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孝经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14 12:37: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孝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孝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经教学设计

孝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纪孝行章第十,理解内容并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懂得父母生养、培育我们,养育之恩报答不完。

  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能熟读《纪孝行章第十》中的五要,并做到当堂成诵。

  3.情感目标:

  (1)万事从孝开始,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

  (2)我们懂得自爱,懂得自重,爱自己的身更要爱自己的德行,不使自己的品格、节操受辱。

  教学重点:学习《纪孝行章第十》中的五要,理解大意。教学难点: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文章,熟读文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孝经》、孔子

  2、看视频,感知孝。

  二、诵读,自主学习。

  1、出示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2、诵读,理解大意

  3、教给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试着理解每句的'意思。

  5、学生试讲意思。

  6、师小结,订正意思。 参考答案如下:

  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

  三、知文明理

  1、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算孝顺父母?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孝”的故事?

孝经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孝经》p46-58,简介《孝经》的整体精神和文本的框架结构,初步感知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孝经》,读准字音,初步读通《孝经》。

  2.了解《孝经》的大致内容,知道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要做到孝。

  3.通过学习,对“孝”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孝经》的整体精神和文体的框架结构,对“孝”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和感悟,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

  【教具准备】

  1.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第二册》

  2.幻灯片

  3.公益广告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孝敬父母的公益广告视频。

  2.学生谈谈看完这个公益广告的感受。

  3.师小结,并引出课题:《孝经》

  二、简介《孝经》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三、学生自由读《孝经》,并思考

  1.孝经怎么学更有收益?《孝经》就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长辈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古代圣贤和历代帝王石把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课本来教育子弟;在今天则是“修身齐家治企和天下”的康庄大道。

  2.孝经有什么作用?

  孝经是人际之间相处的大道:立身相处之道,是解决现代社会三大相处困惑的法宝:

  (1)如何与自己愉快相处?这本经书可以教会我们认识自己、放下自我,谦和进取、包容别人,接纳世界,最终做到立身处事的圆满,从而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

  (2)如何与他人圆融相处?经书最重要的是引领我们用心体会他人的需求,真诚的尊敬他人,从而为自己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最终走向成功。里面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我们要成功,必须要从爱、敬他人开始做起

  (3)如何与环境和谐相处?这部经典的高度还在于教育我们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

  3.孝经讲的什么内容?全书共分18章,1799个字,是儒家十二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以孔子与其门人曾参谈话的形式,对孝的地位、含义、作用等问题加以阐述。根据内容构成,十八章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各章之间的关系也在下面介绍中清楚了处理好了三种关系,也就可以做到修身、齐家、治企、和天下了。

  4.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孝经》全文,教师巡视、正音。

  四、整体认知《孝经》

  1.你读了《孝经》全文,有什么感受?

  2.你读了《孝经》全文,懂得了些什么?

  3.指名汇报,教师点评。

  4.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孝经》的整体精神和文体的框架结构,初步感知教材。第一部分:1-6章,即《开宗明义章》至《庶人章》为第一部分,共6章。第一章对孝加以概括性论述,第二到第六章分别对社会上不同身份的不同地位的五类人的孝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也就是讲五类人如何行好孝道、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成就人生事业。这是全篇的宗旨和纲领,内容重要。第二部分:7-11章,即《三才章》至《五刑章》为第二部分,共5章。主要讲述孝与治国的关系,强调孝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其中的《纪孝行章》则专论孝子应做之事,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孝的解说。第三部分:12-14章,即《广至德章》至《广扬名章》为第三部分,共三章。是对《开宗明义章》中提到的“至德”、“要道”、“扬名”的.引申和发挥。因此,这一部分可视为《开宗明义章》的继续。第四部分:15-18章,即《谏争章》至《丧亲章》为第四部分,共4章。这部分各章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而是分别以不同题目,对前三部分内容进行发挥和补充。其中,《丧亲章》可视为全篇的总结。

  五、拓展

  1.联系生活,谈自己对孝顺的看法或自己怎样孝顺父母的,进一步了解《孝经》的重要性。

  2.师提问:你认为生命中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无独有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近日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时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本以为满脑子都是生意经的世界首富会回答“莫错过”之类的话,可是他却语出惊人,发人深思。这就理解了比尔·盖茨,为何能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

  六、小结

  1、所谓: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父子一体,感念祖恩。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从“安亲”开始,孝心一开,孝行起步,百善皆开,人生走向圆融智慧和欢喜。

  2、百善孝为先,孝心是最美的品质,孝顺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孩子。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孝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情感,并背诵。

  2、理解句子含义,体会孝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注意句子的停顿,读出节奏的美,情感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含义,体会孝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天子和为官的人以及老百姓是怎样尽孝的。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孝经》选篇中的第七篇《三才章》

  3、板书课题《三才章》。

  解题:此章的三才是天、地、人的合称。古人在做事的时候,很讲究顺天、应地、和民心。所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占天时有天的照应很容易成功,三国时期,马超和曹操大战于渭水,时当九月(中国之历法,现俗称农历)尽,天气爆冷,曹操驱兵担土浇水,连夜筑完土城,为曹操战胜马超赢得了时间。这是占天时的例子。占地利也能使人容易成功,例如世界上有些国家他的地下有丰富的矿产,他的国家也就很富有的;有些地区有天然的美景,当地人不用太多的努力一样富有;这就是占地利。占人和一样可以使人成功,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何况上下一心,万众合力,没有不富有的。

  也就是说天时、地利、人和占一样就可以成功。如果三才都占起了,那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一章之所以叫三才章,也就是意味着孝同时符合了三才。

  二、初步感知,练习朗读。

  1、初步感知,听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2、再次感知。

  (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念时要轻松、流畅)。

  (3)指名学生诵读。

  (4)学生评议。

  3、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学生齐读。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学生熟读。

  三、熟读理解,体会孝道。

  1、学生自由说理解。

  2、全班交流。

  3、多媒体出示原文、注释与译文。

  【原文】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①也,地之义②也,民之行③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④之。则天之明⑤,因地之利⑥,以顺天下⑦。是以其教不肃⑧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⑨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⑩;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注释】

  ①天之经:是说孝道是天之道。天空中日月、星辰,永远有规律地照临人世。孝道也是如此,乃是永恒的道理,不可变易的规律。经,常,指永恒不变的道理和规律。

  ②地之义:是说孝道又如地之道。

  ③民之行:是说孝道是人之百行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品行。

  ④则:效法,作为准则。

  ⑤天之明:指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日月、星辰的运行更迭是有规律的,永恒的,这可以成为人民效法的典范。

  ⑥地之利:指大地孳生万物,供给丰饶的.物产。

  ⑦以顺天下:这里是说圣王把天道、地道、人道“三才”融会贯通,用以治理天下,天下自然人心顺从。顺,理顺,治理好。

  ⑧肃:指严厉的统治手段。

  ⑨教:这里指合乎天地之道,合乎人性人情的教育。化民:指用教育的办法感化人民,使人民服从领导。

  ⑩不争:指不为获得利益、好处而争斗、争抢。孔传:“上为敬则下不慢,上好让则下不争,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故每辄以己率先之也。”礼:礼仪,指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及对社会行为的各种规范。乐:音乐。好(hǎo):善。恶(è):不良行为,罪恶。邢骨疏云:“故示有好必赏之令,以引喻之,使其慕而归善也;示有恶必罚之禁,以惩止之,使其惧而不为也。”“赫赫”二句:语出《诗经·小雅·节南山》。

  【译文】

  曾子说:“多么博大精深啊,孝道太伟大了!”孔子说:“孝道,犹如天有它的规律一样,日月星辰的更迭运行有着永恒不变的法则;犹如地有它的规律一样,山川湖泽提供物产之利有着合乎道理的法则;孝道是人的一切品行中最根本的品行,是人民必须遵循的道德,人间永恒不变的法则。天地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律运动,人民以它们为典范实行孝道。效法天上的日月星辰,遵循那不可变易的规律;凭借地上的山川湖泽,获取赖以生存的便利,因势利导地治理天下。因此,对人民的教化,不需要采用严肃的手段就能获得成功;对人民的管理,不需要采用严厉的办法就能治理得好。先代的圣王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人民,所以亲自带头,实行博爱,于是,就没有人会遗弃自己的双亲;向人民讲述德义,于是,人民觉悟了,就会主动地起来实行德义。先代的圣王亲自带头,尊敬别人,谦恭让人,于是,人民就不会互相争斗抢夺;制定了礼仪和音乐,引导和教育人民,于是,人民就能和睦相处;向人民宣传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人民能够辨别好坏,就不会违犯禁令。《诗经》里说:‘威严显赫的太师尹氏啊,人民都在仰望着你啊!’”

  4、理解了课文的含义,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6、各组推荐代表,发表看法。

  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孝的这种行为,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人的最基本品行。所以,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从小就要做到孝顺。只要你做到了,就会有相应的所得。

  ③百善孝为先,无论任何人都要孝顺。

  四、联系实际,走进生活。

  1、课件展示漫画(“妈妈爱吃鱼头”图,“孝子”图)。

  2、阅读思考:图中“孝子”的言行反映了什么现象?你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类似行为?如果有,你将如何改正?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2、制定孝敬父母长辈的小计划。

  (小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①自己应该怎样孝敬父母长辈?②在这一周内,我能为他们做什么?③怎样落实孝亲敬长的小计划?)

孝经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课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士族的孝道:尽忠职守,尊敬长辈、上级。

  3、教育学生从小做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了解士族的孝道。

  教学难点:

  知道孝顺父母,忠诚和顺从上级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准备:录音,多媒体课件,有关爱有事例。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大屏幕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师:刚刚这首歌好听吧,歌曲内容是什么?生自由回答。说的对,这首歌意在劝诫忙碌奔波的人们不要忘记操劳一生的父母,写出了这种对老人、对父母的关爱和对亲情的怀念。今天我们来学习《孝经》选篇中的第五篇《士章》,看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士章第五。解题:士族是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二、初步感知,听读。

  (出示课件原文):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1、教师范读

  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三、再次感知。

  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这篇古文讲了一个道理,念时要轻松、流畅)。

  3、指名学生诵读。

  4、学生评议。

  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利用多种方式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学生熟读。

  五、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体会孝道。

  1、学生自由说理解。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3、重点理解。

  事:奉侍。禄位:俸禄和职位。夙兴夜寐:夙(sù):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早睡。形容做事勤奋。忝(tiǎn):辱,有愧于。

  4、全班交流汇报。

  用奉侍父亲的态度去奉侍母亲,那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侍父亲的`态度去奉侍国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侍母亲是用爱心,奉侍国君是用崇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因此用孝道来奉侍国君就是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侍上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与顺从地奉侍国君和上级,然后就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并能守住自已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诗经》里说:“要早起晚睡,努力工作,不要玷辱了生育你的父母!”

  4、理解课文大意后再读文,练习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六、拓展延伸,继承美德。

  1、听老师讲故事《黄香温席》。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小朋友,小时候,家中很艰苦,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黄香很悲伤,可是黄香小小年纪就已经知道孝顺长辈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亲搭蚊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血的小虫扇开,让父亲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偷偷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温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2、说一说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孝敬父母,尊敬上级的故事?

  七、课堂小结,提练要点。

  1、教师小结:这一章书,是说明古代士族相当于现代初级公务员的孝道。第一,要尽忠职守。第二,要尊敬长辈上级。

  2、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该如何尊敬长辈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3、让我们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从小做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八、练习。

  将《士章》读或背给家长听,并预习下一章。

【孝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孝经》全文及译文02-05

经典教学设计06-22

教学设计07-13

学与问教学设计搭配的学问教学设计11-19

At the zoo教学设计09-10

《勇气》教学设计04-02

雨中的教学设计09-12

《雨中》的教学设计09-14

《功》的教学设计06-01

《钱学森》教学设计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