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8课 短文

时间:2023-04-19 09:39:55 八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8课 短文

  【导学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8课 短文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及蕴含的哲理,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追求积极奋发、坚忍向上的人格。

  【课时计划】

  2课时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对于巴金,人们敬重他高尚的理想、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无情自剖的勇气,他曾经说过:“我有一个信仰,我愿意人知道它;我有一颗心,我愿意人了解它。我写文章,就为着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里面给人看个仔细。”他是用文字为自己塑像,那是一株繁花满枝的生命之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颇能显示他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去感受浸蕴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旸谷(yánɡ) 姮娥(hénɡ) 皓月(hào)

  后羿(yì) 夸父(kuā) 撮(cuō)

  (2)词义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旸:日出。

  姮娥:嫦娥。

  2.作者名片

  巴金(1904~20xx),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杂记》《龙·虎·狗》等散文集,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3.背景资料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怕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上符号。

  2.朗读

  (1)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日》《月》两篇短文。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读后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范读引导,力求贴近作者当时的感情,以便学生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2)同学自读。

  (3)课内朗读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4)分组朗读全文。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在《日》《月》两文中日和月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

  【交流点拨】日:光和热;月:冰冷。

  4.两篇文章引用了哪些故事?

  【交流点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

  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

  步骤三 质疑问难 深层探究

  (一)精读《日》

  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陋又渺小,还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何却异常怀恋?

  【交流点拨】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2.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交流点拨】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3.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交流点拨】本文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中华大地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生命。飞蛾和夸父追求光和热,象征着志士仁人为了祖国轰轰烈烈地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歌颂为抗战献身的精神)

  (二)精读《月》

  1.本篇散文中月给人的突出感觉是怎样的?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交流点拨】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3.这里所表达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中的哪些诗句?

  【交流点拨】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4.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作者这样写寄托了什么样的理想和感情呢? 【交流点拨】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渴望像姮蛾奔月一样去追求、去改变。

  步骤四 比较阅读 理解主旨

  1.本文运用的突出手法是什么?

  【交流点拨】对比。

  2.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

  【交流点拨】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

  3.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联系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哪些深层次的理解?

  【交流点拨】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更加明显,这就是作者为什么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明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联系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望光明的心情。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光。愿做人间的夸父,渴死在旸谷。看来,《日》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2.拓展延伸

  (1)读了巴金的文章,让我们再来重温巴金的名言吧!

  【交流点拨】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结果我依旧得到痛苦。但是我并不后悔,我还要以更大的勇气走我的路。

  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为他人牺牲……自我牺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开花。

  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系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性格的根底。

  ……

  (2)读了这些热烈而深情的话语,联系本文,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3)小结: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笔下春秋见证了百年历史,他用真诚感动了中国,成为感动中国20xx十大年度人物之一。最后,让我们和着巴金的《日》《月》和中国一起感动吧!全体同学深情朗读全文。

  【附: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日飞蛾扑火

  夸父追日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我”化飞蛾追求光、热的世界 月皓月 冷月

  奔月改变寒冷的世界勇敢追求 不屈不挠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8课 短文】相关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学案08-31

八年级语文下册《春酒》学案03-09

八年级下册第10课《组歌》教学案例03-30

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学案03-11

八年级语文下册《甜甜的泥土》学案苏教版03-13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石榴学案设计04-10

八年级语文下册《旅鼠之谜》导学案12-0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导学案05-01

初二语文第11课《敬畏自然》导学案03-3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案例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