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下册17《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06 17:26:17 七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下册17《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与学目标

七年级下册17《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亢奋、晦暗、羁绊、冗杂、叹为观止”等词语。

  (2)、体会排比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恢弘的气势,理解其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

  (2)、品析关键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散文是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颂,是对民族魂魄的礼赞,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和力量,丰富文化素养。

  教与学重点:

  1.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韵律和气势。

  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教与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与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散文。文章气势恢弘,词语简洁有力,句子铿锵激越。学习本文以朗读一线贯穿,以充分诵读中体会它的情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2.联想想象法。本文是对生命、力量的礼赞,有着雄浑奇伟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并通过多媒手段的辅助,加深对安塞腰鼓场面的理解,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

  3.研讨法。对课文有关生命和力量的主旨的理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扩展理解,如从历史和现实角度研讨。

  课前准备:

  预习全文,掌握积累文章字词。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有关作者刘成章,黄土高原风情,安塞腰鼓的历史资料、图片,进行整篇成文,拓展学习空间,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伴奏》

  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在那里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陕北高原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道,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秦始皇时期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守陕北,防止匈奴内侵;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沈括等也曾来到陕北领导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战争……可以说,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它气势磅礴,充满激情与力量,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

  今天,我们将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看看那群“朴实”“沉稳”的陕北汉子,他们用安塞腰鼓向世人诉说什么?

  (随导语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安塞腰鼓的图片

  (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影片

  2、走近作者刘成章。(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的课题,作者介绍。

  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结合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2、听课文范读,思考:听了老师范读后,请你说说整篇文章给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震撼 )

  3、学生和乐自读,体会意绪与语气节奏。思考: 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法指导:听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鼓声起之前,沉稳、期待,中速不乏力量;中间主体部分,激越、昂扬、饱满、迸发,快中有层次;鼓声落,读书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

  4、学生集体朗读,揣摩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集体朗读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课文1至4段和28至30段可安排1名语感较好的同学诵读;9、10、11段可由3人分别朗读,25、26、27段也按9、10、11段的形式处理;13、17、22、24段由男同学齐声读。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请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使用排比和反复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2、学生诵读所勾画的语句。

  3、请学生就课文的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用“______好,好在______”的句式简要评述文章美点。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批注,小组内合作探究,然后班上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中去发现,去品味,去表达,进一步通过品味读,领悟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与文字之美。

  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品读18节,27节。总结表达强烈的感情,可以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语势;还可以运用短句,节奏鲜明。

  4、请学生分组品读,根据文中描述用“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形式,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教师示例:“源于古老厚实的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填写内容突出安塞腰鼓的地域风情)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1、结合课后研讨和练习第二题分析。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B.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

  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C.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D.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2、教师提问,学生合作探究后回答。

  (1)有关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联系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2)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教师点拨:

  (1)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2)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三、课堂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瞳仁( )   恬静( ) 亢奋( )

  羁绊( ) 冗杂( ) 烧灼( )

  颤栗( ) 戛然( ) 晦暗( )

  蓦然( ) 磅礴(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捶起来就( ),( ),(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________;乱蛙一样,是______;火花一样,是______;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1)将“没命了,发狠了,忘情了”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中括号。

  (2)将“闪射的瞳仁,蹦跳的脚步,飞扬的流苏”按正确的顺序分别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3、模仿下面句子形式造句。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正确的排序是:______。

  ①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②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③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④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二)、阅读理解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 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好一个安塞腰鼓!

  问题设计: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作者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怎样的作用?

  2、文章一开始写腰鼓表演前的“静”,用了哪些景物作衬托?

  3、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4、“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为什么?

  5、“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画波浪线的两个比喻句分别表现了后生们怎样的美?

  7、“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部分内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8、如何理解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

  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用文中的表达形式,填空表现狂风暴雨冲刷世界万物的磅礴气势。

  (多媒体展示)

  突然,狂风呼啸,灰暗的天空出现一团团乌云,___闪电,___雷声。 霎那间,倾盆大雨像_____,像______,像_____,铺天盖地而来。愈来愈__,

  愈来愈__,愈来愈__。雨水抽打地面,四处飞溅,迷朦一片。

  说明:本设计为品读赏析展现激越气势的语言技巧,采用让同学们品读揣摩,自主合作完成,既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掌握语言技巧。

  五、教师总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腰鼓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对其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颂之。通篇贯注一个“情”字,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文章用语激昂、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让人激情澎湃。

  让我们发扬这种顽强不屈、拼搏奋进的精神,让我们高昂地齐诵文中语段,表达我们永不停息地搏击!

  齐诵: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六、布置作业

  摹仿《安塞腰鼓》写一次活动场面,注意抓住形,炼出神,用适当语言展示。

  七、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一、(1-4) 安 静 的 腰 鼓

  二、(5-27) 激 昂 的 腰 鼓

  5-13: 宏伟的场面

  14-17:雄壮的响声

  18-22:击鼓的后生

  23-27:奇丽的舞姿

  三、(28-30)寂 静 的 腰 鼓

  八、学后记

【七年级下册17《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04-18

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4-27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设计01-17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精选6篇)03-30

七年级《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1-21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通用5篇)01-15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11-16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4-10

《安塞腰鼓》优质学案设计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