈”是重点?“父亲谈”是重点?

  12、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这就叫看内容确定重点

  “俺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俺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那俺们把脑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通过“看内容”俺们找出来了,“父亲谈”是重点。找到这儿,俺们就快接近中心了。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13、五次. 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内容” 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点分析3、4 赞花生,学花生

  (1)你们把“赞花生”。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考虑,父亲是从哪几点上称誉花生的。再读一遍,通过读这段话,你们说花生这东西有没有用?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那么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说的是有一点最重要,这一点是什么?对,不像什么一样啊?父亲是不是在批评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啊?那为什么要这么说?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不炫耀自身的好处)

  (2)俺们再看“学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谈话读一遍。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谁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那么父亲是让你给俺们学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这个意思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么说的?那父亲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亲说“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不要做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叫俺们学花生?

  (3)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推出第三种方法 “看目的”。在这里看两个目的。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现在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誉一番呢?还是为了让俺们学习花生?俺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父亲谈话的目的就是让俺们学习花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还是叫俺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父亲这番苦心,“俺们”理解了没有?

  (4)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课文里找根据。看你们能找出几点根据?(三点)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示得最明确?印在心上是什么样子的?父亲的谈话是什么内容?再读一遍。 这句话深深地标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

  (5)小结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俺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俺们讲了一个道理。是借助花生说的,这叫“借物喻理”。

  板书:

  种花生

  落花生 吃花生

  过收获节△ 俺们谈

  谈花生△ 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

  借物 喻 做有用的人

  (道理)

  (找重点的方法)看详略、看内容、看目的。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准备自身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在自身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课外书屋

  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身感兴趣的漫画.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4

  学习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争辩等活动,增强同学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同学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资料.练习修改自身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俺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俺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俺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同学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同学,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一起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与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方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同学交流他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同学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争辩.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争辩.

  2.同学分成正、反两方展开争辩,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俺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俺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俺们的世界,给俺们力量、勇气和智慧.俺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俺们养成喜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争辩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俺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身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争辩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同学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同学完成初稿后,自身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依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身的习作.

  朗读佳作,一起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同学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身的习作,满意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6

  学习目标

  1.提高同学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习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他人的喜爱,让他人心甘情愿地把他买下来吗?那俺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精心准备

  熟悉“商品”.对你的“商品”进行全面了解.从外观、规格、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格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请做好充沛的准备.

  考虑“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那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

  小组试买

  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让同学们针对你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

  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用.

  班级特卖场

  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身的产品.

  “顾客”认真聆听“推销员”的介绍,对产品提出质疑.

  耐心、机智地回答“顾客”的问题,抱着既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产品负责的态度.

  总结

  评出最佳“推销员”.

  你认为怎样才干够做一名优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规范是什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确定习作内容

  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确定习作内容.

  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回忆一下说明文和一般的记叙性文章有什么不同.

  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你的物品有哪些特点?如:外形、质量、用途、价格等,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如、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资料,但不要大量抄录.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

  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学课时:1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诗名滁州西涧)

  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

  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

  (二)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习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师小结:

  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学习古诗后两行:

  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师小结: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悟诗情,师总结。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三、课后拓展: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词句。

  2、阅读文章,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3、做小导游,培养学生大大方方、有顺序、讲清特点的能力;培养认真听话,适时提问的听话的能力;培养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的能力,表达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在学习“读读背背”之前,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对联;在“口语交际”课前,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也可以去景点观察真正的导游员是怎么介绍的。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家乡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最近又积累了哪些对联?交流。

  二、完成“读读背背”。

  1、读读。

  (1)自由朗读“读读背背”的文字,读通顺,不认识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2)谁来读听听?

  (3)在小组内读。

  2、这些句子读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来背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再指名背、一组背、全班背。

  3、丰富积累。

  展示课外积累。

  三、完成“阅读”。

  1、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描写云南风景名胜的文章《大理三塔》,齐读阅读要求。

  2、学生自学,完成阅读要求。

  (1)看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想办法解决。

  (2)小组交流:大理三塔是什么样子的?

  (3)指名汇报。

  (4)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先自由练习,再指名背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收集资料。

  课前收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小组交流,丰富积累,为上课做准备。

  二、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1、我们家乡有不少的风景、名胜,你们能给前来参观的客人当一回导游吗?

  2、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呢?读读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交际,弄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三、介绍风景,抓住特点。

  1、小组内介绍:

  2、全班交流。

  3、情境模拟:模仿导游介绍景点。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二、选定景物,指导观察。

  1、你打算写学校里的哪一处景物?说说这处景物。同学评议。

  2、怎样才能按顺序、说具体?再去观察。

  3、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1)写一处景物的组成一组,观察交流。

  (2)师参与每一组中去观察交流指导,引导想像:这些景物能让你想到什么?

  三、再次交流,完成初稿。

  第四课时

  (习作评改)

  一、交流习作。

  1、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也可以介绍佳句。

  2、说说你喜欢谁的作品。

  二、明确评改要点。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想把文章改好吗?

  2、回忆本次习作提示,说说我们在习作修改时重点该注意哪几点?

  (1)按一定顺序。

  (2)内容具体。

  (3)加上自己的想像。

  三、全班讲评例文。

  1、指名读例文。

  2、说说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四、小组再次交流习作,互相修改。

  五、生随意找自己信任的同学交流修改。

  六、誊抄习作。

  五、教学后记: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教学环节

  一、铺垫孕伏

  二、探求新知

  三、实践应用

  四、教师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通过与《鲸》的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本文作者的表达。

  教学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1、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2、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11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12

  "有趣的汉字"的阅读材料,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三个部分。

  字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游戏形式。<<字谜七则>>提供的字谜是一些范例。有三种形式:①—④是字谜,⑤⑥是

  画谜,⑦是动作谜语。

  <<有趣的谐音>>介绍了使用谐音的几种传统语文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讲人类早期没有文字,为了帮助表达,

  记性等。<<"册""典""删"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它告诉我们,"册","典","删"三个字的出现

  和我国历史上曾今很长一段时间在竹子和木头上写字有关。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虽处在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识字能力都比较强,但学生对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不够了解,因此,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教学目标:

  1。开展"有趣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3。阅读四篇相关资料,查找更多与汉字有关的资料。

  教学理念: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的意识。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根据阅读提示,制定活动计划,让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序展开。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

  教学重点: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教学难点:体会汉字的丰富有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爱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板书:汉字),你们对汉字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导入课本内容)

  2。指明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学习内容:

  同学们,通过课文的介绍及同学们的发言,我们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更多地理解汉字吗?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

  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遨游汉字王国。

  二。浏览阅读材料,初步感受汉字的有趣。

  1。师:汉字神奇,有趣,让我们一起浏览"阅读材料",看看汉字有趣在哪里?

  2。提出阅读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的"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份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没,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3。学生个性阅读后同桌交流。

  4。汇报交流。

  (课文以字谜,谐音,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向我们讲述了汉字的神奇)

  三。合作学习,制定学习计划。

  1。师:同学们,汉字如此神奇,我们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很好地认识它呢?

  2。自渎课文提示,明确学习方法。

  (自由组成小组,讨论活动内容,指定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展示成果。)

  3。指导制定活动计划。

  (1)活动计划有哪些内容?

  (活动计划包括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2)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

  ①。自渎活动建议。

  ②。汇报交流。

  (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折地开展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选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4。展示各组指定的活动计划。

  5。评议,完善活动计划。

  四。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汉字的神奇,有趣,课后同学们应根据制定的活动计划,搜集查找,整

  理资料。在活动中真切感受汉字的奇妙。

  五。工作优化设计

  搜集,查找资料,分组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上两节课大家按照指定的活动计划认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定体验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活动成果。

  板书:有趣的汉字。

  展示成果,体会汉字的神奇。

  (一)字谜竞猜。

  1。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为四个活动大组,每组各选派3—5名队员参加竞赛。

  (2)各组队员应认真听清楚要求后作答。

  2。活动开始

  (1)必答题(字谜)(各小组把答案写在答题板上)

  字谜举例:

  ①你我各一半,互相来征战。( )

  ②三匹马。( )

  (2)抢答题:

  要求:主持人说完谜面后各小组方可抢答,提前抢答失去一次答题机会,答对加十分,答错倒扣十分

  (3)附加题:

  各组按顺序展示自编字谜,编得合理的谜语每条加十分。

  3。统计成绩,宣布比赛结果。

  4。畅谈感受,体验乐趣。

  (1)说说搜集字谜过程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2)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及感受。

  5。小结猜字谜的方法:

  (猜字谜有三种方法:组合法,形象法和意会法)

  (二)谐音示图

  1。出示课文中的歇后语,笑话

  (1)读一读。

  (2)说一说谐音的有趣。

  (3)说说在搜集谐音资料时除了歇后语,笑话,还从哪里搜集到相关资料。(古诗,对联)

  2。畅游谐音园。

  (1)歇后语。

  一学生说歇后语前半句,其他学生说后半句,并指出其中的谐音字。

  (2)笑话。

  ①指名说笑话。

  ②说说笑点在何处?

  (3)古诗。

  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搜集的古诗,并用有色笔在谐音字下做记号。

  ②齐读故事,体会谐音在古诗中的妙用。

  (4)对联

  ①指名出示搜集到的对联上联。

  ②小组合作对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三。小结。

  同学们,在活动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课后,让我门一起行动起来,把自己搜集到

  的资料整理归类,以"有趣的汉字"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

  四。作业超市

  自学<<仓颉>>等第三课时的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仓颉造字>>

  1。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几节课综合性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这些有趣的汉字是谁

  创造的?你们想知道吗?

  2。板书课题:仓颉造字

  3。自学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在没有汉字之前,人们怎样进行交流?

  (2)仓颉怎样造字?

  4。讨论交流。

  5。拓展课外。

  同学们,仓颉造字知识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有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在一个时期创造

  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活动。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讲一讲。(指名介绍)

  二。阅读<<"册","典","删"的来历>>

  1。师导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读读课文,说说"册","典","删"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2。自渎材料。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懂。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的来历。

  4。你还知道哪些字的来历?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三。认识课后生字。

  四。总结。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学会了制定活动计划,还通过搜集各种大量的资料,感受

  到了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认识了汉字的起源。我们的收获可真大啊。我们还要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

  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

  五。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1。形式:(1)书面汇报。

  (2)合作汇报。

  (3)制成演示文稿汇报。

  (4)出示实践活动展版或编小报汇报。

  2。以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六。作业超市。

  针对三节课的学习,写一份心得体会。

  :<<我爱你,汉字>>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

  第九册第5单元 (需五课时)

  教材分析:

  "我爱你,汉字"的阅读材料,分汉字的演变,错别在的危害,汉字书法欣赏三个部分。

  <<汉字的演变>>是一个表格,以"日,月,车,马"四个字为例,显示几千年来汉字的演变过程。

  <<一点值万金>>是一件真实的事,讲由于一"点"之差,使价值18万的塑料袋成为一堆废品,警示

  我们要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赞汉字>>和<<书法作品赏析>>分别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汉字之美,可以互为参照印证。

  学情分析:

  目前街头招牌,广告,电视以及学生们的作业本中文字错别字相当多。我们要以此我例,引导学生

  调查社会用字,以便警示同学们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教学目标:

  1。开展"我爱你,汉字"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并为纯洁祖国语言

  文字做实事。

  2。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3。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方法。

  4。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感受汉字神奇,有趣,古老,丰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汉字的感情,努力学好汉字,继

  承和发扬汉字文化的优秀传统。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习惯。

  2。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方法,并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激发学生对中国汉字的热爱。

  2。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一。自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自读,理解内容。

  2。谈谈读后感受。

  3。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喜欢的一段话,读出对汉字的热爱。

  4。抄一抄你最喜欢的语句。

  二。制定活动计划

  1。师导入: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我们要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想想我们要怎样进行学习呢?

  (先制定计划,再搜集资料,最后展示成果)

  2。回顾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

  (3)制定活动计划。

  (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5)活动结束后展开活动成果。

  3。明确活动建议

  (1)自由读活动建议。

  (2)指名读活动建议,说说活动建议告诉我们什么?

  4。学生自由分组

  (师适时关注学生分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5。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6。讨论交流,形成活动计划。

  (1)各小组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师提示: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及活动形式多样。)

  (3)各小组根据评议,修改活动计划。

  (4)各小组展示修改好的活动计划。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分小组拟订了活动计划,课外大家可以根据计划查找相关资料。

  四。作业超市:各小组根据活动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以及资料的查找,搜集,整理工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汉字走过了一条有趣的发展道路。

  二。出示阅读材料。

  1。汉字的演变

  2。认真阅读和研究表格,思考:

  (1)从古到今汉字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2)从汉字的演变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形象走想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便捷。

  三。阅读<<甲骨文的发现>>

  1。自渎课文,思考甲骨文被发现的经过。

  2。指名说说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

  3。谈谈读完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在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和善于思考,也学有新的发现。)

  四。展示相关资料(被要求展示资料的小组,要作相关资料介绍,还可说说搜集资料中的见闻。)

  五。小结。

  这节课通过也课内资料,交流展示同学们课外搜集的资料,我们对汉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也加深了对汉字的感情。课后一定要注意汉字的正确使用。

  六。作业超市:从街头找出一些错别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一组有错别字的词语

  茶叶旦 仃车 象章 照像 圆宵 汤元 八鸽 家俱 另售 像棋

  1。同学们在街头小巷,商店门口是否看过以上招牌?看到这些有何想法?

  2。动笔改正以上错别字。

  二。"一字之差"的教训

  1。师导:同学们正确使用汉字,规范汉字到底有何重要?请阅读<<一点值万金>>,读完后与同学交流一下读后感受。

  2。生默读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并谈谈感受。

  4。从身边事例体会错别字的危害。

  (1)师导;同学们,"一字值万金"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啊!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能把你在时间活动中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跟同学们吗?

  (2)生畅谈故事。

  (3)交流听后感受。

  三。展示社会调查成果。

  1。小组长会标活动开展情况

  2。各小组展示成果并作介绍。

  师引导学生按类型展示。

  (1)实物类:书记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2)照片类: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类事物菜谱,各种商品广告。。。。。。

  (3)记录类:电视字幕,公文,信函,传真。。。。。。

  四。学写调查报告

  1。出示译本调查报告范本,学生自行研究如何写调查报告。

  2。生汇报,师相继引导点拨:

  (1)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目的——发现会上的错别字,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2)对调查到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统计和分类。

  (3)提出改进建议。

  3。以小组为单位写调查报告,师巡视指导。

  4。交流调查报告,评议。

  5。根据评议修正调查报告。

  五。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充分认识到了错别字的危害,也知道了错别字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防止和纠正错别字应从我们做起,不写错别字,正确纠正错别字。

  六。作业超市:

  1。纠正错别字,找找自己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并纠正。

  2。提出两三条纠正错别字的好方法。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欣赏汉字书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从古至今,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书法作品。

  二。欣赏阅读材料

  1。出尔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2。欣赏这两幅作品并做出评价。

  3。读读<<赞汉字>>。

  4。用<<赞汉字>>一诗中的词语来赞美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三。小小书法展

  1。在综合性学习中,汉字书法欣赏小组为我们搜集了优秀的书法作品,举办了一次小型书法

  展。让我们尽情参观欣赏吧!

  2。小结书法展活动情况。

  四。作业超市:

  "我是一个小小的书法家",动比写一张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总结综合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交流感受。

  1。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在这一次综合性学习中,认真拟订计划,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一定

  有许多感受和收获吧。

  2。学生小组内互说感受。

  二。总结综合性学习情况

  1。小组长作总结汇报。

  2。评价综合性学习成果。

  3。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这一轮综合性学习中,大家团结合作,勇于探究,敢于创新,不仅增长了见识,培养

  了能力,还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希望同学们参考材

  料中的提示,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探究汉字的有关问题。

  三。作业超市:

  巩固本单元学到的汉字知识,准备参加汉字知识竞赛。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

  “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

  (二)新课讲授

  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泊船瓜洲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三、读诗文,明诗意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

  绿:吹绿、染绿。

  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

  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

  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四、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

  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老师: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3、读中领悟诗情

  老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长相思》

  【教学过程】

  一、以诗引题

  (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

  二、学生初读词

  1、要求:

  ⑴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⑵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长相思》,开始。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

  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三、初读后想象

  1、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

  2、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四、悟词意

  1、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体会词意。

  2、教师提两个关键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⑴ 作者的“身”在那里?

  ⑵ 作者的“心”在那里?

  3、学生再谈体会。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五、想象画面

  1、教师放音乐指一学生读,学生想象画面。

  2、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朗读。

  4、写片段:

  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5、再读。

  六、课堂延伸

  1、出示“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2、创设情景,感情升华。

  【教学反思】

  《长相思》是校长扬州之行的一大发现,某次偶然的机会向本人推荐,本人初看教案,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决定一试。在此之前我从未曾想象到,一首简简单单的词,能上得如此之丰满,如此之浑厚,如此之动人,如一首悠悠旋律在不断的起承转合的节奏变迁中咏唱着那一份情感,让激越的思绪不断飞扬,不断扩散。

  读是这节课的元神,是这节课的精粹,我注意到古诗词教学依托载体是读,所以我对读的训练是足够的,并都尽量做到每一次读都解决一个问题。从读准字音到理解词意的读,从感受身在征程到心系故园的读,从领悟故园梦美到征程心碎的读,一个“读”字里,把作者纳兰性德思乡的情切、思乡的无奈、思想的痛楚表现得一览无余。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①认识“窃、腋”等七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③重点感悟描写“我” 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 造句的精妙。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①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②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三、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①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②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③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四、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出示课文插图,激情: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五、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①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汇报交流

  ③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④诵读句子。

  六、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①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②尝试分段,体会提炼作者的写法。

  七、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①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②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书设计: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1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15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8-31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0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案10-09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15篇)09-03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15篇09-0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5篇09-0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8-16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5篇)09-0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鲸》教案12-1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松鼠》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