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金色的草地》教材分析

时间:2022-11-01 14:48:21 三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金色的草地》教材分析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另一件事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不知道大家对《金色的草地》的了解有多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色的草地》教材分析,希望能帮到您!

  《金色的草地》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1、课文解说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个人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注意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不由自主的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课文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本课是本册教材第一组课文的第二课,也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二课课文,所以首先要考虑的事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给学生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和《金色的草地》都是描写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但区别在于《我们的民族小学》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第二课《金色的草地》讲的则是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

  2、字、词、句、段解析

  字

  (1)要求会认的两个字“钓、拢”在阅读中加以理解

  (2)要求会写的字在自由读文中先画出来,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分析笔画、结构、识记字形,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3)易读错,写错的字:“假、朝”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iachao”;“耍”上面是“而”不能写成“西”并注意与“要”字的区别;“绒”的右边是“”不能写成“成”。

  词

  (1)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假装、观察”等词语

  (2)理解“一本正经、张开”的意思

  (3)正确区分“观察”和“观测”一组近义词

  “观察”和“观测”都有仔细观看的意思,区别在于:“观察”的目的在于观看,可用于具体事物或情况、问题等抽象事物;“观测”的目的在于通过查看进行测量,多用于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

  句

  (1)“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的很早”呢?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这么早,所以一直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

  (2)“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字用得好在哪里?用上这个“并”字给人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字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3)“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的张合作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使人一目了然,本文恰当地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使描写的更加形象具体。

  (4)“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明蒲公英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更替相似或相关。

  段

  课文共4个自然段,以“点题——玩耍——发现——总结”的顺序写的,课文写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另一件事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写的,先写我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再写是怎样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的。课文最后一段直抒作者的胸臆“蒲公英是我们最爱的一种花”同时又是对全文的一种总结。

  文中有一部分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

  3、相关连接知识

  蒲公英:多年草本生长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色软毛,根茎可入药。

  二、教材价值:

  1、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3、修词手法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情感,培养了语文感悟能力。

  课文原文

  蒲公英成熟的时候,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常常是这样,我们随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猎——他在前面,我跟在他后面。

  “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意的小花。但是有一次,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就是一片草地。许许多多的蒲公英正在开放,这片草地就变成金黄色的了。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的时候,我返回家来,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我开始注意观察,傍晚时草地又变绿了。我便来到草地,找到一朵蒲公英。原来它的花瓣都合拢了。就像我们的手,手掌花朵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包住了。清晨,太阳升上来,我看到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因此,草地也就变成金色的了。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因为它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6-8]

  关于作者

  普里什文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世纪之初,他是作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草虫之音异能的`学者,步入俄罗斯文坛的。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中,虽历经俄罗斯文学发展历程中批判现实主义的衰落、现代主义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繁盛,却始终保持了个性化的艺术追求。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俄罗斯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而且为其奠定了一种原初意义上的风貌。

  课文分析

  第1自然段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讲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讲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第2自然段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第3自然段

  “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这件事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先写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再写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

  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时间 草地颜色 原因

  早晨 绿色 蒲公英花瓣还没有张开

  中午 金色 蒲公英的花瓣已经张开了,它是金色的

  傍晚 绿色 蒲公英的花瓣已经合上,被包住了

  第4自然段

  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这段话直抒作者的胸臆,同时又是对全文的总结。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请在课文的上段中找答案:上一段内容己暗透出:蒲公英早上和傍晚花瓣是合拢的,只有白天的上午和下午是张开的,这与人的白天活动,夜间睡眠是相一致的。

【《金色的草地》教材分析】相关文章:

《金色的草地》教材理解03-21

金色的草地原文01-15

金色的草地课文01-17

《金色的草地》教案03-04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11-25

《金色的草地》教案谁有?02-22

语文金色的草地原文03-25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03-11

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