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故乡》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1 11:43:5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故乡》语文教学设计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故乡》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乡》语文教学设计2篇

《故乡》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难忘的故乡》是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2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自主认识“拎、呔、戳、媚”四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铺”、“追逐”、“啃咬”等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难忘故乡、眷恋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

  2.在朗读感悟中体会作者难忘故乡、眷恋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资料。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学前交流,检查预习。

  1.检测字词。

  2.交流课文内容。

  3.指名读文,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件难忘的事。

  三、初读感知,学法指导。

  1..指名读文,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件难忘的事?写出小标题。

  (夏天江边洗澡)(冬日趣事、好心叔叔抱我回家)(和铁柱争鸭蛋)

  2.学习江边洗澡,教师指导学习方法。

  (1)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指导朗读。

  3.学习雪地喂小鸡的段落。

  四、小组交流,品读课文。

  1.提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1)请同学们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选择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2)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组内多读几遍。

  (3)组内交流,由组长确定发言顺序,准备发言。

  2.小组自主选学

  五、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1.选择小组,根据要求进行交流。

  2.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六、学习写法。

  七、课堂检测,巩固提高。

  夏天江边洗澡

  12.难忘的故乡 冬日趣事 眷恋 好心叔叔抱我回家热爱

  和铁柱争鸭蛋

《故乡》语文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生字词。

  2、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理清本文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

  3、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自学指导一】比快速默读课文

  【自学指导二】精彩回答问题。

  1、说说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又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2、梳理情节结构,讲讲每部分写了什么具体内容?

  依据这个线索可以分为“回故乡 ——在故乡——离故乡”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三部分(78——88)写“我” 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

  3、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课文的内容,应用哪个字较为恰当?请简单说说理由。

  【自学指导三】比精彩回答问题。

  1、故乡的环境在变,何以见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时隔多年,重回故乡,你能想像“我”渐近故乡时的心情是如何的吗?

  先用一个感叹句“阿!”再用一个否定的疑问句。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第2段运用了什么描写?能体会其作用吗?

  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衬托“我”悲凉的心情。

  3、见到故乡时,我的感受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话来回答,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造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凉,只得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情。

  4、第四段说“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 ”“我”真的记不起了吗?在什么地方写有?找出来后说说“我”记忆中的故乡是怎样的?美在哪时?这也是一段景物描写,又有何作用呢?

  第12段 少年闺土月夜刺猹图

  【布置作业】校本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景物等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掌握课文运用对比来表现主题的写作手法。

  【自学指导一】比精彩回答问题。

  1、你怎么看记忆中的.少年闰土?

  2、时过二十年,少年闰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什么原因使闰土前后判若两人?

  小结:表层原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深层原因: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可是由于它的不彻底性,封建主义仍然压迫着劳苦大众,还有帝国主义也在入侵中国,加上众多的苛捐杂税,造成了农村经济衰败,农民生活的贫困,封建传统观念(即礼教、等级观念)毒害,使闰土发生了巨变。

  3、生活在城镇的杨二嫂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她为什么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说说作者塑造杨二嫂这一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农村经济衰败、生活的贫困让她养成了小市民势利贪婪(或:市侩)的恶习。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造成的祸害已经波及城镇。

  小说怎样刻划杨二嫂形象的?与描写闰土的方法有何异同?

  同:都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都写出了人物的前后变化。

  异:写闰土是先回忆,再眼前,因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已经在“我”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杨二嫂则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这更符合杨二嫂尖利、泼辣的性格。

  【自学指导二】比精彩回答问题。

  结合以下问题,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1、“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对故乡的现实(即人与事)感到失望,故乡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

  2、“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中的“高墙”指什么?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淡隔膜。

  3 、文中点出哪三种旧的生活态度? 文中说“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新生活指的是: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4、(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什么“害怕”? (2)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1)因为“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愿望能否实现是未知数,“我”不知道,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实现,自然便害怕起来。

  (2)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过上幸福生活,所以说“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所以茫远。

  5、课文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了什么?

  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6、“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我”是小说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结合以上问题说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而失望。但“我”并不绝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乡,“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关于主题】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为线索,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闰土和杨二嫂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

  【布置作业】校本作业

  【教学反思】

【《故乡》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故乡》语文教学设计03-25

《故乡》语文教学设计02-21

《故乡》语文教学设计7篇02-21

故乡教学设计03-22

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范文05-22

小学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原创教学设计08-08

九年级上册语文《故乡》教学设计03-21

九年级上册语文故乡教学设计03-21

人教版《故乡》教学设计03-22