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6 13:22:5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复习本单元知识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提高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读词有所发现。自由读一读词语,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组内交流发现。和同学说说自己的发现,听听同学的发现。

  3.同位互读词语。

  4.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5.鼓励积累此类词语。

  二、日积月累

  1.读一读,想一想。借助拼音读四组字和含生字的八个词语,体会字义,发现汉字规律。

  2.说一说,议一议。和同桌说说自己的发现,讨论如何记住八个生字。

  3.玩一玩,认一认。两人一组,一人做动作,另一个人找出相应字卡;一人说字,另一人找生字卡片,两人再一起读一读。

  4、“我会填”给出四组形近字,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组词区别形近字的音形义。教学时可组织小组学习,大家都来讲每组两个字在音形义上的不同。之后分头用字组词,最后再交流。

  5、“我会读”安排读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一个石头上姑娘》。朗读这首小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她在呼唤大家都来爱护环境,保护雕像。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体会到了什么,最后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背下这首小诗。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再现情境。口语交际之前,指导两名学生把小华遇到难题这件事表演出来。

  2.小组讨论。自己先想一想小华该怎样做,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有不同的意见 可以讨论、争辩,确定一名同学做代表给小华提建议。

  3.提出建议。

  4.辩论赛。根据建议的情况,教师按“要记下名字”和“不能记下名字”两种意见,推举参加辩论的人,其他同学按自己的观点分坐两边做拉拉队,开展辩论。

  5.两人一组表演从遇到难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展示台

  此次展示活动,内容较丰富,既可以展示在本组教材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公民道德要求、表现优秀品质的故事、谚语、成语等,也可以展示庆“六一”办的墙报、写的诗歌、记录“六一”活动的日记等。一方面在本组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准备有关的材料,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本校或本班“六一”活动确定展示内容,还可以将有关“六一”的展示材料以《庆“六一”》为主题结集成册,供小朋友日后欣赏和家长传阅,激发学生主动搜集材料、参与展示的积极性。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按一定顺序描述乡村生活和田园景观。

  2、把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顺序描述乡村生活和田园景观。

  难点:把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口语交际,我们不仅交流了各自了解的田园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有关乡村生活的人、事等,还交流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回忆和乐趣。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提起笔来,写下我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吧。

  二、确定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读习作内容要求。

  2、多媒体出示要点:

  习作内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

  习作要求:

  (1)、写的时候要把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

  (2)、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三、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1、回顾口语交际。

  在口语交际课中,同学们交流了哪些内容?

  如果让你把交流过的内容按习作要求写下来,你想写乡村的什么呢?

  2、集体交流想写的内容。

  四、例文引路,迁移习作方法

  过渡:通过刚刚的交流,同学们已经确定了自己想写的内容了,那我们要如何把内容表达清楚呢?让我们再一次回顾课文,看看课文教了我们哪些好方法。

  ㈠、出示例文,探究写作顺序

  1、出示《乡下人家》片段:

  ①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红色部分的两个词语告诉我们什么?

  生: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来描写景物。

  师:除了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我们还学了哪些写作顺序呢?接下来往下看。

  2出示《乡下人家》片段:

  ②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3、出示《麦哨》片段: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几句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

  4、出示《牧场之国》片段: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剽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这两句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句是以先总后分的顺序,一句是先分后总的顺序。

  5、多媒体概括写作顺序:

  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写

  按时间的顺序写

  总——分分———总总——分——总的顺序写。

  小结:不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来进行描写,它会让我们的文章内容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

  ㈡、探究修辞运用:

  除了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我们还能用哪些方法使文章表达得更加清楚呢?来看下一个片段:

  1、出示课文片段

  ①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②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③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师:同学们发现了红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生:拟人和比喻。

  师:用上这样的修辞手法之后,所描写的事物就更加的…所表达的内容就更加……

  生:生动、形象、具体、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师: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同学们还知道哪些?

  生:……

  ㈢、交流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1、说说在本组课文里积累到的好词佳句。

  师过渡:好的习作离不开课外的积累,刚刚同学们交流了一些课内的优美语句,那么课外,同学们还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呢?

  学生汇报。

  五、自由习作

  1、过渡:同学们真是积累了不少优美的词句呢,如果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一定会让文章增色不少。还等什么,赶快用动起手拿起笔,来描绘你心中的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吧!

  2、生快速习作,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六、指导修改

  1、自我欣赏,同伴交流:

  (1)、读一读自己的习作,根据修改要求,把自己的习作修改一遍并划出自己认为是精彩的句子和段落。

  出示修改要求:

  ①字改正

  ②词用准

  ③句理清

  ④按一定的顺序

  ⑤用上积累的优美词句

  (2)、同桌互相交流,互相批改。

  2、集体会诊,创新行文:

  (1)、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集体交流评价,找出优点进行评议。

  (2)、根据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优美描述,修改自己的习作,二次创新行文。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3

  【我的发现】

  这项练习由六个AABB式的叠词组成,而且每个词都是由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习伙伴的揭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促进学生的积累。同进可以挖掘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拓展学生对此类词语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过程建议

  1、出示六个词语,学生自由读词。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交流发现,教师揭示词语的特点,学生再读体会。

  3、教师挖掘: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吗?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4、把自己认为较好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日积月累】

  这次日积月累包含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我会读。读读认认是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具有相同形旁的八个字。由于构字上的特点,便于学生识字,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识字经验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师应充分放手,引导学生练习,通过组词,学生理解形近字在音形义上的不同,巩固学生的汉字积累。我会读中安排阅读一首小诗<一个石头小姑娘>,这首小诗充满童真童趣,揭示了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教学中要坚持以读为主,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悟交流,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过程建议

  一、读读认认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及含有的词语。

  2、讨论: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体会字的含义,发现它们的规律。

  3、利用偏旁和熟字卡片,进行组字游戏:先组字,再组词。

  4、想一想,你还知道和这些字有相同偏旁的字吗?说一说,会写的试着写一写。

  二、我会填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四组字有哪些不同?

  2、小组内交流,从音形义上进行区分。

  3、进行组词,组内交流。互相检查组词是否正确。

  三、我会读

  1、自读小诗,读通读熟。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读音问题。

  2、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教师组织同学交流读后的收获。

  3、这篇短文哪些地方给我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启发学生感悟小作者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雕像。

  4、组内背诵练习,小组间进行背诵比赛。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对本组课文主题好品质的延伸。教材以小故事的.形式,为学生交际提供了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发学生的讨论,组织学生为故事的人物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挖掘了学生的对问题的认识,让学生在讨论交际中懂得要做诚实、守信、尽责的人。

  〖交际准备

  1、反映教材提供情境的课件或挂图。

  2、布置黑板,准备辨认分组用的标志。

  3、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建议

  1、播放反映短文内容的课件或出示挂图,有条件的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准备表演。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华应该怎样做呢?为什么?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巡视,捕捉学生的想法,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4、组内辩论:按应该记下名字和不能记下名字两种观点,将学生他成两组进行辩论。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辩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避免出现无序和混乱的状态。在组内辩论中评选出最佳辩手。

  5、将各组推选出的最佳辩手他成两线,进行辩论展示。师生发表意见。

  6、教师小结,引导同学为小华提出合理的建议。

  7、根据提出的建议,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故事的全过程,重点突出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于解决小华提出问题的有效解决。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要求学生展示在本组教材学习过程搜集到的公民道德基本要求、表现优秀品质的故事、谚语、成语等。也可以展示为庆祝六一儿童节而办的墙报、写的诗歌等其他形式的作品和资料。教师在本组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布置学生的搜集活动,关注学生的准备,必要时要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在组织展示过程中,要创造多种形式为学生的搜集展示提供时间和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成功体验。

  〖过程建议

  1、根据本组展示台提出的要求,了解学生的搜集情况。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可采以组内先交流,然后全班展示的方法,为大多数学生的展示提供机会。

  3、引导学生全班展示。如:讲故事、说谚语、说成语,朗诵诗歌、出示报纸等。教师给予适时的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把优秀的资料相互阅,好的内容抄写在积累本上。

  4、布置学生课后举办专题的小展览。如:庆六一主题展览、道德之窗等。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词语

  1、从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

  (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

  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

  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习作

  1、精彩回放:

  ⑴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⑶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⑷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⑴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⑵教师个别指导。

  ⑶同桌互相交流。

  ⑷推荐代表交流。

  ⑸师生共同评议。

  ⑹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 能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

  2. 能将自己的收获写成文,内容表达清楚,能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 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4. 能背诵6句和乡村景物、生活有关的诗句

  5.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能将自己的收获写成文,内容表达清楚,能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课时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3、能背诵6句和乡村景物、生活有关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看意思写词语,看词语说意思,词语改错,抄写最易错字。

  2.作业本上看拼音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如何判断这就是一个拟人句而不是比喻句?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完成作业本上题目。

  三、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过故人庄》《山居秋暝》

  《西江月》【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减一笔”、加一笔”、“加两笔”三种识字方法,认识“厂”、“甲”等五个生字。

  2.会读词语,理解词语含义。

  3.读准“主”、“祖”等六个字的字音。

  4.熟练地读背儿歌,读邮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说一说怎样过“六·一”儿童节,体验过“六·一”儿童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三种识字方法,认识五个生字,会读字词会读背儿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过“六·一”时的照片。

  2.祖国各地景色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听互读,说出自己的发现。

  3.指名读,说说三组字各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笔”、“加一笔”、“加两笔”三种识字方法。)

  4.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三组字的规律自编儿歌,在编儿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

  5.选出优秀儿歌读一读,在读儿歌过程中识记生字。

  二、日积月累

  (一)我会读

  1.自由读,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

  2.分小组开火车读,看哪组读得又快又好。

  3.自由选词说话。

  (二)我会连

  1.自由练读,读准平、翘舌音。

  2.同桌互听,纠正读音。

  3.动笔连线。

  (三)读读背背

  1.教师范读,注意听清“祖”、“岭”、“盛”的读音。

  2.自由练读,借助拼音读准儿歌。

  3.教师出示祖国各地景色课件,学生边看边解说读。

  4.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跟背。

  5.以解说员方式背诵。

  6.全班齐背。

  三、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播放幼儿园小朋友庆“六·一”的活动录像,想一想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1.上幼儿园,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照片。

  二、点拨启发,回忆过去

  2.四人一组,拿出上幼儿园时过“六·一”的照片,把你当时的表现与大家交流交流。

  3.选出代表,展示照片,在全班交流。

  三、激发欲望,展望“六·一”

  1.教师播放本校近年来“六·一”儿童节活动时的精彩片断,介绍本校近年来高年级同学“六·一”儿童节活动的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准备怎样度过?

  3.四人一组,合作设计小学第一个“六·一”儿童节的活动方案。

  4.各组派代表公布本组的活动方案。

  5.把优秀的活动方案放入班级记录袋中。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7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2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二、 课前准备:

  1 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 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 、复习词语:

  1 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 听写词语。

  3 同学们,在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 、我的发现:

  ·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1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 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 组内交流。

  4 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么?

  5 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 日积月累:

  1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 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课后反思: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 展示台

  一、 谈话引入:

  ·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时间活动中又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 口头交流展示:

  1 小组交流,互说互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边说边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 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 习作:

  1 精彩回放:

  · 读一读:上节课整理好的好词佳句。

  ·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 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 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 学生习作:

  · 教师启发思路。

  · 教师个别指导。

  · 同桌互相交流

  · 推荐代表交流

  · 师生共同评议。

  · 独立进行修改

  3 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 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展或照片。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按一定顺序描述乡村生活和田园景观。

  2、把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顺序描述乡村生活和田园景观。

  教学难点:

  把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走进乡村,我们会被这里的人们淳朴、美好的心灵所感动;走进乡村,我们会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迷恋;走进乡村,我们会被这里一切的一切所陶醉。今天就让我们提起手中的笔,写下自己在乡村里的感受、体验、见闻或亲身经历的趣事。

  二、确定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读习作内容要求。

  2、多媒体出示要点:

  习作内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

  习作要求:

  (1)写的时候要把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

  (2)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三、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1、回顾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流的内容。

  2、集体交流想写的内容。

  四、例文引路,迁移习作方法

  (一)回顾课文的表达方法,指名回答。

  (二)出示例文,概括表达方法

  1、写作顺序

  ①、出示《乡下人家》片段: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红色部分的两个词语告诉我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

  生: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来描写景物。

  师:除了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我们还学了哪些写作顺序呢?接下来往下看。

  ②、出示《乡下人家》《麦哨》片段: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几句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

  小结:不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来进行描写,它会让我们的文章内容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

  2、修辞运用:

  除了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我们还能用一些修辞方法,来看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1、出示课文片段

  ①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②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师:同学们发现了红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生:拟人和比喻。

  师:用上这样的修辞手法之后,所描写的事物就更加的……所表达的内容就更加……

  生:生动、形象、具体、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师: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同学们还知道哪些?

  生:……

  ㈢、交流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师过渡:一篇令人身心愉悦的佳作,不仅因为条理清楚,中心突出,而且因为作者善于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妙段为自己的习作增添光彩。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积累的田园风光的佳句。

  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描写田园风光的好词佳句,让学生读一读。

  五、自由习作

  1、师:你会给自己的习作加一个怎样的题目?生汇报,师指导。

  2、过渡: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用自己的心描绘出雅致的田园风光、有趣的乡村生活吧!

  2、生习作。

  六、指导修改

  1、集体会诊

  (1)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根据评议要求集体交流评价。

  (2)出示要求。

  2、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完善习作。

  (1)读一读自己的习作,根据修改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并划出自己认为是精彩的句子和段落。

  出示修改要求:

  ①字改正

  ②词用准

  ③句理清

  ④按一定的顺序

  ⑤用上积累的优美词句

  (2)同桌互相交流,互相批改。根据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优美描述,修改自己的习作,二次创新行文。

  (3)完成习作

  ①字改正

  ②词用准

  ③句理清

  ④按一定的顺序

  ⑤用上积累的优美词句。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本组单元课文,明确什么是段落的关键句;

  2、了解关键句和本段落之间的关系。

  3、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找到并掌握关键句出现的地方及作用。

  4、提炼出“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的写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关键句和本段落之间的关系。

  2、难点: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找到并掌握关键句出现的地方及作用。

  教学过程:

  1.一认识“关键句”。

  师:昨天,我读到特别有意思的两段话,你们有兴趣读读吗?出示两段“关键句”在开头的段落。点生读。

  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后面都是在围绕第一句的意思写。

  师:相机引出“关键句”。

  有两个聪明的小朋友,他们还有更多的发现呢!你快读读他俩的对话,看看他们的对话中你能发现什么秘密?

  2.生合作读“交流平台”。动笔勾画其中的“秘密”。

  3.师生交流。

  师:说说看,你知道了什么?

  生:罗列“关键句”出现的三个地方和作用。

  回顾课文、回归整体、提炼写法

  师:

  “小福尔摩斯”们,现在去到本组单元课文中去找找“蛛丝马迹”吧!

  出示交流要求:

  (1)学生小组交流,找出所学精彩段落,师相机出示,让学生美美地读;

  (2)师:去掉段落这三个“关键句”,进行对比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总结出“关键句帮我们更好理解一段话”,“段落中心意思更突出”。

  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1.出示“美食糖醋排骨”图。

  2.学生自由练说:妈妈做的糖醋排骨真好吃啊!

  3.出示“春光”图学生自由练说:春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4总结:

  师:看来,关键句作用真大啊!同学们发现了这么重要的'一个写作方法,以后习作中我们一定要记得用上哟!

  设计意图

  “交流平台”在平常上课中很容易被老师忽略,要么是老师不太明确要求,要么授课时“一笔带过”。事实上它的存在对学生“习得”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写作手法等提炼具有指导意义。用“以段代段”的理念,借助课外阅读段落,引领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会总结,在总结中提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这也符合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分享自己在小学六年生活中养成的提高学习效率,让人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够借助在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等词语的意思。

  3.能联系课文内容,品读语句,体会引用的好处,与同学交流引用在习作中的运用。

  4.了解赵孟頫字体的特点,感受赵孟頫字体的秀丽柔美,稳健大方的特点。

  5.理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句子的含义,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能够借助在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等词语的意思。

  2.能联系课文内容,品读语句,体会引用的好处,与同学交流引用在习作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句子的含义,并能背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分享自己在小学六年生活中养成的提高学习效率,让人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够借助在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等词语的意思。

  3.能联系课文内容,品读语句,体会引用的好处,与同学交流引用在习作中的运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都是哪种类型的?你用多长时间可以读完?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阅读速度快的同学。)

  2.表扬阅读速度快的同学,让学生交流自己提高阅读速度的心得。

  3.关于阅读课外读物,特别是一些名著,要边读边思考,阅读完后可以写写心得体会,和平时训练的习作一样,对于有问题的地方,要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对于一知半解的问题要查资料,确保准确。

  4.小结: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从浅入深,循序渐进,多读名著。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并写下心得。对自己的习作,要多读几遍,发现问题时用修改符号仔细修改。对于不懂的问题及时查资料或者向人请教,等等。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去推导成语的意思。

  课件展示: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赴汤蹈火

  学生齐读后思考:这些画横线的字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走:跑。弗:不。俱:都。然:是,对。及:达到。汤:热水。)

  2.课本“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先读一读,再和同桌一起交流句子的主要意思。

  3.检查反馈,全班交流。

  (1)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说明任何科学发明或者真理都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探讨、解决问题中得来的。)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写出了阅读的好处。)

  4.在本单元的课文中,还有不少值得细品的语句,请找出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品味,说说这些语句的主要意思。

  5.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书写提示”。

  1.教师展示楷书和行书各一张,学生先说一说两种书法的区别,再读一读展示的相应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区别。学生交流。

  (发现:楷书的笔画每一笔都很规范,笔画与笔画之间不互相牵连,所以,楷书写起来相对速度较慢。行书是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像草书那样难写难认,又不像楷书那样严谨端庄,但是,行书的连笔可以加快书写速度。)

  2.学生齐读这两种书法的书写文字,全班交流。

  3.展示赵孟 楷书《三门记》。

  (1)学生对比认识其楷书内容;

  (2)学生自由讨论其楷书特点;

  (3)总结。(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变”“通”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古文中的名言警句。

  第一个句子出自《周易》 ,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不受阻塞,才能不断地发展。

  第二个句子出自《礼记》 ,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第三个句子出自《荀子》,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蓝草更深。

  第四个句子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如果对人民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只要大致说对就好。教师简单介绍出处及作品情况。)

  3.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4.结合实际,学生谈谈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才是永恒的规律。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外阅读的循序渐进性,学习名著要多读多练多思考,同时积累了有关变通的名言警句。同学们要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好好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习得了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但要想在实际阅读中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还需要持之以恒地训练。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11

  主题:

  风景优美的地方

  要求:

  写自己去过的一个地方,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写,写一写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也可以写自己想去的地方。

  提示:

  1、选择自己去过的地方,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写。

  2、展开想象,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

  3、结合本组课文的学习,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4、把写好的习作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取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例文一

  春游九峰山

  春光绚丽,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本市著名旅游景点——九峰山。

  九峰山,顾名思义,它共有九座顶峰。这里峰峦叠嶂,众山一碧,有看不完的美景,有用之不竭的资源。

  春天的九峰山到处生机盎然的景象。山上山下苍绿的古松昂首挺立,经过与寒冬的拼搏,更加苍劲、有力;双塔峰直冲云霄,仿佛在展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目之所及,满山遍谷都是浓浓的绿色,那些绿茸茸的小草、灌木个个挺立,整整齐齐,仿佛在接受春天的洗礼

  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松涛阵阵,更增添无限的诗情画意,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之画。蓝天下面,座座青山清晰可见,山下的几个大湖,湖水明镜似的闪着春光,湖边的垂柳仿佛在贪婪地吮吸着清凉的春水。

  走到山顶,我似有若无地听到有和尚在念经,闻声望去,一座古香古色的寺庙肃然挺立。这寺庙叫方山寺,寺里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她坐在七彩的.莲花坐台上安谧祥和。寺前还有一潭碧波荡漾,这是新近修造的方山水库。景区虽然地处高远,但它却以古朴自然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夕阳西下,火红的晚霞把九峰山照得通红,那涓涓的细流,那千姿百态的山峰岩石仍然历历在目,一路归来,我悠然地哼着歌,陶醉在九峰山的春景中……

  思路剖析:文章能抓住九峰山景色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使读者有一游九峰山的感受。

  例文二

  黄山游记

  黄山,以雄奇壮丽驰名世界,多少人想去登临浏览啊!没想到,我居然有机会跟妈妈一起去浏览,多么令人兴奋啊!

  一进黄山,我简直不知看什么好了。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飞流直泻的瀑布。它像一条银色绸带,从云里抖落下来,夹带着哗哗的水声,急流奔腾,气势雄伟,真是 “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顺着山沟蜿蜒而流,成了温顺柔和的泉水。那泉水真清,水底沙石清晰可见,我忍不住把脚伸了进去。呵,冰凉冰凉的,真比吃了冰棒还痛快!

  我爬过上海长风公园的铁臂山,可没见过黄山这样陡峭的峰峦!黄山真高啊,一个个山峰直插云端,不见绝顶,家乡的山和它相比只能算是一个小丘了!黄山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猪八戒吃西瓜,有的像武松打虎……奇峰罗列,引人入胜!

  黄山真险啊,险要的山道非得拉着铁索,才能爬上去。最险的要数“鲫鱼背”这是在两个山峰间架起的天桥,高达1800米,两面悬空,低头向下一望,不禁叫人胆战心惊;登上“天都峰”的人,回头一望,都会发出惊呼:“好险啊!”

  黄山的云海又是另一番景致。近看,它像层层浓雾,把那些奇峰异景遮得无影无踪,大风吹过,雾气飘散,种种奇妙景象又忽然展现眼前;远看,朵朵白云像对对白色蝴蝶,围绕山峦,翩翩起舞;高处看,就像一波涛滚滚的大海,一座座峻岭只露出一个个山尖,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岛,时隐时现在云雾之中,使人感到如入仙境。

  黄山,美丽奇妙、雄伟壮丽的黄山,我爱你!

  思路剖析:本文抓住黄山、水、云海几大特点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层次鲜明,语句优美,词汇生动,每一处又进行了细节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

  例文三

  迷人的黄果树瀑布

  暑期,我随旅游团游览了举世闻名的黄果树瀑布。

  我们坐着汽车行驶在公路上,我的心却早已飞到了黄果树瀑布。离瀑布还很远,我就隐隐约约的听到它那雄浑的声音。起初,像风啸、似海涛,如火车在前方奔驶。渐渐靠近了,轰隆隆的巨响震荡山谷,像万马奔腾,千狮齐喉,汽车转过一座山冈,一片白光顿时跃入眼底。啊,黄果树瀑布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迫不及待地登上山崖上的观瀑亭。

  汹涌的洪流像无数匹脱缰的野马,冲出了半天高的河床;又像万条银练,在空中抖开,变成了一道雪白的水帘,铺天盖地猛压下来。那白蒙蒙的水沫,如云似雾若烟,弥漫了方圆数百米,不断扩散着,翻卷着,轻轻地洒在人们的脸上、衣服上。游客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把手臂伸上前去,水珠轻轻地跳上我的双手,凉丝丝的,舒服极了。忽然,一大片水珠随风朝我们飞过来,把我的衣服全打湿了。我兴奋地大叫起来!顽皮的黄果树瀑布用它那特有的方式欢迎着每一位游客。

  黄果树瀑布气魄雄伟,景色壮丽,它以自己奇幻的身影装点着神州大地,让人们欣赏美的同时,怎能不为它骄傲呢?

  思路剖析:文章能抓住黄果树瀑布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作知识:

  怎么写不同季节的景物?

  写景,要写景物的特点,它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就是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的不同特征.我们写景,只有写出景物的特点,才能给以如临其景,如见其人的感觉.怎么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呢?

  首先要仔细观察,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获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要写不同季节的景物,必须细致地观察景物,而且观察要有重点,要抓住特点,例如在描写《春》中有这样一段话:

  麦苗兴致勃勃地繁荣生长,遍野是绿油油的一片,草木吐出了春芽,绿叶,桃花接着杏花,在山间,田野盛开露放,喷着沁人扑鼻的香气。清清的溪水,潺潺地流着,像仙女身上美丽的飘带,从高崖上伸展到遥远的地方去,山崖上,半空中,林木间,莺,画眉、百灵,燕子,黄雀等鸟鹊得意飞翔着,鸣叫着,鸟鸣和溪水的流水声,在春风中轻轻地回荡。

  这段话,抓住了春天景物的颜色、形状,味道,声音等特点,展现在读者脑海里是一幅,“春满人间”的美丽图画。

  其次,描写不同季节的景物,除了抓住事物特点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中事物之间的比较。比较是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方法,要做到抓住这个季节的景物与另一个季节景物的不同之处。如不善于比较,所写景物的特点也写不出来。

  第三,描写景物,还要展开联想。比如,当我们看到嫩绿的小草,就会联想到春天的来临,看到火红的枫叶,就会想到深秋的到来,看到大雪,就会想到能使景物描写内容更加充实,使读者从事物中看到无形的存在,起到加深读者对现实景物的印象。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

  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

  能主动发现多音字,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有关天气的谚语,读读认认关于调料的字、词语。

  5、拓展延伸:

  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的本领,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宇宙奥秘不断被人探索。我们知道了太阳的许多特点,有了登月之旅,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发明了能干农活的果园机器人……

  机器人还能帮我们干什么?展开想象把你想象发明的机器人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明。如果对谁的发明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2、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探讨机器人的本领。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明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不过,想真正发明你们想象中的机器人,必须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技能,长大后让想象成为现实。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13

  教学要求:

  1.在交流平台上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了解本课新学生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3.在词句段运用中扩大见识、开阔视野。

  4.在背诵中积累,增长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2.加深对偏旁相同的生字的理解。

  3.学习ABB式词语,根据词语写句子。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4.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照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偏旁相同的生字词语:蝌蚪、飞蛾、螃蟹……

  2.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二、引导学生。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2.老师点评。

  3.揭示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偏旁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三、导入。

  1.课件播放ABB式词语。

  2.生自由轻声读词语,让学生思考。

  3.让学生自由朗读课件上面的词语。

  4.指名读。

  四、引导学生。

  1.生自由选择两个词语造句。

  2.师指名讲述。

  3.老师点评。

  4.齐读巩固。

  五、扩展知识。

  1.课件展示句子开头,让学生自由发挥说一段话。

  2.老师点名,根据开头说一段话。

  3.老师点评。

  六、日积月累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6.竞赛背诵。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化学习,建立词语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脑海形成画面,实现“文字到画面”的一次转换;

  2、通过大量句式练习,完成“画面再到文字”的二次转换。

  3、遵循词、句、段的构成规律,训练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掌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前后搭配及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大量句式练习,完成“画面再到文字”的二次转换。

  难点:遵循词、句、段的构成规律,训练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掌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前后搭配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我做你猜”的游戏,好吗?

  师:随机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走、看、跑……(夸大地做以上动作)

  生:猜出——轻悄悄地走、笑眯眯地看、兴冲冲地跑……

  师:孩子们,真棒!不但猜对了,而且说的比之前更生动!难道你们有什么“秘密武器”?

  出示课件(有无形容词进行对比)——引出能使表达更生动的“秘密武器”!

  二、游戏闯关

  会认——会理解——会运用

  第一关:“我会读”

  出示六个词语认读,记住音、形;

  可以齐读、小老师带读、抢读、小组加分读;

  注意带拼音的三个生字读音,师纠音。

  第二关:“我会想”

  玩“我做你猜”游戏

  先小组交流一个比划一个猜;然后老师比划学生猜,学生比划老师猜。达到将脑中对这个词语理解所浮现的画面用动作“外显”出来的目的。

  第三关:“我会填”

  玩“帮词宝宝回家”游戏

  (1)出示句子,请学生正确填空。

  第一组:我(懒洋洋)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妹妹(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蜗牛(慢腾腾)地爬着,去找自己的安乐窝。

  奶奶(颤巍巍)地伸出双手抱紧了我。

  精彩的电影正在播放,影院里面(静悄悄)的。

  集市的人太多,到处都(闹哄哄)的。

  小明习惯不太好,每次做完作业,书桌上都是(乱糟糟)的。

  放学了,(空荡荡)的教室就只剩军军一个人了。

  (2)出示句子,请学生进行根据前半段句子,填写后半段句子。

  第二组:海参懒洋洋地在海底蠕动。

  树懒慢腾腾地爬上一棵粗壮的桉树。

  牡丹花在风中颤巍巍地摇摆不定,优美极了。

  小明兴冲冲地邀请我明天参加他的生日party。

  兰兰把乱糟糟的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

  静悄悄的夜晚,只听见河边偶尔传来的蛙鸣。

  闹哄哄的操场到处都是玩游戏的小伙伴们。

  第四关:“我会写”

  玩“我是魔法师”游戏

  1、出示要求:用上任意一个词,我能变长句。

  A(谁)(怎么样地)(干什么呢?)

  B(什么地方)(怎么样呢?)

  生独立思考,然后动笔写一写。

  2、小组交流说一说;师生、生生互评。

  注意提醒学生——老奶奶走路慢腾腾的。

  老奶奶慢腾腾地走路。

  都符合表达习惯,但要注意“的”“地”用法。

  第五关:终极挑战

  “小小演说家”游戏

  (1)师出示“春运车站图”,你想说什么?

  生:人真多啊!出示句子:“车站的人真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人多?引导学生具体观察,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口头表达。

  生围绕前半句中心意思,将“人多”尽量说具体,通顺。师相机小结,评价。

  (2)播放一段“夏夜蝉鸣蛙叫”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什么?猜猜看,这是什么时候?你喜欢吗?能分享你看到的吗?

  生:我听出了这是夏天的夜晚,我喜欢……我看到了……

  师:相机出示句子: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因为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

  师:和你同桌聊聊自己为什么喜欢夏天的夜晚吧!

  生小组里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口头填写,然后师生交流、生生评价。

  (3)小结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大家都知道了“围绕一个关键意思,把话说通顺、连贯、有的还很具体生动呢!让听的人不但明白你的意思,而且还好像真的亲眼看到了一样。以后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么说,这么写。

  设计意图: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听不离说,读不离写。将贴近生活的语境作为学生思维和语言组织及训练表达的“脚手架”,巧妙地设计到闯关游戏中,让学生始终浸泡在语境中去习得语言的规律。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词语

  1、从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习作

  1、精彩回放:

  (1)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2)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3)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4)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1)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2)教师个别指导。

  (3)同桌互相交流。

  (4)推荐代表交流。

  (5)师生共同评议。

  (6)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