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荆轲刺秦王》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9 16:51:46 高一上册 我要投稿

人教版《荆轲刺秦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人教版《荆轲刺秦王》 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言常用实词“解、救、教、敢、还、振、图、室、诏、穷、阵”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描写,在矛盾冲突中突出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荆轲的忠义正直、英勇爱国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掌握本文的重要字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

  难点 学习、赏析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教学过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

  1.学生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按文章结构来复述。学生在听读之后把握文章的基本叙述思路,根据文章的主要情节,为文章划分大结构。

  2、《荆轲刺秦王》的结构

  第一部分——开端(1———2):行刺缘起

  第二部分——发展(3———9):行刺准备

  第三部分——高潮(10——17):廷刺秦王

  第四部分——结局(18):荆轲被斩

  1、重点词句解释

  ①秦王必说见臣:

  说:同“悦”。说见:高兴地接见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原足下更虑之。

  穷:走投无路,困:困窘。。

  更虑之:更,改变。虑,考虑。之,这件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

  害了长者的心意,希望你在想别的办法。

  ③乃今得闻教:

  乃:语气副词,表转折。教:指教。

  2、第一部分翻译

  3、探究分析

  ①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课文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讨论,荐答)

  明确: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课文写形势,连用 “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危急的气氛,为后边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②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荆轲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讨论,指答)

  明确: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提出用樊将军首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很深。太子“不忍”,反衬荆轲智谋非凡。

  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在国家危亡之际,荆轲挺身而出,看他如何准备,且听下回讲解。

  课后习题

  一、语基落实。(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期年(jī)     忤视(wū)         提秦王(tí)       谒见(yè)

  B。苑囿(yòu)    戮没(lù)         揕击(zhèn)       唱和(hè)

  C。俟机(sì)     目眩(xuàn)       惊愕(è)          中庶子(shù)

  D。箕踞(jījù)   被八创(chuānɡ)   贻笑(yí)         白衣冠(guān)

  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被动关系。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D。士皆瞋目                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3。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    ④荆轲顾笑武阳

  A。两个“微”字不同 两个“顾”字相同

  B。两个“微”字不同 两个“顾”字也不相同

  C。两个“微”字相同 两个“顾”字相同

  D。两个“微”字相同 两个“顾”字不相同

  4。对下面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翻译: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求行动。

  B。唯大王命之。               翻译:只有大王掌握着命运。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翻译:去了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翻译:秦王用一千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5。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C。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D。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7。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    )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秦王还柱而走。

  C。 偏袒扼腕而进。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 又前而为歌曰

  ③ 乃朝服,设九宾                   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 使使以闻大王                     ⑥ 箕踞以骂曰

  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A. ①②③         B。 ④⑤⑦       C。 ②③⑧         D。 ①⑥⑧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B。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 秦王还柱而走。

  D。 图穷而匕首见

  10。 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秦王还柱而走                 ② 图穷而匕首见

  ③ (秦王)乃以手共搏之         ④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二、阅读下题完成1—4题。(27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尸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2.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3.下列对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4.把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4分)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5分)

  (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4分)

  (4)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5分)

【《荆轲刺秦王》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06-28

语文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03-05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及反思10-22

人教版《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11-20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人教版05-19

高一《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10-15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两课时07-09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06-28

《荆轲刺秦王》教学实录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