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金色的草地原文

时间:2022-01-15 15:16:51 课文 我要投稿

金色的草地原文

  【导语】《金色的草地》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写的一篇文章,由茹香雪翻译、金锋朗读。课文通过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时“我”的发现,讲述出草地和蒲公英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金色的草地原文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练习题

  一、读一读,用“√”标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蒲公英(pú、pū)

  玩耍(shuǎ、suǎ)

  哈欠(qiàn、qià)

  合拢(lóng、lǒng)

  二、看拼音,写词语。

  1、我在河边guānchá()地形,准备diàoyú()。

  2、让孩子尽情地wánshuǎ(),他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lèqù()。

  3、我xǐhuān()shèngkāi()的púgōngyīng()花。

  三、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耍()欠()

  要()人()

  钓()睡()

  钩()锤()

  四、根据意思写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1、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2、吸引人们注意。()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绿色的草地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妹妹快活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屋子里跑来跑去。

  六、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的主要事情是()。

  A、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B、“我”和弟弟早晨起床去钓鱼。

  C、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种蒲公英。

  D、“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颜色的原因。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找出文中描写时间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我们可以看出句中把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

  如何判断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将“像”、“似”、“仿佛”这类词作为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有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

  3、草地变成金色,是因为(),草地变成绿色,是因为()。

  A、草地上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

  B、草地上蒲公英的花瓣都张开了

  八、课外阅读。

  奇妙的植物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

  植物能吃虫!夏天,在沼泽地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苔。毛毡苔的叶子上的绒毛能分泌一种黏性很强还含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的液体,这种黏液小虫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它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一到两个小时,小虫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科学家,常常喜欢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放几张交响乐唱片。日子久了,他发现那园中的花木,竟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就开始正式试验,他发现听音乐的田里的水稻,比没有听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茁壮,平均株高要超过30厘米。

  世界上还有许多奇妙的植物,有能预报地震的山宇藤,有能净化水体的水葫芦,还有会“咬人”的漆树……

  1、短文主要写了两种奇妙的植物,一种会________;另一种能________。

  2、毛毡苔是怎样捕捉飞虫的?用“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通过描写兄弟俩经常在草地上玩耍。后来,作者偶然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展现出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侧重考查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重点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做到:

  ①引领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②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

  ③以感悟大自然的美为情感基调,以情境表演体验“趣”来感受快乐,以探究“奇”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④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并适当尝试小练笔,利用最佳的表达时机,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学前准备

  1.收集蒲公英的图片及资料,了解蒲公英的特点。(师生)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玩耍”等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学前准备

  1.收集蒲公英图片及资料,了解蒲公英的特点。(师生)

  2.自学生字、词,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用时:3分钟)

  1.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享受过大自然的哪些快乐?

  2.板书课题,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学生交流自己享受过的大自然的快乐,如:下雪时赏雪景、打雪仗;下雨时听雨声。

  4.学生自读课文,了解“金色的草地”的由来。

  5.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情况。

  3.师生交流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蒲、耍、察”的字形。

  4.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工具书识字,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5.学生分段朗读,整体感知。

  6.运用各种方法识字。

  7.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朝()()

  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7分钟)

  1.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汇报、理解文章脉络。

  3.按自然段读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4.理清文章脉络:

  乡下的窗前有一片金色的草地→蒲公英带给我们快乐→发现蒲公英变色→对蒲公英的喜爱。

  5.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

  1.教师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延伸。

  3.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收获。

  4.交流收集的蒲公英的图片和资料。

  5.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

  本课对学生的要求是:

  一、学习6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画出生字、生词,结合上下文了解其意思,还可以用工具书去学习。

  二、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读出课题的含义,理清文章的脉络,并结合他们的玩耍经历去学,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它带给我们的乐趣。

  2.体会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有趣,增加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学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一、回顾内容,问题引导(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2.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感受金色的草地带给“我”和弟弟的快乐以及草地的神奇)

  3.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4.明确学习目标。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品词析句,体验快乐(用时:18分钟)

  1.引导学生理解“金色”的由来。

  2.引导学生感受兄弟俩玩耍的快乐。

  3.指导朗读。

  4.读课文,结合收集的蒲公英图片、理解草地变金色的原因。

  5.研读描写兄弟俩玩耍的句子,感受蒲公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6.朗读第2自然段。

  7.“一本正经”“假装”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语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三、读悟结合,感受神奇(用时:16分钟)

  1.引导思考:作者发现草地有什么秘密?

  2.组织交流:你注意到颜色变化和什么有关?

  3.两次发现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4.指导朗读。

  5.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我”先发现了什么?接着又发现了什么?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

  6.通过理解重点词:“起得早、中午回家、傍晚的时候”等词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

  7.学生自主交流蒲公英花的特征与形态。

  8.朗读第3自然段。

  9.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早晨:

  草地的颜色()

  花瓣形态()

  (2)中午:

  草地的颜色()

  花瓣形态()

  (3)傍晚:

  草地的颜色()

  花瓣形态()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用时:3分钟)

  1.你能体会到获得这种发现的心情吗?读一读相关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3.引导学生理解“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4.讨论交流: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起居或昼夜的变化相似或相关。

  5.因为蒲公英非常有趣,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所以是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6.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它给你带来什么乐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第2、3自然段。第2自然段着重写了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蒲公英的情况,第3自然段写“我”发现了草地变色的秘密。我请两位同学模仿他们的神态动作进行表演,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他们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金色的草地》教学片段

  ◆通过感悟、表演、感受草地的可爱有趣(教学重点)

  师:金色的草地这么有趣,给我们留下了快乐的童年,请快乐地读第2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生1:“我”在这片草地上玩得很开心。

  生2: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很多快乐。

  师:既然这么快乐,谁能表演一下“我”和弟弟玩蒲公英的情景?在表演时一定要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内涵,这样你的表演才有活力。

  生1:我要抓住“一本正经”来表演。

  生2:“一本正经”就是态度很严肃,很庄重。表演时神态要严肃。

  师:“假装”是什么意思?

  生1:“假装”就是不是真的。

  生2:弟弟看见“我”“一本正经”的样子,所以他忍住笑,“假装”打哈欠。

  师:还有一个词,“我就使劲一吹”中“使劲”谁表演一下?(生表演“使劲一吹”。)

  师:齐读最后一句话“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这个游戏,“我”和弟弟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

  生:捉迷藏、跑步、摔跤……

  师:草地带给“我”和弟弟这么多乐趣,多么可爱的草地呀!我们来读出它的可爱吧!

  (生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赏析:

  通过表演来感悟文章也不失为一种理解文章内涵的好方法。教师通过让学生细读文本,再用自己的动作、表情表演出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和弟弟的行为动作,体会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除了这个游戏,“我”和弟弟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把草地带给“我”和弟弟的快乐解读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