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8 08:22:2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正确读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课堂里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热闹和安静。

  4、体会人物的神态、动作,理解当时的心理活动,并能用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课堂上热闹和安静的气氛。

  2、难点: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心理活动,并试着学习这种表现方式。

  一、歌曲导入

  1、师: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吧。(播放《生日快乐》歌)

  同学们,这首歌你们熟悉吗?是的,一首生日快乐歌,当我们生日的时候,这首歌就会响起,你们喜欢过生日吗?生日那天,你有什么美好的事情和我们一起分享吗?

  指名学生自由回答,师随机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师:今天,课文里也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幸福的孩子,它们也在课堂上进行着生日的话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好吗?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沉默”是什么意思?不说话的,没有一点声音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到72页,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绳子,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词语:迅速   蕴藏   霎时  沉静

  恰恰   稚出   烦恼  享受

  异口同声  神气十足  左顾右盼

  寂然无声  犯了错误  七嘴八舌

  四个学生一人领读一行 齐读 随机正音

  三、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

  1、师:读了课文,请看这两幅课文插图,你能用合适的词语来说说它们吗?比如:第一幅,快乐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看插图里人物的神情、动作等,将合适的回答进行板书

  2、理清课文脉络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找哪几小节写了第一幅画?哪几小节写了第二幅画?

  (1——9)(10——13)

  四、精读1—9节,体会“热闹”

  1、师:通过画面,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当时课堂里热闹,兴奋,快乐的场面,那么课文的文字又是怎么去表达这种气氛的呢?快从1—9节中去找找相应的句子吧。

  2、交流、感受

  ▲“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当然祝贺了!”“祝贺的!”又是一片肯定的回答声。(语言)

  “异口同声”是什么意思?(从不同人的嘴里说出同样的话,形容所有的人说的'话都一样。)

  可见当时的气氛怎一个热闹了得四个感叹号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把这种感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导朗读)(指读、齐读)

  句子比较:a“当然祝贺了!”b“祝贺了!”师读生体会,加上表情去读一读

  (突出当然,表现了孩子们在回答的时候还表达了一份炫耀的感情,理所当然的感觉。)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动作、神情)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当时的情形吗?

  为什么会神气十足的?(有点炫耀自己的骄傲)加表情读顾右盼是什么意思?(左看看,右看看,这里的“顾”和“盼”都是看的意思)为什么自己举手了还不够,还要去左顾右盼看别人呢?

  请你加上你个性的表情和动作,走到这群快乐、幸福的孩子当中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此时,课堂里的气氛已经到了高潮,孩子们多热闹,多兴奋啊。他们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快乐、激动)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感到幸福、骄傲,述说着,感受着父母给予的深深的爱)

  五、10—13节,体会“安静”

  1、师:一群多么幸福的孩子呀!生日时,有着父母的关心,父母的祝贺,父母的礼物,多快乐。可为什么,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了呢?

  出示句子:“霎(shà)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学生沉静地举起了手。”

  指名朗读:请你用朗读来表达以下当时的气氛。再静点,再静点。

  师:现在,和刚才的热闹是截然相反呀。

  “沉静”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几位女生是怎么举手的?(静静的,悄悄的,慢慢的,轻轻的)

  师:(请一个女生来做做当时举手的动作)它们为什么会这样举手呢?

  (不确定父母的生日,很犹豫;想了很久才想起来,难为情;看别人都没举手,不好意思举手等)

  2、出示句子“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师:这样的气氛还在继续,你从哪个词中看出来?(寂然无声)

  你平时有碰到过寂然无声的情况吗?(用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解释词语)

  师:课文里的寂然无声表现在“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一直沉默着”,看看他们的神情,(填空)他们有的把头埋得低低,有的眉头紧缩,好象在思考着什么难题,有的不好意思地低着头,有的摸着后脑勺拼命在想。

  3、师:在这一片无声的沉默中,孩子们的心却在此时想着许许多多。如果你在他们其中,你会在这一片沉默中想着什么呢?请你把此刻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生写小练笔 指名读

  结束语:课文中的孩子们也象你们一样在惭愧,在自责,那么他们接下去会怎样去弥补这一过失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再去研究。

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生字、词音,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神气十足、左顾右盼、安静、沉静、蕴藏、缓和、惊喜等词语意思。

  联系上下文体会:“异口同声”、“索性”、“寂然无声”、“赦免”、“稚拙”等词语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抓住课文热闹——沉默——热闹的变化,体会其中变化原因,懂得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也要用实际行动去爱父母。

  3、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变化的描写把“热闹”、“沉默”的情形写具体的,学习“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4、、通过学习课文,根据热闹——沉默——热闹的表面和学生内心情感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和读不懂的字句,借助工具书,读准音,并结合生活实际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导入:同学们,有一首歌在特定的日子总会被唱起(播放生日快乐歌)。

  2、提问:有人记得自己的生日,给自己过生日是一件幸福的事,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们过生日的?

  今天我们一起读一篇跟生日有关的文章《可贵的沉默》(板书课题)。

  “可贵”就是宝贵,值得珍视的东西,什么样的沉默这么可贵?让我们共同走进文章!

  设计意图:音乐激趣,学生讨论,即引出课题,同时又为学习下文“学生们讨论父母怎样给自己过生日”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体会词语意思

  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讨论。

  2、结合生活实际重点进行:神气十足、左顾右盼、安静、沉静、缓和、惊喜等词语的意思交流。

  (神气十足:自以为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左顾右盼:形容向左右两边看或洋洋自得的样子。

  这两个词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一样的,引导学生进行体会,为写下文学生们的沉默做铺垫,做一个比较大的反差对比。

  安静和沉静,都是没有声音的意思,但沉静所表述的场景更大,以此反衬出教师内的安静。

  蕴藏:蓄积深藏未露。学生们内心深处有的意识没有被发现,被察觉。这个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察觉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引发思考。

  赦免:指减轻或者免除对罪犯的刑罚。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这显然并不是犯罪,作者这样用词是想说,孩子们从内心真的深刻意识自己忽略了父母的感情需要,感到内疚。这个词将孩子们因不知道自己父母生日而感觉自己像犯了错、犯了罪一样的神情描写的很生动。

  读懂了学生查字典查到了“稚拙”两个字的意思后,合并在一起,体会稚拙写出来的是动作,而在这写的是“礼物”,体会这个词语写的是礼物稚嫩、不成熟、不完美的意思。然后读句子,联系“珍贵”读懂这个礼物在父母眼中的特点。再回过头来体会“蕴藏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结合上下文读懂“极为珍贵的东西”“是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初读文章,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本课有许多词是学生日常口语交流见很少见的,因此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和老师的引导等,进一步体会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进而为深入理解文章服务。

  三、交流讨论后再读课文,读正确,读熟练。

  设计意图:交流后同学们再读文章,这是又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反复诵读,会有不同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尝试着讲述故事。学生离文复述,能够抓住重点,复述清楚热闹——沉默——热闹的变化过程和相关情形。

  设计意图:

  中年级是复述阶段。读完了课文,让学生自己把课文内容比较完整的复述下来,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开始,逐渐地加以简化——抽取主要的内容,来作出比较简要的表述。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打基础。

  五、找出:热闹——沉默——热闹的原因

  一开始的热闹原因:炫耀有人给自己过生日,洋洋自得,开心幸福的感觉溢于言表。

  中间的沉默原因:首先,父母给自己过生日,自己却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自责,内心愧疚。

  其次,在自责和愧疚的同时,沉默中学生们其实已经开始思考怎样去做。

  最后的热闹原因:与第一次不同。讨论怎样知道父母的`生日,怎样给父母过一个生日。

  设计意图:学生在找原因的同时,就是在思考为什么的过程,加上教师的引导:侧重对比两次热闹的原因,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读1至9段,体会“热闹”。

  1、(课文1到9段主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渲染了热闹的场面。这和下文中的10到13段写“沉默”的场面做了一个极为鲜明的对比。)

  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找出你认为能突出“热闹”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的词语、句子找出来大家交流。

  语言:“知道!”“知道!”

  “当然祝贺了!”“祝贺的!”

  (重复出现的回答,语速快肯定,也能体现出热闹的场面,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体会)

  动作神态:骄傲地举起了手

  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索性站了起来

  (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更能凸显出热闹的场景,引导学生着重体会,学生们的情绪高涨,尤其“索性”一次的使用,使本来热闹的场面更加的热闹,学生们抑制不住激动地情绪,站了起来,学生可以演一演,可以使体会更加深刻。)

  “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这是一个描写热闹场景的重点句,大家骄傲、兴奋、自豪。

  2、课件出示删掉了8-9自然段内容,提交学生讨论:删掉课文7-9段行不行。

  教师提示:作者在这里就是写的孩子们谈其父母给我们过生日的时候情形非常热闹。作者用了八个自然段来写这些内容。如果,我们用6个自然段来写行不行?

  教师引导学生讲删掉的和原文对比,体会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

  要点:没有了“越来越多热闹的程度”,删掉后,场面就不如原来热闹了。原文不但写了语言,还写出了孩子们越来越热闹的行为。

  指导学生读课文8-9自然段,体会“越来越多”是怎么写出来的——

  “孩子们的行为变化和‘几乎所有’”,写出了开始提问时候没有的“热闹程度”。

  抓住“骄傲”,体会学生当时“自豪、骄傲”的心情,体会骄傲的含义——内心想到了什么是骄傲的,自豪的?

  练习朗读,读出“越来越多热闹”的气氛。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围绕“热闹”这一个意思来写的,了解一段话中哪些句子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懂句子之间的联系);明白: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索性站了起来、“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这些都是为了把热闹写具体而服务的。

  二、读10到13段,体会“沉默”的可贵。

  1、读课文10到13段,再结合前边我们交流的“热闹”,找出能体现出“沉默”的词语。

  安静-----依然很安静-------寂然无声--------沉默

  这些词语都含有安静、没有声音的意思,但是程度却是递增的。当老师问学生们谁知道父母的生日时,教师“霎时”安静下来,这里的“安静”是孩子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看似简单的问题难住了的安静,“依然很安静”“寂然无声”

  这个过程是学生有所思的过程,也是学生内心成长的过程,有所得。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孩子们从内心真的深刻意识自己忽略了父母的感情需要,感到内疚,因为刚刚他们还洋洋得意的炫耀自己的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的祝福。

  2、值得着重提出的是“沉静”是说女生沉稳、文静的举手,和前边的“索性站起来”又形成一个对比,从兴奋炫耀到沉稳文静,这个外部神态动作的描写其实隐含的是内心的变化。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围绕“沉默”这一个意思来写的,安静-----依然很安静-------寂然无声--------沉默这些词语是为了把沉默写具体而服务的。

  三、读14自然段,体会再次热闹的不同。

  学生自读14自然段,体会再次热闹与沉默前的热闹有什么不同?同学之间可相互交流

  重点引导:1、犯了错误的神色——没有人说他们错了,而他们自己通过老师的一个问题就意识到了。

  2、赦免——指减轻或者免除对罪犯的刑罚。”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这不是犯罪,但孩子们从内心真的深刻意识自己忽略了父母的感情需要,感到内疚。这个词将孩子们因不知道自己父母生日而感觉自己像犯了错、犯了罪一样的神情描写的很生动,

  3、学生们再次热闹交流的问题是:怎样知道父母的生日和怎样给父母过生日!

  四、读文章15到17段,体会“沉默的可贵”

  学生读文章,交流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很大的享受?

  老师享受的是父母收到的爱,其实是学生们的沉默后的,有所思后的行动。这一片沉默不仅仅是沉默了事,而是唤起了孩子们心灵深处极为珍贵的东西——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要付出,关爱父母,关爱他人。这是老师真正的享受之处。

  设计意图:不是所有的沉默都是可贵的,但本文章中学生们的沉默是可贵的,因为这次沉默使学生们懂得享受爱的同时也要回报。

  五、再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学习课文,根据热闹——沉默——热闹的表面和学生内心情感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布置课后作业:回家,给爸爸或者妈妈做一件“稚嫩”的礼物,看看爸爸妈妈是否觉得很贵?回来后全班一起交流,把他们觉得珍贵的表现写下来,写具体。(神态、语言动作及其变化)

  或:我们班获奖了,大家真高兴啊!(续写大家高兴的场面)

  设计意图:在体会了如何把“热闹”“沉默”写具体的同时,安排一个小练笔,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3

  一、设计意图: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人文精神的培养。《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讲的正是在老师的启发教育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向父母回报自己的爱的事。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注重以读促情,以读促悟,以读引读,以读引写,把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再通过课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进一步感受爱、懂得回报爱。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朗读中品味情感。

  4、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5、了解更多爱和回报爱的故事,激发学生创作愿望。做好综合型学习的准备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学习语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情促学

  1.同学们,“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们的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关心你们,照顾你们,一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谁能讲一讲最让你难忘、感动的一件事?

  2.请一两个学生讲述故事。

  3、是呀,父母的爱是无私而又伟大的,那么我们在感动之余,是否还应该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可贵的沉默》,相信你学完之后会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4、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要求认的字。

  a.指名读并组词

  b.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教读一遍。

  (2)课件出示词语。(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

  a.自由读词语,不会读的请教旁边同学。

  b.词语拼图游戏。

  5、练习书写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师生评价读书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能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小结: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相信你们在认真学习课文后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积累

  同学们,我们在课前玩一个游戏吧。(出示一组四字词语)请你们一起读一读小燕子身上的词语。考考大家,看谁在一分钟内记住的词语多。

  二、图文对照,读悟结合

  1、(出示课文中的三幅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这三幅图。老师相机板书“热闹、沉默、热闹”

  2、为什么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不同的表现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这三幅图的内容?让我们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同桌间交流订正)

  3、指导朗读(第一幅图的相关内容)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热闹的场面,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要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读完后你发现这些孩子心情怎样?(自豪、兴奋、骄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重点指导朗读以下的句子:

  (1)、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个别读,齐读)为什么会这么兴奋、自豪呢?

  多么幸福啊,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们都感受到了。

  (2)、前排的孩子回过头往后看......父母祝福。(个别读)

  是呀,父母之爱有如浩瀚的大海,世界上没有比这父爱母爱更伟大、更无私的了。

  分角色朗读,可以边读边做动作,把你的心情、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4、出示第二幅图,读有关句子,评读体会。

  孩子们沉浸在爱的海洋里,多兴奋、热闹呀,可是,请看第二幅图,他们怎么都低着头沉默了呢?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部分与前面的场景有什么不同?(热闹--沉默、骄傲举手--没有人举手、兴奋交谈--没有人说话)指导朗读:

  “霎时......沉静地举起了手”

  (重点抓住:安静、依然安静、沉静)

  “教室里寂然无声......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指名读,然后体验情景: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大家感到教室里寂然无声吗?教师导: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教室里静悄悄。请同学们把教室里静悄悄的这种感觉读出来。)

  孩子们沉默了,在这一分钟里,他们可能在想什么?

  (可能想:回家后一定要问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爸爸妈妈那么关心我们,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日,也没有向他们祝贺,真不应该,真对不起他们)

  5、这就是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自己读一读。

  这极为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跟你们的组员讨论讨论。学生回答:回报父母的'爱。板书:回报爱

  小结:他们在沉默中思索着(板书:思索),在沉默中,孩子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好;在沉默中,孩子们产生了爱父母的意识;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回报父母之爱。

  6、出示第三幅图,读有关句子,体会。

  沉默之后教室又恢复了热闹,怎样热闹?找出有关的句子。

  指导朗读句子: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赦免是什么意思?孩子的心情怎样?)

  为什么与前面的热闹不同?

  7、说得再好不如付出行动。老师在课堂结束时提出建议--(出示第15自然段)

  孩子们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学生自由说)我们向父母索取了太多的爱,却忽略了对父母的关怀,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怎样做?

  总结:无论是什么方法,“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8、学到这里,我们回过头来读读本课的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想一想,沉默可贵在哪里?

  这一分钟的沉默,唤醒了孩子心灵深处珍贵的东西,让他们的父母欣喜地感受到了儿女的爱,老师感到无比欣慰和喜悦。这正是沉默的可贵之处。

  三、抒发感受、情感升华

  1、学完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说说你的心里话,把它写在书上或小纸片上。(播放音乐《爱的奉献》,师展示学生作品)

  2、最后,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诵读一首诗,让我们在诗中结束我们的这堂课。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沉默热闹

  ↑↑↑

  感受爱思索回报爱

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及分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第一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真情,关爱他人”。这篇课文对孩子来说,它是一篇“爱”的教育。课文以一课堂的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载体,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重点。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述,讲述的是: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几乎所有孩子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然而孩子们却很少知道父母的生日。在孩子沉默之际,老师引导孩子们要学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设计理念】

  本课在学生完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讲授,教师针对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预设、生成,通过创设情景、读悟结合等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沉默、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重复、安静、沉静、恰恰、缓和、外婆、建议、惊喜、表达、烦恼、享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沉默的可贵,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4、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沉默的可贵,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图文结合,读悟结合,适当点拨。

  学法:品读感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句子,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体会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重点了解“迅速”两个字的构造。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沉默的可贵。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沉默的可贵。

  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理清脉络。

  1、揭题,质疑,设疑。【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自主学词。

  (1)学生认真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

  (2)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3、交流、反馈。

  (1)学习生字,重点学习“迅、速”。

  (2)借助插图走进文本:用上“祝贺”这个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二、在“热闹”中感受爱--学习第一部分(1-9段)。

  观察插图,你想到什么词?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到孩子们的心情?

  【板书:热闹】

  预设:(1)“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2)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3)我的情绪迅速地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板书:兴奋】

  2、总结,过渡到第二部分。【板书:感受爱】

  在“沉默”中寻找可贵--学习第二部分(10-15段)。

  1、默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划出描写课堂安静的句子。

  预设:(1)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生沉静地举起了手。

  (2)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2、感受沉默的可贵。【板书:沉默】

  (1)感受学生的内疚。

  课文补白:想象孩子在这沉默中,想到了什么?

  他们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内疚】

  (2)体会沉默中的可爱。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在再一次的“热闹”中感受“沉默”的可贵。

  “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道道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板书:回报爱】

  四、总结。

  1、结合板书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预留作业:孩子们会以什么方式向父母表达爱?那你呢?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课后阅读《爱的教育》,跟父母或老师交流你读了之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兴奋) (内疚)

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故事:所有的家长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而孩子呢,只有几个知道父母的生日,而没有一个向父母祝贺。通过这么一问,孩子沉默了,经过点拨,他们愿意通过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知道父母的'爱。这一转变,是在课堂上,这堂课由兴奋到沉默,又由沉默变得热闹。正是这一沉默,开启了孩子爱父母的心灵之窗,因而叫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认读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有意识的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是可贵的沉默。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些什么?

  引导说出须探讨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为什么又是可贵的沉默?

  二、学生自学

  1、要求:一遍读一边想本课的事发生在那里,是一件什么事,同时在难懂的地方画“?”。

  2、自读课文,完成以上两个问题。

  三、检查读书情况

  1、朗读,每人一段。纠正错误。

  2、读划得词,解决词语难题。

  3、总结事件:课堂上,老师问--------孩子---------不久,家长会-------,我明白------

  四、再读课文

  争取能叙述故事。

  五、作业

  查字典,整理词语意思。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读热闹场面(1—9)

  你体会到了什么?看图想象热闹场面。

  2、读(10--16)段,思考: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沉默的?

  看图,体会为什么沉默。

  你有何想法?

  3、读17、18段,齐读

  回答:你明白为什么是可贵的沉默吗?

  二、谈体会

  学了这课,你有何感想?

  三、作业

  写学习体会。

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6

  【目标导航】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母亲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

  4、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实践支点】

  一、我能把下列生字按结构分类,并组词

  贺 顾 迅 速 恰 犯 缓 婆 议 达 稚

  1、______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能读拼音,写汉字

  jì       yùn    zhì zhuō    fán nǎo    fàn

  ( )然无声  (  )藏  (   )  (   )  (  )错

  三、我会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

  稚──(  )  特别──(  )

  蕴藏──(  )  迅速──(  )

  2、反义词:

  骄傲──(  )  开始──(  )

  烦恼──(  )  错误──(  )

  【能力跳板】

  一、我会选词填空

  回报  报答

  1、我们要(  )父母的养育之恩。

  2、这些小家伙在沉默中终于懂得(  )父母对自己的爱。

  宝贵  珍贵

  3、我们只要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的礼物父母也会觉得(  )无比。

  4、我们要珍惜(  )的时间,努力学习。

  二、我会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句子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是:

  ⑴ 孩子们会感受爱了。( )

  ⑵ 孩子们为有爱自己的父母而自豪。( )

  ⑶ 孩子们应该懂得回报父母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这些孩子的可爱就在于:

  ⑴ 他们做得不够好,神色很可爱。( )

  ⑵ 他们满脸有像犯了错误似的神色。( )

  ⑶ 他们很快认识到自己做得不好,像犯了错误似的,感到很难为情,而且内心在想如何回报父母之爱的事儿。( )

  三、我会填空回答问题

  1、孩子们“沉默”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沉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之所以说孩子们沉默“可贵”,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台阶】

  以“爱我,我爱他(她)”为题,写一篇短文。如,妈妈爱我,我爱她,爷爷爱我,我爱他;还有老师爱我,我爱她,都可以。

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7

  主题:

  通过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可贵的沉默》一课,从故事中受到教育,不仅要感受到父母的爱,还应当去了解、关心和爱戴自己的父母,通过实践活动要学生有意识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如何去回报父母的爱。

  活动计划:

  1、课堂教学。学习《可贵的沉默》,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故事,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们祝贺,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且没有一个孩子为父母祝贺生日。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和关心别人。理解孩子们情绪变化有兴奋到沉默,有沉默又回到热闹的过程。

  2、实践活动。积累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资料及父爱母爱的名言,组织学生向自己的父母祝贺生日,表示关心,送贺卡、写一封信等,帮助父母做点事,用实际行动表示对父母的爱。向老师、同学、邻居表示关心,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活动过程:

  一、课堂教学。

  一)、自学汇报

  1、汇报朗读情况。

  2、文章讲了怎样的故事?

  3、汇报自学的词、句。如:传染、情绪、阻止等语句。

  4、从文章中你体会到什么?

  5、质疑。

  二)、精讲重点部分。

  1、练读产生沉默的过程,体会孩子们的可爱之处。联系上下文体会。

  2、分段读孩子们沉默前、沉默中、沉默后的表现及家长的反馈,体会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体会“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的.原因。

  三)、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1、父母怎样给“我们”过生日的?

  2、你要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四)、总结全文,安排实践活动。

  二、实践活动。

  1、采取恰当的方式了解并记住父母的生日。

  2、动手设计一张贺卡。

  3、给父母写一封信。

  4、每天帮父母做至少一件事,用实际行动表示对父母的爱。

  5、向老师、同学、邻居等关心自己的人表示关心。

  6、将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日记。

  7、集中展示,评价实践活动的成果。

【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12-12

《可贵的沉默》语文教学设计04-02

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模板(精选12篇)05-26

《可贵的沉默》语文教学设计7篇04-02

《可贵的沉默》语文教学设计(7篇)04-02

《可贵的沉默》语文教学设计精选7篇04-02

《可贵的沉默》语文教学设计(6篇)04-14

《可贵的沉默》语文教学设计6篇04-14

小学语文下册《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通用02-10

三年级语文《可贵沉默》教学设计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